《大唐城管大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城管大队- 第3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何武器如此神奇?”

“宗教!”

在地广人稀,百姓愚昧的地方,往往就是宗教的乐土,西藏正是这样的一个地方。

在后世,**的名号几乎无人不识无人不晓,这个从明代蒙古开始的教派,一直流传到了广阔的西藏地区,在百姓纯洁、知识分子稀缺的地方,迷信的宗教将所有人都同化成了狂热的宗教分子。

这股力量很可怕,后世的徐阳从那些频繁的宗教恐怖活动报道中就明白,原来宗教这种东西竟然能够迷失人们的双眼,让他们忽视死亡的恐惧,心甘情愿的为宗教付出一切。

这个时代,不要想着会有什么天才人物能看穿宗教的迷信活动,袁天罡凭借着磷火自然就能混的风生水起,这种后世初中生都知道的基本知识,就算在大唐,也跟神迹一般被人顶礼膜拜,更别说放到那些蛮夷那里表演了,恐怕会被尊为神仙吧。

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否定迷信的过程,因为不了解,所以产生了恐惧,因为恐惧,所以产生了臆想出来的敬畏,这种敬畏,不是源自崇尚科学,而是源自内心无知,所以注定是错误的敬畏。

但是这种错误的敬畏,却是一种很好的忽悠百姓的手段,可以安抚百姓,可以净化社会,历朝历代的领导人推崇佛家道家儒家,都是为了更好的统治百姓,而这种统治的工具,名字就叫做:宗教

第二十七章宗教侵略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大唐城管大队》更多支持!

回到吐蕃已经两个月了,这两个月,松赞干布做了许多大事,第一件事就是加强军队建设,从大唐归来之后,他亲眼见识到了那些唐人军队的纪律严明,所以对强大的军队非常渴望,回到吐蕃的第一件事就是宣称吐蕃军招人,他的目标是把吐蕃军队建设成能和大唐军队能有一战之力的虎贲之师。

第二件事,那就是开始建造布达拉宫,对于唐人宏伟的长安城,松赞干布眼红不已,显然吐蕃的国力不足以建造一座这样宏伟的城池,那么松赞干布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建造一个举世宏伟的超大建筑物,占地数百顷的布达拉宫计划就提上日程,无数的石料、木材开始运往拉萨,同时还有数万名吐蕃的民夫也是在布达拉宫下日夜赶工。

禄东赞说过,唐人似乎开始对吐蕃充满敌意,让自己小心一些,松赞干布自己也敏锐的察觉到了大唐和吐蕃的外交关系开始渐渐的进入了冰河期。

这些不正常的表现,让松赞干布很是恐惧,他将数个吐蕃军团调往吐蕃与大唐的边界,又开始秘密的派遣探子前往大唐边境,仔细的盯着唐人边境的动向,一旦唐人有出兵的迹象,自己则会命大军前去拦截。

可是盯梢了两个多月,唐人边境一片繁荣,没有丝毫出兵的动向。这让松赞干布百思不得其解。禄东赞等人也不知道大唐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

可就在他们惶惶不知所措之时。一个很不起眼的宗教悄然在吐蕃的数个部族中出现,这个宗教名字叫”**佛教”,**佛教教派信仰的是东天佛祖,和天主的是迦摩尼小乘佛法,天地佛祖的大乘佛法不同的是,东天佛祖所信奉的是来自东方的佛祖,号称玉帝佛。

根据《**佛法》中的记载,玉帝佛曾于天地佛祖于宇宙开天辟地之初。讨论了大乘佛法和东天佛法,论道长达九九八十一个甲子,最终由鸿钧裁定判决,还是东天佛法更胜一筹。

**佛法的教义中明确表示:信**东天佛法的教徒,可以免受疾病之苦,信仰的越强,所得到的疾病就越少,同时,东天佛法还会给教徒下辈子带来转世运气,上辈子对教法做出的贡献越多。下辈子就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一开始,在吐蕃之地只有很少的人相信这个教派。可是当有三个**教徒由于祈祷玉帝佛然后做生意赚了一大笔钱之后,**佛教就在整个吐蕃的冬面开始蔓延,当有几名患有疾病的吐蕃人到了**东天佛堂祈祷之后,身上多年的顽疾在沐浴之后,奇迹般的好了,此时的东天佛教才开始达到顶峰,无数的人想要加入其中寻求玉帝佛的庇佑

“大相,本王听说东面最近有一个叫做**佛教的教派十分兴盛,你可有所耳闻?”一栋小型的石质宫殿中,松赞干布坐在皇位上对下面的禄东赞慵懒的问道。

“大王,这种小教毋须陛下担心,都是些无知的百姓自发组织的,都是些祈求无病无灾而已。”禄东赞语气一转,”大王现在需要考虑的,就是这布达拉宫过的建造,现在国库空虚,布达拉宫的建造有许多地方都不能按照原来的计划再进行了,想必木料和石材都需要节省使用,而且建造高度也不能和预期一般了。”

听到这,松赞干布眉头一皱,可以说布达拉宫现在是他唯一期待的东西,如果说要把它随随便便的糊弄过去,这对于见识过大唐精致体育场的松赞干布来说,简直比割肉还难受。

“本王明明记得国库中储藏的财物足够预期,大相为何现在还说什么国库空虚?”松赞干布不满的问道:”难道是有人中饱私囊?”

