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第2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学良逃到河南红军的控制区内,而部分东北军则撤到绥远。日军发动平津战役前,林汉私下和张学良多有联系,对关东军的突袭也多有警告。无论是林汉还是中共高层都不看好东北军在抗战时的表现,出于保护国宝的心思,林汉派出特使劝告张学良,一旦平津战起,请他将故宫的文物提前转移。虽然他要为东北沦陷负重大责任,但是能保住故宫的文物不落入日寇之手,也算是对国家的大功一件。

为了故宫的文物,中共和林汉都大做张学良的思想工作,糊涂大半生的张少帅,在这件事上终于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他带着文物退到河南后,红军接收了他的溃兵和携带来的文物,而林汉则拿出了一大笔钱作为他“保护”故宫文物的奖励(实际上算是买下这批文物)。

而后不久,张学良手下无论是在河南还是在绥远的东北残部都被中共收编,曾经在中国大地上风云一时的东北军,就这么在不经意间消失了。

徐州战役结束后,日军南下的希望被彻底粉碎了。三个师团全灭,三个师团被重创至被打残的程度,而其他几个外线作战支援的支援师团也各有损伤,一战就打掉了日本鲸吞中国的幻想。

到三月份时,从东北入关的关东军,已夺取了整个河北和小半个山西,徐州战役后期时,进入河北和平津地带的日军也派出一个半师团进入山东进行牵制攻击。

中国太大,而日军太少。全部侵华日军,至今也不过二十二个师团而已,却妄想控制河北、山西、山东、江苏这么大一片土地,偏偏他们的对手是一支处于高速上升期的革命型军队而不是张学良手下这帮废材的半土匪半军阀型军队,从一开始这就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进入河北和山西的日本人很快发现,他们能占领控制的,仅仅是这两省的大城市。而广大农村,在原有的东北军和晋绥军、西北军被赶走后,却迎来了比前三者要难对付百倍的红军。

本着“让开城市,占领农村”的战略思维,从陕西东进,河南北进的红军,迅速填补了溃逃的原军阀部队留下来的空间,在日本人触手伸不到的农村建立敌后根据地。

徐州战役结束后,损失六个师团的日军兵力更是抓襟见肘。

强占连云港的日军,虽然在江苏钉下了一个钉子,但这里却变成了日本人含在里的河豚肉而不是肥肉。连云港周围,被三十万红军进行战略挤压式地压迫,压而不攻。为了维持住这个钉子,日军被迫在这儿投入了两个师团的兵力,还必须将部分海军的军舰调到此地,才勉强保住这个钉子。

但是红军在日军夺取连云港之前,已先做了精心准备的战略撤退,当地的居民早已撤走九成,整个城市几乎是一座空城不说,周边的农村更是做足了坚壁清野的工作。

占领此地日军立刻就面临了一个尴尬:无法就地获取补给。若是出动大军到周边农村地区强抢,只要一离开舰炮的保护范围,立刻就会受到周围几十万红军的团团围攻。虽然目前日军单兵战力出色,在步兵的对抗中能占据上风,但红军方面却拥有制空的权的优势。

在连云港这一带,制空权已完全被红军控制,日军出城抢粮的部队,只要一离开驻地高炮的保护范围,很快就会召来大批飞机的狂轰滥炸。从落后的波2,霍克,到最可怕的HS129犁地者都有。最后除了狼狈不堪退回城里外,根本什么也抢不到。

两个师团驻扎在连云港,一切补给只能全靠从东北三省的海运接济,对于现在的日本来说,这种只出不入的战略形势根本是无法接受的。可是连云港这个钉子的战略意义重大,哪怕心里千般不愿意,日军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在这里强撑着。

二月十三日,当徐州方向的战役已经结束,三个师团的玉碎在日本国内造成巨大的震动,被皇道派控制的军部因为山东、江苏战场局势的糜烂,被迫改变了原先的战略方向,将已进入河北,原计划用于执行入侵山西任务的主力部队全部东调,七拼八凑准备了五个师团进入山东,准备在这儿南下解东海县之围。

然而五个师团调走的造成河北空虚后果,导致日军自己后方的不稳。大批来自山西和河南方向的红军趁机大量对河北进行全面渗透。山东日军面临的尴尬立刻就轮到河北日军来品尝了。以团、营为单位的红军在河北后方到处渗透,他们发动群众,破坏公路,袭击运输队,在后方折腾得不亦乐乎。

而进入山东来援的五个师团,在沿途不断地遭受各方力量不断阻击,除了游击队的不断骚扰外,还有红军空军不胜其烦的袭击,前进的速度严重受挫。

二月份后,随着大批苏德战机通过太原流入中国,红军空军已度过了先前飞机严重不足的最危险时期。二月十三日后,中苏联合空军已在杭州湾打垮了英国皇家空军,完全可以腾出手来移师北方。而在这之前,日本陆航为解救徐州的友军,已经在徐州上空被放干了血。此时从河北到山东,日本陆军同样也无法保证自己头上的绝对安全。

