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仙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家小仙女-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黄木匠转头看向李秋儿小手所指的方向,哈哈一笑道:“这泥砖只要费些人力,想要多少就多少,不值钱,我一会儿把家具给你搬过去之后,再给你挑过去就是。”
  李秋儿甜甜一笑:“谢谢黄叔叔,黄叔叔真大方!”
  李秋儿,老爷子和黄木匠来回几趟才把东西搬完,刚好李菲儿把中饭准备好,老爷子要留黄木匠吃午饭,黄木匠以吃过了为由,领了四十七斤的大米便离开了。
  只是走到半道时,却看了一眼袋子中的大米,摇了摇道:“都落魄到如此田地了,竟然还吃中等大米,真真是不知道过日子!”
  李家众人守着食不言寝不语的习惯,静默无声的吃过中饭后,老爷子看着收拾碗筷的李菲儿道:“菲儿,做一顿饭要多少大米?”
  李菲儿怔了怔,以为老爷子有什么不满意,颇为忐忑道:“回老爷子,根据大家的饭量,我用了两斤米。”
  李秋儿一听,心里的计算器快速的运转起来,一天三顿,一顿两斤,那一天岂不是要六斤大米!!
  家里的大米现今只剩下八十六斤,也就是说,再过十四天,家里就会无米下炊了!!
  眼看秋天就要过去了,冬天就来了。就北方的天气,肯定要睡坑才能抵寒,可是不说家里的炕只有两个,就连过冬的棉被,家里也是一床也没有。
  没有一技之长的家里人,要如何平安渡过这个寒冬,正当李秋儿觉得一个头,两个大时,老爷子叹气道:“那看来家里的粮食是支撑不了多久的了。”
  周氏看着老爷子哀戚的面容,连忙道:“我和春儿,韦娘和夏儿都已经领了针线活,靠着我们四个人的做针线,总不会让大家饿肚子的。”
  闻言,李秋儿心里却一阵苦笑,这周氏的针线活,还是她从集市上的布庄领回来的。一个荷包也就三文钱,她们一天也就只能缝制一个,也就是一天只有十二文进账。
  可是按照家里人一天要吃掉六斤大米来算,不算其余开支,一天也要九十文开支。这做针线活的钱也就只是个零头。
  李秋儿想了想,开口道:“我和菲儿不会做针线活,但是我发现集市上好像没有人卖野菜,我打算明天和菲儿到屋后的山丘上采摘回来,后天拿到集市上卖。”
  李秋儿看到众人脸上显露出不赞同之色,连忙解释道:“若是野菜卖不掉,我们还可以拿它下饭的,而且这里的村民都习惯这个季节多采摘些野菜,把它晒干了,留作冬菜。”
  老爷子沉吟片刻,点头道:“这也是个法子,只是买粮吃,终究不是办法,我们总要有自己的田地才行。”
  民以农为本,而农则依赖于土地。李秋儿自然明白土地的重要性,其当初选择这所屋子时,就考虑到这个问题,其徐徐开口道:
  “爷爷,我们屋后不是有几亩的荒地吗?我们可以开荒啊!而且荒地后面还有一个废弃的鱼塘,我观察过了,那里的塘泥还是挺肥沃的,我们可以直接用它来肥地。”
  李秋儿话音刚落,老爷子就接着道:“嗯,这主意是不错!对于开荒的田地,朝廷有明文规定,是三年后才收税的,有了几亩地,我们的生活也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经过这一番谈论,李家众人对于未来,也不太过迷茫与彷徨了,至少不用担心会饿死。但一切的前提是大家能挺到荒地有所收成的日子。
  会议开完后,老爷子带着李爹把泥砖活了稀泥,每四个泥砖在房间中结成一个支柱,前后各两个支柱,然后才把床板放上去。
  而周氏其余人还在忙着做缝制布帘,无所事事的李秋儿便拉着李菲儿各自提了个篮子,提前上山挖野菜去了。
  走过荒地,穿过竹林,爬过一个小斜坡,李秋儿和李菲儿才来到屋后的山丘上。
  李秋儿一边挖野菜,一边用神识扫视四周的环境,发现这山丘除了零零稀稀的几棵桉树以及杨树外,便是草被植物。
  等到太阳快要西斜时,李秋儿也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植物,就连蘑菇这类东西也没有找到,更不说灵物了,不过倒是挖了满满一篮子的野菜。
  李秋儿想着家里人肯定还等着她们两个人回去做饭,便吆喝了一声不远处的李菲儿,结伴下山回家了。
  途径荒地时,李秋儿看到老爷子和李爹已经拿着砍刀开始收拾那些杂草。
  老爷子停下身子看了一眼李秋儿篮中的野菜,点了点头,便又弯下腰忙活,李爹则是至始至终都没有抬头,只是埋头苦干!
