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全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成功学全书-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所有这些令人泄气的现象中,还有一种现代流行的反常行动,父母在子女年幼时,因为工作的缘故,无法尽心照顾爱护子女,因此在父母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内疚,他们往往用金钱来弥补自己的不安,借此换取孩子的爱。
他们还对孩子作了微妙的暗示和提醒:“既然我们对你的前途作了这些重大的牺牲,你将来一定要好好干,一定要胜过别人,绝对不能失败。”
结果使孩子产生了“害怕成功”的后遗症,甚至对任何尝试都恐惧。它的特点就是拚命为自己做合理的解释。以及尽量地拖延。“我无法想象自己获得成功。”“我按照他们通知的,在早上8 点30 分就去应征,但我到了那儿,应征的队伍已经排满了半条街道,所以,我就离开了。”“我很愿意做这件工作,但是我没有足够的经验。。。”“我会把那件事办妥的,只要我有充分的时间。。在我退休之后。”
大多数人都了解,只要运用想象力,就能发挥创造力。他们都曾经阅读过一些伟人传记,这些伟人本来也都是普通人,他们都是克服重大的缺点与障碍之后,才成为伟大的人物。但他们却无法想象这种情形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他们使自己安于平凡或失败,并在希望与嫉妒中度过一生。他们养成了回顾过去的习惯(加强了失败的意念);并且幻想同样的情形会再出现(预测失败)。由于他们受制于别人所订下的标准,因此经常把目标放得高不可及。他们既不相信梦想能够真正实现,也未充分准备有所成就,因此,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失败已固定在他们的自我心态中。就在事情似乎已有突破或真正有进展的时候,他们却把它弄砸了。事实上,对成功的恐惧感,使他们拖延了成功所必须的准备工作以及创造的行为。而为失败所找出的合理解释,正好可以满足这种微妙的感觉:“如果你们也经历我的遭遇,你们也不会有所进展的。”
三 怎样排除恐惧 
我们应该如何纠正错误的思想,并协助其他人克服这三大恐惧?以下是拿破仑·希尔用于教育员工、指导子女的具体方法:
(一)把个性和他的表现分开 
和其他人沟通时,要把他的行为或表现,与个性或身份绝对分开来。
错误:“你是个骗子。”
正确:“你的说法和我所想的不同;我们一起来检讨一番。”
错误:“根据你的主管报告,你很懒,工作效率也差。”
正确:“你的主管和我深信,你有能力把工作做得更好。如果我能帮忙的话,请尽量提出来。”
错误:“除非你用功读书,否则你永远上不了大学。象这种成绩单,只能找到一个扫街的工作。”
正确:“看了你的成绩单,虽然我无话可说,但是我知道你本来有能力得到更好的成绩。我到你学校去了一趟,和你的导师及几位老师谈过话,他们深信你一定可以得到更好的成绩。我也相信你办得到。我爱你,我知道你一向尽力而为,这一点最重要。我很关心你的生活,你需要我帮助你吗?”
(上面这段长长的答案,是拿破仑·希尔看到自己的孩子成绩不理想时,和他实际的交谈)。结果,由于拿破仑·希尔对孩子表示关切之情,而且把他的表现(成绩)和他本人(孩子)分开而论,因此他的成绩进步神速;同时,在拿破仑·希尔不断打气之下,他最后成了模范生,并且不停地进步。
(二)批评表现,称赞表现者 
责备某个人的某种表现之后,应该立即对这个受责者加以称赞一番。
错误:“你几乎赶不上所有的生产进度,如果你继续下去,今年,我们这一部门将会亏本。”
正确:“要在限期内达到生产量,就全靠你了。我们这一部门必须提高工作效率,才能转亏为盈。我盼望你发挥更大的直接影响力。顺便提一提,由于你的帮助,我们的产品质量极佳,这使我很高兴。谢谢你。”
错误:“如果你再象目前这样子,每个周末到俱乐部去喝个烂醉,那么,我也要到别处去,再也不管你了。”
正确:“我们下个周末何不改变一下生活方式,去看看我们一直在讨论的百老汇戏剧。我打电话去问过了,周末晚上还有票。和你共享一下有意义的时光。”
错误:“对于你的防守表现,我无话可说,但你必须更专心一点,不要再漏掉那些边线自由投射了。漏掉自由投射,往往就输掉一场比赛。”
正确:“自由投射得分比例高的球队,才会赢球。这些很容易得分,因此我们必须尽量去争取。从下一周开始,每天安排15 分钟,练习自由投射,而你的防守真是厉害无比。”
(三)在私下谴责个人的表现 
如果称赞的对象是团体中的某一个人,最好也在私下加以称赞。公开谴责是最坏的惩罚方式,会伤害个人的自尊,引起个人对成功与被拒绝的恐惧。
公开称赞某人,将会引起员工之间的嫉妒或家庭中兄弟姐妹的不和,特别是明显的比较,更是如此。最有效的称赞方式是面对面、私下进行,而且要在受称赞者事先未曾预料的情况下:另一种同样有效的方式,则是在一次众人所关切的领奖仪式中进行。
如此说来,有了价值观念之后,恐惧就会消失。在恐惧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在每一行中,都会落在别人之后;反之,在称赞中长大的孩子,将学会独立,即使环境恶劣,也会出人头地。
被宠坏及溺爱的小孩,长大后变得贪婪。赋予挑战与责任的小孩,长大后有价值感与目标。
生活在沮丧中的人,需要借助烟、酒及药物来振奋精神。在乐观中成长的小孩,长大后将会认为他们注定要功成名就的。
在怨恨中长大的孩子,长大之后将看不到美与真爱。在爱中生活的人,在他们的一生中将会把爱心分散给其他人,而且不懂得什么是恨。如果我们不断向人们提醒他们的缺点,那么他们将会成为我们最不希望见到的那种模样,但是,如果我们说:“你能成为我们之中的一分子,我们真是太高兴了。”
