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神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神话- 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犯错的队员还要被罚打一军棍。

    一开始的时候,还有许多人对此表示强烈的抗议,但迎接他们的更加严厉的军棍惩罚。十天之后,萧去病和任命的几十名训导官便在军中树立了绝对的权威,一见到军棍就下意识生出惧怕的情绪。

    午饭没什么特别,主食管饱,有菜有肉同样管够。然后是下午未时开始,就是残酷的体能和力量训练。主要针对臂力,腿力和腰力,对应的方法则是一百个俯卧撑加一百个负重下蹲再加一百个仰卧起坐。中间可以短时间的休息,做完一组之后休息一刻钟,然后重新再来一组,做完三组为止。

    然后再次穿上全副装备来一次绕华清宫十里路武装越野长跑,同样引入竞争机制,这次的名次决定晚餐是否能吃到肉。下午的时候萧去病一般会去长安,等到他们跑完,萧去病也差不多就从长安回来了,晚饭前再指导他们站半个时辰的桩。

    到了晚上,萧去病还没有忘记拉着这两千多人,和他们谈心,讲故事。讲军人铁血,大漠狼烟。讲军人的责任,军人荣誉,讲军人的理想。除了建功立业立功受赏功成名就之后,还应该要保卫国家报效国家。

    萧去病讲得最多还是军人应该有的牺牲精神,讲精忠报国,讲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讲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这两千多人大多都是十几二十多岁的热血青年,内心深处本就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每当萧去病说起这些的时候,总能引发他们强烈的共鸣,真恨不得立刻就提剑上马,将大唐周边的敌人一个个斩落马下!

    日复一日,这样潜移默化的灌输,在不自觉中,萧去病悄无声息地在这两千多人心中建立了自己的信仰和权威。

    虽然他现在只是这两千多人的教官,他们名义上的统领还是高力士,但却全部都打上了萧去病的个人烙印。要不了两个月,在他们初具强军风貌的时候,萧去病就能将他们变成属于自己的军队。

    每天做这么多,从早到晚忙个不停,还真是累啊。不过收获也是巨大的,出了发现了马燧这个在另一个时空几乎从没打过败仗的当世名将,还另外发现了两个非常好的苗子。除此以外,要不了两天,自己在长安城的酒楼也能开业了。

    唯一的缺憾是可儿那里没什么进展,也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难道真的要等斗倒王鉷,压服李林甫之后才能继续跟她接触?虽然在另一个时空,两人也都蹦跶不了几天了,王鉷大约在三个多月以后就会身死族灭。但历史的轨迹已经改变,自己是不是可以加速王鉷倒台的进度呢?

    等到这些两千多人晚上站完第三次半个时辰的无极桩,萧去病也回到自己的住处,打完一套先天太和拳和钓蟾劲之后,正躺在床上想东想西的时候。房门外就传来一人的脚步声,那人来到房门前,好像犹豫了一下是不是要敲门。

    萧去病摇了摇头,还真是不得休息啊,笑着喊道:“马洵美,有事就进来吧。”

第二十六章 心腹马燧

    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俗话又说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马燧深夜来找自己,自然是有事。

    萧去病也很好奇,他知道马燧在以前那个时空是郭子仪李光弼之后大唐三大名将之一。一生征战无数,从来都没打过败仗。而且大练兵以来,萧去病也特意留心观察过此人。在所有一百二十多名招募的游侠儿或者说热血青年里面,他是为数不多从头到尾没有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的其中一个。

    除此之外他的身体素质和个人领悟能力也是两千多人当中最好的一个,并且对训练部队也有很看法。自己制定的训练操典的细节有很多都因为他提意见而得到了完善,到最后自己也学乖了,有什么想法,不等他提意见就直接去找他商量。

    对此,萧去病也不得不感慨,名将就是名将,有些人天生就应该是将军。比如这个马燧,出身就非同一般。右扶风马氏,以出将才而闻名,据说先祖是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就是赵括的老爹),他的一部分后人以其封号为姓。出过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还有三国名将马腾马超也是他们这个家族。

    他不知道是马燧也同样的感慨,萧将军真是不世出的将才,这么绝妙的训练方法和制度都能想得到,照如此方法练兵,何愁不出天下第一强军。当然他不知道是,这其实是上千年来特别是近代两白多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

    不过这两个在对方眼中都是将才奇才的人,现在却是大眼瞪小眼,只是互相看着不说话。

    为了避免气氛向不好的方向发展,萧去病决定先开口,早点把他打发出去,免得别人以为自己喜欢男人。

    “洵美啊,这么晚来找我,有事不妨直说?”萧去病开门见山:“是对训练方法还有什么意见吗?”

    马燧眼中泛着光,摇了摇头:“将军练兵方法天下少有,已经极为高明,燧哪里还能有什么意见。”

    萧去病疑惑道:“那你来找我何事?”

