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职业奋斗指南:公务员是怎样炼成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第一职业奋斗指南:公务员是怎样炼成的-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兄弟,什么也不说了,我们理解你!〃

〃没有什么,反正虎钥市离成都也近……〃

〃以后你要经常回来。我们到虎钥市出差,也会去看你的!〃

……

朋友们纷纷安慰我。

对于这次选择,我至今心存内疚。也许,我太自私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很多建设边疆的前辈,都经历了两地分居。正如工厂那位副书记所说,好多人,都是退休后才举家团聚。张主任与刘姐,也曾经历过九年这样的生活,而且上有老下有小,不也熬过来了么?

但我看到的更多是身边的很多恋人,一到大四就劳燕分飞;好些家庭,也因久不团聚而产生了变故;甚至,在农村,由于丈夫外出务工多年不回,最终回到老家,面临的却是妻离子散的结局。

难道,真是因为时代不同?

不管怎样,我已别无选择。

第二部分 第29节:第六章深宫太监(1)

第六章深宫太监

我坚信,公务员队伍不可能容忍如此败类的存在——

柳池云语

7月17日,张主任派车,将我送到了长途汽车站。

小车班的师傅帮我将行李放到了大巴车行李箱内。大巴启动,我们挥手告别。

就此,我告别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段经历,作别了一段不算精彩却值得怀念的时光。去年7月17日到今年7月17日,如此的巧合,正好365天。

我已踏上新的旅程,却不知道迎接我的是光明还是黯淡?是善良还是险恶?

我唯一明白的是,回头之路已被自己斩断。我唯一能做的,只有向前。

7月19日,我来到新的单位——虎钥市机工学校。

这是一家位于市郊的职业学校,距离我的居住地约30公里,上班需倒一次公交车,上下班单程需时一个半小时左右。机工校建校建厂十来年,有员工近百人,我来到这里时,该公司正在修建新的教学大楼。

校长的姓名让人奇怪,他姓〃热〃名〃得快〃,这热姓我听说过,似乎是少数民族,可校长是汉族啊,而且,连起来念,〃热得快〃,不是一大功率电器的名称么。后来才知道这位校长的姓名,完全是为避讳他那出身国民党反动派的老爹,〃文革〃期间,大斗牛鬼蛇神,这小子才十多岁,自己给自己起了个革命性的名字——热得快。

热得快,男,四十多岁,学校创始人。根据宣传资料,得知此人为土生土长的虎钥市人,毕业于重点大学,研究生学历。事后综合各种资料方得知,此人实为高中学历,因就业无门才搞起了培训,经过几年发展,借着国家推进改革、重视职业教育的东风,一家小小的培训机构才有了目前这个中专的名号。

作为涉世不深的年轻人,加之在国企养尊处优,很少经历人与人的钩心斗角,我的警惕性大打折扣。

一来到学校,我就被要求缴纳2000元〃抵押金〃,随后签了劳动合同,为尽快上班,我不可能对其进行质疑,于是接受了所有条件。

随后,我被分到校办,职务是校长秘书。

学校虽离家较远,为了赶上8∶30上班,我6∶40就得起床,7∶00必须出门,只有这样,才能赶上公交车,如期到岗。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就三个多小时。虽然远了点,但是坐在虎钥市的公交车上,徜徉于虎钥市街头,想着每天都能回家,我心里也无比惬意。

2007年7月22日,星期日。我不必像以往那样,仓皇地逃向成都,而是在家静静地体味着周末,这来之不易的在家度过的星期天。我很满足。

校办共四人,小D工龄两年,负责机要打印;小C,工龄一年,负责人事;小F,当地人,工龄一年,负责文案起草,三位均是女士。小L,男,刚毕业,暂未分工。校办主任5B,同时也是招生能手,常在外出差。

这是我职业生涯的第二份工作,也是回到虎钥市的跳板,我希望把它干好。从骨子里,我已经把学校的发展目标作为自己的理想,把热得快的追求幻化为了自己的目标。

这样相安无事地过了半个多月,转眼到了8月初。

一天,我正在办公室熟悉学校的宣传材料。电话响了起来,负责人事的小C接完电话,对我说:〃柳池云,热校长让你到他办公室去一趟。〃

我敲开校长办公室的门,热校长示意我坐下。他打开烟盒,丢了一支〃骄子〃给我。

第二部分 第30节:第六章深宫太监(2)

这热得快有个习惯,他抽烟只抽骄子,一个人在办公室的时候,甚至抽7元一盒的红塔山。论其财力,抽中华应该没有问题,怎么说也得软云烟、软玉溪才符合其身份。可他不,偏抽骄子、红塔山。办公室为其采购香烟也一律是骄子、红塔山。他还有个习惯,就是每逢对你有重要事情吩咐时,不管你抽不抽烟,总会甩支烟给你。小L每次从他办公室接完任务回来,都把烟给我。从这点来看,我是很崇拜他的,因为,他似乎有点不为世俗所左右的气概,总是我行我素。学校从十多年前创办至今,规模不断扩大,也与他敢走偏锋、不合主流的性格有关系。

