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第3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进入阿克赛钦最后到达新疆的和田,通过“勘察”,绘制了一条界线,这就是约翰逊线。此线将包括阿克赛钦在内的近三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了英属印度,使阿克塞钦变成英印克什米尔的一部分,但英国政府并未知会当时的清政府。50年代后期,中国在阿克塞钦地区修建新藏公路,引起印度不满。印度遂以约翰逊线为依据,断然对阿克塞钦提出领土要求,中印西段边界争端由此产生)

缅甸方面,解放军占领了克钦、掸邦大部分,这些和“自古以来”搭得上边的土地,现在已回归中国。此外与其相临的实皆省、曼德勒省,克耶三省,由于和“自古以来搭不上关系”,当地居区也不属于汉儒文化圈,解放军没有直接出兵占领,但控制这三省的地方军阀势力,在解放军的暗中支援下,也纷纷宣布“自治独立”,脱离英国人的统治“建国”。英国驻缅甸的殖民军,只能利用“距离”的优势,牢牢守住靠海的几个省份。但这些省份的从前依附英国人的地方实力派军头,在看到三个省份自治建国后“自己作主”的美好前景后,也纷纷动起了别样的心思。只是受制于英国殖民地军队的压制,暂时还只能老老实实,英国人在这儿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

此外印度东北靠近西藏和缅甸克钦地区相临的一块十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在过去几个月里落入解放军之手。解放军占领该地后,本着“民族自治”的原则,鼓励他们独立建国。

印度东北各邦的民族,包括藏南地的阿鲁纳恰尔邦,由于相貌和中国人很相似,后世在印度其他地区经常面对各种各样种族歧视,由于东北印度的女孩子,肤色较浅,而且和其他印度人非常不一样,让她们更成了印度的特产:弓虽奸犯注意的目标。历史上建国后,印度东北邦的人一直就想从印度独立出来,而印度也没有给这些地区投入任何资金,这些地区经发展严重落后。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纪,许多印度东北邦的人都经常在网上讨论脱离印度转投中国的话题。

中国在中南半岛地区和印度东北部所以没有更大的进展,主要的问题还是补给问题以及当地恶劣的湿热带气候条件。解放军在这儿最大的敌人,并不是挡在前方,战力有限的英国殖民军,而是当地的蚊虫、痢疾等各种稀奇古怪的热带病。因为疾病而造成的非战斗减员,甚至十倍于战场上的人员损失。

列宁格勒三巨头会面时,斯大林就没安好心地鼓动中国吞并印度东北各邦,但是李润石主席并没有好大喜功地上他的当。解放军在阿鲁纳恰尔邦地区击退英国殖民军,进入此地后,就扶持当地人做起了独立建国的准备工作。

阿姆斯特丹谈判时,中苏两国的主张就是,要求这些被他们的占领的地区,从英国的控制下“独立”出来,自由建国。此番对英战争,中苏两国的口号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政策的“正义战争”,中国方面对于占领的那些缅北地区的土地,也只是收复“自古以来”的失地而已。那些实在和“自古以来”挂不上边的,本身又不属于汉文明体系的,方才让他们独立建国。

作为代价,中苏德三国愿意为英国背书,承认英国对印度残余地区的宗主国地位——苏联人不想过早肢解英国,是为了西欧给德国添堵,如果英国完全失去了印度,则国力必然大衰,再不能给占领了西欧的德国形成威胁。而德国方面不想过早地肢解英国,则是不想便宜了美国人。

而德国方面对英国的要求很简单,仅仅只要求英国人归还其在西非的殖民地德属西非和喀麦隆即可,至于东非的那片殖民地都可以不要。

法国人被拉到谈判桌前,则为了安南地区的归属,毕竟中国将越北地区收入囊中。并在北纬十七度以南地区建立了越南人民共和国,总得给法国人一个“交待”。

西班牙人被拉到谈判桌前,则是为了直布罗陀问题,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德国还是苏联,甚至是倒霉的法国人,都一致要求英国人放弃直布罗陀要塞,将这里非武装化,同时将直布罗陀归还西班牙。直布罗陀要塞非武装化,对地中海国家的好处不言而喻。讨论这个问题时,作为被请来充当“听众”秀存在感帮助摇旗呐喊的意大利人,当时也站起来“举五肢”支持这个要求。

以上这些,都是中、苏、德三国谈判的底线,当然阿姆斯特丹谈判时,三方战胜国提出的要求会“更过份一些”。比如苏联人就要求苏伊士运河中立化、国际化,德国方面也提出了索要归还德属西南非洲和东非的一些一战失地。

按照三国的底线,英国人至少可以保住印度大部分的箐华地区,缅甸也可保住一部分。相对于《英美华盛顿协议》那种对英国杀人不见血的抢劫,中苏德三国虽然在英国身上割了几块肉,却不象前者那么要命。