    “燧一直在想将军晚上跟我们讲的话。”马燧缓缓道:“你说军人的责任,军人荣誉;你说军人就当报国,当社稷有难的时候,军人就应该第一个顶上去牺牲去死;你还说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但是将军你可知道,社稷有难,却不在玉门关外,而在河北。”

    萧去病心里一惊,小子你不会也是穿越而来的吧?但还是不动声色道:“河北有东平郡王镇守,能出什么事?”

    马燧道:“将军可曾去过河北之地。”

    萧去病摇头:“我的经历跟你们讲过,我只去过安西河中还有长安。河北怎么了?”

    萧去病当然知道河北安禄山有问题,但他也想知道当代唐人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马穗的声音缓缓传出:“将军你去过河北,但我去过,而且还呆了一年之久。河北之地与关中、与河南道、与陇右岭南道都完全不同。那里的人不说唐音,穿的也是各式各样的胡服,不习教化,那里的人的风俗习惯也与中原关中地区完全不同。

    将军可能不知道,譬如长安虽然也有胡人,但汉人还是占大多数,且长安也有很多胡人学习我们汉人的礼仪教化,心里以唐人自居,比如队伍里面经常被你夸奖的安抱真。他虽然是个胡人,但除了外貌,其他地方特别是心中想法却有普通唐人一般无二。

    而河北却完全不同,在那里汉人属于少数,胡人是汉人两倍还多。而且最重要的是,那些胡人不习外貌的礼仪教化。只知好勇斗狠,飞鹰走马。燧观这些河北胡人,在他们的本心中,也未必当自己是个唐人。譬如河北的突厥胡,很多都心心念念想要复兴突厥;再如昭武九国杂胡,他们只追求利益,阴险狡诈到处钻营,一旦社稷有乱,此必为乱;再如契丹胡和奚胡皆悍勇劫掠成性,好比野狼,一旦腹中饥饿,必暴起伤人。

    可以说几十年以来,河北之地几乎都是化外之地。河北之地的胡人与汉人更是互相怀有敌意,一直以来都不得太平。而现在统辖节度河北的又是一名胡人,河北诸军胡人又占多数,此乃大乱之兆也。”

    萧去病都听愣了,他原来只知道安禄山会造反,来到长安之后也曾经不经意间冒出过等春节的时候碰到安禄山,借着与他亲近的机会用暗劲直接害死他(暗劲打穴十多天后慢慢死亡)一了百了的想法。但还真的不知道河北还有这种问题,竟然胡人比汉人多,而且全部都不习教化,不读书不认字每天飞鹰走马好勇斗狠敌视当地汉人!

    这样一来,即使自己暗中害死了安禄山,河北的这个问题依然存在。到时候去个汉人将领不和他们同流合污就镇不住场子,提拔一个胡人将领代替安禄山,情况还是一样没有改变。这个不安定因素,腹心之患依然存在,倒还真是难办呢。

    萧去病瞪大了眼睛:“河北怎么会有这么多胡人?”

    “燧到河北之后也是暗自心惊,因此做了一番了解。”马燧苦笑一声道:“此事还要从前朝说起,前朝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死的最多的就是河北汉民。之后河北又先后有窦建德刘黑闼与我大唐为敌,他们灭亡之后河北之人十室九空。再之后太宗灭东|突|厥,太宗采纳中书令温彦博的建议,将他们十余万部族迁移到河北幽州附近。再之后是同罗、契丹、奚和室韦也都迁移到河北道北部。上百年下来,就变成了这样的局面。”

    萧去病也不由地摇了摇头,唐朝李世民这胸怀也太宽阔了吧,宽阔到有些昏了头地步。萧去病好像记得他说过一句话:“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说实话,对于这种各民族平等的思想,萧去病是赞同而且钦佩的。但前提是他们必须和那个多数种族一样,热爱这个国家,对这个国家有向心力,在文化上差不多或者对你有亲切感。但像李世民这样,把没有一点向心力和认同感的其他民族放在自己的腹心之地,而且也不用教化去改变他们,让他们一直保持原来那个对你不亲切的状态。还口口声声说什么爱之如一,这简直就不知道怎么形容了。

    事实上唐太宗李世民对这些投降唐朝突|厥部族可以说好得不能再好了,给了他们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一块好的不能再好的土地,而且还不要他们像编户齐民的汉人那样承担赋税,还保护他们安全和生活的稳定。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好的事吗?可是这些投降唐朝突|厥部族又是怎么回报李世民和唐朝的呢?

    在唐太宗强盛时期和唐高宗前去军事辉煌时期,这些突|厥部族倒也老老实实。可是后来高宗时期一连在吐蕃吃了几场败仗,实力大损,这些突|厥部族不就立刻起兵造反了吗?之后他们建立后|突|厥一直为祸唐朝六十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