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林 作者:朱晓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学之林 作者:朱晓琳-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法国,我想在这儿长久生活下去,最好能进入欧盟企业上作。这件事上诺爱米能
帮助我,我真的非常需要她。”

    戈新元忽然觉得自己的问题十分愚蠢,天底下有多少男女是因为爱才同居在一
个屋顶下的呢? 如果有一天她戈新元同牛振亚结合的话,是因为爱还是因为需要,
她自己说得清楚吗? 夏中骏来到举目无亲的法兰西,也许遇到过戈新元此时还无法
想象的艰难,他所说的需要诺爱米帮助,多半是生活层面上的需要,而不太可能首
先是情欲,这一点戈新元很了解自己教过的学生。

    戈新元站起身按了按夏中骏肩膀,用母亲般慈爱的口吻说:“一个人若能知道
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是件好事情啊。”

    到达巴黎才一个星期,戈新元已对诺爱米产生了说不出的感激之情。她不再觉
得住在顶层小屋里有多委屈,而是深感自己幸运。这间每月房租三百欧元的小屋,
是诺爱米向朋友姨妈为戈新元租下的。若是此屋的出租广告贴在网上,说不定会有
上百个大学生赶来抢租呢,在巴黎市区哪里找这样便宜的房子去。

    小屋位于市中心,出门便是塞纳河左岸,对戈新元这样初到巴黎想多多观光的
异乡客来说,安步当车连地铁票都可省下不少。诺爱米还为戈新元办理了一张“特
殊外籍人才”证,这样戈新元可以免费进入巴黎的许多博物馆和文化设施,又可省
下门票钱。

    诺爱米做这些事情低调自然不动声色,丝毫没有让戈新元感觉诺爱米在刻意替
她省钱。诺爱米在中国生活时间长了,了解中国人的面子和自尊心。难怪夏中骏离
不开诺爱米,戈新元很快为夏中骏找到了理由。

    戈新元在巴黎高师授课不算多,每日午后的时光都可用来在巴黎游览。戈新元
喜欢从学校散步回家,既省下地铁票钱,又能亲近这座名副其实的花都。这日午后
她从卢森堡公园穿过,径直走向那家不太大的“福纳克”书店。“福纳克”是法国
最为著名的连锁书店,名气不小于“家乐福”超市。戈新元曾跟诺爱米夏中骏去过
位于香榭丽舍大街上的那家“福纳克”,可那时她的薪酬尚未打进银行卡,所以不
敢买任何东西。现在好了,她在离卢森堡公园不远的街上找到了另外一家规模略小
的“福纳克”书店,里面有她一直想要的“小罗贝尔”大法语词典,法兰西历史词
典,法国文学家词典。这些让戈新元看一眼便心生爱意的工具书排列在敞开式的书
架上,等待着懂得它价值的读书人来买回家。

    这些工具书对戈新元这样吃法文饭的教授来说用处太大了,她真想把它们通通
带回国去。可是法国的工具书贵得令人难以置信,戈新元每月一千欧元收入除去租
房及生活开销,最多只能挤出一本大词典的钱来,而且那样的话女儿艺艺交给她的
购物单便无法兑现。

    戈新元犹豫着将书一本本放回书架,又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她实在太喜欢这
些书了。书店服务生认出这位亚洲面孔的女人,来了好几次却没有买过一本书。
“夫人,需要我为您做些什么吗? ”服务生很职业化的笑脸朝着戈新元,戈新元不
好意思地笑着摇了摇头:“这些词典真不错,可就是太贵了点。”服务生道:“您
说得很对,确实不算便宜,可是工具书不同于消遣读物,工具书可以用一辈子,贵
点也值得。”

    戈新元赞同服务生的话:“您也说得很对,只不过花这么多钱买东西之前,至
少应该好好考虑一下。”服务生殷勤地将戈新元送到书店门口说:“夫人,我相信
您定会回来买走它们的,您法语说得那么好,应该拥有法国最好的工具书。”

    走出书店,戈新元去塞纳河边几家商店逛了逛,女儿想要的东西总价值远远超
过她喜欢的那些书,满足女儿的话她必须委屈自己,反之亦然。走在巴黎大街上,
戈新元第一次感到拥有足够的金钱该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在国内她也不富裕,过
着十分节俭的日子,然而对金钱的渴望却从不像此刻这般强烈。

    诺爱米在顶楼小屋门前来回踱着.等着戈新元回来。夏中骏没有陪同她,诺爱
米对戈新元解释,她有件私人事情想请戈新元帮忙。戈新元说:“诺爱米小姐你有
事尽管说,只要我能做的一定尽力。”戈新元很真诚地望着诺爱米,来巴黎后得到
诺爱米多方关照,戈新元希望有机会回报。

    诺爱米说:“戈老师,您这个住处是我向一位朋友姨妈租的,她姨妈就住在下
面二楼。老太太身体不好,又特别怕孤独,想请个人每天晚饭后至上床前这段时间
里陪伴她,念几段法国古典名著给她听,排遣寂寞。我想戈老师法语那么好,又有
耐心,也许合适做这份工作。当然,报酬是老太太将免去您以后两个月的房租,还
可以免费提供您从工作这天起的早餐和晚餐,如果您有兴趣的话。”