  李秋儿看着两个忙碌的身影,一时间觉得心房涨的大大的,心里既踏实却又有点心酸。
  

第九十七章 卖菜
更新时间2014…10…9 18:11:52  字数:2367

 李菲儿一回到家就一头钻进厨房,忙活晚饭去了。
  李秋儿看着她进进出出忙碌的身影,在心底叹了口气,这种寄人篱下的心酸与彷徨,她上一世也曾经经历过,所以对于李菲儿轻易不说一句话,只是埋头做事的行径,能够充分的理解。
  想必以后日子好过了,李菲儿心里也会觉得轻松些许。
  李秋儿走到两间房子前,往里探了探,看见周氏以及韦氏等人都在忙活着做拼接布帘的针线活,便转进厨房拿了张凳子,坐在房子前开始收拾野菜。
  李秋儿把两篮子野菜收拾完后,又用手掂量了下,估摸着将近有二十斤。半天时间能够有如此的劳动成果,李秋儿对此满意的点了点。
  把手里的工作完成后,李秋儿晃进厨房,给李菲儿打下手,把菜炒好后,便转到屋后,叫老爷子和李爹收工回家。
  吃过晚饭后,忙活了一天的李家众人都累得直犯困,老爷子沉吟片刻,开口道:“春丫头,菲儿和我们两个老人住一间,剩余人住另外一间。大家都累了,进去休息吧。”
  李秋儿对于这种分配结果并不觉得意外,毕竟李菲儿也有十一二岁了,总不能跟李爹和韦氏一个房间,而李春儿和李夏儿分别是周氏和韦氏的心头肉,肯定是要和她们住一间的。
  虽然一切都在情理之中,可要和李夏儿睡一张床,李秋儿总觉得有点别扭。
  第二天,李秋儿和李菲儿又挖了一天的野菜,由于有了前天的经验,所以这一整天总共挖了六十斤,加上前天的二十斤,就有了八十斤。李秋儿在集市的前一晚,把这些野菜一斤一捆的都绑好。
  第三天,正是赶集日的时候,李秋儿和李菲儿起了一个大早,随便的吃了点应付便要出发时,李爹却从房里走了出来。
  李爹默默的把已经绑好的四大捆野菜又绑成了两大捆,拿扁担一挑,就直接出了门。
  李秋儿想张嘴把他喊停,可想了想,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一旁的李菲儿却有点忐忑道:“昨晚大家商量好的,我们两个挑野菜到集市上卖,这李叔现在又…。”
  李秋儿知道李菲儿害怕家里人由此责怪她,其拍了拍李菲儿的肩膀,看着已经远去的李爹的身影,打断道:“没事,我爹可能觉得这野菜太重了,不放心,所以才替我们挑。”
  李秋儿说完后就拉着眼眶微红的李菲儿快步的跟了上去。
  就如第一次进这大榕树村一样,李秋儿走了一炷香的功夫,途径了两座小山,才走出村口。
  出了村,前行的道路倒是宽大了许多,可依然是坑坑洼洼的。道路两旁大多是大大小小的山丘,有些地方会稀稀落落的坐落几所房子,直到将近集市时,才能看到密集的房屋。
  这一路上,李秋儿偶尔能看见三三两两的乡民提着篮子,或挑着担子,有说有笑的走在路上。
  走了半个时辰的路程,才到达市集。
  市集上的建筑都是统一的青砖瓦房,分别罗列街道两边,一眼就能看到市集的尽头,故此,这里人又统称它为火筒街。
  此时市集两边的店铺大多还是关着,而店铺门口两边却早有人摆起了摊位。李秋儿拉着李爹来到一处空地上,把野菜解开后,一一摆开。
  一旁与李菲儿年纪相仿的卖鸡蛋的少女,往李秋儿这边探头看了一眼,便撇了撇嘴,小声嘀咕道:“这一家子莫不是想钱想疯了,连这上不了台面的野菜也拿来卖。”
  李秋儿耳灵,刚好听了个正着,不过却并不为堵,反而觉得高兴,这大婶的话刚好证明了自己的猜测,看来果真没人卖过野菜。
  李秋儿把野菜摆好后,便让李爹回去了,想来家里老爷子还等着他一起开荒呢。
  李秋儿在摊位前百无聊赖的等了一炷香的时间,可发现路过的行人大多都是到摊边上吃早点,很少有人买东西。
  卖鸡蛋的少女也许也觉得这漫长的等待,太过难熬,其挪了挪位置,离李秋儿稍近后,开口道:
  “小妹妹,你不用急,一般来买我们这些农家味东西的客人,都是这住在这集市上的有钱人,他们此时可能才刚刚起床呢,再过一炷香,这人就会多起来的。”
  李秋儿转头看了眼说话的少女,发现其五官都比较端正,就是脸蛋上零零落落的点辍着一些小雀斑。
  少女的热情,让有点心灰意冷的李秋儿顿时觉得有点暖洋洋,其轻快的“嗯”了一声。
  “你们是哪个村的,我也时常到集市上卖东西,怎么没见过你们?”少女有了说话的伴,热情更甚。
  “我们也是最近才落户到大榕树村。”李秋儿答道。
  “大榕树村?!”少女上上下下的打量了几眼李秋儿和李菲儿,惊讶道:“原来你们就是老村长所说的那一家人啊!”
  经过一番交谈,李秋儿才得知,这少女名叫十一妹,也是大榕树村的人。
  李秋儿和十一妹大概聊了一炷香,这其中差不多都是十一妹一个人在说,李秋儿和李菲儿一边听,时不时的附和几句。
  街道行人多了起来后,十一妹便把位置挪了回去,专心的卖她的鸡蛋了。
  李秋儿看着行人一个个的从眼前经过,可却很少有人前来过问,便知道要开启喊卖模式了。
  这事,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