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神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神话- 第3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陛下密诏,要朔方、河西、陇右军趁天策军与幽州叛军血战之时,在背后施以偷袭,今幽州军叛军一战覆灭,天策军早有防备;

    且天策军有三十万之众,又有武器之利,郭子仪、安思顺、哥舒翰自知若强要开战不但他们必败无疑。更加会使得天下糜烂。

    三位老将军深明大义,因而答应陈兵长安四周观望,只要臣继续忠于大唐,朔方、河西、陇右三军便绝不与天策军交战;若天策军谋逆,则拼死一战。”

    李隆基点了下头,心里好过一些。又问:“朔方、河西、陇右军既受密旨,兰陵王如何会知道,可是有人通风报信?”

    萧去病道:“不瞒陛下,臣在天策内卫之外,又有天策暗卫,专门潜伏刺探情报,早在两年之前,就有一百多暗卫以各种身份在长安城内秘密潜伏,龙武禁军中亦有天策暗卫成员。臣因此得知。”

    李隆基心中有些发寒,强忍着道:“飞龙禁军可是早被天策暗卫渗透收买?”

    “非也,实乃陛下用杨暄、裴昱两个废物纨绔,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此二人素无德行,毫无威望,柏欣杨南无辜被关押,飞龙禁军本就有冤,更兼杨暄、裴昱为了立威。随意打人。

    加之飞龙禁军素怀忠义之心,自然心中同情天策府的遭遇。今夜杨暄、裴昱又做得太过,一定要在飞龙禁军找出天策秘谍,毫无道理打了四十多人之后,还想要杀人立威,故而就在刚才,飞龙禁军彻底被激怒。不得已将两人杀死……

    所以不是臣机谋太深,实在是杨国忠极其这两个心腹坏了陛下的事。”

    李隆基心里那个郁闷呀,到这时终于懊悔万分了,只在心里把杨国忠和他的那些儿子,小舅子。心腹手下一个个都骂了不知道多少遍,这些废物奇葩,实在是误朕不浅,李隆基现在活剐了杨国忠的心都有了。

    李隆基本来还想问羽林军和龙武禁军,这时候也懒得问了,改口问道:“此事过后,兰陵王准备如何收拾残局,稳定朝局?

    朝中大臣,世家权贵,天下百姓,这人心要如何收拾?”

    萧去病沉吟一笑:“启禀陛下,自然是快速的拨乱反正,安定天下,河北河东道,臣会亲率大军平定,追亡逐北,彻底解决一百余年来,大唐对异族胡人优渥过甚,诸胡反叛成性的问题。

    凡参与叛乱的,拒不投降者,杀无赦;阵前投降者,全部为奴,在四海商社名下终身为一苦力,修路挖矿,到死为止;其余胡人,编户齐民,如宥州、党项七羌故事,有敢反抗者,或杀死,或为苦力。

    朝廷当中,只诛杨国忠极其心腹十数人,其余即使依附杨国忠才得以做官者,一概不问;之前被杨国忠、李林甫排挤出朝廷者,依据其才能和德行,依照大唐的选官程序,小规模,一点点重新任命官员;

    如此,朝中大臣,世家权贵自然人人膺服;至于安定人心,还需陛下出面配合,接见大臣,在兴庆宫见见百姓,自然人心安定。”

    萧去病还有一句潜台词没说,陛下你难道不知道吗,无论是世家权贵还是普通百姓,这个时候人心早就不再你身上了。

    李隆基冷笑:“朕在史书上,将是何种地位?”

    萧去病道:“自然是有功有过,过不掩功,陛下开创开元盛世,文治武功皆不输于历代先帝,必将彪炳史册,在史书上受到公正的评价,臣怎敢抹黑陛下!”

    李隆基点点头,一旁的杨贵妃扯了扯他,示意萧去病还跪着,李隆基也不拿乔,随口就让萧去病先起来说话,然后问道:“你准备如何安置朕?”

    萧去病笑道:“陛下是太上皇,自然是陛下想怎么就怎么了,若陛下想在长安,则居兴庆宫,除了不再参预政事之外,其余待遇一切如旧,飞龙禁军仍由高翁统领,护卫陛下;

    若陛下想居洛阳亦可,臣这就命人将洛阳皇宫修葺一新;陛下想去别的地方也行,总之陛下只管安心享乐就是!”

    李隆基和杨贵妃对望一眼,杨贵妃眼中已经是一片水雾,李隆基点点头,问出最后一个问题:“你当真没有篡逆之心?不会篡唐?”

    这个时候,李倓已经收拾好大明宫北门的乱局,带着两百骑兵来到紫宸殿殿下,就听萧去病道:“臣本不是尘世之人,先师为臣取表字辅臣,乃是辅弼之臣也。臣对当皇帝也没有兴趣。

    不瞒陛下,臣有一个理想,便是让大唐千秋万代这么一直传下去,永远是李姓,也就是陛下的子子孙孙为天子为皇帝,永远不会改朝换代。大唐永远强盛繁荣下去!”

