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第5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直接烧瞎了眼睛,而后涌来的核爆冲击波直接将他的身体吹得无影无踪。

另一位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司令员哈尔西也没有逃过这一劫。

八万吨当量的原子弹就在他的舰队头顶爆炸。

如果当时他正在自己的旗舰蒙大拿号里指挥,蒙大拿舰长室超过两百毫米厚的水平装甲和四百毫米米的侧面装甲,倒是可以撑得住千米外核爆的核爆冲击波和核辐射,他或许有一定可能逃过一死。

可惜他当时待在薄皮的巡洋舰上,核爆发生时,更作死地透过舷窗抬头看天。

核爆的强烈闪光在第一时间烧瞎了哈光西的眼睛,而后的核爆冲击波,击碎了舷窗玻璃冲入指挥室内。被压碎玻璃碎片象子弹一般地打在哈尔西脸上,身上,指挥室里全部人员的身体皆被扎得象筛子一般,加上光辐射、热辐射、核辐射,结果全体身亡。

尽吞四颗蘑菇后,阿图拉岛上的驻军基本死伤殆尽,极少数幸运儿即使当天勉强逃得一死,遭受强烈核辐射的他们,也逃不过辐射伤害的折磨,由立刻死亡变成痛苦地挣一个月后再死亡。

极少数四次核爆都躲在坚固防空洞里逃过一劫的指挥中心的人员,同样也是难逃一死。

有过“历史上”发生在比基尼岛“十字路行动”核爆试验数据,林汉一家人在核打击前,皆认定光靠四枚核弹攻击阿图拉岛,要想全歼这里的美国舰队,理论上是不可能的。(核弹对舰队的打击效果,前面几章已说过,就不重复)

按林汉的观点,不能把敌舰全部“核沉”没关系,把舰上的水兵尽可能多地弄死弄废,也一样能达到全歼这支舰队的战略目的。

核爆对拥有蛋白质身体人类的杀伤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核爆时的光辐射、核辐射、核冲击波的“物理直击”,而第二种更可怕的,则是核爆后产生的核尘埃被吸收入人体后引发各类核辐射病。

丧尽天良的林汉一家人,在阿图拉岛上空投下的全是“加了料”的“断子绝孙弹”——钴弹!

每枚核弹外壳都包了一层特制的钴,这四枚全是钴弹,钴弹也被认为是最“肮脏”的核弹之一。

将一定数量普通的钴(Co59)放置在核弹中爆炸物周围。当核弹爆炸后,核反应中产生的中子会将钴59转化成放射性同位素钴60,以尘埃的形式返回地球,污染地面。钴60衰变成镍60,同时放射出1。17值1。33MeV的伽马射线。其半衰期为5。27年,使得钴60有充分时间传播并维持足够的放射强度,由于半衰期太长,被袭击者即使躲进了掩体,也很难等到放射结束。

而钴…60所释放出来的伽马射线,穿透性极强,即使在厚实的钢制舰体内,对其的衰弱效果也很差。历史上这一概念首先由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于1950。2。26提出,声称一批钴弹可以消灭所有人类。他的目的不是制造这种炸弹,而是说明核武器技术很快就会达到消灭整个人类的水平。

林汉一家人在阿图拉岛引爆的四枚核弹,威力最大的是第一枚,“最脏”的也是第一枚。

由于是用潜艇冲滩引爆这种“原始”的手段,所以在制造时,可以不必考虑载重问题。可以为了增加威力和“污染”效果,疯狂地将所能想到的增加污染的东西全安装在这枚核弹上。

四次核爆过后,处于核爆中心的美国海军官兵,那些幸存者们,多多少少都吸入了致命的核粉尘,这些致命的放射性粉尘,很快会在他们体内引发核辐射病。

再强的军舰也要身体健康的水兵来操纵。

遭受三次空爆核打击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七太平洋舰队,虽然仍然有大量的军舰顽强地浮在海面上没有直接沉没,但是这支舰队已经废了。

停泊在港内的五艘战列舰,全部顶住了核爆,没有当场沉没。但是军舰全部受到了程度不一的伤害。

最严重的伤害是舰队装备的雷达、光学观瞄设备等脆弱部件损毁,装甲防护不足的副炮、防空高炮也基本全毁。而核爆产生的高热高温冲击,更引爆了部分堆在舰体露天的弹药,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而强大的核冲击波打在军舰身上,也造成了舰身一定程度的变形,受损,此外军港内所有军舰的舷窗玻璃全部粉碎。

三次核打击,对四艘依阿华级战列舰造成的伤害没有“伤筋动骨”,却直接废掉了他们的“五感”。各类观瞄设备、雷达设备全毁,这五艘战列舰实际上已丧失了远程炮战的能力。而副炮高炮被毁,则令这些军舰在面对空中的威胁时变得虚弱无力,只能任人宰割。

此外,另一个要命的地方在于,核爆时,大量“忠于职守”的水兵跑到军舰上层的岗位上工作,结果直面核爆的闪光,运气好的直接被热辐射、光辐射、冲击波杀死,运气“不好”的则是当场闪瞎眼,然后在未来的时间忍受辐射病的折磨。

