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妻盈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富妻盈门- 第1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承是什么人呐,哪里瞧不出陆离的小心思,故意装着听不懂的模样,“他们啊,自然是来参加我宝贝弟子的婚礼!”
陆离的嘴角直抽抽。心说,王师兄,您还真能睁着眼睛说瞎话呀。想当初,连您的亲事王家人都没有过问,他们又怎会不远千里的来参加您弟子的婚礼?
说句不好听的。或许王家人根本就不知道您王齐光收了个盐商子做学生呢。
这次陆离猜错了,王承的堂兄和侄子,还真是打着“参加谢向荣婚礼”的旗号来扬州的。
而且,王家不但知道王承收谢向荣做弟子,还知道王承的妻子谢氏与谢向荣是姑侄关系呢。
倒不是说王家改了性子,忽然关心起王承这个“弃子”来,而是另有原因。
“还能为了什么?哼,不就是为了前两年我与自清一起编撰的那套新注四书嘛!”
外人不在的时候,王承小夫妻提及王家人的真正来意,不禁火气上涌。他就知道,家里的那些人都是无利不起早的人,没有好处,哪个还记得他王承是死是活?
谢穆青半躺在南窗下的贵妃榻上,秋日的阳光不刺眼却照得人暖暖的,她怀孕后,每天下午都喜欢在这里晒晒太阳,而后再眯上一觉。
眯着眼睛,谢穆青嘴里还含着小块的苹果,细细咀嚼着,待将苹果吞咽下去后,她才悠悠的说道:“不止,他们应该还看重了堂兄兴办的自清书坊和藏书楼。”
话说五年前,谢嘉树高价收购了好几间零散的小作坊,而后整合为一家专门的印书作坊,除了偶尔印制一些坊间的传奇话本,大多时候都是在印制正经的书籍。
比如四书五经等经典书籍,还有一些科举必用的书,以及一些少儿启蒙的读物。
其中最初的少儿启蒙读物,皆是由谢向荣这个扬州神童亲自总结、编撰,为了提高这些启蒙读物的含金量,谢向荣更是将自己平日的读书笔记、批注手札等物一起刊印出来,随着这些启蒙读物一起发售。
谢向荣是什么人呀,十岁考中秀才,还是连中小三元,就是在文风鼎盛的江南,也称得上小神童的人物。
他平日读书用的笔记、手札又岂是一般俗物?
而且吧,这年头读书,都讲究个“敝帚自珍”,普通书籍都不外借,更不用说这种带有总结、心得性质的笔记手札了。
可以说,这套书籍刚一上市,便引得一干要考童子试的学生们的哄抢。
谢家的自清书坊更是一版再版,只这一套书籍就卖出了上万套。
这可不是有义务教育的后世,彼时识字率低,绝大多数的百姓都是半文盲、文盲,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仅扬州一地就卖出上万套,绝对称得上奇迹了。
而缔造这一奇迹的人便是谢向荣。
随后,谢向荣投到王承门下,王承原就是个学识渊博的人,读的书何止只有万卷,他的心得和批注更是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
像天下所有的读书人一样,王承虽是洒脱的名士,可也不能免俗,他也想把自己的思想、把自己对经典教义的观点记录下来,刊印成书,而后广布天下。
谢家有平台,王承有才学,两下里一拍即合。
王承将自己多年来批注的四书五经全都整理出来,然后集结成册,正式投入印制。
与谢向荣出书不同,王承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扬州一地,而是遍布大江南北。
想当年他的一卷《新注论语》曾轰动一时,那时他还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十四岁少年。现在呢,作为一个海内闻名的名士,沉寂十五年的王齐光再度出山,就连京城的一些名儒、大儒,也都纷纷而动,四处打听消息。
待书籍印出来后,刚刚运抵京城的书铺,便被等候已久的读书人抢购一空。
买到书籍的人回家细细研读,深为王承的新思路、新想法而折服,一时间,赞誉无限。
齐光先生的大名再度被世人传颂。
面对如此情况,王家岂肯坐视不理?
只是两年前,就在王承和谢向荣这对师徒风光正盛的时候,王承忽然表示要领着学生去游学。
待王家家主决定给王承写信的时候,王承早就带着妻子、学生,一路逍遥的游山玩水去了,想要给他送信,连个明确的地址都不知道,着实让王家主扼腕不已。
如今好容易打听到谢向荣要成亲了,那三个四处乱逛的人应该会回扬州,王家家主没有犹豫,立刻派出家族中最善言辞的王乾父子赶赴扬州。
这边,王承他们刚刚到扬州没几日,王家的人已经在路上了,且算着日子,应该能在谢向荣婚礼前赶到。所以,王家人才会以“参加婚礼”为借口。
王承面沉似水,冷声道:“哼,他们好大的胃口!”
自清书坊也就罢了,不过是个印书的作坊。可谢家耗费几年心血建立起来的藏书楼就不同了,那里存放着许多谢向晚命人四处搜罗来的古籍、珍本。
这些书大多是南北朝、隋唐时的藏书,据说早已毁于战乱,但没想到还是被谢家人“找”了出来,专门建了栋藏书楼用以收藏。
谢穆青和王承都曾经去藏书楼看过那些书籍,他们发现,这些大多都是只存在于传说当中的书籍,市面上早就不见踪影,随便拿出去一套都能在文化界引起轰动。
而这样的宝贝,藏书楼足足有上百套。其价值根本无法估算。
就是王承,也只能满心羡慕的去借阅一二,从未想过据为己有,可王家居然……
王承用力咬了咬牙,恨声道:“自清是我的学生,谢家是咱们的姻亲,我断不会让他们吃亏!”
