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侯-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不得不说是这个时代军队的一个奇迹。

要知道,明朝后期的军队能每日行军三十里,那已经是极限,再多了恐怕军队就有哗变的态势了。

当李从年率领手下的军士,经过七八天的赶到了大凌河地界的时候,他却接到了大明军队两次救援而失败的消息。

而听到这个消息的李从年,却在半路上,传令军队开进了锦州城,眼下敌情未明,他如果贸然前去救援大凌城的话,恐怕会有全军覆没得威胁。

可笑的是,当李从年带领大军来到锦州城下的时候,总兵吴襄和宋伟却以为城下的忠义军是鞑子,哭笑不得的李从年却只得驱马上前辨认,这才让吴襄大喜过望,下令打开城门,让忠义军进城。

进入锦州城之后,李从年带着自己李默和李福生来到锦州衙门,上前拜见吴襄、宋伟。

〃属下永城卫所千户李从年,拜见总兵吴大人和宋大人。〃李从年等人高呼拜倒,参拜吴襄等人起来。

这个时候,大堂里满堂的将领无不对李从年为之侧目。听见嘴里李从年的名字,他们眼中满是惊异。

在过去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李从年的名字一直响彻在众人的耳边,孤身一人收编龙崖山上万土匪,降纳十万户的人丁在永城屯田,剿灭永城周围的匪患,这一切一切犹如评书中的故事,让在场的将领们无不对李从年感到好奇。

☆、第四十六章 皇太极(3)

在他们看来,作为将领不扣除军饷,吃空饷就不错了,却没有想到李从年不过是一个地方卫所千户,养得兵竟然比他们手底下的人都还多。

望着李从年的出现,惶惶不可终日的吴襄心里终于了一些踏实,在李从年参拜下去的时候,连忙把他接起。〃都是为国效力,从年你就不要如此多礼了。〃

当初吴三桂从永城回建昌的时候,极力在吴襄眼前赞许李从年的练兵之道,这让吴襄对李从年充满了好奇,他知道眼高于顶的吴三桂,从来没有对谁这么夸奖过。

而后半年里,李从年所做的一切事情汇集到吴襄案头的时候,吴襄只能是感叹当初看走了眼,竟然放过了如此的大才。

不过李从年从吴家出来的,已经贴上了吴家身上的标签,吴襄知道无论李从年在怎么优秀,他是怎么摆脱不了身上出身吴家的事实。

所以当初李从年大婚的时候,吴襄还让人准备一份大大的贺礼,拉拢李从年。

对于世家大族来说,人才永远是他们矗立不倒的原因,也是他们豪门永享富贵的秘诀。

〃多谢总兵大人!〃李从年借口吴襄的寒暄,顺势站了起来,对吴襄道:〃属下定然为国效力,万死不辞。〃

〃好好!这才是我吴家出来的人才。〃听见李从年的话,吴襄特意把声音提高了数倍,他想让周围这些人看看,就算我吴襄战败了,但是家底还在。

听见到这里,李从年也不答话,面上装作受宠若惊的摸样,配合吴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他身上已经贴着吴家的标签,不管以后如何,外人总会把他和吴家拼凑在一起。

〃请问总兵大人和宋大人,眼下战况如何?〃虽然眼下李从年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卫所千户,可是仗着吴家的关系,还有他手底下的实力,李从年迫切想了解眼下的战况。

提到这里,不仅吴襄和宋伟面上一副颓然,而且就是周围的辽东系将领个个也是一副面如死灰的状态。

〃李千户不知道啊!〃眼见场中众人那颓废的摸样,身为山海关总兵的宋伟不得不站出来解释道。

虽然李从年不过是小小的一个卫所千户,可是仗着吴家在辽东的势力,宋伟也不得不照顾吴襄的面子,出面解释道:〃大凌河被围,朝廷已经组织了两次救援,可惜都以失败告终!〃

在宋伟徐徐述说下,李从年逐渐了解大凌城战局的大概情况。

原来在崇祯四年八月,为了打乱祖大寿的筑城计划,皇太极率领满蒙八旗和初步组建的汉八旗,还有四万民夫,共计九万多人,号称十二万大军围攻大凌城。

而这次攻打大凌城,皇太极一改以往的硬攻策略,采取围城打援的办法。

在经过几次攻击之后,他动用上万民夫在大凌城周围筑起了四道壕沟,并筑起一道一丈多高的土墙,将个小小大凌河城围得如铁桶一般,然后等明军援军的到来。

☆、第四十七章 明军三败

第四十七章 明军三败

果然,皇太极的计策成功了,在大凌河被围了不到半个月里,八月十六的这一天,松山守军两千前来增援了,由于众寡悬殊,被金兵没费吹灰之力就打败了,第一次救援宣告失败。

而八月二十六日,总兵吴襄、宋伟率锦州兵六千前来救,阿济格率兵迎敌。

双方大战,由于突然出现的大雾让明军措手不及,被后金鞑子乘机偷袭,而被杀得大败。

阿济格也因为这次战役,得到了皇太极的嘉奖,明军的第二次增援也失败了。

二十天后,吴襄和宋伟再次组织兵力前来救援率大凌河,却被皇太极率大军,凭着优势兵力杀了大败而回。

三次的救援都宣告失败,这让吴襄等辽东系将领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后金在皇太极登上汗位之后,战斗力不得已经强悍到可以攻城略地的地步了。