    李隆基心里就是一个突,这萧去病好大的野心啊,这也太理想主义了,他忍不住冷笑道:“自古以来,世上哪有不灭的王朝?便是最长的周朝,也历八百年而最终覆灭,两汉加一起也才四百年,你倒说说,如何就能让大唐成为不灭的王朝。千秋万代传下去?”

    萧去病和李倓对望一笑,转身对李隆基,还有后面赶到的陈玄礼、李宜德、韩休珉、等人拱手行礼道:“陛下,在臣看来,一个王朝,之所以会灭亡,无非是下面几种情况,譬如暴秦。横扫六国,驱逐匈奴。开发南越,兵锋何等之盛,固然有赵高这样的奸臣乱国的原因,但最根本原因还是百姓负担太重,劳役太多,天下苦秦久矣。

    汉朝虽然亡于诸侯藩镇。但若不是黄巾军造反,又岂会有诸侯并起的机会?隋朝亦是如此,若不是百姓生活不下去,又岂会有十八路诸侯,七十二路烟尘?所以王朝灭亡的最大一个原因。就是百姓生活不下去,只能造反!”

    李隆基皱了皱眉头,他虽然不稳朝政,但对都畿道的事情也是了解一些,也看过一些报纸,大致知道貌似整个都畿道七百多万人,就没有一户人家是吃不饱饭的,这就是萧去病让大唐千秋万代的办法?

    好像太简单了一些吧?夜风吹过,一轮圆月洒下一地光辉,一场带兵逼宫的戏份,气氛完全变了样,所有的人这时都宁静一片,听萧去病娓娓说来。

    “所以想让大唐不灭的王朝,千秋万代传下去,首先要做的,便是让百姓都能吃饱饭,能生活得下去,最好是生活的很幸福开心,如此一来,大概就不会再有百姓造反了。

    要做到这一点,臣的办法是两个,其一,发展推广科技,提升生产力。陛下应该知道,自从臣主政都畿道以来,因为技术的改进,造纸的效率比以前提高了二十倍,成本降低了二十几倍;织布的效率提高了近三十倍,还有养猪,养羊、养鸡的效率都提高了很多倍。

    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可以花费更少的时间,却生产出更多的财富,并且工作也会变得比以前轻松,剩下的时间我们就可以去休息和娱乐,去茶馆听听书啊,去打打桌球,去公园玩啊,你看,生活过得这么舒服,自然不会有人造反,社会也会很安定。

    所以臣呢,准备在大唐兴办很多学校,推广和发展科技,这是第一个办法。

    但这只是理想情况,实际情况就是一定会出现第二个问题。因为资源分配的不公,人有贤有愚,有的人性格老实安于现状,有的却富有侵略性,就是很喜欢占有更多的东西,所以到最后一定会出现财富虽然增加了,但大部分的财富都被极少量的人瓜分了,而更多的普通百姓,只能分到很少一部分。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还是会有很多人生活不下去,还是会有很多人不开心。

    所以臣的第二个办法,就是想办法,通过引导也好,政策法律也好,各种方法也好,让这些掌握大量财富的少数人,多分出一些财富给广大的百姓。

    依臣看来,这第二个办法其实要比第一个难上许多,臣并不确定一定能做好,但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譬如都畿道的税收制度改革,赚的钱越多收的税越多;又比如鼓励有钱人做善事,给予这些人很高的荣耀等。”

    关于后面这个例子,李隆基也是知道,这曾经在大唐驿报大力宣传过,说的就是纳税最多的人,可以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一条街道;如果哪个有钱人独资出钱修建一所小学堂,这学堂的名字也可以用这人的名字命名;再有就是修路修桥,如果有人捐钱,也会立碑将捐钱人的姓名记录,使其流芳百世。当时自己还夸过他,说这辅臣就是鬼点子多,原来这也是他理想的一部分。

    李隆基道:“那还有呢?”

    萧去病道:“王朝灭亡的第二种原因。便是亡于外敌了,这外敌又分敌国,和外族。对于敌国,臣的先师太极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千年。后知五百年。臣可以告诉陛下,在这整个世界,没有比大唐还强大,还先进的国家。

    只要大唐保持先进的科技优势,保持经济优势,再保持武力优势,臣可以保证,不出几年,整个世界将再没有一个国家是我大唐的对手。即使他们全部联合起来,大唐要打败他们,也完全不费吹灰之力。

    臣敢向陛下保证,给臣十年时间,整个世界其他所有国家不但不会是大唐的对手,还会世世代代都是大唐的藩属国,永远臣服于大唐,为仆为奴。永远不会对大唐构成半点威胁,其中办法。容臣以后向陛下细说。”

    李隆基点点头:“朕相信你能做到!”

    萧去病又道:“再说大唐境内的外族,臣的设想便是一视同仁,如汉家百姓一样对待,编户齐民,施以教化,让他们认同大唐的文化。就如宥州,党项七羌,还有大理州那样,臣已经以宥州和党项七羌做过试验了,效果很好。

    但要做到这一点。一开始比如会有很大阻力,所以关键的便是首先要将其打服气才行,之后才能编户齐民,施以教化。而少数桀骜不驯、劫掠成性,反叛成性的则要么直接杀掉,要充做苦力。拉拢一批,分化一批,打击一批这十二个字,加上文化认同上的推广,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