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权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功高权重-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姐姐笑道:“都准备好了,就等奶奶你去炒呢。”
    现在家家户户用的都是煤炉,平时火并不熄灭,只只将炉门盖上,煮饭烧水的时候将炉门打开就是。
    正在吃饭的时候,一个老头夹着一叠纸走了进来,看见桌上多了一个不认识的小伙子,就笑着问道:“郭教授,你的大孙子来了?听你念叨好几天了。”
    “是啊,他现在懂事了。”奶奶连忙问道,“谢教授,你吃饭了没有?”
    谢教授扶了一下眼镜,说道:“吃了,吃了,刚吃完就到你家来看试卷,我家两个小孙子太吵了,一点也安不下心来。这两个小家伙我恨不得打烂他们的屁股。”
    说话的时候,脸上一片笑容,全没有话里说的那么牢骚满腹。
    奶奶笑道:“你啊,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就巴不得孙子孙女们在我面前吵呢。你啊,也忒认真了点儿,几张试卷用得着这么认真吗?别人几分钟就能评判完一张卷,你却要花半个小时。……,拙诚,喊谢教授。”
    说着,拖过一条竹椅子递给了客人。
    郭拙诚早已经站起来,听了奶奶的话,客气地招呼道:“谢教授好。”
    谢教授高兴地说道:“王教授,你这孙子真的懂事,这么礼貌。”
    奶奶高兴得直点头,脸上很自豪,与普通老太太没有什么不同。
    爷爷笑着说道:“我刚才还纳闷呢,我孙子好像一下子就懂了。全不像以前我知道的那个调皮捣蛋的家伙。……,谢教授,你去我书房吧,我先吃饭。”
    姐姐郭香莲也客气地给谢教授捧来一杯热茶。
    谢教授没有急于进去,而是喝了一口茶,拖了一把竹椅在旁边坐下,感叹地说道:“郭教授,你说我们这些人到底是大学教授还是小学老师?有的学生能abcd都不认识,他们写化学方程式就如画画一样,技术性也许有,但科学性纯粹为零。……,嗨,看他们那个吃力的样子,我真是替他们着急啊。”
    奶奶看了大门一眼,说道:“谢教授,你怎么又开始发牢骚了,批斗的滋味又忘记了?”
    谢教授苦笑道:“我不只在你们两口子面前说说真实感受吗?不找你们说,我真的会憋死。老郭,王教授,你们来看看我这一学期的化学试卷。能准确写出一个碳酸氢铵加热反应方程式的学生还不到二十个,这还是我不要求他们两边配平。如果要他们配平方程式,能完全正确完成的估计也就是五六个。你说,这还是大学生吗?”
    奶奶也叹了一口气,说道:“我还用看你的试卷?我的数学试卷一样,让他们求简单的导数,那简直就是逼他们上吊。我现在是绝望了,也想不出什么办法。……,他们怎么能这样对待我们的孩子?大家都成了睁眼瞎,这国家还怎么发展,怎么……”
    谢教授连忙说道:“王教授,你还说我呢。你这话可比我说的严重多了。打住!打住!”
    爷爷摇头道:“你呀别装模作样了。不是你首先说起,她也不敢说这些事。如果继续这样搞下去,愿意读书敢读书的孩子会越来越少。大学生变成了小学生,高中生跟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差不多。这……,我们这些本来搞研究却抛下研究来教这群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将来与外国的差距还不是越拉越大。……,人微言轻啊,我们说了别人也不会听。如果读大学还是如现在这样靠推荐才行,一点也不考虑他们的知识水平,我真担心中国的大学都要撤掉,没有存在的必要嘛。”
    (感谢卿本我佳、陈鹏2011的再次打赏)!~!

第一百一十一章 变革的征兆
    面对这些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郭拙诚心里一阵恍惚:难道这就是民族的脊梁?
    他宽慰三个忧心忡忡的老人道:“爷爷,谢教授,这种局面很快就会改观。有高层领导早已经看到这个现象,更清楚这个弊端,他一定会着手解决。”
    。谢教授吃惊地看着这个小孩,连忙问道:“那你说说,今后会怎么变?”
    爷爷、奶奶则想的深一些,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儿子现在当上了县委书记,肯定知道政府不少的新动向,他们可不认为自己的孙儿是在发表自己的看法。
    想到政策有可能有变,他们心里一时激动起来:“难道国家真要改变目前的现状?”
    郭拙诚放下筷子,将嘴里的饭菜全部咽下去后,说道:“你们应该看了贤圣同志发表的那篇《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讲话吧?”
