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清村”战术,硬生生地将原驻民迁走,人为地制造大量地无人区,以压缩抗联的活动空间。

靠着将大量在日本本土过不下去的破产农民转移到东北弓虽抢当地农民的熟地,日本减缓了自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阶级矛盾。比起上次过来时,林汉东京街头看到的流浪汉和行乞者要少了许多。

但是,这个时代的日本人,除了少数反战的左翼人士和日共外,几乎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看着街上行走的日本人,林汉突然回想起了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中国引进的两部日本电视剧,一部是讲的是八百伴的创始人的故事《阿信》以及另一部电视剧《酱油店的女儿阿香》,片子讲的就是这个时期日本普通人的故事。

林汉到现在还清晰地记得《阿信》电视剧里一个镜头剧情:日本侵略军攻下南京的消息传来,当时整个东京的日本人都上街游行庆祝,也包含电视剧里的女主家阿信和她的丈夫一家。太平洋战争暴发时,阿信两个儿子也狂热地参加军队,一死一生还,丈夫在日本战败后,更想不开自尽了。

虽然这只是一部日本人拍的电视剧,却也清晰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日本全民投入战争的狂热之情。所谓的对中国人民的伤害只是少数狂热军国主义份子这种说法,其实应当改成是“大多数狂热的军国主义份子”。这个时代的日本人,上上下下,大多数人都把“到中国去,抢钱抢粮抢娘们”,视为理为当然的事情。少数所谓反对侵略中国的理性派,也不是变味的蚕食派而已。至于反战和主张真正中日友好的日本人,几乎都在监狱里。

所以,这个时代的日本人,无论是死于盟军的战略轰炸下还是死原子弹的核爆下,都没有一个冤枉的。

在码头附近转了一圈,估计萨菲罗斯号上的船员已办理好了海关手续后。林汉也已调整好了心态。

他已经决定了,一旦中日开战,如果日本人在中国战场使用毒气弹,或者在战争中有对平民的大屠杀行为,那么他就以牙还牙,在这里的饮水系统投放剧毒的肉毒毒素,甚至往东京发射沙林毒气。至于VX神经毒气这个超级大杀器,在一年前更是已经被汉娜开发出来了。现在萨菲罗斯号船体内的一个秘密隔仓里,就存放着一枚。

第140章我们被人坑了!

当林汉和李华梅在为给日本制造更大的“麻烦”而准备的时候,南方的红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春季攻势进行全面的备战。

1934年红军的秋季攻势结束后,江西红军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了汉阳的兵工厂、制铁厂以及当地的船舶维修设备。攻下此地之后,红军的军工生产体系大大前进了一步。当年年底,红军经营的重心就直接转移到了湖北省这一带。

从1934年年底到第二年五月,一队队货轮拖船在长江口和汉阳汉口之间来回奔波着。大量从德国运来的机器设备不断地在汉阳汉口卸下。得到德国工程师和技工的相助,汉阳制铁厂附近建立了配套的空分空压制氧厂,同时对现有的高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并于1935年4月底炼出了第一炉钢水。而被改造、扩建后的汉阳兵工厂,现在已能为前线的榴弹炮供应炮弹——当然,炮弹底火、雷汞的自产问题依然没有完全解决,生产的机器设备正在安装调试中,暂时还需从苏联和德国进口原料。

以英国人留在汉口的船舶维修设施为基础,加上通过上海从美国进口的一批设备,红军在汉口建了一座小造船厂。

九江战役被打伤并俘获的永绥号浅水炮舰,就是在这里修复并进行改造的。由于该舰原有的炮弹不足,红军用苏制的107毫米加农炮替换了原有六寸炮,并在舰上加装了数门仿日制75毫米九二式轻步兵炮。去年从日本军火商手中买下该炮后,汉娜就下令军方开始仿制,并提供给红军试用,就连炮弹也能和日式的炮弹通用。

而汉口船厂进行的最重要的改装工作,却是来自李华梅的本体,六百吨级别的浅水炮舰“瑞金号”。

李华梅和喀秋莎一样,在德国拍摄《亚瑟王传奇》时,都在德国建造了属于自己的寄灵舰。不过喀秋莎造的是昂贵的私人游艇,使用最先进的涡轮增压柴油动力。而李华造的却是六百吨级的浅水炮舰的船身,考虑到中国的国情,使用的是燃煤的蒸汽机动力组。船身在加班加点下,只用了不到二十天的时间就造好,然后在德国重新拆解开来,通过货船运到日本,然后由日本的船厂组合起来同时完成后续的舰身建造。(这是因为为江河建造的浅水炮舰不适合跨洋航行)

经济危机期间,日本船厂的日子也不好过。该舰是以德国船的名义在日本进行组装,付出重金,船厂方面也没有对其来历进行调查,在三倍工钱的诱惑下,日本人连夜加班赶工,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将船身组装完毕,并安装了舰上建筑,然后开入中国,驶入长江最后到达汉口。

