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第2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徐州战役后,红军高层战后的军事总结中,提出了这样的方针。在山东战场,放弃大城市,占领农村。在巩固农村之后,利用农村根据地孤立被日本人控制的大城市间相互的联系后,再象1933年对付炮党军队般,一个钉子一个钉子地拔掉日本人控制的城市据点。

徐州战役结束后,红军收复了大部分的苏北失地,同时大量地渗透山东的农村地区。而兵力大损的日军,这时只能占据山东的大城市。

在江苏地区,近五万日军占据了连云港一带,仗着海运的优势在这里强行钉下了一个钉子。心知舰炮威力的红军并没有强拔这个钉子,而采取了占领农村,孤立城市的方式对连云港进行战略压迫。

当山东和苏北战场打成一片的时候,舟山岛的英军终于也有所行动。

一月十五日,徐州战役打响时,飞机数量上恢复了元气的道丁再度出动空军,对上海杭州发动全面攻击。

此时的上海,杭州两地,红军只有一百多架飞机可以出动,其余的飞机全部集中到徐州战场去。

此时的英国人是想为在徐州陷入苦战的日本分担压力,同时也是日方强烈的要求,更是英国人期待以久的最后一次“赌博”的机会。

就在一九三六年一月一日新年,在德国,汉娜终于发动了准备许久的“莱茵演习”计划,大批德军跨过莱茵河西岸,占领莱茵不设防区。

对此英国政府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消息传出后,在英国国内政坛还是引发不小的震动,“撤出中国泥潭”的声音开始响起。而面对德国人的步步紧逼,刚刚在上海上空损失惨重的法国人同样也退缩了。德国比历史上早了几个月的收回了莱茵河西岸的驻军权,战略形势大为改善。

德国收复莱茵河西岸的行动,宣告了德国的强势崛起。英国保守党内部“把注意力从中国收回来”的声音在这事件后开始大了起来。就连主张对中国用兵的丘吉尔,谈起这事时,对中国的态度也不象从前那般强硬。

“要欧洲还是要中国”,这就成了摆在英国人面前两难的选择。

去年十二月五日到八日,皇家空军惨烈损失让英国上下全部震动万分。

“大英帝国不是在和中国空战,而是在和苏联这个邪恶的国家空战,还有德国在后面打黑枪。”

“欧洲不要了吗?再在中国耗下去,皇家空军就要成为历史了。”

“离开中国吧,那儿是个无底洞,那个国家有四亿五千万人!”

各种各样的声音,开始冒了出来。反战者甚至想起了庚子年后,当年德国威廉二世皇帝,命人在北京城门口对当时进出城门的中国人进行检查。检查的标准是按德国征兵的体质标准对华人进行检查以作数据统计,结果威廉二世得到的报告是百分九十的被检查者都符合德国最低征兵标准要求,着实把威廉二世吓了一大跳,这一结果加上先前的义和团,也让当时列强意识到妄想直接奴役中国是不可能的。

现在的中国,对英国来说已经变成了食之有毒有刺,弃之极为不甘肉痛的“河豚”。在要欧洲还是要中国的两难选择下,英国保守党政府做出了一个选择:最后赌一把。

抱着赌一把的想法,英国人选择了红军和日军在徐州到连云港一线决战的时刻,在一月十五日发动登陆作战前的空军总攻。

但是哪怕杭州和上海方向的红军空军承受了再大的防空压力,集中在苏北战场中苏空军也没有调一架飞机回来。

此时,徐州战场上的中苏日三国空军,已厮杀到了白热化的地步。仗着人形雷达和性能以及主场的三重优势,红军空军正压着日本陆航打,中共上层根本不会为此放弃苏北大好的决战形势。

在沪杭上空,中苏联军和英军的空军数量比例达到了一比七(实际上更高),而且最重要的人形雷达林汉,这时也身在徐州战场无法脱身。

“存地失人,人地皆亡,就算丢掉上海和杭州,也不能影响徐州战役的进行。而且红军空军自己也必须学会在劣势的情况下打空战。”

英国空军大举攻击上海杭州两地时,李润石主席用这样的话回复了想要调头回来的林汉。在他看来,三心两意的英国人在浙江战场攻击只是牵制攻击,并不致命。更何况红军在浙江和上海两地,也足足准备了三十万的预备队以应付可能的登陆作战。

1935年十二月份爆发的全面抗战,英国人和日本人最大的失误,就是低估了红军的“暴兵”能力。

1935年六月开战时红军有百万大军,半年之后,早已膨胀了近一倍。即使在苏北战场上投入六十万大军,但沪杭两地仍然可以轻松地抽出三十万军队在这儿英国人打一场长期的战争。而在徐州战役之前,红军上层同样也做好了必要时放弃上海甚至江浙沿海城市的心理准备。

