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为什么斗不过小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君子为什么斗不过小人-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8僵蛇死而复苏

宋朝蔡京曾一度被宋徽宗罢相,落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但是他并不甘心就此退出政治舞台,而是多方活动,以图东山再起。
首先,蔡京暗中嘱托亲信内侍求郑贵妃为己说情,又请深得徽宗信任的郑居中伺机进言。一切妥当之后,蔡京再让自己的党羽直接上书徽宗,大意是为他鸣冤叫屈,说蔡京改变法度,全都是秉承圣上的旨意,并非独断专行。现在一切都否定了,恐怕并不是皇帝的本心。
这些意见的要害是把徽宗牵扯了进去。徽宗见表,果然沉吟不语,但也没批复。
这时郑贵妃发挥了枕边的作用。她本是识文断字之人,早已看到表章的内容,又见徽宗的这种表情,就顺势替蔡京说了几句好话,徽宗便有些回心转意了。
第三步是请郑居中出马。郑居中了解内情后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便约了自己的好友礼部侍郎夫,二人先后觐见徽宗。
居中先进去向徽宗说道:“陛下即位以来,重视礼乐教育,欲行居养等法,对国家和百姓都很有利,为什么要改弦更张呢?”
一席话只字未提蔡京,只把徽宗的功绩歌颂一番,但暗中褒奖的却是蔡京,因为肯定前段朝政的英明就等于肯定了蔡京的正确。
刘正夫又进去重复补充了一遍,醉瓮之意不在酒,弦外之音不在言。徽宗听了心里很舒服,终于转变态度驱逐刘逵,罢免赵挺之的相位,第二次起用蔡京为相。
灵魂透视:
就像寓言中那条冻僵的蛇一样,小人蔡京一复苏,不知又要咬死多少君子!蔡京一生作恶多端,却又高官稳坐,就在于他能够精谋细算,时时刻刻在谋算君子,因此,君子也是防不胜防。


9偷功避祸的鬼精

裴延龄是唐德宗时掌管财政的大臣,其实他对财政一窍不通,可为了显示他的能干,他就任之初上书皇帝说:“我通过清账查库,发现有二十万贯的钱没有入账,请将这笔钱放在另外一个钱库中贮存起来,以供陛下随时取用,永无匮乏。”不久他又上书皇帝说:“朝廷仓库收藏的钱物多有失落,最近我在粪土中收得银钱十三万两,丝绸矣及其他物品又有一百多万,这些钱物也都没有入账,应当算作节余,也该转移到别的仓库收藏,以供陛下支用。”
唐德宗这个人本来就十分贪财,一得知裴延龄意外地发现了这么多的钱物,自然喜出望外,于是不断地伸手朝裴延要钱。其实,裴延龄所说的那些意外之财,钱都是子虚乌有。可是,面对着皇帝越来越多的索取,他并不担心,只是加紧了对百姓的勒索和索取豪夺。就这样,裴延龄自然是高官运亨通。
比如,袁世凯有个本家兼亲信叫袁乃宽,乃宽有一子名为袁瑛,与革命党人过从甚密。当袁世凯暗中准备复辟帝制时,袁瑛非常愤怒地向革命党人汇报说:“一般走狗,不顾老百姓死活,疯狗们忙着筹备大典,已定明年元旦捧袁世凯登基。我虽然也姓袁,却耻于袁世凯倒行逆施的行为。我非常希望到时候有人能起义讨逆,我也可以从中做点小玩意儿。”
1916年1月18日,袁瑛的“小玩意儿”在新华宫里爆炸。袁世凯侥幸没被炸死,勃然大怒,命令爪牙追究主使者。结果证实此案系袁瑛所为。于是,袁世凯将袁乃宽召进宫来,劈头盖脸地把“罪犯”父亲骂了个狗血淋头。骂到最后,袁世凯高声叫了起来:“我做皇帝是天与人归,天经地义。方今外姓之人尚且上书请愿,呈表劝进请我当皇帝,为什么干出这等大逆不道企图加害于我的事情的人偏偏却是姓袁的?你袁乃宽怎么生出这么一个不争气的罪孽儿子呢!这简直是在丢我们姓袁的脸啊……袁瑛现在逃走了,看在你追随我多年的份上,我也就不再追究、不株连于你了,你放心继续好自为之吧。但是,这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你以后不准承认他是你的儿子,并且不准他再姓袁!”
袁乃宽听到袁世凯如是一说,顿时变惧为喜,立即辩解说:
“袁瑛这小子,根本就不是袁家的后代,他原来是个小乞丐,是我看他生得怪体面的,便发了慈悲之心,将他收为养子,他哪配跟咱姓袁的同根哪?唉!都怪为臣白白长了一又眼睛,没能看出他的反骨来,真是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这番谎言听得袁世凯气意渐消,最后说:“哦,我就说嘛,我们袁家怎么会生这等败类呢!”
灵魂透视:
天下的小人不但会贪功,更会偷功;不但会避祸,更会“因祸取福”。小人类群,明明是一群鬼精!在必要的时候,聪明至极的小人完全可以自轻自贱,自辱自嘲,把嫡亲的儿子说成是毫无血缘关系的“过客”,借以缓解自己的危机,小人的性情,真是千变万化,不可捉摸!