至于为船体配备的装甲板和舰载武器,则早三个月前就运至汉口。1935年三月底,汉口船厂的工人在德国技师的指点下,为该船加装了火炮和装甲。

这艘李华梅寄灵的浅水炮舰,被命名为瑞金号。主炮为两门德制的45倍径128毫米海军炮,前后布局,舰艏位置以抬高背负式的方式还安装了一门105毫米40倍径的加农榴弹炮。此外还装备了两座双联装的40毫米博福斯高炮,并为六门四十毫米的单装博福斯高炮的安装预留了空间。之所以准备了这么多的防空炮,则是为即将爆发的中日战争做的事前准备。

为了自己的“女儿”,林汉在建造这艘浅水炮舰时可谓下了血本。40毫米博福斯高炮才刚刚装备德国海陆军,刚一装备军队就好评如潮,大受欢迎,现有的产量一直供不应求。林汉还是托关系强行扣了数十门出口到中国,然后在他的要求下大都安装在红军新组建的内河舰队上。而安装的两门128毫米海军炮,更安装了新研制的半自动装弹机,射速可以轻松地达到每分钟20发以上。

瑞金号于1935年四月十日在汉阳改装完毕,正式下水投入使用,该舰最大时速为18节,一诞生就成为红军在长江上最强大的内河炮舰。该舰部分水兵为林汉在德国培养的留学生,此外还有这两年德国军官在苏区帮助建设的水兵学校培养的水兵。而轮机长之类的核心维护部门的成员,则暂时由德共方面的技术人员担任。

1935年,五月一日,江阴炮台锚地,南京国军政府的海军部长陈绍宽,站在宁海号巡洋舰上,郁闷地看着不远处吐着黑烟驶过的长长一列船队。这艘庞大的船队由六组,三十条机动拖船组成。舰上装运的物资是从美、德进口的机器设备,以及大量的航空燃油。为他们护航的,领头舰为红军新获得的瑞金号长江炮舰,而断后护卫的是被俘的绥远号浅水炮舰,现已改名九江号。

南方红军通过长江航道毫不遮掩地大规模运送物资,现在已不是什么秘密,而是“合法”的行为了。1934年的十一月双方签订的停战协议的条款之一,就是红军船队拥有长江水道的自由通行权和独立进口物资的通商权。在那之后五个月内,南方红军就完全公开地通过长江水道疯狂输入机器和各类急需物资。红军自己的运输船队不够用了,有时甚至还要雇用英、美的货船帮助运输。

这些来自长江中上游的船队,通常是从九江出发,装满各类矿石、稀土、猪鬃、大豆等物资,运到上海港,然后被德国货船拉走,返程时则带上从德、美进口的物资。美国人向红军出口的主要是优质的航空燃油、润滑油和化学品。南方的红军在苏联人和德国人帮助下,加上先前的“起义”的缴获,已建立了一支规模不亚于南京国民政府的空军,现在正在全力建立燃油的战略贮备。

南京国民政府的上层,再傻的人都知道,红军现在在囤积物资装备,不过是在为下一轮的全面攻势做准备,可是陈绍宽身靠南京国民政府最强内河战舰,却根本不敢对这支庞大红军船队开上一炮,甚至连做出一点挑衅的举动都不敢。

三个月前,上海海关扣押了一艘货船,上面装满美国出口到苏区的机器和石油产品。结果事发的第二天,南方红军驻南京的代表就上门抗议,要求放行,而后湖北、浙南、安徽三地的红军大举调动,做出随时会发动攻击的姿态。

此时的南京国民政府,胆气早已在去年的战争中被红军打碎,哪有勇气继续摸红军的虎须。事件最后的处理,以炮党方面忍气吞声,海关放行船只,货物顺利到达九江而告终。

在那之后,长江航道对中上游的红军来说就完全开放了,输入输出物资完全不受阻碍。

“如果没有那两枪,如果常委员长还在的话……”

陈绍宽用力地拍了拍身旁140毫米双联装舰炮的炮身,心里憋屈郁闷地只想大哭一场。

陈绍宽所在这艘宁海号巡洋舰,全重2400吨,6门140毫米炮(两座双联,两座单门140毫米炮)六门76毫米高炮,此外还有五座三联装25毫米高炮,火力极其强大,在江阴炮台江面上几无敌手。陈绍宽相信,只要南京方面允许,光靠他的这艘军舰,两三个齐射就可以将江面上的那条“舢板”打进长江里。

可是陈绍宽就是没有这个勇气,南京国民政府已经强令长江舰队不能“逞强擅起战端”,那充满恐惧的口气,总是让他时不时地想起清末慈禧老佛爷和李鸿章中堂大人搞出来的“保船避战”。南京国民政府的说法,是他们需要时间练兵和重整武备。可是现在整个江南,傻子都知道,以“赤匪”前两年的习惯,他们一定会在九月秋收后再燃战火。现在这样让他们通过长江航道肆意地获得物资,九月份后的新一轮“秋季攻势”来临,南京国民政府的下场只会更加凄惨。

可是现在开战,更是不行。去年大败之后,南京国民政府手只有不到三十万军队——这还包括了七拼八凑的民团、杂牌军之类的。如果再挤掉中间的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