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谋略与技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社交谋略与技巧-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以后的几次交往中,我发现他是一个很宽容的人,为人也非常大度,给人以宽厚的感觉。以后几次谈起那次“撞车事件”,他都笑着说:“要不是因为我在那儿,你会安全过去的。”
③忠诚。耐尔·卡内基曾经向我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当我5 岁的时候,我父亲花了50 美分买了一只黄毛小狗。它是我童年时期的光明和欢乐。每天下午大约4 点半的时候,它一声不响地卧在前院,那双漂亮的眼睛紧紧盯着小路,一旦听到我的声音或者看到我用碱水刷子摇晃着饭桶,它就像一颗出膛的子禅一样一口气跑上小山来迎接我,一边撤欢地蹦蹦跳跳,兴高采烈地吠着。
蒂比做了我5 年形影不离的伙伴。后来在一个悲剧性的夜晚——我永远忘不了这个晚上——它被杀死在离我不到10 英尺的地方,是被闪电击死的。
蒂比的死是我童年的一大悲剧。
蒂比死了,幼年的卡内基失去了一位最好的伙伴,最忠诚的朋友。还有什么比忠诚于朋友、忠诚于友谊更崇高的呢?对朋友要忠诚,也是维持友谊的一个诀窍。
①理解与体贴。80 年代初的时候,老山前线的战士曾喊出了“理解万岁”
的心声。那是他们被人民、被祖国理解支持而说出的肺腑之言。是的,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多替别人想一想,多一点理解与体贴,那么我们这个世界就会少一点争斗,少一点不愉快。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称心不如意的事情,都有心情烦闷的时候。心情烦闷时,任何人都需要倾吐的对象。尤其是生气的顾客,不满的伙计和满怀悲伤的朋友,更需要有人来听他们倾诉,更需要有人来理解。
体贴和安慰他们。“如果你能把握住这一点,就一定能成为别人喜爱的人。”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尼古拉斯·M·巴托拉博士曾经这样说过:”只为自己设想的人,是最没教养的人。即使他接受过高等教育,也终究是个没有涵养的人。”
可以说,善于理解、体贴别人,也是一个人伟大的同情心与善心的外在体现。
下面举一例子说明。
我在一家百货公司买了一套西服,才穿了一次,就发现它褪色。我感到被欺骗了,就拿着西服到这家百货公司去讲理。可是其中的一位店员却不耐烦地对我说:“像这样的西服,我们已经卖出去上千套了,从没有听到顾客有什么不满的,你是第一个说衣服有问题的人。”
如果仅用文字表达,她所说的话就是这些。可是她说话时的语气和神情,就好像在说“你别撒谎”、“你不要骗我”一样。
我和她正争论,旁边的一位店员也插嘴说道:“黑色的衣服刚开始穿的时候,都会有些褪色。而且这样的价钱也只能买到这样的货,这是染料不太好的缘故。”
这么一来,我简直无法再忍下去了。第一个店员的口气是在怀疑我在说谎,而第二个店员居然认为我花那样的钱,买到这种货,已经很不错了。我气得肺都要炸了,正要把西服朝她们俩扔去时,这家百货公司的总经理闻声及时赶到了。
总经理的到来,不但制止了事情的继续恶化,而且使得我这个气的快要发疯的人很快恢复了平静,他是这样做的。
第一——他静静地听我说话。
第二——等我说完后,他才让店员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总经理一直是站在我的立场上和她们争论。他不仅承认西服褪色是导致白衬衫领子被弄脏的原因,还命令店员不得再将这类商品卖给顾客。
第三——他承认不知道这种西服会掉色儿。最后他还说:“真抱歉,您看现在该怎么处理呢?本公司完全听从您的意见。”
本来我是非常愤怒的,听他这么诚恳地征求我的意见,也就不由自主地说:“我想问问您,褪色是不是仅是个暂时现象?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防止褪色呢?”
总经理想了一下,建议我试穿一个星期之后再做决定。他说:“假如您还是不满意的话,就请您退货吧。我一定替您换一套。真对不起,让您为这件事烦恼。”
我点头答应了,很满意地离开了那家百货公司。果然,一个星期后,西服就不再掉颜色了。
那家公司的总经理仅仅是站在了顾客的角度替顾客着想,不但平息了一场风波,维护了公司名誉,而且还感动了一位素不相识的人。从中可以看出理解别人的意义。
从以上的诸多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这些美好的品德,不但会融洽周围的人际关系,结识很多朋友或巩固与老朋友的友谊,而且还会促进自己事业的成功。
一个人拥有美好的品德和杜绝不被人喜欢的品德,二者是统一的,一致的。那么,我们在拥有美好品德的同时,应注意防止哪些不好的或者说对自己人际关系不利的品德呢?除了参考“安德森人际吸引品质表”(表5—1)之外,还可以参考我国的心理学家所研究总结出的以下10 种不利于人际吸引的品德因素:
①为人虚伪。人们在与虚伪之人交往时,常担心上当受骗,失去通常的安全感。因此,虚伪的人难吸引他人。
②自私自利。这种人只知关心自己,不顾及他人,甚至损人利己,谁愿与之往来呢?
