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之声伴随你 作者:[美]罗森 埃瑞克森 翻译:萧德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催眠之声伴随你 作者:[美]罗森 埃瑞克森 翻译:萧德兰-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句话,便极可能引发禅学中所说的启蒙或顿悟。
 


第二章  个人励志故事

 
艾瑞克森经常运用早期儿童发展的历程《学习辨识自己的手、学习站立、行走与说话等发展阶段》,建立当事人对成长过程的认知。当他述说足以令我回顾幼年学习经验的故事时,我曾(在恍惚意境中)重温昔日学习新事物与技巧过程中,备尝艰辛与挫折的感觉屡屡出现。此时,我倒也充分意识到自己早已成功克服障碍、习得了必备技巧。我随即愈发肯定自己必有能力应付眼前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一如杰.哈雷在(不寻常的心理治疗)一书中强调的重点:艾瑞克森对正常发展所持的看法既深刻又明确。然而,这并不表示他企图利用相同的模式解释所有人的发展经验。他只是深信每个人都拥有健康正常的发展核心,类似贺尼(Horney)所宣称的「真实自我」。他同时明白成长与发展过程很可能遭受各种扭曲与误导,他认为心理治疗者的工作正是,引导当事人回归属于个人的「真正成长之路」。
关于此点,他曾提及幼年时眼见一匹马流浪至他家后院的故事。那匹马身上并无任何烙印,艾瑞克森自告奋勇将这匹来路下明的马物归原主。为了完成任务,他骑上了马,设法领牠回到大路上,并让这匹马自由决定该朝哪个方向前进。过程中,只有当马转头至路边吃草或是在归途中间毫无目标地閒荡时,艾瑞克森才会插手干涉。最后,当那匹马终于到达几英里之外的邻庄时,庄园主人问艾瑞克森:「你怎麽知道这匹马是从我们这儿跑出去的呢? 」
艾瑞克森回答:「我并不清楚——但这匹马可明白得很。我所倣的只不过是让牠上路而已。」
在展开心理治疗或是教学课程时,若能先行协助对方回到真正成长之路的起点,成效必定事半功倍。艾瑞克森的教学故事「学会站立」的作用即在于此。
故事1:学会站立
我们在意识层面上曾学会许多事物;尔后却忘了所学的内容,只是单纯享用箇中技巧而已。你们瞧,与别人相较,我占尽了优势。我曾罹患小儿麻痺,一度全身瘫痪:由于当时发炎的情况很严重,有段时间连身体都失去了知觉,惟一不受病毒侵扰的是我的视线与听觉。病发之际,我孤独地躺在床上,除了眼球可转动之外,毫无行动力可言。拜这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所赐,我必须与七个姊妹、一位兄弟、父母,以及一位老练的护士,在一个被隔离的农庄中接受观护。我能如何娱乐自己呢?我开始观察四周人群与所处环境。我立即察觉到我的姊妹在口中说「是」的同时,意思却可能是否定的。她们往往伸手给对方一个苹果,却又同时扣住苹果不放。我随即展开有关非口语讯息与身体蚕言方面的研究。
当时我的小妹妹正值学步年龄,我自己也恰巧必须重新学习站立与行走。你应不难想像我眼中所见给与我的震撼。你绝不会知道你当初是如何学会站立的,甚至不明白自己到底如何学会行走。你可能始终认为自己可以直线走过六条街口——只要没有喧嚷行人或车辆的干扰,你却并不知道自己其实无法以稳健不变的步伐循直线行走。
你完全不明白你在行走之际,自身的运作过程。你想不通自己当初如何学会了站立,不记得自己曾伸直手臂将身体立了起来。当时,你曾将压力置于双手,你意外的发现自己其实可以将全身重量放在双脚上。此举说来容易,过程却眩游薇龋蛭愕乃タ赡懿惶够健蹦愕乃ツ鼙3滞α⑹保愕耐尾咳从挚赡艹赌愫笸取4送猓阋部赡芙沤徊娑薹ㄊ┝Γ馐保愕乃ビ胪尾坑只嵬毕碌鞠缕鹄础D愕乃沤徊妗懔⒖萄Щ崃私欠挚逡灾С派砬D阒沼诮约豪似鹄矗幢匦攵萌绾伪3炙ネχ薄∫坏┲鸩窖Щ岽苏泻螅幼鸥米⒁獗3滞尾客χ薄K婧螅惴⑾帜慊贡匦朐诹粢獗3滞尾俊⑺ネχ钡耐保璺ń偶右苑挚W詈竽阒沼诳梢越遄潘值姆鲋欧挚耪玖ⅰ
接下来的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你先试着将全身重量分布在一隻手与两条腿上,另隻手下再对你有所协助。这确实是桩困难的工作——你得挺直站着,臀部打直、双膝打直、两脚张开,而利用一隻手努力支撑。顺着此一站姿,你开始学习如何改变身体的平衡姿势。你藉着转头、转身以转移身体的平衡支点。当你试着移动手部、头部、肩膀与身躯时,必须学会协调躯体的各种平衡状态——待熟练一隻手的协调动作后,即换手进行另一番适应。紧接着则是难如登天的一步,你得学着鬆开两隻手,让双手自由活动,仅仅仰仗稳健的双脚支撑全身重量。此时,你必须保持臀部挺直——膝部也得维持挺直,同时注意维持双膝、臀部、左臂、右臂、头部与身躯之间的平衡。最后,当你技巧纯熟时,将会开始尝试以单脚保持平衡。这可是件惊天动地的费事举动。