存地失人,人地皆亡。存人失地,人地皆活。

这十六字真言,一直都是李润石主席坚持的军事原则,信奉拳头收回来打人才能最痛的他,其实是很想让英军登陆后,在内陆舰炮无法够着的地方和英国陆军大战一场的。

一月十五日,英国空军对沪杭两地的攻击主要集中在上海,此战时,红军空军方面没有选择硬拼,而是完全放弃了杭州方向的防空,将主力都集中到上海方向来。

而出击时,也不是直接和对手硬拼,而是德国观察员的指点下,只选择有利的情况方才出击,以保存实力。

几天空战下来,红军方面处虽然狼狈,但却保住了空军主力。英国方面轰炸了沪杭两地,但摧毁的都是普通建筑和平房,有意义的军事目标一个都没有伤到。倒是在空袭作战中,在上海这个拥有大量防空武器的战场,损失了数十架战机,其损失大半是防空炮造成的,而另外一小半则来自对空手的空军。

到了一月二十日,苏北红军完成了对徐州日军的包围,开始围歼作战时,舟山岛上的英军也在这一天发动登陆作战。

他登陆作战的地点不是上海,而是近在眼前的宁波。

以巴勒姆战列舰为首的几十条英国军舰舰炮,在这里将宁波的滩头反复地篱了数遍,然后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英军大批部队抢滩登陆宁波成功,全部过程只死亡九人——如果当时宁波的海滩上有守军的话,他们伤亡肯定还会上升。

取得了杭州湾上空的制空权后,英军开始向内陆挺进,然而在脱离舰炮的掩护后,英国人再度享受到了在舟山岛上遇到那般,地雷和冷枪冷炮不断袭击。虽然损失不大,却严重影响了军队的行进速度。

用了一天的时间,登陆的一万登陆军控制了宁波内陆三十公里纵深的登陆场,在接下来的两天里,共有五万英军登陆宁波成功。按计划,本来英国人的这次登陆行动,日本人也要派出两个师团配合作战,但是为了解救被困在徐州的三个师团,那两个师团的登陆部队被临时转去连云港救急了。

如果是统制派的那帮人控制的日本军部,他们或许不会做出这种头痛医头的事。反而很有可能冒险在杭州湾搏一把,借这种“抄后路”的手法玩玩围魏救赵,尝试着能否把徐州的红军吸引过来。但是现在主政的是皇道派,在徐州方向三个师团陷入危机情况下,皇道派的人哪有这份胆气去进行这个军事冒险。结果由于友军临时“掉链子”,也就苦了英国人,不得不自己单干。

英国人之所以从宁波方向插手而不是直接进攻上海,主要是考虑到红军在上海经营许久,担心从那儿进入事倍功半,所以妄想从宁波这个更近的登陆点打开缺口。

沪航方向的红军空军虽然白天主动避战,但一到晚上,夜间的袭击部队就不断地出动。

而白天躲在各处不出头的红军,一到晚上,则全面出动,在舰炮射程外向英军的登陆部队猛烈攻击,天色一亮则全力地潜伏起来。

在这各昼伏夜出的作战方式,英军通往杭州之路的行进速度大受影响。白天有空军开道,英军一路狂轰滥炸,进行时还算顺利,而到了夜间没有制空权时,红军小股部队的不断骚扰冲击则让登陆英军吃尽苦头。

此次干涉中国,英国人派出的干涉军是以印度士兵为主,英军所出的皆是军官,战斗力本来就不强。从宁波滩头到杭州,不过百公里路,英国人在红军的不断狙击和袭击下,却足足走了七天才攻到杭州城下。在这过程中,沪杭方向红军则是采取空中游战的方式,不和占据数量绝对优势的英国空军,而是瞧准机会,抓住对手防空间隙的时机冲进来,扔完炸弹,扫射一番打了就跑。可惜此时的林汉身陷徐州战场,无瑕分身,否则有他指挥。这种空中游击战的战果最少会上升数倍。

一月二十七日,英国登陆军轻松地拿下不设防的杭州,然后继续北进,然后在海军掩护下进攻嘉兴,三十日,嘉兴失守。

英国人绕了这一大圈,本意是为免重蹈日本人的覆辙,避开被认为最难打的浦东滩头,谁知道面前的红军部队全部一触即退,虽然夜战时凶猛,但天明这些部队全部躲藏起来,所以对登陆军阻碍效果很有限。最大麻烦倒是无处不在的狙击手和讨厌的追求将人炸残的地雷。

但这也只是麻烦。

对于浙江战场的红军来说,沿杭州湾一带大片的城市失守,形势看似恶劣,却是红军方面有意造成的。

英国登陆军只有五万人,他们占的地越多,兵力也分散得越厉害。更何况,如果需要,在中共上层的大战略里,就算是上海也是可以放弃的。

到了二月一日时,英军开始攻击上海外围,到目前为止,英国总体的死伤不足千人,全是被红军一路上用敲牛皮糖战术,空军夜间偷袭轰炸,地雷和冷枪冷炮一点一点敲掉的,虽然讨厌却损失轻微。

但在进攻上海外围时,英国人开始遭遇强力的抵抗。

而就在英军全力进力上海的期间,英国陆军总司令汉弥尔顿突然惊讶地发现了一件事。

从宁波到绍兴再到杭州、嘉兴以及新占领的苏州,先前一路败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