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幽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空谷幽兰-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早期的中国哲学中,白色是西方之色,也是暮星——太白金星之色。两千多年以前,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太白之精滴落到这座山上,变成了—块白色的岩石,这块岩石成了太白山的顶峰。(很显然,这个故事就是公元8世纪唐玄宗所做的那个梦的基础。)偶尔,当太白山没有被云雾掩盖之时,它的魁伟的白色身影,是眉县(古为“郡县”——泽者注)以南最突出的风景。

眉县在顶峰以北四十公里处。尽管它离顶峰很近,可是古代的旅行者们却常常假道武功和周至二县,从东面上山。武功和周至在西安西面七十公里处。传统的路线是从武功和周至出发,向西南走到清湫村。清湫的遗址就在现在的槐芽镇南面。

清湫是原来的山神庙所在的地方。清湫南面大约十公里处的三官池,是昔日进山的入口。过去农历七月,人们常常到这里来祈雨。农历七月也是全年中惟一的月份——在这个月份里,凡夫俗子才敢斗胆去爬太白山麓的小山。在《郿县志》中,一位爬过这些小山的清朝官员(李栢)留下了这样的记述:

“其登之也,始旁溪以穿林,继攀萝于鸟道、枯搓横续其断岸,石栈勾折于危岛,其险也如此。及登绝顶,万缘俱空。日瘦月小,星寒云低。远眺东南,天山一色。晀瞰北渭,渺然一带。五将、九嵕,俱为培塿,其高也如此。

群山环卫,如星拱极,区其形状,有欹者、侧者、偻而探者、蹙黛倚者,似龙盘者、虎踞者、似凤鸾翼者,堆似牛首者,并峙似熊耳者,有鸣声镗鞳似石钟者,有峰崖相等似楚山九嶷、齐山七十二峰者,其山形之异也如此。

或阿香轰于涧底,或长虹勒乎山腰,或狂飙乍逝,板屋有秋叶之危;或雾锁大壑,白昼有下舂之实。兼以晴雨倏忽,挥霍万状者,其气象之变有如此。〃

《郿县志》中还记载了另一位旅行家、17世纪的官员贾鉝对太白山的印象:

“余入山,见景之奇者,若宋元之图画,开阖反侧,万状。见径之险者,若羊肠、鸟脊,进退一线,极人境之幻矣。

陈仲醇云:‘世之游山,不过七足筇与一鞆屐。必士大夫有颍印f粮之资而后可’。若余之入太白,则既难假于舆儓,亦莫资筇屐。

逼水不测其深,掷石齿而跳跃之,少错则坠矣。遇土不计其泞,入足而随出之,少缓则陷矣壁立数仞之峰;或蚁缘以上;建瓴千尺之坂,或蛇伏以下,不知其身之捷于猿猱;而勇于贲育者。”

贾鉝的介绍之后,还有详细的描述。它成了爬山的标准记述,甚至被刻在石头上,以利益子孙后代。虽然我没有去接近太白山的任何地方,但是我从一位在太白山上住了几十年的道士那里,了解到了太白山的路径情况。这位道士熟知通向山顶的每一条路——它们共有四条,两条在南,两条在北。

南面的两条路,一条从西南上来,经过自然保护区附近;另一条从东南上来,从黑河沿岸开头。北面的两条路,分别从鹰头村(音译)和塘峪村(音译)开始,然后在太白山北坡的半山腰处会合。在那里,从黑河上来的那条路,也汇入其中。大部分游客走北面的两条路:从眉县来的人走鹰头那条路,从周至来的人走塘峪那条路。不管走哪一条路,要到顶峰,人是九十公里,鸟儿是二十五公里。

还有,这些路并不总是开放的。甚至山上的大道观,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也都是荒凉的。农历六月份,太白山一带的所有出家人都在顶峰聚会。会面之后,他们又重新分散到点缀着山路的十一座道观中——“文革”前有三十七座。

告诉我有关太白山的事情的那位道士说,要到顶峰;得爬四天。除非盛夏,否则几乎没有人去爬太白山。盛夏的时候,道观是开放的,可以提供简单的食宿。他说,大部分登山者都在七月末和八月中旬之间上来。否则,太白山上太冷。不过采药的人和香客意志却坚定得多。从四月直到十月,在通向顶峰的山路上,都能够发现他们采集草药和汲取太白山上湖泊里的神水的身影。在贾鉝的记述中,他解释说:“其神异同,而不令人久憩其傍。久则雷电即至,名为行法。诸池皆神所司,土人敬礼。”

这些湖泊除了是神灵和水龙的家之外,它们还蕴藏着其他的秘密。首先,围绕着顶峰,它们形成了一串由六个圆形山谷组成的项链,海拔高达3500多米,这使得它们成为中国最高的高山湖泊,离天只有一口气那么远。它们是在一万二千年前。最后一次(第四纪)冰川时期形成的。其中最大的那个湖泊真是深不可5测。那位道士告诉我,1956年,两位苏联潜水员携带着某种水下呼吸设备,试图潜到最大的那个湖泊的湖底。几分钟后,其中的一个人回到水面上,气端吁吁的;另外一个回来得晚多了,死了。那位道士说,他看起来像一根冰棒。

