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脱生活的框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挣脱生活的框框-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位妻子说,在骑着脚踏车到马路另一边后,她告诉自己要坚强起来,储备精力撑过低潮。等到半年过后回头一看,才发现情况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糟。
另一位朋友,从青年将要走入壮年的时候,忽然被诊断出得了癌症。当然他有一阵子感到极为苦闷,但最后他决定,至少他发现得早,有幸能善用剩下的时间,努力完成这辈子最想完成的事。
在病痛与失意的日子里,他体会到一个事实: 这一切总会过去。
得意时莫得意,失意时莫失意,一切终会转眼成空。然而得意时仍需尽欢,才能在失意时记得甜蜜过往,找到回去的路。
陷入困境不要紧,但不要困住了心境。有人从工作不顺开始和外遇扯上关系,最后搞到自己妻离子散、痛悔一生; 有人从失业开始让自己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最后大环境改善了,自己却已追不上潮流,只得眼睁睁地任自己陷入另一波洪流中,无法自拔。
自怜像是一副配错度数的眼镜,既看不清楚又损坏视力。很多时候我们只需狠下心花一笔钱配一副新眼镜就好。但有些人却停留在原地慢慢吞吞、怨东怨西。要不就是好不容易花了钱戴上新眼镜不到一分钟就“闹头晕”,说新眼镜不适合自己。
只要能稳住情绪,冷静计划接下来要走的路,按部就班、持之以恒地进行,逆境迟早会过去。
曾有位十分注重学习成绩的朋友考高中时不幸落榜,在等待学校放榜的时候为了不让自己枯坐自怜,便关起房门在家里苦练英文打字。没想到这一练,练出了兴趣和专长,这项小小的才能不但重建了他的自信,也让他后来在新的领域有所发展。
逆境中激发的力量,在于我们选择如何“扩大”它。
我们常常忘了自己的存在就是最大的财富和福气。如果我们有这样的信心,坚持下去,总有一天将会看到更宽广的天空。


第一部分盲目随从——寻找学习的渴望

与其盲目培养学习的渴望,
不如先耐心寻找出激发自己学习渴望的事物——
找到你适用的燃料,
起飞的力量才会永远与你同在。
朋友的家境清寒,从小就念不好书。在成长过程中,“聪明”、“会念书”是别人父母用来夸自己小孩的话,他经常被分到的是“吹牛”、“没用”之类的形容词。
总之,班上“吊车尾”的差事没有他简直不行。
高中毕业后他瞎打误撞地跑进某杂志社里工作,时不时地跟着杂志记者上天下海做乡野调查。几年下来,他忽然感到自己体内有些莫名的因子蠢蠢欲动,不知不觉地也提起笔开始记写自己的生活经验。
写了几篇,他看出自己点子虽不错,却碍于学无专精,生活历练又不够,很难写出什么有意义的文字。他忽然很想回到学校继续念书,也很惊讶地发现他这种看到书就会睡着的人竟然是有学习渴望的。
有了真正的学习渴望,但又考不上岛内的大学,他不顾亲朋好友的取笑开始上补习班苦修英文,一年多后“跌破众人眼镜”地被一所美国学校接收入学。更有趣的是当年在家乡以“吊车尾”为职的他到美国看英文书,说别人的语言,成绩竟然名列前茅。
任何时间不论谁看到他,只见他书不离手,只要是他有兴趣的书就随身携带好在闲暇时翻阅。
求知从此变成他此生最重要的志愿,绝对是过去做梦也想不到的事——差别在于以前他以为自己只能念别人指定念的书,现在却发现原来可以为自己找想念的书,“学习”一词在他眼中从此有了新的内容。
常听人说“要努力培养学习的渴望”,好像学习的渴望并非与生俱来——信不信,学习的渴望确实与生俱来,只是每个人感兴趣的事不同而已。大部分的人在旧式的教育系统下被窒息、埋没,或是以为对被指定的学习方式没有兴趣,就是没有学习的渴望。
扼杀学习的渴望其实是轻而易举的事,太多的人在弄清楚自己的渴望在哪里时,就已经被潮流淹没。
另一位朋友对于学习就有他十分独特的见解。
他的亲朋好友时常带着孩子来向他炫耀: 有时候是苦学好几周终于练成的钢琴曲,有时是朗诵英文小故事,有时是才艺班画的水彩画,或是几个姿态曼妙的芭蕾舞步。
这些人常常劝他跟进: “现在的社会竞争得厉害,不这么栽培孩子将来会比不过人家,孩子会跟不上时代的。”
这些话他常常听了就算了,一转眼就带着孩子出去游山玩水,或是到书店闲逛。如果孩子嚷着要学什么,他就自己去买书,回到家召集老婆孩子一起来研究。
接下来你看到的不只是孩子在学他想学的那样的才艺,连他们夫妻俩也学得不亦乐乎。
“什么才艺班、补习班,全是向钱看齐,几年下来小孩还是学不到什么新把戏。我和孩子这样做既能培养感情,又能互相督促学习,有什么不好?等孩子大些了真的有心想学再送他去好好进修也还来得及。”
“这世界上有这么多的孩子同时在念书,这么多人之中只有10%不到的人吧——可以成为伟人流芳百世。父母们花下这么多钱把孩子逼得死去活来,这世上伟人的数量因此增多了吗?没有,倒是增加了不少哀怨的孩子和郁郁寡欢的家长。我何必和孩子过不去?只要能让孩子身心健康,今后不增加社会负担,我也算是功德无量!”他说。
可不是吗?我们常常忙着追随众人口中所谓的成功模式,惟恐比别人慢半拍,就跟不上所谓的流行,有多少人能够停下来想想对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如今看他的孩子也渐渐长大了,拿着打工的钱去学想学的东西,他们对许多事物都保持着热烈的学习渴望,也因为他们这样明智的父母,才使他们学到规划生活的本领。
与其盲目地学习,不如先耐心地寻找出那能激发自己学习渴望的目标——找到你适用的燃料,起飞的力量才会永远与你同在。