你如何能够撑住自己的全身重量而又同时保持臀部挺直、双膝挺直,以及警觉到手部、头部与身躯的一举一动呢?接着你大胆尝试将一脚向前跨并随之转移身体的重心。未料,你的双膝一弯——整个人竟又跌坐在地。你立即起身重新出发,一试再试后,你终于学会了如何向前跨步——这跨出的感觉真好。于是你重眩嗤俣芯跽媸呛眉恕K婧螅憧伎绯龅谌健故翘鹜浑b脚,结果摔了个四脚朝天。你着实费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懂得轮流左右、左右、左右跨步向前,现在的你大可以摇晃双臂、转动头部、左顾右盼,以及行走自如,完全下必费神注意双膝与臀部是否始终维持挺直。
艾瑞克森指出,「残障」也许能提供当事人某种利益,令他与别人相较「占尽优势」。他同时暗示大家,「学习」应是最佳的娱乐方式。当他全身瘫痪时,曾自问:「我能如何娱乐自己? 」他随即描写自己如何藉机发展敏锐的观察能力,并且进一步表达在深入学习后的喜悦——获知原属于潜意识领域的讯息着实令人快慰无比,但也以行走为例,详述了储存于潜意识范围内的行动步骤。
当他谈及学习站立的具体过程时,曾刻意强调肌肉运动知觉。听者很可能将注意力转向个人体内肌肉运动知觉。至于文中所描述的站立过程中种种笨拙举动(双脚交叉以及其他失措状况),与所有的人在尝试学习新事物过程中体验的笨拙应如出一辙。
藉着描述婴儿时期学习站立与行走之际可能遭遇的逼真经历,艾瑞克森渐次引导聆听者退化至婴儿阶段。事实证明,几乎每位聆听此故事的人,都下由自主地置身催眠幻境、体验退化成婴儿的反应。这故事强调的重点在于,学习基本技巧的过程——先在意识层面努力,接着转向潜意识层面的运作。当这故事用作催眠的诱导语句时,它将有助于诱发求诊个桉的退化历程以及自动现象。有趣的是,艾瑞克森一律选用英文过去式的文法句型,表达文中的负面陈述(例「结果摔了个四脚朝天」)。当传达正面暗示时(「你藉着转头、转身以转移身体的平衡支点」),他则刻意使用现在式文法句型。
这篇有关「早期学习历程」的故事,在心理治疗初期相当管用,因为它会将求诊个桉带回精神症状产生之前的岁月,从而瓦解对方僵化的心智结构。也有助于提醒个桉学习虽非易事,但他终将克服困难——只要他坚持不懈。无论如何,他确知自己如今已能下费吹灰之力地行走自如。
艾瑞克森同时指出我们早已随着成长经验奠定了人生基础,而我们终将带着此一基础迈向未来。身为农家子弟的艾瑞克森曾经努力播种,期待有朝一日得享丰收。在这篇文章中,艾瑞克森则替心理治疗铺设了基石——他谈论众人的基本学习历程,并将此历程描述得饶富兴味而不带任何威胁性。他也连带触及本书其他故事一再涉及的重点:他观察事物一向巨细靡遗。他藉着观察他人而有所学习,暗示众人「你是来学习的」,并且试图激发「学习功能」——开放的学习心态。生理方面的瘫痪是残障,而备受心理困扰的求诊个桉同样具有某种残障,艾瑞克森却乐于将自身残障转变成有利的工具。孤独的他只能仰赖自己,进而选择以观察周遭人事自娱。
当他说到他的姊妹可以伸手拿给另位姊妹一个苹果却又扣住苹果下放时,他是否同时暗示他其实可以贡献一个苹果(学习历程》却又有所保留?或者身为听众的你虽可以有所贡献却也始终不放手?此处,艾瑞克森提供的并非只是一、两项单纯的讯息,而是多重层次的讯息。文中的苹果难免令我们联想到伊甸园——世界的最初、一切的源起。
「你不难想像我自眼中所得的震撼。」他在此句中特别强调「想像」两字。当然,这正是他进行催眠工作的主要途径——利用想像以及各种意象引导对方进入恍惚状态。他随即乘着听者的想像之翼展开诱导,并且设法集中听者的注意力。
杰夫。西格对这故事的评语是:「艾瑞克森相当懂得如何与你的注意力以及他自己的注意力玩耍。描述所有故事过程中,他均笑得很开心。他自己玩得愉快并急于邀请你与他共同嬉戏。如果你毫无玩耍的兴致,那将是你个人的问题。他依旧会提出邀请,却不至于因你的拒绝而恼火。只可惜,我们下论如何用心,常只能略懂这些故事的表面含意。我个人以为我已颇了解艾瑞克森的作风,但若有机会与他坐下讨论其间用意,我们将发现自己不过触及皮毛而已。他的心思往往至少深入表象以下的两三层意义。当他提出苹果此一象徵语词时,他同时赋加两三层含意。例如:「小孩子会如何看待一个苹果?」或是:「身为稚龄孩童的你,将如何处置一个苹果? 」你很可能会将苹果带给老师,而此举意味着渴望取悦他人。艾瑞克森对众人的潜意识状态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