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鼎记-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夏老爷近来还好?好久没来拜见,是应某失礼了,莫要见怪啊。”应总管一副让人不寒而栗的笑容,让夏天有些不太适应。
  深吸了一口气,夏天压住自己起伏不定心,问道:“这么多年没见面了,怎么拿对着别人的那一套对我?你怎么会来看我,不会是吴王派你来的吧?”
  应总管收回远眺的目光,对着夏天说道:“听说你不肯听从吴王的命令,我当然要过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再说吴王是知道我们俩的关系,我作为中间人自然是最好不过。”
  “我倒忘了,现在的你,早已不是当年那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而是能让整个豫章三岁小孩夜半止哭的‘铁面阎王’应总管。你是要不顾昔日情面么?”夏天提高了声音。
  “既然知道我的为人,我也不想多说什么了,对于能对吴王说不的人,我也是很敬佩的,我们也是很久没见了吧。说实话,我也不想以这种方式和你见面,上头的想法怎么样我不管,我只要做到自己的本职就行。”应总管面无表情,说的一本正经。
  “银华,你,又不是看不出来,吴王造反,是不可能成功的。你这是陪他一起去死,还有二十万大军陪你们一起去死。”夏天有些气急败坏。
  “那又如何,你以为,我还能回得去么?我还是当年的银华么,告诉你当年的银华已经死了,如果不心狠手辣,怎么能活得到现在?早就不知道死在那个乱葬岗了。我现在好不容易爬上这个位置,当中的艰辛你怎么会知道?不,我死也不会放弃,哪怕万劫不复。”应总管毫不相让,从他涨得通红的脸上和肯定的语气,夏天读出了很多,知道已无力改变什么,叹了一口气,算是彻底死了这条心。
  “看在昔日的情分上,我可以告诉你一个消息,你刚认的儿子已经被人盯上了,别怀疑,吴王可是什么事都做的出来。”应总管忽然插上一句。
  “什么,夏达,那他……”夏天一想起此事,心里不由得一紧,“我倒忘了,自从他最中意的儿子被当今天子误杀致死后,早已心理扭曲了吧,一心只想着复仇,招兵买马多年,只等有一天攻入长安,把景帝踩在脚底下。我已不在乎自己的性命,哪里还知道刘濞这小人还有这一手,竟拿亲儿子威胁我。”
  “吴王的谋反之心,他身边这么多年哪里还会不了解,多位大臣上书要求吴王改变主意,结果怎么样,还不都被处死了。再说他已联合多位诸侯,决心如此之大,只要有一点阻碍挡在前面,都会被他毫不犹豫的清除干净。”
  “银华,你没变,别人不知道,我还能不知道,虽然我们没见面快六七年了,但你骗不了我,你有苦衷我明白,只是我不能搭上整个夏家,如果夏达真的因此而死,我也不后悔。”
  “你确定?”应总管脸上难得露出了一丝迟疑,“一个是夏家马上就倒,一个是夏家将来可能会倒,孰轻孰重,你可得好好把握。”
  “你就不用再劝我了,我的心意已决。”
  看到夏天也已经下定了决心,应总管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了,作为他的昔日好友,脾气他自然是再了解不过,当年,自己想要出去闯一番,只是因为看到前者夏家大少爷的身份,想要努力追上他的脚步而已,多年过去,对方已是豫章郡数一数二的大人物,自己身上背了很多条人命,在吴王旁边做事心狠手辣闻名,才闯下偌大凶名,“应总管”三个字,可以让三岁小孩夜半止哭,普通人望而却步。现在,他虽有心帮忙,但无奈立场不同,想到此处,银华就不由得一阵内疚,自己是孤家寡人死不足惜,但眼看着自己要把相交多年的昔日好友送上绝路,心里怎么会好受,只是吴王的反叛之心之坚定,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改变的。
  像是看穿了应总管的想法,夏天笑道:“这是我自己的决定,不关你的事,你也不要因此后悔。”
  “怎么会,只是觉得要少了个故人,有些感触罢了。”说完,恢复了那皮笑肉不笑的笑脸,说道,“是不是很好奇我是怎么进来的,其实,没有什么事我做不到,等着看吧。”说完,就缓缓走出了凉亭,只留给夏天一个略显萧瑟的背影。只是,背后的夏天没看到,此时,应总管的脸上的两行泪痕,在月光下,已是闪闪发亮。
  “怎么样,应总管,夏老爷怎么答复的?”手下的人问道。
  “不该管的就别管,走,回去做事。”应总管恢复了以往的表情,冷冷说道。
  手下马上用手捂住了嘴,暗道,忘了,惹火这个煞星,真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了。
  “还有,告诉那门口两个盯梢的,计划有变,暂时不执行。我还有事要请示主上,还有,派人给我盯好夏贤那个小子。最后,马上联系刘戊,现在,差不多是时候了。”说完后,应总管抬头看了一眼夏府,从两个熟睡的守夜的人面前,径直从门口走了出来。
  此时的萧明自然不知道发生的一切,正从鬼门关门口转了一圈。或许就是他命不该绝,此时的他,正躺在床上抱着枕头呼呼大睡呢。对于一切他都一无所知。他不知道,吴王刘濞打算用他的性命逼夏天就范,他也不知道,此时救了他一命的应总管对自己以后的一路走来的重要性。
  当然,应总管也不知道,自己随手救下的人,竟成了七国之乱的一大阻碍,也为汉朝的接下来发展埋下了伏笔。
  有时候,事情的发展就这么奇妙,曲曲折折,谁又说得清楚?





