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男人就要成功 作者:张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是男人就要成功 作者:张扬-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鸿章对时局的认识,首先在于承认〃变〃,并且十分重视这个〃变〃。这代表了清朝内外一部分较能正视现实并想努力加以挽救的官僚士大夫的思想,而与另一些闭目塞听的顽固派相区别。他常用这种变局观批驳那些不识时务者,抨击许多〃士大夫囿于章句之学,而昧于数千年来一大变局〃,以唤起人们的民族忧患意识。
 
变局观是李鸿章政治主张的出发点,也是他推行洋务运动及考虑各项对内对外政策的主要客观依据。他迫切要求改变这种现状,并且,还发出了〃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的豪言壮语、并认定只要〃内外臣工,同心同等、以图自治自强之要,则敌国外患未必非中国振兴之资,是在一转瞬间而已〃。
 
李鸿章较早地感触到了中外关系和客观环境的巨变,认识到中国与西方在武器和科学技术上存在的巨大差距,从而吁请清政府适应形势,学习西方的长处,力图自强,其思想具有开明性、进步性。同时,正因为他准确地把握了当时的局势,使得他成为晚清政府离不开的人物。基于变局的认识,李鸿章推动深化洋务运动,利用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将中国引上近代化的道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精心琢磨进与退的奥妙
 
人生当有进有退,一味地退,则失,此之谓冒失。有些人只能择其一故无所大成;聪明的人,能兼具两者,故超人一筹。如果拿李鸿章和曾国藩相比,即属于后者,他从曾国藩身上深悟了进退之道。曾国藩是儒将,也是军事家,他知道,有较量就会有胜负,负的一方如果负隅顽抗,可能落得个头破血流的下场。因而当退则退,退守之后再谋良策。退,也要讲究艺术。如果一味败退,对方必定乘胜追击,欲置己方于死地而后快,己方则难免再陷入被动的局面;如若佯进实退,明进暗退,则可悄然退出,保全自己。李鸿章在这方面大受启发。




第67节:进与退的做人智慧与方与圆的做事哲学(5)

李鸿章曾私下对同僚说:〃曾公进退之法,令人琢磨。尤其是善察人面,可谓卓绝。〃
 
曾国藩对进退之道另有体悟。他说:身当时任,首先应是造就自己进取的资本。如何造就,那就是靠一种坚忍和执著,用知识和学问来武装自己的心灵。
 
曾国藩平生爱好学习,从少年至老年期,没有一天不读书。他所受书籍的影响,是非常的巨大而且深厚。他所说的:〃心灵不牵执于物,随遇而安,不为以后的事操心,专心过好现在,对于已经过去的事不长依恋。〃即使放在今天,仍然是很高明的处世之道。
 
对于人生的进退,最易造成两种错误的行为,一是盲人骑瞎马式的莽撞,一是自暴自弃的沉沦。曾国藩虽善于忍让,但也有不愿退却的时候,如拒交关防一事,则看出他也有争的一面。李鸿章最感兴趣的也正是这一点。
 
给李鸿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事是:曾国藩为钦差大臣镇压捻军,当时刘秉璋作为辅佐军事的襄办之官,献防守运河之策,于是清军在河岸修起长墙,阻止捻军马队渡过,试图把他们围在一个角落里聚而歼之。李鸿章在江督行署,力争不可,亲自给刘秉璋写信说:〃古代有万里长城,现在有万里长墙,秦始皇没有意料到在一千多年后遇到公等为知音。〃显然带有嘲讽的味道。刘秉璋率万人渡运河,接到李鸿章的公文,说粮饷缺乏不能够增兵。李鸿章事事进行干涉,大多像此类事情一样。并且时常上报情况,条陈军务,曾国藩很不满意李的这种做法。等到时间长久,军无战功,清政府让李鸿章接替为统帅,曾国藩感觉惭愧,不忍心离去,自己请求留在军营中继续效力。李鸿章接任后,急忙派人到曾国藩驻所领取钦差大臣的〃关防〃。曾国藩说:〃关防,是重要的东西;将帅交接,是大事,他不自重,急着要拿去,弄没了怎么办?况且我还留在这里。〃李鸿章派人百般劝说,让他回到两江总督之任上,曾国藩也没有答应。有人给李出主意,并调停说乾隆时西征的军队用大学士为管粮草的官,地位也与钦差大臣相等。曾国藩故意装作不懂,说:〃说的是什么?〃刘秉璋说:〃现在您回到两江总督之任,就是大学士管粮草的官职呀。〃李鸿章又私下告诉他说:〃以公的声望,虽违旨不行,也是可以的。但九帅之军队屡屡失利,难道不惧怕朝廷的谴责吗?〃曾国藩于是东归,从此绝口不谈剿捻的事。李鸿章接替为统帅,也没有改变曾国藩扼制运河而防守的策略。后来,大功告成,李鸿章上疏请求给从前的领兵大臣加思,曾国藩仅仅得到了一个〃世袭轻车都尉〃,因此大为恼怒,对江宁知府涂朗轩说:〃他日李鸿章到来,我当在他之下,真是今非昔比了!〃




第68节:进与退的做人智慧与方与圆的做事哲学(6)

曾国藩一生中几进几退,但每次面对困境时他都能冷静面对,从容找到出路,这大概就是他之所以能在官场中纵横数十年的资本吧!
 
