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林家皇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之林家皇后-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众位大人,现如今,你们做何打算?”李大人说完这句又不啃声了。

除了那两个太监,剩下官员都是有家眷在城里的,听到这个消息,无一不变了脸色,但是这个关键时刻,先开口的总怕被人抓住小辫子,因此连那两个太监都算在内,没有一个开口的。

管河堤的人道:“也许形势没有那么糟糕,雨已经小了不少,只要在明天洪峰到来之前再降上一降,兴许就过去了。”

李大人站起身来,指着墙上挂的地图道:“上面的金陵城,河提比我们要修的早,我估摸着他们是没事的。我们这一处,河对岸的镇江城河提已经不顶用了,等到洪峰到了这一处……”也是先淹对岸,李大人停了一会,让剩下几人领会到他没说的那半句话,“我们这里,北边是个湖,南边离河岸也有好几里地,大概是不要紧的。”

只是洪水来临,水不过是第一波攻势,下面要面对的问题还有很多。从时间来讲,第一是救灾,第二是赶着尸体腐烂之前要将其都烧了,再往后是没地儿住没粮食吃的灾民,至于粮食颗粒无收,也至少是两个月之后的事儿了。

李大人说完话又沉默了,屋子里安安静静,只能听见外面雨滴落在房檐上滴答滴答的声音。

“雨又下大了!”,不过一刻钟的功夫,方才已经淅淅沥沥的小雨又变成了中雨,打在屋檐上显得格外渗人。管河堤的人一声惊呼,直接站起身来,冲李大人道:“大人,下官不放心,去河堤上看看!”

这话一出,先绷不住的是那两个太监,其中看着较为年长的那个道:“李大人,咱家可是内务府的人,虽说在江宁织造担着差事,可总归不归您管的。”说完就带着另一名太监直接走了。

太监这个行业,是专门侍奉皇帝的,换句话说,打狗也得看主人,一般人还真没什么权利去处罚他们。

李大人脸色越来越难看,看着对面的知府和知县等人道:“你们算是父母官,安抚灾民,安排开仓放粮,现在也可以回去办了。我只有一个要求,各位拿着朝廷俸禄的大人们,不管这河堤是在还是不在,都得留在城里!”

这说的是上游有个小县城的县官,走了京中某位权贵的路子到了江南做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要是搁在江南,这个数量还能再翻上几番。不过这人基本是个酒囊饭袋,胆小怕事,洪水从他县城过去的时候,他吓的叫了衙门里的衙役,还有家里的仆人,护着他们一家老小弃城逃跑了。

河水没冲进城里,但是这人目前还在总督府的牢里关着,等此间事了,再一并奏明圣上。

天灾是没法避免的,只能尽人事听天命,李大人安排衙役还有壮丁轮番去加固河堤,还有在城里的几个主要路口都堆些沙袋等物,也能阻挡一二,务必要赶在明天洪峰来临之前完工。

李大人好些天没休息好,晚饭也没怎么吃,吩咐完就觉得一阵头晕,脸色越发的苍白了。

等到事情安排的差不多了,李大人将林如海留了下来。

在江南当总督有几件事情是要特别注意的,一是跟各方势力保持一个良好的关系,第二就是这盐税了。

盐税一年能收上来近一千万两银子,尤其是去年开始,盐税增加了,而且打击私盐的力度也加强了,这个数字怕是要再往上升一升。

盐税是国库的大头,当然不会是收齐一年的再往上交,基本是一季一次。现在七月底,现银怕是不下两百万两了。

“林大人,为了以往万一,您看是否要派一队兵马去您那儿守着?”李大人道。粮仓归他管,士兵已经派好了,盐税这块还是要先跟林大人打声招呼的。

林如海点了点头,要是河堤真决了口,银库反而不是最危险的,那个时候灾民流离失所,找的是房子和粮食,有银子也没处买吃的。这个时候能来抢银库的都不是真正的灾民,而是乔装打扮的有心之士,来趁火打劫的。

两人商量片刻,林如海领了一队人马去了银库,等到安排完毕天已经黑的不见五指了。雨越发的大了,头上的伞就跟个摆设一样,一点作用不起。

林如海坐着马车,踩着泥汤汤又回去了。这一趟出去,得了这么一个消息,虽然说出事前要做最坏的打算,但是看看对岸已经淹了的镇江城,林如海还真就平静不下来。

家里黛玉跟林平已经睡下了,婉玉打着哈欠硬是陪着贾敏撑着,见林如海连着喝了两碗浓浓的姜汤才放心,道:“父亲,太太,我回去睡了。”

“这么大的雨,回去又得梳洗,不知折腾到什么时候才能睡下。万一淋了雨着了凉还得喝药。”贾敏见林如海一身衣服都湿透了,再加上等到这么晚人才回来,心里不怎么舒服,语气也不怎么好。“都跟你父亲似的。婉玉去你妹妹床上凑合一晚,有事儿明早再说。”

“不许拉着你妹妹说话。”

婉玉去黛玉房里睡了,这边林如海辗转反侧一夜,天刚亮,他就爬起来了。

他是一定要留在城里的,可是夫人还有孩子,特别是他林家几代单传,到现在才刚刚两岁的儿子,要不要送到京城去。

林如海先去看了看儿子,圆乎乎的脸,睡的香香的,女儿屋里婉玉已经起了,黛玉还在床上睡着。

林如海叹了口气,道:“婉玉,你长这么大,还没见过京中的外祖母吧。”

这不废话么,婉玉下意识的吐了个槽,立刻觉得不对了,她从生出来就致力于在林家老死,怎么这翅膀竟是扇错了风,她们居然要提前这么多年去京城了!

