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完全使用手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厚黑学完全使用手册-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是寻常人等修炼几百个甲子也无法磨炼出来的,这世上的绝大多数人,生来就是一张薄脸皮,与厚无缘,这又该怎么办?

历史上最早遭遇到这个麻烦,并考虑解决办法的,是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

苏秦早年胸怀大志,不甘埋没于草莽之间,一心一意要出人头地。于是他发奋苦学,感觉到自己已经学得差不多了,就辞别家人,踏上了谋求富贵之路。去游说东周君,却不料出师不利,弄得个灰头土脸,狼狈而归。

回来之后,他遭受到了家人的白眼,嫂子对他恶言相加,只给他残羹冷饭。若是普通人,到了这地步自感羞愧无地,就会放弃了。但是苏秦却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所遭遇到的家人冷遇,只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导致受挫失败而带来的,除非他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否则的话,他是不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的。

一个人,要想弥补自己能力的缺陷,古往今来只有一个法子:读书。于是苏秦又开始了发奋苦读,读到疲劳处,会不由自主地打瞌睡,于是苏秦将一根绳子系在房梁上,系住自己的头发,不让自己瞌睡过去。这还不够,为了让自己的精神振作起来,他还用锋利的铁锥,不时地刺击自己的大腿。这就是成语“头悬梁,锥刺股”的由来。

苏秦下这么大的苦功,所读的书名叫《摩情》《揣意》,这两本书说透了,就是要揣摩对方的脸皮有多厚。要知道,在谈判桌上,对手脸皮的厚度就意味着其底线之所在,如果你的脸皮远不如对方之厚,那么你就无法知道对方的心理活动,在与人交手的时候,必然地要落下风。

苏秦学的是这么一门功课,只要你知道了对方脸皮的厚度,知道其心理的承受底线,知道什么是对手可以放弃的,你就可以从对方手中夺得这些。正是从这两本书中,苏秦获得了破解厚脸皮的诀窍——要想让你自己的脸皮变得足够厚,你就必须研究别人脸皮的厚度,除非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否则你就无法战胜他们。

于是苏秦知道,家人脸皮的厚度有限,他们最多不过给自己一个冷脸子,乱棍打出门去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所以他只要厚着脸皮,继续在家里吃吃喝喝,家人就无可奈何。而列国诸侯君王的脸皮就厚得多,但其心理底线,也只不过是贪图眼前的权势高位,希望从别的诸侯国那里占到便宜而已。

弄明白了这些道理之后,苏秦一跃而成为了当时天下脸皮最厚之人。他始赴秦,再去燕国,而后去赵国,去韩国,再去魏国,去齐国,去楚国,终于以他的一张厚脸皮,说得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心悦诚服,组织合纵之势,联合抗秦。而苏秦则以“从约长”的身份,一人兼任六国的相位,实现了他的快意人生、威武天下的愿望。

有些人读了《厚黑学》,往往就会不假思索地说:“难怪我以前做事总是失败,原来是我不够厚黑的缘故,那么从现在起我什么也不理会了,为了我自己的人生理想,从今天开始,我要变得厚黑起来……”如果有谁真的这样想,那么他就犯了不求甚解的错误,好端端的一个薄脸皮之人,突然变得厚黑起来,却又不知道对手的心理底线之所在。这时候的厚黑,只不过是一种心理崩溃情形之下的狗急跳墙,更是远离了人生的智慧。

反观苏秦的成长历程,我们就会明白过来,一个人,要想“厚化”自己的脸皮,靠赌气任性是不行的。你必须要研究人的本性,研究别人的趋利模式,研究别人的心理底线,不了解人性而希冀于靠“厚黑”去战胜别人,只能是缘木求鱼,钻冰取火,让你离自己的人生成功越来越远。

除非你知道别人的脸皮有多厚,否则你绝不会厚过他——这才是厚脸皮的心法诀窍。

第6章 不黑是不行的

如果说,厚是求之于内,是我们一种做人处世的人生态度的话。那么,黑就是求之于外,是我们做人处世的一种方法。

非厚无以黑,无黑不成厚。厚黑学将厚与黑并为一体,那是因为厚脸皮与黑心肠,是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成名的法门。同样地,一个人如果缺少了必要的厚黑,脸皮太薄,心肠太软,那就难免要吃大亏。

秦末年间,英雄四起,自陈胜吴广树义旗而后,各地豪杰纷纷起兵,拥楚怀王的孙子为义帝,群雄会师,兵取咸阳。义帝说:先入关者,王也。意思是说,最先攻入咸阳,灭亡暴秦的那一路英雄,就可以封王。

各路人马之中,最令人瞩目的是西楚霸王项羽,项羽其为人也,目生双瞳,力能拔山举鼎,天下无人可与之匹敌。所以项羽认为,入关称王者,必定是他。可不曾想,兵至巨鹿,遭遇了秦军的主力,项羽这边人马稀少,数量不足,三军畏战,于是项羽破釜沉舟,身先士卒地跃入秦军阵营之中,挡者披靡,所向无敌。可万万没有料到,正当他与秦军主力殊死血战的时候,那大滑头刘邦,却趁咸阳空虚,蹑手蹑脚地溜了过去,抢先一步进入了咸阳。这差点把争强好胜的项羽气疯了。