    戈新元静静听着,心里飞快算了笔账。两个月房租六百欧元,加上早晚两顿饭
差不多就能少支出一千欧元,相当于她在此讲学一个月的报酬。而且诺爱米给她找
的这份工作不同于去餐馆洗盘子,给一位法国老人念法国小说还算是件体面活,并
不会损伤她大学教师的自尊心。最重要的是戈新元现在太需要钱,为自己喜爱的书,
为女儿的购物清单,她应该努力设法在三个月内多挣钱才是。

    戈新元没多考虑,答应可以试试,她说:“诺爱米小姐,如果我的工作能让房
东老太太满意的话,我将会感到十分荣幸。”戈新元只有一个要求,她不希望夏中
骏知道这件事,让自己的学生看到她在巴黎为省下点房租餐费去侍候一个法国老太
太,戈新元觉得有点丢面子。好在诺爱米确实善解人意:“戈老师您放心,这是我
跟您两个人之间的协议,别说夏中骏,我甚至不会让第二个诺爱米知道。”戈新元
很熟悉法国人这种表达,说不让第二个自己知道,就表示说话人发誓严守秘密。

    索菲太太斜倚在一张路易十四时期风格的华丽旧沙发上,雪白的卷发下是一张
布满皱纹的笑脸,犹如一朵盛开的白菊花,这是老太太给戈新元的第一个印象。老
太太很富有,这栋塞纳河边的公寓楼房产,价值就超过一千万欧元。老太太子孙满
堂,圣诞节时至少会有二十来个晚辈聚集在她的长餐桌边。

    可是平常日子,索菲太太只能与家中两万多册藏书为伴,她形容自己是被囚禁
在书堡中的囚犯。

    戈新元很快喜欢上了她的房东和这份新工作。

    每天早上她去房东家用早餐,真正看到了法国人无所不在的精致与浪漫生活情
调。索菲太太的每日三餐包给一家有百年历史的餐馆打理,连最普通的棍子面包也
烤得十分讲究。外皮焦黄,硬而香脆,内层如蛋糕般松软,咬上一口满嘴余香,简
直连果酱黄油都不用抹了。索菲太太说上帝之所以还让她活在世上,恐怕正是为了
让她多尝几口这家餐馆的棍子面包。

    戈新元的生活也随之讲究起来,她不用再去超市买那种最廉价的论公斤称的面
包和粗黄油,她在索菲太太家所用的早餐及得上五星级宾馆标准。比如餐盘一角总
会有一枝康乃馨或玫瑰花,而且每天的花色都不相同。以至于后来的日子戈新元每
天睁开眼睛便会兴奋地猜测,今天餐盘角上会有一枝什么花。

    晚饭后为索菲太太念小说,对双方来说都是一段美妙的时光。与其说戈新元读
小说给老太太听,不如说老太太领着她走进更深邃处的法国文学殿堂。

    索菲太太可以说出那些名著中的页码段落,看得出来她对那些语言文字早已烂
熟于心,只不过老眼昏花,不得不借助旁人朗读再重新步入文豪们笔下的世界。有
时索菲太太会请戈新元停下来,她要对作品中人物场景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戈新元
感觉不是她在为老太太念小说,而是老太太在给她上法国文学课。这种时候戈新元
愈发觉得自己运气太好了,住在这栋房子里简直等于进修法国文学。

    戈新元最后一次为索菲太太朗读的作品段落是司汤达的游记《罗马、那不勒斯
和佛罗伦萨》,老太太有点累了,上下眼皮不停地一开一合。戈新元将声音渐渐放
低“当他独自一人时,人们依然听到他在与爱玛对话,他相信她会答应他的求
婚,而他的话题再也离不开那个即将到来的婚礼。”索菲太太终于发出了轻微的鼾
声,戈新元合拢书本,轻轻关掉台灯,然后蹑手蹑脚回到自己的顶楼小屋。这一夜,
透过老虎天窗凝望巴黎清朗的夜空,戈新元竟然有些想念那个叫牛振亚的男人。

    索菲太太让戈新元在她所有藏书中任意挑选,只要戈新元不嫌回国行李太重,
她可以带走这里所有喜欢的书,作为老太太对她的感谢。戈新元兴奋得差点晕过去,
天哪,书橱里这些让戈新元心动不已的好书可比“福纳克”书店里更多。戈新元如
同一个饥饿极了的人扑向美食,扑向那些渴望了许久的工具书。她对索菲太太说,
她宁可扔掉箱子里的衣服,也要把这些好书带回中国去。

    索菲太太长长舒了口气:“让这些书跟着爱书的人,是书的运气。”戈新元动
情地拥抱了一下老人,心里生出一份对母亲的依恋。三个月时间不算长,可当戈新
元真要辞别索菲太太时,却觉得十分艰难,就像她出国那天与躺在床上的母亲告别,
嘴里说了无数回该走了,脚步怎么也迈不开。

    戈新元按女儿开出的购物单买齐了东西,又特意去那家“福纳克”书店,买了
两本薄薄的畅销小说。

    那个熟识的服务生很高兴,“我知道您会再来的,夫人,您终于买下了您喜欢
的书。”戈新元其实并不太需要这两本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