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小皇帝- 第1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挥卸

    良久之后,李太后缓缓睁开眼来,竹息停了手,静默片刻后转身来到太后面前,屈膝跪倒。

    “哀家没有怪你,你这又是何必。”李太后皱着眉头看了她一眼:“你起来罢,本来就没有你什么错。”

    竹息伏下头:“奴婢去搜长春宫,什么也没有得到,于是擅自做了回主,请太后责罚。”

    “玉瓶的事不必再提了。”李太后颇为感概的叹了口气:“今天的事,哀家看得很清楚,但是如果不舍了周端妃,如何保得住皇后?你用假玉瓶坐实了端妃的罪名,这事你做的很好!”

    “端妃被人构陷,死的不冤,但凡她若是个安份的,也不会被人拖出来做了靶子!”

    “至于那个人,许是以为哀家老且糊涂,可以任由她摆布糊弄了。”说完这句后,李太后冷笑一声:“哀家真是好奇,她如此丧心病狂,铤而走险的底牌是什么?”

    站起身来的竹息伏首低眉,一言不发,她跟在太后身边几十年,对于太后的手段与智谋再清楚不过。宫里这些阴谋诡计,那一件能够跑得掉太后的法眼呢……

    “皇上现在怎么样?那个宋先生可尽心么?”一提起皇上,李太后猛然就想起坤宁宫中朱常洛出帐后伏在自已耳边说的那几句话:“皇祖母,父皇眼前虽然暂时无碍,可是体内余毒难清,以后怎么样还在未定之天。”

    见太后脸上阴云四起,竹息先在心中揣摩了一下答道:“奴婢去看过皇上了,脸色比先前好的不是一点半点,宋先生的医术果然老道,可比咱们宫中那些太医强得太多了。”

    李太后不会象竹息这么乐观,眼底忧色重重:“日后怎么样且看着吧……哀家总觉得有些心神不安。”

    尽管忧思重重,李太后出神半晌忽然道:“竹息,你有没有发现阿蛮那个孩子很象一个人?”

    对于太后近乎跳跃性的思维,竹息表示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小心翼翼道:“太后,您的意思是……”

    李太后回过神来,叹了口气:“罢了,哀家没事和你说这些干什么,你先扶着我去看看皇上罢。”

    时近半夜三更时分,各宫各殿中的灯光次第渐渐熄灭,慈庆宫东侧的小角门忽然来了一个人。

    叶赫引着他进了书房,灯光下朱常洛目光闪动,似有一团小小的火正在燃烧,抬起眼静静的注视着来人,脸上却是一如既往的淡然。

    小印子轻手轻脚的跪在地上行了个礼,规矩的垂手侧立在一旁。

    随手拿起手边一碗茶喝了一口,手指在茶杯上敲了几下:“紫燕是郑贵妃的人?”

    小印子讶然抬起头,一双眼灵动生辉,声音琅琅的答道:“是,紫燕是周端妃的人……也是郑贵妃的人。”

    话说的有点拗口,可是朱常洛听懂了,“嗯,所以周端妃倒霉也算情理之中了。”沉吟片刻后,忽然抬起眼来,“你来见我,不会就是来告诉这一件事的吧?”

    眼神灵动的小印子忽然笑得狡黠,:“殿下爷天生睿智,小印子心里想什么,只有您心里最清楚。”

    朱常洛深深的望着他:“你只要记着本王当年和你说过的话,我只会原谅你一次,没有第二次。”

    小印子恭恭敬敬的跪了下去:“王爷的话,小的一字一句全都放在心上,没有一日敢忘!”

    “小的今天来,是有一件天大的事告诉殿下爷……”

    时间没有过得很久,片刻后披了斗蓬遮了头面的小印子由叶赫送他悄悄离开慈庆宫。

    再度回到书房时,叶赫发现朱常洛已经失去了刚才在小印子面前那分淡然,正焦急不安的来回踱步。

    叶赫扬眉:“出什么事了?”

    朱常洛摇摇头没有说话,忽然抬起头:“叶赫,宋大哥有没有说皇上什么时候可以苏醒?”

    叶赫皱眉:“虽然你舍了一粒天王护心丹,也只是保得他不死,想要苏醒怕是不易。”

    朱常洛有些焦燥:“当日我吃了你给的天王护心丹,不是也醒过来了么,为什么换成皇上就不成?”

    叶赫忽然踏上一步,眼眸有如寒星灿然:“小印子来说了什么?你到底在怕些什么?”

    良久过后,朱常洛轻声一叹:“他说……郑贵妃手里有密诏!”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上元佳节。这一天整个京城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花灯盈街,人流如烟交织,繁华喧嚣,热闹非常。

    身在慈宁宫静养的万历皇帝有宋一指尽心医治,情况果然一天比一天要好,可就是昏沉沉的长睡不醒。一天这样无事,可是一连几天都是这个样子,李太后便有些沉不住气。

    幸亏大明朝有内阁,而万历又是一连几年不上朝的,群臣对于不见龙颜倒早就没有多大的意见。可是皇上不上朝不代表可以不办公,内阁拟好意见送上来的折子,还是需要皇上亲自定断才可以实行。

    李太后是真的坐不住了,国不可一日无君。

    她是太后,不是皇上。

    今天李太后将宋一指召来,没有遮遮掩掩,而是直接开门见山。

    “哀家想问先生一句实话,皇上眼下这个样子,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醒过来?”