于是项羽设下鸿门宴,邀请刘邦前来,想在酒宴上杀掉这个大滑头。可是临到刘邦来了,项羽却又突然犹豫了起来,竟然沉吟不决,举棋不定,最终让刘邦安然逃脱。

项羽为何举棋不定?曾经当过他帐下侍卫的韩信,对项羽的性格看得清清楚楚。韩信评价项羽,不过是八个字:妇人之仁,匹夫之勇。意思是说,项羽这个人,心肠特别地软,最怕别人在他面前哭鼻子抹眼泪,刘邦一装熊,项羽就不好意思再下手了。

不好意思,说透了就是脸皮太薄,厚度不足。

而匹夫之勇,说的则是项羽爱逞英雄,自以为天下无敌。凡是这种人,都不会有太狠的心肠,只要对手认了输,服了软,他就会得意洋洋,陶醉在人生的荣耀感之中。这样的人,最好糊弄。

后来项羽遭到了刘邦的十面埋伏,垓下惨败。有人劝他快点渡江而走,项羽却说:“我带了三千江东子弟来到这里,如今只剩下我一个人,还有什么颜面再回去……”于是自刎乌江,自己替刘邦解除了心腹大患。然而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项羽仅仅就因为“不好意思”,就主动放弃了这场争战,他也不想一想,刘邦被他击败的次数,不知凡几,落荒而逃的次数,更是多不胜数,若然是失败了就要抹脖子,那刘邦有多少颗脑袋,也不够他自己割的。

相比于刘邦,项羽无论是论脸皮的厚度,还是论心肠的黑度,都远远地落在下风。所以他虽然是英雄盖世,可最终也奈何不得刘邦这种死皮赖脸的纠缠,与其说他是败于刘邦的手下,莫如说他是败于刘邦的厚与黑。

人生是一场长线的投资,帝王的争战,更是比拼双方忍耐力的过程,说白了,比的就是谁的脸皮更厚,心肠更黑。楚汉时期的项羽成为了这场竞赛的失败者,三国时期的袁绍,也是这样一个人物,只是他的失败,比之于项羽更为难堪。

袁绍青年时代,也是一个脸厚心黑的人物。最初他在大将军何进手下做事。不久,何进因为密谋诛除宫内的宦官,结果被宦官抢先一步,将其诱入宫中杀掉。得知这个消息,袁绍当机立断,率手下人杀入皇宫,收捕宦官,不论老小,格杀勿论。有些没长胡子的朝官也被当做宦官杀掉,其余的朝官们唯恐被错杀,吓得全都脱掉了裤子,露出自己的生殖器官,以证明自己不是宦官。当屠杀停止的时候,皇宫中已经血流成河,倒伏于地的尸体超过两千多具。

如此一个狠辣的人物,是没理由不称雄天下的。然而,到了曹操崛起与袁绍展开官渡之战的时候,虽然袁绍这边兵强马壮,以其七十万人马之众,对曹操的二十万之众。实力明显在曹操之上,却反而被曹操轻易击败,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丰即引孙乾入见绍,呈上书信。只见绍形容憔悴,衣冠不整。丰曰:“今日主公何故如此?”绍曰:“我将死矣!”丰曰:“主公何出此言?”绍曰:“吾生五子,惟最幼者极快吾意,今患疥疮,命已垂绝。吾有何心更论他事乎?”丰曰:“今曹操东征刘玄德,许昌空虚,若以义兵乘虚而入,上可以保天子,下可以救万民。此不易得之机会也,惟明公裁之。”绍曰:“吾亦知此最好,奈我心中恍惚,恐有不利。”丰曰:“何恍惚之有?”绍曰:“五子中惟此子生得最异,倘有疏虞,吾命休矣。”遂决意不肯发兵,乃谓孙乾曰:“汝回见玄德,可言其故。倘有不如意,可来相投,吾自有相助之处。”田丰以杖击地曰:“遭此难遇之时,乃以婴儿之病,失此机会!大事去矣,可痛惜哉!”跌足长叹而出……

看看这段故事,我们就知道袁绍何以据优势兵力,却反为曹操所败了。袁绍固然是狠辣,但是他本质上却是一个软心肠的人,只因为小儿子患病,就心神不安,茶饭不思,连最起码的理性思考都做不到了,徒然是坐失良机,失去主动。说到底,虽然他杀宦官杀得狠,但他人性中的软弱点一流露出来,就再也无法厚黑下去,遭遇失败,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第7章 太黑也是不成的

三国时代,至厚者莫过于刘备,最黑者莫过于曹操,所以这二人并称天下英雄,不是没有缘故的。

但在曹刘之前,还有一个人,论及厚,比刘备更厚,论及黑,比曹操更黑,所以他的名头一度盖过曹刘,至今仍然是大名鼎鼎。可是他最终在曹刘的厚黑合击中身败名裂,这个人又是谁呢?

这个人,便是三国战将中排名第一的吕布。

吕布不仅武艺高强,天下无人可与之匹敌,而且他的外表也极为优秀。当时有句话叫: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就是说吕布这个人长得极是帅气,但帅是没有用的,吕布于天下闯出这么大的名头,既不是靠他的帅,也不是单靠他那过人的武艺,而是靠他的脸厚心黑。

说到吕布脸厚心黑,曹操和刘备实是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