③不尊重别人。这类人常挫伤别人的自尊心,破坏了别人社会心理需要的满足,人们都讨厌他。
④报复心强。与报复心强的人交往,使人时常担心,稍有不慎,就可能遭报复。既然如此,不如与之疏远。
⑤妒忌心强。妒忌别人,实质上是企图剥夺别人已经得到的物质精神的需要。这种心理一旦表现出来,就会令人反感。
⑥苛求于人。吹毛求疵,苛求于人,使人不快,叫人自尊受损,解除这种不快的办法就是“敬而远之”。
⑦猜疑心重。与这类人交往,难以真诚坦率相待,他们常叫人感到委曲冤枉,难于亲近。
⑧过分自卑。自卑是无能,甚至是卑贱的影子。与自卑之人交往,不能将双方放在同一水平上,让人感到一种不平等的隔阂。人不愿同总是自己瞧不起自己的人来往。
⑨骄傲自满。恃才而傲,使别人感到受到威胁,或是喜欢自我吹嘘,使人产生不信任感。
⑩孤独固执。孤独固执,难与人共事。同他们在一起如置身冰谷,感到压抑,谁愿同他们在一起自寻烦恼?
所以,你要使自己具有魅力,不仅在于你的外表,也不仅在于你的背景,而更多的在于你的品德修养。那些心灵污浊的人是不配享受友谊与帮助的。
(2)知识修养。“徒有其表,胸无点墨”是人们对那些没有知识的人的无情嘲讽,一个人看上去风度翩翩,人也蛮有精神的,可是一与他交谈,就口出别字,错误连篇,漏洞百出,缺乏知识与理想,这样的人是很难能吸引住别人的。同样的道理,一个人虽然思想品质很好,但是知识却很有限,与人交谈两句便无话可说,或者满口滔滔不绝,却毫无内容,尽是些废话,很难想象他也能文到那些既有知识又有涵养的朋友。
伟大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曾说过一句话:“知识是一切美德的化身。”英国伟大的诗人、哲学家培根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为什么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们都这么看重知识呢?原因很简单,知识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知识是人类经验与智慧的总结。一个人有了知识,就可以“明教化,通礼仪”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一个人有了知识,就可以认识社会,改造社会;一个人有了知识,就有了指导他实践的精神武器,他会知道怎样更好地帮助他人,怎样更有效地创造人类的财富。。所以说,知识是人类一切美德的化身,知识也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伟大的力量。
知识与智慧是连在一起的,有了知识就有了智慧。那些虽然长相平平,甚至有些难看的人,只要他(她)拥有丰富的知识与智慧,在社交场上,也同样会受到人们的青睐。白朗宁第一次见到芭莱特时,她“孱弱瘦小的身躯,蜷伏在沙发上,连欠身让坐都不能”,可是芭莱特那凝结着她全部知识与智慧的动人诗篇,让白朗宁着迷不已,乃至不惜二次碰壁才获得了与芭莱特的爱情。
而那些没有知识与智慧的人,有时却连到手的爱情都抓不住。蒲松龄在他的《聊斋志异》中,写了一位嘉平公子,由于他“风仪秀美,使温姬十分痴情,愿奉终生”,虽经公子父母“百求驱之不能去”。一次,公子因饭菜不合口,写了一首训斥厨师的诗:
树(厨)上老桃(姚)太可浪(恨)不听孝(教)导自主张抄(炒)鱼片里无花菽(椒)×(烩)海生(参)中少生江(姜)温姬看了,好气不过,在诗边批道:
何事可浪花菽生江得婿如此不如为娼写罢,温姬愤然而去。
不过,如果一个人既长得好看,又有惹人喜爱的品德,还有渊博的知识,三位于一体,那将是再好不过了,那他肯定就是社交场上的幸运儿,是最有魅力的人。然而,这样的完美结合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是没有这么幸运的。
当然,如果你相貌平平,甚至还有点丑,这些都是不能改变的。但是,一个人的知识是可以增长的,如果你不具相貌优势,那就要自己做一个有知识的人。
也许有人会想,我这个人脑袋太笨,不可能学到太多的知识。其实不然,智慧在于开发,只要你肯努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俗话说,“笨鸟先飞”,虽然你记忆力不如别人好,或理解力比别人差,但你都能靠勤能补拙而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丰富的人。而很多自侍聪明的人却不见得有知识。或者你在想,我都什么年龄的人了,上学时没好好地读书,现在怎么办?
孔子五十才学《周易》,白石老人也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正因为读书时学的东西太少,所以现在更应该加借努力地学,弥补以前的损失,而怎能言晚呢?当然,在这个问题上,更多的人会抱怨自己没时间,这时我就应该送您歌德的一句话:“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永远找得到充裕的时候。”要不,你学鲁迅先生也行:“我总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