谈判从八月二十一日开始,进行到八月二十三日时,美国人也加了进来。

美国人加进来自然是为了搅屎,理由是拿着半年前和“英奸”丘吉尔签定的《英美华盛顿协议》,美国人最担心的问题就是,一旦四国(指中苏德英)停战,腾出手来的英国人有极大的可能重新关闭殖民地贸易的大门。

事实上,英国人就有这个意思,而德国和苏联也在背后推波助澜。

《英美华盛顿协议》是美国对英国的一次大抢劫,德国和苏联在和英国谈判时,主动提出为英国在印度半岛残余部分的利益“背书”,就是为了鼓动英国人保住自己的利益,借此挑拔英美之间的关系。

“英奸”丘吉尔下台后,德国对英广播电台,就曾拿出《英美华盛顿协议》的内容,一条一条地向英国平民解释说明其背后的险恶用心,越来越多的英国平民,也已经明白了这份堪称丧权辱国的协议对英国伤害。有德国的威胁时,英国人还能“两害取其轻”无视这些,但当双方开始停战后,这份协议的内容就极刺眼了。

谈判从八月二十一日开始,一直持续到九月份。在谈判期间,德国海军减缓了对英国的海上封锁,允许运送粮食和生活必须品的物资流入英伦三岛,但军火和矿石类依旧严加打击。而不想再打下去的英国政府,也同意德国海军在海上对进入英国的货轮进行检查。

但谈判期间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美国人在从中捣鬼,以及英国人想保住更多的东西,谈判过程中也有反复。九月三日时,在直布罗陀地区,德国空军出动了数个批次的共150架次HE117轰炸机,一气往直布罗陀要塞上投下了整整150枚七吨重的“小赫拉克斯”,其中一枚航弹击穿了混凝土层,引爆了一座大型要塞的弹药库。

而后几天德国空军又连续出动,三天内在直布罗陀要塞上投放了接近五百枚的小赫拉克斯,靠着这种“小概率”的命中,又先后摧毁了多座炮台。同时德国海军再次加大了对英伦三岛物资流入的封锁力度。为了配合德国人的行动,苏、中两国也在各自的战线有所“异动”。

而法国方面,达尔朗深恨英国人袭击法国舰队的无耻行为,也落井石下石地命令法军驻地中海舰队封锁地中海航道。如今印度告急,英国人要想对印度增兵,最近的航线就是走地中海,法国海军残余舰队的“倒戈”行为,让英国人在谈判桌前更加被动。

已经被这场战争折腾得死去活来的英国人,此时也象不久前的法国人一般,只想着早点结束这场“该死”的战争。在过程中虽然有强插进来的美国人在暗中搅屎,但中苏德三国都知道美国才是真正最可怕的敌人,对其十分地警惕。虽然美国的作为十分地恶心,但谈判还是照旧继续进行下去。

到了十月五日,英苏德中四国终于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签定了《阿姆斯特丹协议》。

根据协议内容,中国和苏联都得到了想要的东西,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成功地“独立建国”,东北印度从英联邦中被割出来独立建国,缅甸那三个省份也同样脱离了英国人的掌控。

而德国方面则收回了喀麦隆这块一战的失地,意外的收获是他们还拿回了尼日利亚,原本德国人是要求索回德属西非,不过英国人考虑到南非这个敏感的地方就在边上,最后以尼日利亚代替。

西班牙是这场战争中的幸运儿,他们收回了失去百年的直布罗陀要塞。直布罗陀要塞由苏德法意四国共同“背书”,宣布永久非武装化,而后英国人残留在这儿的炮台设施被拆除。

这场战争中,英国人最不高兴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损失甚至超过了法国人——至少法国人在这场战场中海外殖民地除了失去安南外,基本没有别的损失。而英国人却屈辱无比丢掉了一大片土地。

《阿姆斯特丹协议》签定那天,泰晤士报头版的标题是:

“我们被抢劫了!抢劫我们的人,不光是中苏德这三个强盗,还有美国这个所谓的‘盟友’。”

欧洲历时近一年的战争结束了。

但矛盾并没有被消除,反而更加地激化。

海军全灭的英国人,舔着身上的伤口,开始了重建皇家海军的艰苦工作。比起原历史位面1945年的英国,现在的英国虽然损失惨重,但还没有象历史上的1945达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战争只持续了一年,英国人叫嚷没钱用租借法案,向美国借债也并不多。八月份开始谈判时,许多在美国开出订单就已经中止了。

中苏德三国,则忙着消化战争中获得的红利。

而美国人在搅屎失败后,则在头痛如何能让英国人继续履行《英美华盛顿协议》的内容。对于美国人来说,最大的不幸就是战争结束了,英国人在美国开出的大量商业订单几乎全被中止。虽然英国为此付出了违约的损失,但美国方面由此带来的利益流失同样不小。

中苏德英四国在阿姆斯特丹开始停战谈判的消息传出时,当日就引起美国华尔街的股市一阵大跌。和平协议签订后,与之相关的一堆军工类股票更是狂泄了十来个百分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