    谢教授点头道:“看了!这可是说出了我们知识分子的心声,我都看了好多遍,全文都能背下来。可是,贤圣同志他还没有上台,他自己能不能保住还是一个未知数呢,我们……”
    郭拙诚说道:“这篇旗帜鲜明的文章能够发表,能够给某些人一个当头棒喝,这说明什……这说明贤圣同志复出的时间已经到了,谁也阻止不了。”
    本来郭拙诚想搞一个设问句,可看到三个老人都是自己的爷爷辈,不敢装13,只好老老实实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接着,他口齿伶俐地背诵道:“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科研人员美国有一百二十万,苏联九十万,我们只有二十多万,还包括老弱病残,真正顶用的不很多。……
    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从小学抓起,一直到中学、大学。我希望从现在开始做起,五年小见成效,十年中见成效,十五年二十年大见成效。办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要办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要从科技系统中挑选出几千名尖子人才。……”
    虽然只背诵了短短的三百多个字,但三个老人的眼睛惊讶地睁大睁大再睁大。不是惊讶于郭拙诚的记忆力,而且惊讶他一个孩子有心记下这篇文章。
    不顾三位知识分子的惊讶,郭拙诚继续说道:“从贤圣同志这段话里就可以看出,将来我国的科研人员必须大量增加,必须大办重点大学。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什么?肯定需要大量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没有大批有真实水平的大学生做后盾,想要培养出大量科研人员,就如沙子上建高楼,根本不可能,这个道理就是孩子都知道。”
    其实这些问题他们都想过,但是,他们却把重点落在贤圣同志是否能重新出山上。如果贤圣同志能走上国家领导岗位,这种好事也许就能实现,他们这些知识分子的春天就到了。相反,如果贤圣同志还是被打压被迫害,他们的希望就会如肥皂泡一样破灭。
    虽然他们是知识分子,但某些传统在他们心中早已经根深蒂固,他们的思维还受到过去那种“明君闲臣、青天大老爷”的束缚。
    看到三人依然有点迷惘,郭拙诚问道:“爷爷、奶奶、谢教授,你们应该感受到现在与过去不同了吧?现在的批斗可比以前少了很多,右派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这说明改革……说明变化已经不可避免,前进的步伐迈出去不可能再收回。”
    虽然他们心里不认为日子比以前好过了就等同于教育制度将改革,但三个老人还是点了点头,相互从对方的眼里寻找着希望。
    一直默默坐在旁边的姐姐郭香莲有点不认识地看着自己的弟弟。
    郭香莲今年十二岁,八岁的时候就因为下放的父母没时间和精力照顾两个孩子,就把她送到了爷爷奶奶这里,一是可以让爷爷奶奶照顾她,二也可以给爷爷奶奶增添一点乐趣。而且她年纪虽小但在家里能做一些小事,有时候可以分担奶奶一点点家务。
    因为在乡下的学校没学什么东西,担心她跟不上班,到省城后爷爷奶奶让她留了一级,加上郭拙诚因为在家无人照顾而提前一年上学,这样一来,姐弟俩个一直读的都是同一个年级。
    只不过现在郭拙诚因为跳级而已经高中毕业,而郭香莲却还在读初一。如果她知道自己的弟弟还做了很多让她父母都惊讶不已的事情,估计嘴巴会张的更大。
    她脱口问道:“弟弟,你好厉害啊。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
    孩子脱口说出来的这句话一下子让三个老人冷静了不少。他们似乎才明白给他们画大饼的是一个孩子。三人相对苦笑,不约而同地摇了摇头。
    郭拙诚知道这些知识分子最喜欢坚持自己的观点,说俗一点就是太固执,很难一下子改变他们的想法。他也没有再劝再辩论,他已经给了他们一个希望,足矣。
    吃完晚饭,姐姐郭香莲带着郭拙诚到嘉江大学校园里参观。郭香莲很热心地讲解她所知道的一切。实际上她也讲解不了什么,因为她只是一个初中生,也就是跟着爷爷奶奶在里面散步的时候听他们说起,只是知道哪栋是教学楼,哪栋是实验室,哪栋是宿舍楼什么的。
    两人走在一起,郭拙诚的年龄看起来还显得大一些。
    因为放假了,校园里没有几个学生,到处几乎看不到什么人。整个校园都是灰蒙蒙的,教学楼的墙壁上还残留这不少标语留下的痕迹。还能看到不少触目惊心的字眼:“打倒”、“批斗”……
    回到家里,郭拙诚看到爷爷伏在书桌上吃力地刻着蜡纸。他惊讶地问道:“爷爷,你这是干什么?”
    爷爷抬起头,扭了扭酸痛的脖子,甩了甩麻木的右手,说道:“现在这些靠推荐上来的大学生知识水平千差万别,有几个已经接近了大学生水平,可大部分只有高中生、甚至初中生水平。统一的教材根本不能用,我们只能根据他们的水平自己编写。”
    (**过了,又是过渡。但好戏马上就会到来!敬请收藏、推荐,谢谢。)
    !~!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箭双雕
    郭拙诚说道:“爷爷,让我来帮你刻蜡纸吧。”
    “你?”爷爷抬起头,怀疑地看着他,说道,“不行!这可不是简单地写汉字。里面有不少化学元素符号呢,还有一些金属材料所必须的专用术语,你没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