谢穆青点头,“表哥说的是,我们决不能负了堂兄一家。”
……
八月初六,宜婚嫁。
谢嘉树特意请了神算子核算了吉日吉时,确定今日乃是整个八月最好的一天。
跟周老爷商定了一番,谢家定下这日为长子娶妻。
ps:一更。

☆、第022章 心生疑虑

谢向荣要成亲了,阵仗注定小不了。
几天前,谢家给周家送聘礼的时候,就着实让人开了眼界,整整十万两银子下定,贵重首饰、珍玩摆件、铺子田庄更是一堆堆的往周家抬。
谢嘉树用实际行动表明了他这个扬州第一盐商到底是怎样的富贵,也让人知道了谢家对周安然这个儿媳妇的看重。
其实,就算谢嘉树想低调也没用,谢家数代盐商,扬州城的人谁不知道他家豪富,如果他真摆出一副中规中矩的模样,反而会落人口实,没准儿坊间一些无聊的人还会趁机说谢家生意出问题了,或者干脆诬蔑谢家不看重周家这个亲家。
“爹,有些事大家都明白,咱们也就没必要遮着掩着,而且兄长是家中的嫡长子,他成亲,是谢家的大喜事,理当如此!”
谢向晚倒是看得开,如此劝说着原不想过于招摇的谢嘉树。
谢嘉树原还有些担心,怕太招人眼,但近几年来,他愈发信服女儿,所以随后还是被谢向晚说服了。
谢向晚说的也没错,明明大家都知道谢家富可敌国,这不是你想假装就能蒙骗过去的。
既然瞒不过,不如索性大办,适当的亮出谢家的一些底牌,也好让某些打谢家主意的人心中警醒。
所以,此次谢向荣成亲,谢嘉树几乎将扬州地面上的官员全都请了来,不止如此,两淮的镇守太监、漕运卫所的指挥使、以及除了提刑按察使司之外的两司衙门,全都受邀前来观礼。
这些还不够,谢向晚提前给京中的陈夫人写信报喜,陈夫人闻弦歌知雅意,直接将她的嫡长子派了来参加婚礼。
而陆离呢,也很大方的帮谢家支撑门面,以定国公府的名义给谢家送了贺礼。又一身大红箭袖长袍的亲来喝喜酒,做足了脸面。
可以说,单是谢家便惊动了两个国公府,让前来参加婚礼的官员们暗暗侧目不已。心中纷纷嘀咕:啧,这谢家果然不是寻常盐商,给嫡长子娶了个落难的侯府千金不说,竟然还有这么多贵人帮忙撑腰。
谢元娘也领着儿女前来喝喜酒,她的独子,也就是扬州县衙的新任县丞李文成与一众同僚坐在一起闲谈,每每听到外头的管事吆喝“某某恭贺主家大喜”之类的话语,他的眉毛就不自禁的动上一动。心说话,难怪母亲不让他轻易与谢家为敌,谢嘉树的这、这些人脉。果然不同寻常。
谢向荣成亲,作为他的外家,洪家也由他的亲舅舅洪绍磊作代表前来观礼。
洪家是漕帮,在一干官员中自是不起眼,可洪家还有个转折亲戚——靖南侯府。靖南侯爷很看重洪家。为了给亲家做脸,硬是派了世子的长子,曹家大少爷跟着洪绍磊一起来观礼。
如此一来,京中仅剩的十来个公侯之家,一下子就来了三个,如此阵仗,就是在场官职最大的官员——两淮都转运盐使盛阳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望向谢嘉树的目光很是复杂。
当年盛阳把“外甥女”嫁给谢嘉树,盛、谢两家,盛阳绝对占据了主动权。
这十来年,他更是从谢家分走了上百万的银钱,偏他还颇有些手段,自家拿了钱不算。还多收了两成盐税,攒下了不少政绩。
就算现在皇太孙监国,而盛阳不受皇太孙待见,极有可能会被调离盐务这个富得流油的好差事,靠着那些政绩。盛阳也能有所升迁。
但,即便如此,看到原本要讨好自己的谢家如今却大张旗鼓的给儿子娶亲,盛阳心中还有些不自在。
“唉,都怪袁氏那个不争气的,十多年了,连个盐商都搞不定?”
盛阳端起茶盏呷了两口,他心里郁闷,上好的香煞人茶也品不出什么味道。
夫妻同心,盛阳这边暗骂袁氏是个不争气的,那边盛夫人也在拉着袁氏低声训诫:“你看看人家大洪氏,虽然死了,可她的长子已经学有所成,如今更是娶了贵女做娘子,你呢,出身、样貌、才学,样样都比大洪氏强,可怎么就在儿女一事上比不过她呢?”
最要紧的是,袁氏生不出儿子,那么西苑的产业便无法沾染。
早些年,谢嘉树对袁氏、盛家还没有太多的戒心,盛家借着袁氏的手挪了西苑的不少产业出去。
可近两年来,随着谢嘉树与京中成国公府、定国公府的交情日深,他渐渐不受盛阳控制,对袁氏的戒心也越来越大。
如今更是派了心腹的管事去西苑的各个田庄、铺面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