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小皇帝- 第2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颜色……这让李姑娘好不痛苦。

    “这封信是爷爷来的,父亲让我来转交给你。”

    脸红得象出锅的虾子一样,李青青劈手从怀中最出一封信,丢到朱常洛的怀中,伸手掩面一阵风样就跑了出去,不知用的什么身法,那裙裾飘扬的如同风中盛开的一朵花。

    傻了眼的小香一头一脸全是黑线,顶了大日头等了半天,腿酸脚麻的倒是多说几句话才能够本啊,心里对自家小姐这智商实在着急,无奈何对着太子慌慌张张的福了一福,话也来不及说,追着自家小姐就去了。

    王安看得着实有趣,一脸的全是眉花眼笑。

    又是信?从跑远的李青青身上收回视线,脸上笑容渐渐敛去的朱常洛的目光落到这封信上,从年前到现在,这是李成梁给自已的第二封信,第一封信是由李如松转交,第二封信却选了李青青,上一封自已还没有给出答复,这一封又是要说什么呢?一时间费了沉吟,眼神盯着信封,心里不停的琢磨。

    王安在一旁低声提醒道:“殿下爷,这天都快擦黑了,咱们回宫吧。”

    回过神来,伸手将信揣到袖子,点了点头,意味深长道:“是该回去了,还有好多事要办哪。”

    京城猫耳朵胡同,别看名字不那么震气,可是这里离紫禁城最近,所以有权有势的大官大将们大多将府第建在此地,早在几十年前,这里早就是名震京城的贵人居住地,放眼望处,尽是连绵栉次的高门大户,其中以李伯府最为大气显赫,当然,和辽东的宁远伯府比起来,这勉强能算得上一间草房。

    书房内茶香袭人,李如松一身便装,眼神带着一丝若即若离的疏淡,随意坐在东首椅上;西首一个中年文士,脸上带着笑,一身书卷气,侧着半个身子陪坐西首椅上,看起来安之若素,颇为气定神闲。

    “范先生是家父身边不离须臾的重要人物,一向倚之为左右手,这次居然派您千里奔来传信,想必是有重要之极的事情要做吧?”

    别看李如松嘴上说得云淡风轻,心里着实是忐忑不安,这次父亲带来的信既没有说什么内容,更没有让自已看,居然直接让李青青送进宫,这一异常举动,难免让李如松多想了些,看来父亲对自已最近表现肯定是极不满意了。

    对于这位李家末来的接班人,范程秀不敢有丝毫的轻忽以待。对于李如松的问题,他早有准备,略一思忖,已经想明白了要怎么应付,伸手一抱拳:“将军法眼如炬,学生不敢有瞒。除了送信一事外,老伯爷确实还另有钧命在身,学生这次来这京城,是想见一位旧友,如果有可能,我想将他带到辽东效力。”

    早知道范程秀这次来不可能这么简单,可是千想万想,李如松也没有想到居然是来寻一个人?

    是什么人能让父亲做出这等决定,居然委派范程秀千里迢迢亲自来请?

    再也无法掩饰自已的好奇心的李如松瞬时竖起了耳朵。

    可是等到从范程秀嘴里吐出那个人名后,李如松瞬间瞪大了眼,是他?居然会是他!

第204章 破绽

    春面不寒的杨柳风到了晚上,就象是一个喜怒无常的人改了性情,吹在脸上身上别有一种凛凛寒意。

    回到慈庆宫,用过晚膳后,从怀中取出李成梁的亲笔信,对于这位名声很大、野心很大、功劳也很大的宁远伯,自从辽东许下三诺那一刻起,朱常洛清楚明白的知道他想要什么,端详着手中这封信,心底下很是好奇:这一次的李成梁想要说什么呢?

    打开信封,取出信纸,发现是一厚一薄两张叠起来的信纸,朱常洛觉得越来越有意思了。比对了一下之后,终于选了那张厚一点的打开……明亮的烛火在纱罩内跳动不休,默默看着信的朱常洛的脸色也随之明暗不定,无形中显得有些莫名神秘。

    一旁小心伺候着的王安,发现太子的脸色由微嘲渐渐变得严肃。

    严格来说,这张信纸上抄录是一份奏疏,落款时间是万历十九年十月,由浙江巡抚方之洞的上奏当今万历皇帝,内容可以说是和眼下大明朝政风马牛不相及,其中一句话引起了朱常洛的注意:近日获报确知,倭酋平秀吉于北九州肥前国荒野之上修筑城池,规模甚大,余情待报。

    倭就是日本,酋是头头,所谓平秀吉,就是丰臣秀吉。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说日本的头头丰臣秀吉在北九州的荒野上修了一座城池。

    朱常洛知道丰臣秀吉修建的那座城池将会永远流传下去,在几百年后的世界上,将会变成一座很知名的城市,名字叫做名古屋。

    当然丰臣秀吉修建这座城池,可不是为了流传百年成为日本的经典建筑,他下决心修建它只是为了一个理由,那就是站在城楼的最高点,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地点,那就是朝鲜海峡。