第二章 小人虽毒识别有术
1小人虽毒识别有术

中国有句老生常谈,叫做“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其实不然,这只不过是世人感叹小人之心深不可测罢了。
小人无论何等奸滑虚幻,但此类群毕竟不过是鬼蜮伎俩而已,只能鬼里鬼气地过日子,并不具备神仙的灵气。因此,小人们要想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能掩饰住自己丑恶的嘴脸,是万难做到的。
因此,只要君子们擦亮眼睛,警醒心灵,特别是学会通过人的举止神态、话语行为去洞悉其心灵世界的方法,那么,识别小人就不难做到了。


2谣言攻心失名将

1592年,朝鲜突遭一场空前的灾难。当时日本的丰臣秀吉组成9路远征大军,总兵力20余万,战舰700多艘,横渡对马海峡,在朝鲜釜山、庆州一线登陆,然后兵分三路,挥师北进。
朝鲜的李氏王朝昏庸腐败,武备失修。因此,日军登陆后,势如破竹,仅用20天就攻陷了首府汉城,接着又连克开城、平壤。朝鲜国王吓破了胆,一逃再逃,直到鸭绿江边。而在海战当中,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日本海军连战皆败,险些全军覆没。日本人遇到了一位强有力的对手,这个人就是朝鲜水师司令,名将李舜臣。由于物资和兵源难以补充,陆上日军被迫停止进攻。这样,朝鲜陆军就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他们在民众武装的配合下由被动转入了主动。
丰臣秀吉感到,要想挽回败局,就必须消灭朝鲜水师,而要消灭朝鲜水师,则必须首先除掉李舜臣。为此,他利用两军相持的时间,进行了周密的策划。
1597年年初,朝鲜宫廷里忽然传出了许多让人震惊的消息,其中大多数是关于李舜臣的。有些人作证说,曾经亲眼目睹一位日军将领在李舜臣的防区住了7天。李舜臣明明知道却不闻不问,没有予以逮捕。这件事,当然是丰臣秀吉一手安排的,由于做得干净,不但蒙过了李舜臣的眼睛,而且还使他的某些部下“目睹”了事情经过。消息从宫廷里传出来,更增加了它的可信度。于是没过几天,就一传十、十传百,几乎是家喻户晓了。其实,丰臣秀吉早在朝鲜宫廷中安插了一名日本间谍。
另一则关于李舜臣的谣言并没什么证据,说他自恃功高,阴谋篡夺王位。但对朝鲜国王来说,这件事情更可怕,“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海军内部的一些屡战屡败之将也乘机大放暗箭,以此来宣泄早已积藏于心的妒忌。因此,朝鲜国王非常虚心地听取了“群众意见”,下令逮捕李舜臣,并判其死刑。对丰臣秀吉来说,美中不足的是,由于一些爱国将领出面死保,国王又对李舜臣作了“宽大”处理。免他一死,贬为士兵。
丰臣秀吉的反问计可以说大获全胜。李舜臣被罢职之后,丰臣秀吉立即采取行动,派出陆军14万、海军万余以及战舰数百艘,再次大举进犯朝鲜,以图改变僵局。此时,朝鲜水师的指挥官已换成了胆小如鼠、曾经临阵脱逃的元钧。同年8月,日本海军舰队突袭朝鲜水师,使其大败。9月,又突袭闲山岛,差点使朝鲜水师全军覆没,只有1:2艘船侥幸脱逃。从此海上战局被完全扭转过来,陆上进攻也得到强有力的保障,日军夺取了主动权。
灵魂透视:
对于一些专门无事生非、搅浑池水的人,大都被认为是卑鄙小人而遭唾弃。日本人对朝鲜名将的造谣惑众、无中生有的小人伎俩,能够全盘奏效,就因为政治腐败,国王昏庸。如果是明察秋毫的主子,小鬼子的离间计又怎能得逞呢?


3豺狈得志,斩草除根

金代的海陵王完颜亮是辽王完颜宗干的次子。由于是庶子,经常遭受正室徒单氏的歧视,不得不委曲求全以求自保。这种青少年时期的经历,造就了他既早熟持重,遇事谨慎而又猜忌残忍、城府莫测的性格。
公元114年(金天春三年),完颜亮18岁,由于父亲的庇护,被熙宗封为奉国上将军,其后官职屡得升迁。而自小养成了善于察言观色和见风使舵的性格,也使他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因此,完颜亮的官位不断上升,最后成了金熙宗时期首屈一指的大权臣。
完颜亮虽大权在握,但并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因为金熙宗既昏庸猜疑,又残忍好杀,弄得完颜亮大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这种朝不保夕的宦海生涯促使完颜亮早下决心除掉熙宗。公元1149年12月9日,完颜亮通过内应,带人闯入熙宗的卧室,杀死了熙宗。完颜亮就在金熙宗的血泊中即位。
为了消灭异己力量,完颜亮严密封锁消息,诈传熙宗圣旨,以召集众大臣们到朝商议。众人丝毫不知就里,匆忙到来,完颜亮便埋伏武士,在朝堂之上捉住了曹国王宗敏、右丞相宗贤,立刻处死。
完颜亮夺权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诛杀熙宗一支的宗室,以稳定自己的权力。完颜亮先与宗本的好友中书令萧玉联系,授意他诬告宗本谋反。完颜亮拿到了这一“证据”,便派人前去宣召宗本,说是皇上要开一次打马球的盛会,要各地精于马球的贵族大臣前往参加,宗本并未料到完颜亮会加害于自己,便与宗室其他成员一起前来参加盛会。完颜亮将他们立即处死。在除掉了这两个最有权势的熙宗宗室之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