“父亲!”婉玉一脸的震惊,“你要送我们去京城!”

林如海缓慢但是郑重的点了点头。

 第027章

“父亲!”婉玉情真意切地叫了一声,“父亲如何起了这个心思?我们一家好好的,怎么就要去京城了。”

林如海沉默许久,“我去叫你太太收拾东西。你外祖母是国公夫人,府上想必什么都有,你们吃完早饭就上路吧。”

如何赶得这样急,婉玉细细思量,惊道:“莫不是河堤?”

“你心思慎密,比为父跟你太太都要好上一些。路上好好照顾你弟弟妹妹和太太,她……”林如海停顿一下,“有时候想的比较多。”说完这句,林如海转身就想走。

婉玉急忙小跑两步上前抱住他胳膊,斩钉截铁道:“河堤没事!”完了又重复一遍,语气更加的肯定:“河堤一定没事!”

林如海叹了口气,“婉玉,你甄叔叔已经把夫人儿子送走了,昨天夜里总督李大人也送了一队马车出城,你乖乖的,莫要父亲担心。”

林如海打的什么主意,其实也很简单。将妻子孩子送走,他打算去河堤上。虽然城里的官员们大多都将家眷连夜送出城去了,但是将来万一被御史说起来,怎么看怎么是要被上折子的命,更何况林如海自己本身就是御史。

那么他亲自登上河堤,也是挽回一下送走妻儿而产生的愧疚感,而且官员登上河堤,与河堤共存亡,说到底对民心也是一种安抚,在河堤上填土填沙袋的河工们手下也会麻利许多,说不定就过去了。

哪怕是最差的结局,河堤决口了,他被河水冲走了,甚至是死了,就这一条跟河堤共存亡,他留下的这点血脉皇帝也会好好帮他看着的。

婉玉摇头,抱着林如海的胳膊死不撒手,生怕他挣脱了,“我与父亲在一起,而且河堤绝对不会决口。”

林如海的担心似乎被婉玉三番五次的强调和重复消磨掉了一些,要不要赌一把呢?河堤已经修了两年,基本已经完工,银子也是实打实花在明处了,昨夜修河堤的监管也说只要不涨半丈以上是没问题的,而且现在雨已经停了,洪峰又是中午才能到,这样一想,似乎安心了许多。

“好!”林如海摸摸婉玉的头,做出了一个更加大胆的决定,“父亲带你去河堤上看看。”

林如海吩咐套车,他去书房穿了二品的锦鸡补服,婉玉就在书房门口守着,生怕自己一个不注意,就让父亲走了。

等到林如海收拾妥当,一扫方才的颓然之气,带着婉玉上了马车。

林府在内城,基本都是达官贵人的住宅,一路走来人似乎也不很多,街上偶有一队队的士兵巡逻,见了林家的马车周围还有一圈兵卫跟着,便不再上前查探。街上有些地方还堆满了麻袋等物,让他们稍稍绕了些远路。

出了内城就没那么冷清了,婉玉坐在马车上隐隐约约能听见哭声,人数还不少。林如海将帘子稍稍掀起一角,街上逃难的人四散可见,路边偶尔还能看见一两个跟父母失散的孩子,坐在路边哇哇大哭。

已经关门的商铺被人砸开,东西掉落一地,隔壁的粮店门口倒是有重兵把守,但是看见不远处明显的打砸抢偷也是睁一眼闭一眼就过去了。

林如海出门的马车是官府的统一制式,车两边还有骑马的士兵,身后还有一队官兵提着刺刀小跑跟着,因此并没有匪徒敢上前骚扰,但是不远处似乎是一家富商的车队就没那么幸运了。

几个看家护院的壮丁被一拥而上的流民淹没,车里的娇妻幼儿全部被拉下马车,财物被抢劫一口,甚至马车也被几个人抢走,“快点出城,河堤要决口了!”

总之有能力出城的人早就出去了,没地儿投亲靠友的也打算抢些东西去隔壁县城凑活一阵子,更多的是没什么门路,一家老小吃喝都仗着这片土地的百姓,只能坐在家门口等着最终的结局。

林如海皱着眉头一言不发,婉玉也被这阵势吓了一跳,缩进林如海怀里不说话了。

她是不是估计错误了?

出门前的那番话坚定了林如海的信心,但是随着婉玉见到这些恐慌的灾民,她自己心里却越发的不肯定了。

她依仗的不过是被灌了灌愁海水的弟弟妹妹,要是河水漫堤,红楼整个世界第一章都写不完。可是现在一路走来,河堤离内城甚远,就算决堤了也不一定能淹过去。

那么为了让弟弟妹妹孤苦无依的去到荣国府,父母是必死的,多她一个长姐也不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