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性员工 作者:陆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狼性员工 作者:陆明-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工的危机意识超过了一定承受力时,那么这里的危机意识的性质也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有可能直接导致人力资源流失危机的产生。人的意识和观念是有疲劳期的,所谓“熟视无睹”。单纯、机械、过度的喊“狼来了”,也将会造成一旦“狼”真的来了手足无措的现象。 
总之,有了危机并不可怕,但没有了危机才是可怕的,而没有了危机意识才是更可怕的。有了危机,辩证地看待、处理危机,才能使企业实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危机是企业获得快速发展的源源不尽的动力。同样,强化员工的危机意识,才能防患于未然,企业要想快速地发展,也就必须从思想上有着根本的转变。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但是,危机意识的培养则不是教条的,只有辩证地运用,才能使危机意识发挥到最大的管理作用。 
危机的意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应该冷静地应对,是未雨绸缪?还是妄自为大,做着黄粱美梦?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员工,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竞争的形势,时刻保持着清醒的竞争头脑,并牢固地树立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 
鼎鼎大名的比尔·盖茨有一句名言: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我们众所周知的“小天鹅”集团也实行“末日管理”,通过加强危机意识教育,使员工时刻感到企业的竞争和末日的临近,从而使企业员工始终保持旺盛的进取精神。 
由此可以看出,危机意识是一种竞争意识,能使一个企业和个人知难而进,遇难而争;危机意识是一种超前意识,认识危机,方能未雨绸缪,提前预防;危机意识是一种鞭策意识,能产生“狼来了”的紧迫感,让沉睡者猛醒;危机意识是一种凝聚剂,能使整个企业,统一步伐,应对挑战。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强烈的危机意识,才能适应形势,从容应对困难,取得胜利;也同样因为形势的迫切,从而树立起危机意识,才能够走出自我,走向胜利。   
 
保持“饥饿感”(1) 
   
狼无论何时何地,都保持着一种饥饿感,只要遇到了食物,狼就会主动发出进攻。 
小狼,开饭了。这时的小狼猛然一怔,这样的一声叫喊,一下子唤醒了小狼的饥饿感,它立即从一条斗狼变成了一条饿狼。只见小狼猛地按住兔头,再用后牙咔嚓一声咬断了老兔的一只长耳朵,然后连皮带毛吞进肚里。兔血喷出,小狼见血眼开,而且狼性勃发。又凶狠地咬断另一只耳朵吞下肚。失去耳朵的野兔,就像是一只大旱獭子,乱蹬乱咬,拼死反抗。狼圈内,一条满头是血的小狼,与一只满头涌血的老兔,搅作一团,打得你死我活。狼圈变成了真正充满血腥味的战场。 
可是小狼还是没有掌握怎样先咬死兔子,再从容吃肉的杀技。只是咬一口吃一口,生吞活剥、毫无章法地在老兔身上胡乱摸索猎杀方法。小狼的牙虽钝,但具有老虎钳般的力度,它咬夹住兔皮便猛甩头,将兔皮一条一条地撕下来。它虽然不懂得一口咬断野兔的咽喉致命处,但是它却本能地找到了野兔的另一处要害,肚子。可怜的老兔终于被小狼撕豁了肚皮,一嘟噜内脏被小狼狠命地拽出来,这些柔软无毛带血的东西是草原狼最爱吃的食物。小狼两眼放光,把肠肚心肺肝肾统统吞到肚子里,老兔一直战斗到失去了心脏才停止反抗。 
要保持适当的饥饿感 
工作的时候要保持适当的饥饿感,那样可以更快地超越自己;恋爱的时候要保持适当的饥饿感,那样总能给对方或者给自己一种惊喜,一种快乐;生活更要保持适当的饥饿感,才不会对生活乏味,失去生活的乐趣。所以,饥饿感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因为它可以说是快乐的源头,没有了饥饿感,人就容易满足现状,回忆过去,眼光永远不会看向前方,因为总觉得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了,再也不会到来。 
人一生下来就注定成为猎人,也注定是猎物,只有保持适当的饥饿感,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猎人、一个不被猎杀的猎物。是啊,动物园的狮子为什么早就没有了动物之王的威严,只是因为它被关得太久,吃得太饱,早就丧失了饥饿感。于是,看起来更像是一只长大的猫。人也是一样的,为什么会感觉生活无趣,只是因为他吃得太饱,没有了饥饿感,对事物丧失了兴趣,人是有好奇心的,当得不到的时候总觉得那件事物很新奇,但是当得到很多的时候,就没有了最初得到的那种心情。 
公司像一块大蛋糕,员工就如一个个蛀虫,都在贪婪地啃食着这甜美的佳肴,而高层不想看透细枝末节,他们只把握住公司的大方向就足够了。在高层与基层中间,缺少了能挑起大梁的中层。一般来说,公司出现问题的规律一般是:始于末,折于中,毁于上。 