五艘战列舰仗着皮粗肉糙,承受住了核打击的“考验”,但港内的其他军舰就没有这个“好命”了。

损失最为惨重的是那些造近爆心的辅助舰只和驱逐舰、巡洋舰。三次核爆下来,共有上百艘这类船只直接沉没或因为核爆而燃起大火变成浮在海面上醒目的火把。

二十条埃塞克斯级航母和七条独立级航母,在核爆中全部受到重创。其中十二条埃塞克斯级航母和四条独立级航母伤势极其严重。虽然他们还没有马上沉没,但是个个舰上都燃起了大火,损管人员正不顾一切地抢救受损的舰只。这些航母的甲板全部受到了严重损坏,在船厂大修前已完全丧失了战斗力。至于那些卡萨布兰级航母,他们在核爆中的受损也极为严重,三十四艘航母中有二十艘在核爆中遭受重创,其中十二艘已沉没或正在沉没或正在燃起大火。

不到两个小时内的四次核攻击,彻底废掉这四支舰队,但这并不是结束,而只是开始。

七月份,位于高纬度地区的阿图拉岛,天亮得极早,四点十分左右,太阳就在海平线上的升起。

四点四十分钟,当惨遭核击的美国舰队在还核爆的余波中苦苦挣扎的时候,阿图拉岛上空传来密密麻麻的嗡鸣声。

第一次核爆前就从苏联科曼多尔群岛岛基机场起飞的大批四发重型轰炸机,出现在了美国舰队的头上。这批四发重型轰炸机,一半是德国的ME264,另一半则是苏联的图4轰炸机,他们分批次进入阿图拉岛上空。

这批四发重轰的机腹处,皆挂着一枚相同的特制航弹:HS293,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用于实战的空对舰导弹。

第509章独立日惨案

HS293空对舰导弹,使用无线电遥控制导,早在五年前就已被德国人开发出第一代产品,后来更用于瓦胡岛之战。经过多年的完善,现在已发展到J型。此番攻击阿图拉岛,苏德两国空军派出第一波飞临该岛的六十架四发重轰的腹部,就全挂着这样对舰航弹。

此时遭受核打击的美国大型大战舰,才刚刚勉强烧开了锅炉,蓄足了驱动战舰的蒸汽压力,正带着满身的伤口想要远离这座屡遭核打击的死亡之岛。

此时的美国舰队,由于航母甲板在核爆中的冲击波打击下严重变形,受损,已全丧失了放飞飞机的能力,防空炮也在核爆中严重受损,完全就是裸露在对方面前仍由肆虐。

由于是天黑时出发,这批四发重轰一路飞来十分顺利,途中并未遭遇敌机拦截。而核爆连续发生后,美国人的防空体系在核爆的打击下被摧毁得一塌糊涂,无线电联络在EMP的冲击下也长时间中断。这批四发重轰炸完全是不受拦截地飞到了阿图拉岛上空。

由于事前知道这里会有连续核爆,飞行的过程中,飞行员皆戴着厚重的防强光墨镜。在空中,四次核爆产生的强光,即使在百公里外也很刺眼,同时也是最好的“导航坐标”。

这批重轰飞到阿图拉岛上空时,四次核爆产生的核爆烟雾气团还未散去。这批重轰就冒险穿越危险的核辐云,将飞机降到一千五百米的低空。

阿图拉港内的美舰虽然多,但防空武器在核爆中基本全毁,已无力组织起有效的防空火力网,所以德国人的重型轰炸机可以肆无忌惮地降低高度。为了避免吸入有毒的辐射尘气体,所有的机上飞行员都戴着特制的呼吸器操作。

四点四十五分,第一发HS293J航弹,从ME264的机腹的挂弹架上脱离。

出现在阿图拉岛上空的四发重轰,每架搭载两枚HS293空对舰导弹,为HS293J型,每枚重达一吨,装药接近八百公斤,到达阿图拉岛上空时,核爆引发的EMP风暴已经消散,正是其大显身手的好时间。

依次入场的六十架四发重型轰炸机,在伤痕累累的美国舰队头上转悠着,一枚又一枚漆得花花绿绿的空对舰导弹脱离挂架,然后在机组人员的无线电操纵下飞向目标。

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这种空对舰导弹的命中率高达百分五十!而且今天由于美舰防空力量近乎全灭,联军飞机得以肆意地降低高度攻击攻击海上那些身受核内伤,步履蹒跚的军舰,命中率更高。

攻击持续了一个小时,六十架四发重轰投下的120枚HS293,共有八十一发命中目标。能够享受空对舰导弹打击的,皆是大型战舰。那些艰难地熬过了四次核打击的航母和战列舰,是优先遭受攻击的第一目标。

第一波六十架四发重轰飞走后,只间隔了不到五分钟,又有一波同样数量的四发重轰赶到战场,投下同样数量的HS293空空导弹,然后是第三波,第四波……

攻击一直持续到当天中午,不光是阿图拉岛,就连周围海域上的警戒舰和不多护航航母,也在天亮后遭遇从了附近苏联岛上机场起飞的飞机的攻击。除此之外,在七月四日清晨,李华梅和大和抚子寄灵指挥的两艘日本航母,外加两艘英国航母组成快速特混舰队,也于这一天早上在距离阿图拉岛五百公里外放飞战机,对阿图拉岛外围游动的一支美国护航航母舰队群发动攻击。

先前几天,表面上欧亚联合海军将主力全部集结于南边两千公里外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