而后金强大的野战能力,却更是让满堂的大明将领们个个胆寒一片,这也是为什么李从年带着手下一万多来到锦州之后,备受吴襄重视的原因,因为他们手下的人马已经锐减了大半,说话的底气当然不足了。

在明末这个时代,武将说话的底气往往是靠手里的人马来说的,如果你手里没有兵马,根本就寸步难行。

〃那对于这次的救援大凌河,总兵大人和诸位大人有和见解?〃李从年不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现在他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他知道如果局势再这么破败下去,恐怕大明真的要走向覆灭的道路了。

环顾四周听见李从年的话,那些偏将游击将军们,个个有些愧疚的低下头,沉默不语。

在李从年看来,大明士兵和将士不是没有血性的,只是一次次得失败,让他们已经对后金鞑子充满了恐惧和惧怕心理。

其实大明军队历次的战败,除了战术上指挥的呆板外,还有文官系统随意干涉武将指挥作战,往往好的战略意图却因为监军的干扰,而最终让到手的胜利无疾而终,也让后金势力坐大,再难以抗衡。

就是吴襄眼中也对后金鞑子充满了恐惧,对未来感到迷茫,每次总感觉胜利在望,却因为许多莫名其妙的原因,最后导致大败而归,这不得不让人沮丧。

要想打败鞑子灭掉后金,只能让在场的大明将士们重新找回自信心,重新正视自己的对手。

〃我们是什么?〃早已心急如焚的李从年,顾不得人微言轻,顾不得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卫所千户。

〃我们是大明的军人,我们保护的是自己的家园,自己的亲人,在我们身后,有着无数的亲人要让我们守护。〃李从年脸上有些哀伤的望着那些士气低沉的将领们。

徐徐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可是,今天我却很失望。因为我看到的却是一群孬种,一群宁愿死退缩,宁愿让自己家人被鞑子奴役的窝囊废,你们还是我大明的守护神吗?还是亲人最后的希望吗?〃

☆、第四十七章 明军三败(2)

想到大明被灭之后,无数百姓在黑暗的日子里,被鞑子血淋淋的屠刀犹如割麦子般,梳杀着汉人中敢于反抗之士。

扬州三日,嘉定十屠。一场场惨烈的屠杀,弥漫在中原大地,还没有被记录的屠杀犹如黑暗中掩埋的孤魂,让人不寒而栗。

一个上亿人口的大明朝,最后到清朝进入中原后却只剩下了四千万的人口,你说这些人都哪里去了?

死了,都死在那面所谓民族大融合的旗子下,死在了后世被那些吹嘘为千古盛世满洲侩子手的手中,想到这里,李从年能不悲愤吗?

李从年这番悲愤的话语,大堂里许多的将领脸上不由得充满了愤怒,望着李从年的时候,眼睛里充满了不一样的目光,就是吴襄眼中也对李从年此时说的话满是惊异。

〃我知道,你们很愤怒。诸位都是军中前辈,一定会认为一个没有和鞑子打过仗,杀过敌的人在你们面前说你们的坏话而感到愤怒,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鞑子也是人。〃望着周围那些一双双愤怒的眼睛,李从年心里却是满是欣慰,只要这些眼中还有愤怒,就表示他们还有救,大明还有救。

〃当锋利钢刀落下他们也会害怕,也会退缩,战场杀敌靠的是比谁狠,比谁会玩命。鞑子已经杀到家门口了,咱们还有退路吗?〃

李从年一声声的质问声,让满堂的将领个个顿时回过了神来,是啊!他们还有退路吗?

鞑子已经杀到家门口了,再退,身后的亲人恐怕就要沦为鞑子的奴隶了,他们已经没有退路了,明白过来的诸位将领不得不深思着这个问题。

〃那不知李千户,对这鞑子怎么看?〃脸上早已忍不住的宋伟不由的开口说道。

李从年番质问上司的举动,让宋伟心里满是震惊,光是李从年敢于提出自己意见的壮举,就让宋伟刮目相看。

要知道这个时代官员等级可是十分的森严,不能有稍微的越轨之举,但是这个李从年以区区卫所千户官位,却敢冒着被处分的危险,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什么时候吴家出了这种人才。

宋伟的话刚一说完,周围的将领不由纷纷望向李从年,说一千到一万,不如具体的行动来得实际。

他们也想看看,李从年这个小小的卫所千户,能说出什么独特的见解来,敢在这里大放厥词。

周围一双双充满质询的目光,却是李从年心里有些欣喜,这表示这些将领还有着希望获胜的心思。

只见李从年面上胸有成竹,豪气干云的笑了笑,让他身后的李福生和李默心里满是敬佩。

自己的大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壮举来,跟着他总没有错。

〃总兵大人,宋大人和诸位将军。咱们历次和鞑子作战,往往都是被鞑子分而击破,根本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