关键时刻敢站前排
 
成功不是等来的,而是靠自己创造的。人们常说,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在生活中,我们要时刻让自己站在前排,主动一点,机会来了要抓住,这样成功的几率会大得多。
 
南宋时的虞允文本来是一个文官,是个从没带过兵打过仗的书生。但他临危受命,义不容辞,居然指挥宋军挫败强大的金军,取得采石大捷。
 
公元1161年,海陵王调集了40万兵马,分为4路,大举南侵,妄图一举消灭南宋。10月,海陵王已率领大军进抵长江北岸的和州(今安徽和县)。这时,宋将王权已经被罢官,新将领还没有到任,叶义问也逃到了建康(今江苏南京)。没有统帅的将士们零零散散地坐在路旁,士气十分低沉。
 
中书舍人虞允文正好到采石犒军,看到将士们垂头丧气,马鞍、盔甲扔在一边,就着急地问:〃现在大敌当前,你们还坐在这儿等什么?〃
 
将士们抬头一看,见他斯斯文文,是个文官,就爱理不理地说:〃将官们都溜之大吉,不知去向,我们还打什么仗?〃
 
虞允文虽是个文官,但骨头还是很硬的,属朝中坚定的抗战派。他召集众人说:〃我是奉朝廷之命到这里来慰劳大家的。你们只要为国杀敌,我一定上报朝廷,论功行赏。我虽然是一介书生,也要拿着马鞭跟随在你们的身后,看诸位杀敌立功!〃
 
将士们见他慷慨激昂,顿时振作起来,他们纷纷表态说:〃我们也吃够了金兵的苦,谁愿意当亡国奴呢?现在有您出来作主,我们一定拼命杀敌,为国立功!〃
 
这时候,虞允文手下的幕僚却在一旁向他使眼色,悄悄地对他说:〃别人把局势弄得一团糟,你何苦做替罪羊,来指挥这场战争呢?〃虞允文听了,气愤地说:〃不要说了!国家已经危急到了这种地步,我怎能坐视不管呢?〃




第69节:进与退的做人智慧与方与圆的做事哲学(7)

虞允文立即视察了江边的形势,对防务作了周密的部署。他下令步兵、骑兵都整好队伍,排开阵势;又把兵船分为五队,两队停泊在东西两侧岸边,另外两队隐蔽在港汊里作后备,最精锐的一支驻在长江中流,内设奇兵,准备冲撞敌舰。
 
这边刚部署完毕,北岸的金兵就擂响战鼓,呐喊着冲了过来。转眼间,70多艘战船已经冲到了南岸。宋兵为了避开金兵凌厉的势头,稍稍后退了一些。虞允文见此情形,便亲切地拍着统制将领时俊的后背,和颜悦色地对他说:〃久闻将军胆识过人,远近闻名。今天怎么像小儿女一样站在船后,这样只怕你一世的威名都要扫地了。〃
 
时俊受到主将的激励,热血沸腾,立即跳上船头,手拿双刀,与敌人拼命厮杀起来。士兵们一看主帅和将领都如此英勇,也争先恐后地上前与金兵搏斗。
 
最终,这场采石矶大战以宋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海陵王也在退兵途中被杀。
 
虞允文一介书生却立了赫赫战功,正是因为危难时刻,他勇担重任,才会激发自己如此大的潜能啊。所以说,做人不要消极等待机会,要时刻处于起跑的状态。到了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让自己站在前排,展现自己的才华。这样,你永远都不会缺少成功的机会。
 
不要跟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无论我们生活在哪个年代,都难免对这个世界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因为这个世界毕竟不是按照我们的要求来设计的,难免存在这样那样不尽人意的地方。如何缩短现实与我们自身愿望之间的距离呢?大文豪萧伯纳说:〃明智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而不明智的人只会坚持要世界适应自己。〃
 
要改变与社会格格不入的状态,唯一的办法是主动去适应社会。如何适应?方法有四:
 
其一,以积极的心态看待我们周遭的世界。
 
虽说地球上的麻烦事很多,但值得我们追求、品味的美好事物更多:爱情约会、友情派对……那么,我们何必愁眉苦脸地面对这个世界呢?




第70节:进与退的做人智慧与方与圆的做事哲学(8)

其二,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一个人对社会不适应,不是因为这个社会很难适应,而是自身缺乏适应能力。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一味地否定社会是没有用的。比如,许多中年人留恋过去,对当今社会大环境很反感,觉得现在是年轻人的天地,很难在生活水平、经济条件和发展机遇上超过他们,于是有一种被社会抛弃的感觉,愤愤不平,有的甚至自暴自弃,出现生理和心理上的失常。其实,他们的问题在于知识和技能比较落伍,而学习是唯一的改进之道。
 
其三,寻找比较适合自己的环境。十七世纪一位诗人曾经说过:〃去你愿去的地方。如果你对自己的灵魂不了解,这个世界都会与你格格不入。〃
 
我们一定要搞清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搞清自己的真正追求是什么。然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