    对于太后的提问,宋一指早有准备:“皇上中的毒极为古怪,在下竭尽所能也只能保得皇上情况不恶化,若说想要好转清醒,却需机缘。”

    宋一指不是孙院首,他和太后说话没有那么多的讳莫如深,可越是这样直来直去,太后越是死心踏地的相信。

    “先生都这样说,看来皇上的情况不容乐观了。”

    看着太后那难看的脸色,宋一指闭上了嘴,来了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打发宋一指离开后,李太后颓然倒在椅上,全然提不起半分精神。

    所谓纸里包不住火,虽然自已严防死守百般防范,但是她知道皇上的事情终究是压不住的。看来得早做准备了,若不未雨绸缪,事到临头时这座紫禁城必定会平地立起三千风波,搞个不好连这大明天下就此岌岌可危也不是虚话。

    等李太后前前后后想得明白时,抬眼见竹息端着一碗八宝桂花汤圆进来,李太后叹息一声:“这些日子风波不断,哀家竟然不知道今天已经是上元节了。”

    竹息温柔一笑:“是奴婢不好,忘了提醒太后。”

    太后摇头苦笑,刚才拿起碗来,冷眼觑到门后有小小身影一闪,不由得笑道:“小鬼头,哀家看到你了,还不快出来!”

    竹息不用回头就知道必是阿蛮无疑,不由得笑着凑趣道:“太后不知道,阿蛮小少爷可是磨了奴婢一早上呢,非要奴婢来给他说个情。”

    看着阿蛮扭着小屁股,撅嘴捧腮的磨磨蹭蹭挪了过来,李太后不由得哑然失笑。

    伸手舀了一只汤团放进他的嘴里,见他吃得眉花眼笑,伸手一指他的小额头:“是不是在这宫中气闷了?想着出去玩?”

    “太后婆婆,听说外头热闹的很,可朱大哥说您不发话,他不敢带我出去的。”阿蛮委屈的瘪起了嘴。

    一旁的竹息含笑在一旁瞧着,这些日子她也看出来了,只要是阿蛮提出的要求,这位性子冷崚的太后几乎是百求百应,这一点让在她身边伺候了一辈子竹息即疑且闷。

    “这有什么难的,去和你的朱大哥说,就说是哀家说的让他带你去看花灯。”

    “太后婆婆是天底下最好的人。”阿蛮激动的瞪大了眼,笑得眉眼弯弯,忽然伸着嘴去在太后的脸上狠狠的啾了一下,扭身下地一溜烟的去远。

    高贵尊严的李太后被一个小鬼头沾了便宜,可是奇怪的是李太后不但没有生气,反倒是喜眉笑脸的一派开心。

    竹息失笑道:“太后莫恼,回头奴婢好好教他宫中的规矩。”

    李太后摆手道:“哀家就是喜欢他天真活泼,心地纯净,可不必用规矩约束了他。”

    喜过之后愁上心头,勾动压在心头那件事,太后的脸上笑容渐渐敛去,静了片刻,眼神渐渐变得凝肃:“竹息去一趟内阁,宣沈一贯进宫来见,就说哀家有话讲!”

第169章 名人

    从初五乾清宫见驾之后的几天,沈一贯过得一直是心惊肉跳。'KAN''SHU''BA'每每想起万历将自已叫到乾清宫时的讳莫如深,再想起自已去文华殿探望睿王时的机锋交接,最后想起自已送上去的那份推举立皇长子为太子的奏疏,沈一贯的脸色忽然变得阴沉凝重。

    坚信自已绝对没有猜错皇上的意图,可是为什么折子递上去,就如同石沉大海一样没有了回音?

    看当时皇上急切之极的脸色,照理早就该有批复下来了,可是为什么到现在都安静的没有任何消息呢?

    此起彼来的各种念头让沈一贯坐立难安,所以他决定自已必须主动进宫一次。

    刚打定了主意的沈一贯很快的如愿以偿,今天宫里来了消息要他明日进宫。可是有一点让他莫名其妙,因为要召见他的人是太后,不是皇帝。

    据《岁时杂记》记载,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天官主火,所以上元节要燃灯。

    正月十五元宵夜的**就是在晚上,当千盏万盏花灯全都燃起时,届时大半个京城瞬间灯火辉煌,如同白昼,一年只有这一天有这种场面,相信任何一个人看到了都会铭刻于心,永远难忘。

    从初十开始,京城大小街道就已经开始陆续放置花灯,一切的准备就是为了今天的正日子。

    一身平常人打扮的几人在天刚擦黑时出了宫,没有多带人,朱常洛身边有叶赫,阿蛮身边有宋一指,由小福子做向导。

    等出了宫门,阿蛮的小脸灿然生光,高高举起双手,深深吸了口气,啊啊大叫了几声:“京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