禄东赞听了,急忙抱拳道:”大王有所不知,您说过要大批招收青壮年加入我吐蕃军队,现在这批新招的军人,不再从事农业和畜牧生产,税收就减少了,而且他们既然成了军人,我们就要花钱养他们,一来二去,国库的财政就有些拙计见肘了。”

“什么?”松赞干布没想到,国库空虚的罪魁祸首最后居然是因为自己加大军队建设,导致兵不为农,税收减少,不禁额头渗出冷汗,一个政权没有钱,可是说是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

“宣本王的旨意,那些新招收的军士全都遣散回家继续务农畜牧,做好本职,贡献税收,等过两年国库充足,再招收他们回来。”

没想到松赞干布宁愿遣散士兵,都不愿意停下布达拉宫的建造,禄东赞轻轻叹了一口气,他虽然贵为大相,可是依旧不能改变帝王的决定,眼下吐蕃与大唐关系交恶,正是急需兵力的时期,可是见识过大唐宏伟建筑的松赞干布,却把建设一座更加美轮美奂的建筑作为主要任务,还是太过少年心性,不过,自己又能说什么呢?当初在他要提出建造布达拉宫之时,自己就已经尽全力的劝谏了,可是帝王不听从,为人臣子的也没有什么办法

吐蕃东面的一座高山之上,修建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寺庙,亭台庙院,青烟缭绕,不时有古钟敲击之声。据吐蕃本地人宣称,这座山头前一天还是一座普普通通的高山,可是似乎是一夜之间,山头上就出现了一座寺庙,有好奇的牧民进到其中观察,发现里面居然有人,都是些老和尚,那些老和尚都宣称自己还是少年人,仅仅是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两百岁的老人,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拜入了**佛教。

自此,**佛教开始在牧民中广为流传,一开始来参拜看热闹的只有区区数人,可是来看的人越来越多,山上突然出现寺庙的奇事也传播的越来越广泛,整个东吐蕃的百姓都跑来这寺庙看热闹,看着看着,就被寺庙中那些老和尚宣扬的神奇理论所震惊。

更神奇的事情,在**佛堂上,有许许多多的奇妙事情,只要心里信服,普通的一张黄纸可以被佛祖用信念点燃,只要心里信服,石头能在水中消失,总之,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神奇。

最主要的是,那些信仰佛祖的,回到家里,很快就会发财,要么就是在家中的地窖中捡到金子,要么就是经商异常顺利,赚了一大笔钱,神迹还不仅如此,在**佛堂,还有白发飘飘的老和尚给一些同样年纪大的人进行摸骨,并且赐予他们佛祖的药材,他们身上一些多年的顽疾,很快就会被治好,这也让那些病痛被治好的人死心塌地的追随**佛教。

宗教的信仰之力在此刻体现的淋漓尽致,朝拜人数越来越多,仅仅两个月,信徒就发展到了四万之多,而且每日还在不断的滚雪球,现在几乎整个东吐蕃人人都信仰着这个一夜之间冒出来的教派,而吐蕃的高层,对此却不管不问,任其自生自灭

“公子,明日就是您第一次转世灵童的路面了,该准备的都已经准备好了,这一次要把公子您彻底的推到台面上,成为那些吐蕃人的信仰,南山鬼谷子也发来书信说,公子远在吐蕃,保住性命最为重要,其他一切见机行事。”

“嗯。”一名青年点了点头,仔细望去,发现这个人居然和李二长的有几分相似,竟是杨妃之子,李恪,”本王这一次来,就是要让这些吐蕃人,全部投入我大唐的怀抱!”。

第二十八章尼玛穷达的信仰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大唐城管大队》更多支持!

沿着日新月异的中原一路向西,平原渐渐消失,山峦越发密布,随着海拔的升高,高山越来越多,在雪山密布的一处山中平原,那里坐落着西藏高原上最大的一座城邦:拉萨城。

尼玛穷达就是拉萨城的一名年轻的吐蕃百姓,在吐蕃语中,”尼玛”代表着”太阳。””穷达”则是代表着”最小”的意思,一般在吐蕃的普通人家,如果给孩子起名叫穷达的话,就是说明,这个家庭的孩子已经够多了,这个最小的孩子出生之后,就不在生孩子了。

尼玛穷达的家中的孩子确实很多,他的家里一共有七口人,一般来说在吐蕃普通人家里,如果家里有五口人就算比较多了,可是尼玛家里一共有七口人,家里除了父母,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众多的孩子让尼玛的家庭负担更重,所以和一些住的较近的邻居相比。尼玛家过的更为拮据和辛苦。

可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原本过的就清贫的尼玛家又迎来了一场灾祸。

在一个风雪夜里,尼玛穷达的父亲出去放牧,可是一夜都未回来,第二天,众人找到被卡在石头缝隙中的尼玛父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