很久以前,有一则水煮青蛙的寓言是这样讲的:如果你把一只青蛙放进沸水中,它便会纵身而出;如果你把一只青蛙放进温水中,它会感到舒舒服服的。然后你再慢慢升温,即使升至摄氏80度左右,青蛙也仍然会若无其事地待在那水里。随着温度继续上升至90度、100度时,青蛙就会变得越来越虚弱,在此情况下,青蛙已经失去自我脱险的能力了,直至把它煮熟为止。在第二种状况下,青蛙为什么不能自我摆脱险境呢?这是因为青蛙内部感应自下而上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激烈的环境变化,而对缓慢、渐进的环境变化却不能及时做出感应。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青蛙效应”。 
在此,“青蛙效应”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逸。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面临的是以人才争夺为核心的国际竞争,“青蛙效应”也具有其特殊的效用。在当今这个人才竞争激烈的环境里,如果员工处于一种过于安逸的环境中工作,看不到外界市场激烈的竞争,随着日子的流逝,他们也会像青蛙那样失去了危机意识,丧失竞争力。在人才资源开发中引用“青蛙效应”,有意识地给下属一种饥饿感和紧迫感,让他们适应这个每秒都在变化、发展的市场,提高他们对外界环境的敏锐性和应变力,增强忧患意识及竞争力,这对员工和公司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作为一个员工,在企业中要始终保持斗志的状态,不能有丝毫放松,就像是森林中的狼要始终有一种饥饿感。一个员工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很重要,实际上员工也有其自身实力,为了事业的成功,这一点在未来的道路上也很重要。现在这个社会,在这个现实中要么进取,要么出局,对于一家企业如此,对于一台机器如此,对于一个人,更是如此。 
有些事业小有所成的人,对于实现目标,已不再像过去那样感到刺激和兴奋。努力的方向不再明确,产生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思想,那么他们的结果只有一个,出局。 
天下真不知有多少人一无所有,原因是他们太容易满足。要求自己上进的第一步,就是绝对不可停留在现有的地位。不满足于现状可以帮助你不断获取新的成功。 
生活的目标是没有界限的,惟一的界限是继续前进还是停止不前,甚至放弃,关键是能否坚持“向上爬”这一信念。 
凡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无不是抱着“努力进取”的信念奋力前进的。他们达到一个目标后,还不满足,又接着设定下一个新目标,再度接受挑战,完成这个目标。过去的梦想实现后,又抱着新的梦想,向更大、更能专心投入的目标努力迈进。 
同时,员工还需要有欲望,欲望永远大于你的业绩,欲望不等于要求,欲望是你想的,要求是企业让你做的。很多集团给员工创造了无限的空间,它需要的是那些不满足现状、充满欲望、积极向上的员工。要求员工的欲望要永远大于他的业绩,在做好本职的同时去追求更高的职位。但是欲望又不等于要求,欲望是潜在的思维想法,欲望是你想的,而要求则是你应该做的,同时,也是企业对你的要求。 
不满足于现状可以帮助你不断获取新的成功。员工同时还要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前提是员工要有自己的目标、愿望或远景,有不满足于现状的动力。 
自我超越对于组织构建共同远景非常关键。只有组织的员工都具有不断超越自我的愿望,产生于个人愿望之中的共同远景才有了激励的动力和基础;相反,若员工安于现状,没有这种欲望,构建组织的共同远景只能是一句空话。 
不满足的饥饿感 
不满足的饥饿感也是一种欲望,“欲”实际就是一种生活目标、一种人生理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狼性员工与普通人欲望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欲望往往超出他们的现实,往往需要打破他们现在的立足点,打破眼前的樊笼才能够实现。所以,欲望往往伴随着行动力和牺牲精神。你到任何一个政府机关门口一站,都可以发现那样一种人:他们表情木然、行动萧索、心态落寞,他们惟一的心愿,就是眼前的局面能够维持。他们祈愿的就是机构改革千万不要改到自己的身上,再就是每月工资能够按时足额发放。他们本来是有足够的学识,有足够的能力以及资源来开创一番事业的,但是没有这样的欲望,他们觉得眼前的生活就足够好。作为一个狼性员工就要有自己的欲望,时刻保持一种饥饿感。 
这里所说的狼性员工的欲望是不安分的,是高于现实的,需要踮起脚尖才能够得着,有时候还需要跳起来才能够得着。 
成功狼性员工的欲望,则要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刺激,是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的,而且往往不是正面的鼓励型的。刺激的发出者经常让承受者感到屈辱、痛苦。这种刺激经常在被刺激者心中激起一种强烈的愤懑、愤恨与反抗精神,从而使他们做出一些“超常规”的行动,焕发起“超常规”的能力,这大概就是孟子说的“知耻而后勇”。一些员工在成功后往往会说:“我自己也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