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小皇帝- 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等她说完,李青青从鼻子哼了一声,一挥手中帕子,一身红衣如同一团火般飘然远去。

    小香一脸苦色望着大马金刀离去的自家小姐,先就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小姐啊,这里是皇宫的御花园,这不是咱们李府后花院啊。

    不管怎么说,今天这个苏映雪看来是得罪的死死的了,按理说以李青青的眼下家世身份,得罪一个苏映雪真说不上是什么事,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小香这颗心老是跳来跳去的不安份,总有一种不祥的感觉。

    无奈何匆匆对着苏映雪行了一礼,走时不肯死心的偷着看了一眼对方的脸色,依旧好象没有脾气的木头人,除了一脸的浅笑晏晏,就是一双秋水含烟的眼,除此之外,凭小香的眼力,再也看不任何一星半点的蛛丝马迹来。

    等他们二人走后,苏映雪脸上的笑容遂然消失,隐在袖中的手已经紧紧的捏了起来,浸了寒冰也似的眸光,往那团急如风火的身影深深的看了几眼,叹息一声道:“你越是这样待我,我心里倒觉得舒服了好些……”说完这句话后,清淡一笑,飘然远去。

    御花园不远处一株玉兰树下,忽然现出几个人,当先一人雍容华贵,正是当今李太后,左手扶着竹息,饶有兴趣的看完东边,又看看西边,脸上神情不动,眼底却带着一丝莫名笑意:“竹息,你看这两个姑娘都挺有意思呐。”

    竹息跟在太后身边半辈子了,如何不知道她说的意思是所指为何,当下笑道:“李姑娘家世显贵,如今更了不得了,本来是睿王妃,摇身一变成了太子妃,太后您是知道的,但凡世家出来的小姐有点脾气也是该着的;那位苏姑娘身世比较可怜,但胜在丽容瑶光,无人能及,只看举止神态,也是个有心计的。”

    “你这眼光越发毒辣了,如今怕是连我也及不上了。”太后了然一笑道:“哀家看着这苏姑娘倒是不错,改天你带她到慈宁来一趟。”

    微微一怔后的竹息不及多想,随口应了下来,一边小心的扶着她,一边心疼道:“太后玉体贵重,这树下阴湿,久立有碍,咱们还是回宫去罢。”顿了一顿,忽然来了一句:“阿蛮这个时候怕是已经在等您了呢。”

    提起阿蛮,李太后眼角现出一丝难得温情笑容:“走罢,可不能让那位小祖宗等得急了。”

    住在听雨轩的申时行心情很不错,将手中一封信递给刚进来坐下的当今太子朱常洛,笑道:“殿下若不来找老臣,老臣也要去寻殿下的。”

    眼睛只瞟了一眼封皮的字,朱常洛已经可以猜到是什么事让这位阁老象个孩子一样的高兴。

    明朝官场一向推祟馆阁体,也有人将之称为干禄体,讲究的是一个匀圆丰满,却也饱受仕林中人弊病,有千手雷同之说。而眼下这信封上的字,入目墨汁挥洒淋漓酣畅,龙飞凤舞尽显异种遒劲风骨,再怎么说朱常洛也是当世书画大家董其昌教出的学生,纵然不会写,眼光却是有的。

    “能让阁老这样高兴,可是王大人要来京城了?”

第202章 同心

    朱常洛猜的一点错也没有,信果然是王锡爵来的。

    这让本来想卖个关子的申时行倒是一愣,没想到太子殿下只看了一眼,就铁口直断认出来这是王锡爵的来信,不由得大为惊讶。

    见大名鼎鼎的申阁老一脸惊诧的样子,朱常洛在心里闷笑不已,其实认出这个很简单,信封上的字他看着很眼熟,忽然想起董其昌有一次曾和他谈起,说他这辈子自已教过和指点过的一众得意门生中,以当今阁老王锡爵的孙子王时敏最为有成之器,王时敏是何许人朱常洛没有留下什么印象,不过那位董老先生说这些话时,那一脸红光两眼放光的‘****’模样,朱常洛是妥妥的记在心里。

    信都亮出来了,申时行也没必要再卖关子,开门见山道:“王元驭这几日必定反京,这封信是他派人送来报平安的。”

    这封信是真的报平安的么?眼神在放在案上那封信转了一圈后,落到申时行的脸上,在与对方的眼神对上的时候,后者明显的有点游离不定,朱常洛嘴里哦了一声,脸上露出一丝微笑……怕是没有这么简单吧。

    心里暗暗谋划,脸上不动声色,眉锋一挑,眼光闪动:“朝中久乱不治,常洛今天来是有一件要事和阁老商议。”见申时行微露探究却毫无讶意的眼神,忽然笑如花开,伸出两个手指头:“……你懂的。”

    在看到那两根纤细如玉的手指后,申时行刚端起茶杯的手停在了半空,如果这样再不明白太子爷的心意,那他也白当了这么多年的内阁首辅了,眼神不自觉的瞟了一眼那封信,先在心里踌躇一下,随即慨然道:“那事好说,在这之前,老臣有一问想请教殿下。”

    眼眸清澈直视着申时行,神色却是淡淡的变幻不定:“阁老可是要考较常洛为国为君之道么?”