    正文 第八章 计划造反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3…11…6 14:10:35 本章字数:3203

马车一路奔驰,在地上带起一阵黄沙。
  作为拜见胶西王的大使,郑望深感责任重大,当前形势已然明朗,刘启削藩的决心以让诸侯们大感压力,此时正是吴王的大好时机,万万不能错过。
  马车一路来到胶西王的府邸,郑望将早已准备好的礼物拿了出来,好待一会儿面见胶西王时当面转交。
  刘昂拿着郑望递过来的玉玦仔细端详,赞叹道:“不错,是块好玉,想不到大汉朝也会出如此精品,还是吴王会享受啊,竟能得到此重宝。”
  郑望回答道:“非也,此乃匈奴大单于所赠吴王七十岁大寿,自然是不可多得,胶西王果然好眼光。 ”
  听到此处,刘昂的脸色一变,说道:“这样你还敢给我送来,刘濞他是何居心?是嫌我这次被削的还不够惨?”
  “不敢不敢,吴王自然没有这个意思。此等重宝,自然是有德者居之,这玉就是吴王的心意啊。”
  “若是被朝廷发现,给我一个通敌的罪名,损失的可就不仅仅只是几个郡了,你还是把他退回去吧。”刘昂说道。
  郑望赶紧跪下来请罪:“臣有罪啊,这宝物你可以不受,但吴王的心意,胶西王难道还不明白?”
  “明白什么?刘濞已经有了这么一大块封地,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这次削藩,就他没吃着亏,我可是羡慕得很啊。”刘昂嘲弄道。
  “这,这,吴王也有他的难处啊。”郑望欲言又止。
  看到此处,刘昂给旁人使了一个眼色,对左右说道:“你们先下去,我有要事商谈。”
  待左右都退下后,刘昂说道:“现在有什么话你可以说了,此地没有旁人。”
  “吴王托小人给大王带个话,现在朝廷正肆意打压刘姓藩王,藩王都是姓刘,身上都流着相同的血。可是朝中奸臣当道,尤其是晁错,此人不安好心,用妖言蛊惑皇帝,欲要让同室操戈,景帝竟也听信了奸臣的话,对自己的同宗动起手来。这样下去,国将不国啊。”
  “吴王想要如何,难道……”刘昂说不下去了。
  “胶西王明鉴,吴王绝对没有反叛朝廷的意思。只是现在形势危急,若不联合起来,诸侯都会成为晁错这块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郑望劝道。
  “住口,这种话你也说得出口,这种掉脑袋的事情,刘濞这么大年纪,他也敢想。”
  “大王不要再糊涂了,朝廷削藩的信号已经如此明白,为什么大王还不肯站出来,匡扶社稷,以免生灵涂炭啊。”
  “我……”刘昂有些意动,但还是问道,“吴王的意思是?”
  “吴王以胶西王马首是瞻,只要您一举旗,吴王就立即和您一起锄奸逆,匡扶汉朝社稷啊。”说完,郑望又深深跪了下来,“求大王给个准信,尽早做决定啊。”
  胶西王露出一个诡异莫测的笑容,对郑望说道:“刘濞此人啊,我是小看了他啊。来来来,此事可得好好计划一下。”说完,就带着郑望往**走去。
  ……
  不得不提一下刘濞,当得知胶西王愿意和自己结盟的时候,刘濞终于忍不住放声大笑,自己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是该好好奖赏郑望啊,长了一副好嘴啊,刘濞心里想到。虽然刘濞从心里就瞧不起刘昂,无奈刘昂势大,只好暂时和他虚与委蛇,等将来,哼……
  其实刘濞作为诸侯,还是很称职的。自从他的长子被刘启打死之后,就称病不上朝,专心商业发展。由于在铸钱、煮盐、造船、运输和渔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并带动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形成了百业兴旺、举国繁荣的局面。这也间接导致了后世对刘濞的尊重,尤其是苏州的人民。
  只是在夏家的挫折让他稍稍有些愤怒,夏家是他一手扶起来的,当它不能为自己起到相应的作用时,刘濞就决定毫不犹豫的除掉它。在他看来,夏家就是自己的一颗棋子。本来,食盐行业,刘濞全权交给夏家负责就欠考虑。但他没有别的办法,虽然朝中没有禁止私人卖食盐,但也是受很大的限制的,想再建立另一个贸易点无疑会把自己的实力暴露在景帝眼中。现在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如果应总管还没有好消息带过来,夏家毁了就毁了吧,反正去掉不听话的,剩下的才能更好得为自己所用,刘濞如是想到。
  依旧在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