是太白山朗水促使贾鉝这样开始他的记述的:“及山,舍骑而徒,三里,至三官池,池清澈。儿祷雨,必取水设坛中,山高不可到,多汲是池焉。”公元11世纪,苏东坡曾经是这一带的地方官。 —场早灾使得他参拜了太白山的山神庙。后来,他写下了一首五百言的长诗,其中有这样的四句:

“平生闻太白,

一见驻行颍

鼓角谁能试,

风雷果致不。”

苏东坡所提到的是太白山更为著名的一个特征。根据著于公元4世纪的《水经注》的记载:“山下军行,不得鼓角。鼓角则疾风雨至。”当苏东坡参拜山神庙的时候,他一定召集了当地的民兵。他说,他的祈祷得到了回应,3天大雨如注。

李白是太白山所偏爱的另—位诗人。李白出生以前;他母亲梦见暮星使她受孕了,于是为了纪念李白天上的父亲,母亲便给儿子取字曰“太白”。因此对李白来说,去探望他的石头兄弟,只不过是个时间的问题:

“西上太白峰。

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

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

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

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

何时复更还。

李白是一位道教徒。虽然佛教徒也来这里隐居;但是太白山始终是一座道教名山。像其他的山一样,关于第一批选择太白山作为隐居地的隐士,没有任何历史记载。道教徒们说,老子曾经在此逗留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采集云母和长生不死药的其他配料,然后才通过散关消失了。但是即使老子确实曾经来过这座山,他也从来没有被列入过太白山的隐居者的名单。

与太白山有关的第一位隐士是鬼谷。公元前4世纪,他曾经住在这里。尽管鬼谷喜欢隐姓埋名,但是他的两位学生苏秦和张仪,却因为在战国时代提出“连横”、“合纵”的政策而蜚声—时。结果,鬼谷就被公认为是吸收了当时各家思想的法家的祖师。鬼谷本身是一位道教徒,据说他曾经在这里生活了几百年。太白山上有一座悬崖,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唐朝的时候。有人撰写了一部道教经典,署上了他的名字,这就是《鬼谷子》。

从太白山早期名字的神话基础来看,几千年来,它必定一直是宗教仪式和宗教修行的圣地。但是历史L最早提及太白山上的庙宇,则在仅仅两千年前。那时候,有人为了纪念谷春,于公元前一世纪歉收的年份里。修建了一座山神庙。

谷春是汉成帝宫廷中的一个小官,他也是道教瑜伽的修行者。他死的时候,身体还是温的。因此当他下葬的时候,他的家人拒绝钉上棺材盖。3年后,他突然出现在他生前所在的村庄的大门顶上,坐在那里。当他的家人听说了这个消息以后,他们打开谷春的棺材。结果只看到了他的衣服。在大门顶上过了3夜以后,他拒绝了家人要求他回家的恳求,然后消失了。后来,入们又发现他重新出现在长安城一个主要城门的顶上。但是3天后,他又一次离开了。历史记载上说,他最后出现在太白山上。因此后来有人为了纪念他,就在顶峰上修建了一座道观。

不过,太白山最著名的隐士却是另一位道教徒——孙思邈。公元7世纪上半期,孙思邈第一次来到这里,把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在太白山上采集药草,完善他的医学知识,以及修道。尽管有几位皇帝召请他做官廷里的高官,但是他更愿意专心致志于道教修行和医学实践。他说,不管病人的社会地位或社会关系怎么样,医生应该给所有的人治病。他在老百姓当中赢得了崇高的声望,被人们尊为“药王”。直到今天,他仍然是中国最伟大的医生之—,也是中国第一位营养学家。

孙思邈去世的时候,留下了两部著作:一部总结了他所在的时代以前的药方(《干金要方》),另外—部则收集了他自己的杰出贡献(《干金翼方》)。在《干金翼方》中,他记载了用海藻和鹿茸治疗甲状腺肿大,牛肝和羊肝治疗夜盲症,杏仁、谷白皮和蜀椒治脚气等治疗方法。

作为中国一座主要的道教修行中心;太白山的重要性,最终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得到了承认。那个时候,道教作者司马承帧补充了十大洞天的遗漏,把太白山列在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一座——在这些洞天里,人们能够找到或者炼制长生不死药。大约在太白山被列人道教名山名单的同时,在李白的古风系列中,他写下了这首诗:

太白何苍苍。

星辰上森列。

去天三百里。

邈尔与世绝。

中有绿发翁,

披云卧松雪。

不笑亦不语,

冥栖在岩穴。

我来逢真人,

长跪问宝诀。

粲然启玉齿、

授以炼药说。

铭骨传其语,

竦身以电灭。

仰望不可及,

苍然五情热c

吾将营丹砂,

永与世人别。

太白山不仅是想成仙的道教徒的家,它也是儒家隐士的家。中国隐士传统的一个循环论题是,与其说隐居意味着放弃社会,还不如说它意味着放弃贪欲。作为一个原则,隐士们首先通过改造自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