    对于太子近乎开玩笑般嘲谑,申时行的老脸微有些红,思忖片刻到底还是决定开口,因为他知道过了今日后,自已、朝廷、乃至整个大明天下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做为一代老臣眼见朝局混乱,天下不宁,他是很想放开手脚一展心中抱负,做一代中兴名臣,但是想起那封信中提及的那个人,申时行难免顾虑重重,不得慎之又慎。

    看来太子是看出了几分自已的想法,申时行决定不再矫情,半是玩笑半是试探道:“为国之道,在于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为君之道,在于耳目广泛,治下有方,能御驾平衡之术。”

    “老臣不才,半生宦海浮沉,已经身历三朝,一双老眼所见聪慧通达之人无数,却没有一个及得上殿下之万一,这种简单问题,老臣是不会拿出来考较殿下的。”

    “那阁老想问尽管直说便是,常洛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叫阁老失望就是。”

    申时行老眼不花,发现被夸了一顿的朱常洛脸色沉静,没有丝毫轻浮飘扬之态,脸上似笑非笑一片平静,不由得暗暗心惊。自已这几句话便是说到喜怒无常的万历跟前,也必会欣然接纳,沾沾自喜,可是眼前这个小太子,居然如风过耳一般丝毫不萦于怀,光凭这一份心胸豁达,宠辱淡然,已经足有一代明君风范。

    心中暗喜的申时行收拾心情,放下手中茶碗,站起身来:“敢问殿下,何为忠臣,何为奸臣?”不等常洛反应过来,紧接着发问道:“敢问殿下,他日君临天下时,是要忠臣,还是能臣?”

    连珠炮般连发两问后,即便是见惯大风大浪的申时行,心底浮上一种难明的紧张感觉,一颗心怦怦直跳,额头已现了汗渍。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似乎任何人都可以张嘴就答:谁不喜欢忠臣?又有那个喜欢奸臣?可是朱常洛知道申时行之意决不止于此,当了一辈子的内阁首辅,到头来居然分不清忠奸黑白来?那还真是笑话了,玄机就在后边那一句上。

    想通了其中枝节的朱常洛,心里豁然畅亮……真不愧人称老狐狸啊,直到这最后一刻,申时行才把他心里的顾虑,还有他真正的想法抛了出来,弯弯曲曲的绕了大半个圈子,最后还是归结到他真正想问的问题上……朱常洛蓦然心思一动,眼神情不自禁地溜到那封一直静静躺在桌上的信封上,嘴角不由自主的浮出一丝浅笑,或许……这还真不是一个人的问题。

    朱常洛略一思忖,随即开口:“祸国殃民者为奸,心存国民者为忠,至于能臣么?”说到这一句时,语气已变得颇堪玩味:“依常洛看来,忠臣未必就可以是能臣,奸臣也未必不能是能臣,咱们大明朝立极二百年以来,出过不少忠臣直臣明臣,当然奸臣也不少,可是真正称得上能臣的却真的没有几个。”

    申时行静默着没有说话,看着眼前这位珠玉齐辉一样的太子,丝毫不掩饰自已眼底强烈已极的欣赏与希冀。

    “前朝不提,本朝中却是出了两个能臣。”说到这里时,清琅声音忽然停住,好整以暇的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这可急坏了旁边的申时行,好奇心一起,申时行再也无法淡定:“老臣敢问殿下,是那两个人?”

    嘴里说着话,一颗心怦怦急跳,手心中不自觉已经有冷汗迸出。

    将他的神态尽收眼底,朱常洛不由得展颜笑道:“本明第一能臣,非张居正张大人莫属!”‘

    申时行啊了一声,惊讶的瞪大了眼,不敢置信的望着朱常洛,来不及说话,先出门左右张望了一番,见王安在门口抱着拂尘守着,四下里静悄悄毫无异状,这才白着一张脸转身回来,口气又嗔又惊。

    “殿下,这话只能在老臣这里说说,可千万不要被有心人听了去,那必是一番大风波。”

    朱常洛丝毫不以为意,微微一笑:“这个我自知晓,我只说张居正是个能臣,却没有说他是忠臣。”

    “是人都有对错,圣人也是难免。父皇怪他把持朝政,上欺天子,下压百官,这个确实有僭越藐上之嫌,言官们弹劾他家资雄厚,也难逃贪墨受贿之罪,这些证据确凿,想来他也无可推诿,这是过!但是大明朝若是没有张居正,只怕早就风雨飘摇,独木难支,听说民间士子们私底下将他称之大明脊梁,依我看来,也不算矫枉过正。”

    这一番议论侃侃而谈,听得申时行耳中就如同响了几百个惊雷一样,登时被震得目瞪口呆,半晌无言。震惊同时,申时行也明白自已今天这点心事,怕是让这位太子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曾几何时,张居正风头如天上太阳,光茫四射人人仰目,提起大明首辅张大人,天下谁不知赞一句天下无二的大忠臣?可是后来呢……上有所好,下必从之,但也是一样,上有所恶,下更必从之,亲政之后万历皇帝对于张居正几番残酷打压,从抄家灭门到最后差点掘尸曝问,一举一动足可见恨之深怨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