中国的战场实在太大了,其实就算陆航实力完整,空军战力和对手相当甚至更强的情况下,在这样大的战场上,也根本不可能保证完全的制空权——这一点就象苏德战场一样,即使是1942年前后苏联空军最虚弱的时期,占尽上风的德国空军同样也无法在广阔的苏联土地上保证德国陆军的绝对制空权。

从十五日起,进入山东的河北日军,几乎每天都会遭遇来自从河南安阳到江苏徐州一线红军飞机的不断轰炸,对手每次出动飞机的数量都不多,一般也就是八架为一个编队,全是速度最快的DO17和HE111为了实战检验新制轰炸机的性能,汉娜在1936年1月后,送了二十余架新造好的HE111到中国来进行实战测试。

最大时速连四百公里都没有的日本战斗机,根本就抓不住这批时速都在430公里以上的高速轰炸机。加上在徐州战役中损失巨大的日本陆航,现在日方的防空网也已千疮百孔。在没有雷达预警的时代。这批轰炸机偷鸡摸狗般快进快出,连着炸了日军数天,虽然造成的伤亡不大,却严重迟滞援军前进的速度。

此时日本陆航大量的飞机都被吸引在更激烈的东海到连云港一线的战场,更是抽不出足够的飞机给予援军足够的空中保护。等这批援军赶到临沂一带时,却在这儿遭到南线红军的全力阻击,双方恶战数日,日军虽然攻下红军主动放弃的临沂。此时东海战役也已结束,被围的三个师团加起来只有五千人杀出重围,逃到连云港,战损超过百分九十,也几乎等于是全灭了。

而这个时候在沪杭方向,日本人的友军英国人,在沪杭方向的助攻同样也遭受惨败,五万登陆大军只剩三万多人狼狈不堪地逃回舟山岛,英国国会已开始在讨论撤出中国“止损”的话题。

徐州东海战役的结果,震动了整个日本。刚刚上台皇道派,立刻就面临了国内巨大的政治压力。

先前皇道派是借助统制派在中国大败的契机作乱而“借势”上台,本就“得位不正”。皇道派上台之时,背负了无数国民的“期望”,然而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日本人在东北军那儿讨到便宜,但在最大的敌人红军这儿遭遇再度的惨败,辜负了国民期望的皇道派立刻就面临下台的压力。

三月一日,当荒木贞夫叫嚣着继续增兵中国,准备继续动员国内更多的兵力进入山东,和红军再次决战以便能翻盘。但是已忍受了这帮中二的“马鹿”们几个月的日本天皇崇仁却不给他这个机会,他在这个时候发出了“讨奸秘诏”。

三月二日,对皇道派的胡来已忍无可忍的海军和统制派联手,在东京发动第二次“兵变”,声讨“皇道派国贼”。由仙台、名古屋等地调来的“平叛”大军进入东京,和驻守东京的第一师团发生激战。

操纵日本军部,胡乱指挥了数月的皇道派成员此时早已是众矢之敌,被其控制的第一师团虽然拼命抵抗了一阵,但斗志不高的他们很快就全面溃散。三月三日,“讨逆”大军控制东京,天皇崇仁逮捕以荒木贞夫为首的一干皇道派“逆贼”,大批皇道派成员被捕。很快,平沼骐一郎为首的新内阁成立。而后,那些被逮捕的皇道派“逆贼”,大部分被判处死刑,其余的也被判了长期监禁,而军队中的皇道派也各有轻重不同的处罚,皇道派在日本军中的势力被彻底清算。

皇道派在日本政坛小丑一般的表演结束了,但日本在中国在战事还在进行。新成立的日本内阁还算有点理性,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令困在连云港,天天象沙包般挨炸的两个师团迅速通过海路撤出江苏,退回山东。

这条指令算是救了这两个师团一命。

若不是日本国内政局再变,占领了连云港的日军又要重蹈去年登陆浦东的第九师团的覆辙,由于后方政治的原因,又要被困在连云港这个陷阱里承受这种“打不还手”的“小受”命运。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当时皇派员控制下的军部也是严禁他们放弃连云港撤退。

三月十二日,当最后一支日军撤离连云港后,徐州—东海战役方算完全告一段落。

全面侵华战争打了三个月,三个师团全灭,三个师团近乎全灭,此外六七个师团个个带伤,算上去年的全部损失,日本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在红军身上损失了超过十五万人。

而这十五万日本兵,全都是久经训练的精锐,并不是那种用两毛五分钱的征兵明信片征来的临时炮灰。更让日本军部感到恐惧的是,在和红军的战争中,天上大量参战的苏联飞行员就不必多说了,地上的陆军也无数次地发现对方的部队中出现大量的“西洋面孔”,而这些西洋人正是斯大林号召下由“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组成的国际纵队。这些国际纵队的成员由于文化程度普遍较高,极好地填补了红军中技术兵种不足的缺陷。在林汉这个历史粉碎者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