那么他们将会高兴万分,以身为我们中的一分子为荣。   

 
第四节 自卑是自信的绊脚石 
如果你们的生命中只剩下一个柠檬了,自卑的人说,我垮了,我连一点机会都没有了,然后他就开始诅咒这个世界,让自己沉浸在可怜之中。自信的人说,从这个不幸的事件中,我可以学到什么呢?我怎样才能改善我的情况,怎样才能把这个柠檬做成柠檬水呢?
一 自卑与自卑的产生 
“成功者”与“普通者”的性格区别在于,成功者充满自信、洋溢活力;
而普通人即使腰缠万贯、富甲一方,内心却往往灰暗而脆弱。
那么,他们的共同点又是什么呢?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自卑感。
自卑是一种消极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即个体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消极情感。自卑感就是个体把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意识。具有自卑感的人总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自惭形秽,丧失信心,进而悲观失望,不思进取。一个人若被自卑感所控制,其精神生活将会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而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所以,自卑是束缚创造力的一条绳索。
1951 年,英国有一位名叫弗兰克林的人,从自己拍得极好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的X 射线衍射照片上发现了DNA 的螺旋结构之后,他就这一发现做了一次演讲。然而由于生性自卑,又怀疑自己的假说是错误的,从而放弃了这个假说。1953 年在弗兰克林之后,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也从照片上发现了DNA 的分子结构,提出了DNA 双螺旋结构的假说,从而标志着生物时代的到来,二人因此而获得了1962 年度诺贝尔医学奖。可想而知,如果弗兰克林不是自卑,而坚信自己的假说,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这个伟大的发现肯定会以他的名字载入史册。可见,一个人如果做了自卑情绪的俘虏,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产生自卑感呢?
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分析学家A·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提出了富有创见性的观点,他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出自于“自卑感”以及对于“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
阿德勒认为人人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他说,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人类欲求的这种改进是无止境的,因为人类的需要是无止境的。所以人类不可能超越宇宙的博大与永恒,也无法挣脱自然法则的制约,也许这就是人类自卑的最终根源。当然,从哲学角度对人类整体状况分析,人类产生自卑是无条件的,不过,对于具体的个人,自卑的形成则是有条件的。
从环境角度看,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往往与外部环境对他的态度和评价紧密相关。这点早已为心理学理论所证实。例如某人的书法很不错,但如果所有他能接触到的书法家和书法鉴赏家都一致对他的作品给予否定性评价,那就极有可能导致他对自己书法能力的怀疑,从而产生自卑。
阿德勒自己就有过这样的体会:他念书时有好几年数学成绩不好,在教师和同学的消极反馈下,强化了他数学低能的印象。直到有一天,他出乎意料地发现自己会做一道难倒老师的题目,才成功地改变了对自己数学低能的认识。可见,环境对人的自卑产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某些低能甚至有生理、心理缺陷的人,在积极鼓励、扶持宽容的气氛中,也能建立起自信,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从主体角度来看,自卑的形成虽与环境因素在关,但其最终形成还受到个体的生理状况、能力、性格、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及生活经历等个人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其童年经历的影响。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童年经历虽然会随着时光流逝而逐渐淡忘,甚至在意识层中消失,但仍将顽固地保存于潜意识中,对人的一生产生持久的影响力。所以,童年经历不幸的人更易产生自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