    在日本历史上丰臣秀吉绝对是一个人物,他以庶民出身,苦熬几十年,最终一统日本,绝非寻常人物。据说此人在日本国内,向来以谋略出名,从不打无把握之战,战国时期曾亲自指挥过几十次战役,除掩护撤退的必败之战外,他只输过一次。

    对于日本人,朱常洛近乎固执的有一个看法,这个民族自有史以来,在他们的心中,估计从来没有什么和平发展之类的概念,他们一直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抢劫的比生产的好,几辈子人窝在岛上,天天盯着海做着梦,到了丰臣秀吉这一代,这个梦已经无限膨胀加放大,当梦想变成了执念时,似乎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于是丰臣秀吉终于说了一句名载日本史册的话:“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万历十九年十月的时候,大明朝廷正在忙着宁夏平叛的事,在朝中诸臣看来,浙江巡抚上的这封奏疏实在是无关痛痒,说白了就是一条任何人都没放在心上的新闻,所以这封奏折也就顺理成章的被埋入了纸堆。

    放下这张信纸,朱常洛叹了口气,嘴角已经带上了笑意,难得李成梁能够有心找了出来。

    当笑意变成了笑容的时候,朱常洛轻轻阖上了手中的信纸。

    丰臣秀吉有梦想,李成梁也有梦想,有梦想就得实现,可是你们问过我没有?我也有梦想呢……

    因为自已的出现,已经改变了历史上太多原本既定要发生的事情,但是如今看来,一些注定要发生的事,还是无法改变。即然如此,就让这一切在自已手中终结吧。轻轻吐出一口气,朱常洛拿起另一张信纸,正要展开看时,忽然门外声响,王安稍有些急促的声音门外响起:“太子爷,魏公公在外头求见。”

    直到现在,对于魏公公三个字,朱常洛还是没适应过来,微一错愕,将手中即将打开第二张信纸收了起来,平静了下思绪,沉声道:“让他进来罢,悄悄的,不要惊动了人。”

    “太子爷放心,奴才醒得的。”

    门外没了声息,没用多大一会,随着朱门吱哑一声轻响,一前一后进来两个人。

    前边走的是王安,后边跟着的一个人,身材细瘦修长,眼睛黝黑闪亮,正是多久不见的小印子。

    朱常洛以目示意:“出去守着门,任何人不得进来打搅。”

    王安答应了一声,转身麻溜的出去了,反手将门关紧。

    小印子恭恭敬敬的跪下行礼:“给殿下爷见礼,奴才天天在储秀宫求上天保佑您身体康健,福寿绵长。只要是殿下顺顺利利的,奴才便开心的很。”抬起头来的眼底,亮晶晶的已经有了泪光。

    朱常洛微笑点头,温声道:“我有今日,你也是有功之人,你的好处我一直放在心上。”

    小印子脸色激动:“一切都是小印子自愿的,奴才不求厚赏,只求能够在您身边伺候,这辈子心愿已了,再无所求的。”

    朱常洛神态温和,口气随意:“你为人一向仔细谨慎,若没有紧急要事,从不说这些闲话。”眼神在小印子脸上微一流连,见小印子脸上有惊却不慌乱,忽然心中一动:“莫不是储秀宫有什么异动不成么?”

    本来垂手站在一旁的小印子,额上忽然就有了汗,低声道:“殿下之心有如明镜,什么事都瞒不了您的眼,奴才这次来,是想求太子爷将奴才留在宫中伺候罢,奴才不想再回储秀宫了。”

    对于他的要求,朱常洛表现的不置可否:“给我个理由?”

    小印子垂着的眼皮跳了几跳,“自从二月二以来,太后便禁了郑贵妃娘娘的足,免了她协理六宫之权,更不许她擅自出宫。多日前奴才在无意中发现她做了一个蛊人,今天偷偷带了出来给殿下瞧瞧。”说完从怀中取出一个娃娃举在手上,几句话说的清脆入耳,毫无碍滞,可是听到朱常洛的耳中,总觉得有那么一种难以言说的微妙感觉。

    看了一眼小印子,又看了一眼他手中那个蛊人,朱常洛很有一种想笑的冲动……当年也是一个蛊人,差点将永和宫翻了个底朝天,当年郑贵妃用这招是为了害自已,如今再用这招,可见是从心里往外的恨透了自已。

    朱常洛能信这一套么?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实际上这种方法除了极个别傻蛋之外,没有人会信。相信如果这招好用,那么这个皇宫内院所有人,估计差不多可以死绝了。带着笑的眼神探究的溜了小印子一眼,灯光下脸色如何虽然看得不太真切,可是眼皮底下那不停骨碌转动的眼珠,已将他的心事表露三分。

    “这个不算什么,她喜欢这样做,就带回去继续让她解恨好了。”

    小印子的眼珠滴溜溜一阵急转,脸有些白,低的声音已带上了一丝狠意:“郑贵妃如此凌辱殿下,居心叵测恶毒,太子爷可凭此物证问罪,奴才可以做人证定罪,一举将她扳倒,除掉这个祸患岂不是好?”

    忽然发现太子的笑容似乎有些古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