扯远了,回到当时的情形。

热校长自己点燃一支烟,把打火机丢给我,我也点着烟卷。热得快边看手里的材料边说:〃小柳,到学校有半个多月了吧?〃

我说:〃是的。〃

他继续说:〃你感觉怎么样?〃

一句话问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下属嘛,这种对话里总得说点好听的,我说:〃学校发展不错,而且国家也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前景会很好;同时,由于学校年轻人居多,大家在一起比较和谐,我感觉还不错。〃其实我说的是实话,该校教师和行政人员90%是30岁以下的,后来才知道,稍老一点,有经验、有下家的,早就跳槽了。

热得快的烟熄了,他打着打火机,让火苗蹿起来,拉得长长的,而他只把烟卷伸到火苗的边缘,轻轻地吸了一口,烟卷貌似点燃了,他继续说:〃学校派给你一个任务。5B主任马上要回来了,紧接着,他又要出差,这次是到兰州去参加招生录取工作,顺便了解那边的市场,你带上资料,和他一起去。〃

〃啊?哦!好的!〃这是学校派给我的第一次出差任务,老板都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我只能顺口答应。

8月20日,5B主任回到了学校。他这趟效益不错,拉着满满当当两大巴车学生回来。

对于民办学校而言,其经营的核心和命脉无非就是生源了。试想,一所无人就读的学校,又没有财政投入,其发展的前景将会怎样?所以,对于招生,全校上下都是绷紧了弦,老板对下属工作能力的评价,几乎只有一个标准——招多少人。所以,人们的业绩评估都是以〃人头〃计。

其实,说学校的招生工作不如说是宣传工作更符合实际,招生人员一般与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联系,以每个学生1200元左右的价格向这些部门缴纳提成,也可与一些偏远的学校、班主任联系,校领导、班主任每向学校送一名学生,获利1000元左右。由于学校教学质量一般、竞争力有限,不得不将市场面向西南、西北的偏远省份。学校对这些省份进行划片分割,在校内或寻求社会人士,在一定区域内进行代理。代理人再对自己的片区进行分割,分包给下一级代理。如此层层分包,各级代理人只根据招生人数抽取一定的份钱。

第二部分 第31节:第六章深宫太监(3)

就长期从事招生的人说,这类似于传销。实际观察中,我发现此比喻甚为贴切。

这天上午,5B来到办公室,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此人。5B,时年35岁,一米六左右的个头,头发稀疏,腰围足有三尺,远看就像怀胎八月的孕妇,这与其低矮的身材极不协调。一副无框的眼镜下,罩着一双被腰围衬托得奇小的眼睛。圆溜溜的小眼睛总是在骨碌碌打着转,用贼眉鼠眼形容一点不为过。而其身材,远远望去,抛去其肚皮不讲,就活脱脱一个没有阉干净的深宫男性。

看到5B第一眼,其感官就带给我极大的震撼。这与我曾经接触过的所有单位办公室主任的形象有太大的不同。

管人事的小C出来介绍说:〃这是新来的校长秘书柳池云,这是校办主任5B。〃

5B看着我,转了转眼睛,定下神来,很邪淫地笑了,伸手:〃你好!〃

看到这人,我的胃开始翻腾,但一想到这就是未来的顶头上司,也热情地握住其肥胖的小手:〃你好!以后多关照!〃

5B开始介绍自己:〃我曾经在虎钥市市委政研室工作,负责编辑学习杂志,〃说着,打开柜子,取出两本杂志——《改革之路》,〃你看嘛,这就是我当时编的书,呵呵,还不错吧?〃

我心想,还有如此卖弄自己不顾羞耻的人?不过心想,也许做销售就需要这样的精神吧。再一看杂志的落款,的确为〃中共虎钥市委员会政研室编〃,编辑名字中确有〃5B〃二字。

我也简单介绍了自己,就这样,算互相认识了。

认识5B一周之后,热得快召集我们二人开会,安排赴兰州参加招生录取的事情,他说,此次赴会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市场,寻求学校在兰州的招生代理人。临走,热得快要求我把农行的卡号告诉财务部,便于电汇招生录取费。

当天下午,我回家带了洗漱用具、外套,当晚便驱车前往兰州。5B的新聘驾驶员、兰州的一位招生人员、5B、我,四人同车前往。

5B的车是一辆银杯车,以至于后来我一看到银杯车,就不禁联想到5B,就忍不住地厌恶。这辆车是5B以三七分成的方式与学校共同购买(5B承担30%,学校承担70%),汽车产权属于学校。路桥油费由5B垫付,年底,老板根据5B的销售业绩和自己的心情好坏,给予一定程度的报销。通过此车,学校已死死地把5B套牢了,一旦有一天他试图另谋他就,那他垫付的费用和承担的车款,将泥牛入海。这也是热得快的高明之处。

买车不到半年,5B连换了三名驾驶员,全部是人家炒了他的鱿鱼,主要原因则是他不拿驾驶员当人看。

今天的驾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