第一部分事无巨细——扬起快乐的翅膀

“天使之所以能飞翔,
是因为他们让自己自在、轻盈。”
你若总是在意生命中的细枝末节,
就无法敞开胸怀,扬起快乐的翅膀。
夏威夷的欧湖岛上到处都有一种“走路鸟”,一脸小丑的长相,身体短胖,看起来笨笨的。这些鸟还成天在偌大的草坪上懒洋洋地飞飞停停,要不就在马路上走来走去。当地人习以为常,在开车时可以眉头不皱、车速不减地冲过去,因为他们知道这些鸟不像它们的外表看起来那么蠢,该飞的时候还是会飞。
尽管如此,马路上仍偶尔会有一两具鸟的尸体。父母们会指着那些血肉模糊的东西告诫孩子:“小鸟就是不听爸爸妈妈的话,在马路上玩,才会死得那么惨!”
我不会开车,但常会因为那些小鸟分心。车子明明从它们头上驶过,为什么就是没看它们飞走?总是再三回头确定路上没多出一具鸟尸时,才放心地相信它们早已逃离现场。
有时候也会想像自己在开车,一路上很小心谨慎地开车。有那么一回,我是那么专注又沉醉于眼前笔直无碍的道路,以至于在眼角忽然瞄到正前方一只懒散的“走路鸟”时,立刻在“心里”慌乱地换到对面的车道,刹那间我耳际掠过一阵车子疾驰而过的声音。
此时我才惊魂未定地与正在开车的朋友说:“如果刚才是我开车,我们已经为了躲过一只笨鸟而出车祸了……”
原来在生活中对每一个细节过于认真谨慎是那么辛苦,也是那么危险的事。这让我想起一位我非常佩服的母亲。
这位母亲凡事循规蹈矩,对生活中的每一笔画都专心刻写、全心奉献。
她独立抚养7个小孩长大成人,亲眼看着孩子们成家立业。在一般人眼中觉得她该开始享清福时,她却觉得自己这辈子一事无成、了无生趣。
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不为别的,只因她发现从来就没为自己活过。
当然她养育7个孩子的贡献在任何人眼中都是卓越非凡的,但在倾出一切后,她发现自己变得一无所有。她所有的牺牲与努力,早年都因为有孩子倚靠而可贵。现在孩子长大独立,不需再倚靠她时,她竟忘了为自己而活是什么光景,也不知道还能再做些什么。
她兢兢业业地活过生命的每个片段,现在已经记不起来什么叫“轻松”和“享受”。
另外有个长男,由于从小家境清寒,对于父母勤劳养育的恩情总是铭记在心,信誓旦旦地告诉父母和弟弟妹妹,一定会找一个最好的媳妇回来照顾他们。
几经挑选,他终于在不小的年纪时找到了一个温顺的女人,将她娶回家,吩咐她好好伺候公婆,自己则每天从早工作到晚,忙着赚钱养父母和小家庭。
他每天战战兢兢地提醒自己要做好榜样。见妻子打理家务不够妥帖,就严厉地责备她,要求她也要像他一样全心全意地牺牲奉献。
没孩子时,他挑剔家里不够整洁,对公婆的照顾不够体贴。有了孩子后,孩子成绩不好,他怪她;孩子生个病,他也怪她。
终于,公婆因为年老相继过世,孩子也终于长大到可以照顾自己。妻子像递出辞呈一样地递出离婚协议书说:“算我眼瞎,被你当棋盘里的一颗棋子一样地娶回家里用,现在我仁至义尽,和你的感情也全磨光了……放我走吧。”
这位花了一辈子尽心尽力扮演好长子角色的男人,到这时才发现他事无巨细又精确无比的要求,让他忘了真正的生活是什么,也忘了经营与妻子的关系。
他的一生就像拍子音符都正确无比的曲子,听起来却没有一点感情。
生活中永远都有各种好像非做不可的小事,像闯入车行道的“笨鸟”一样需要我们操心。但我们不应忘记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应该符合旁人崇高的期望,不是一定得念什么样的名校,或到什么样的公司上班才不虚此生。家里也不是不够窗明几净就没法住人,或是孩子没有十八般武艺保证会被社会淘汰——
人生苦短,目的是要让你在层层压力中分辨能做与该做之事的差别,在扮演好角色的同时,还要做个懂得享受生活的人。
虽然无法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