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政道风流- 第8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詹继东笑了笑,罗志林这才说道:

“赵一芒最近和经济系的人接触频繁。陆政东这样避开耳目和赵一芒谈事情,想必应该也是谈人事上的事情吧?”

詹继东对此自然也是极度敏感,陆政东和经济系的接触最大的可能便是贝湖的人事变动,看来是想在省委副书记的事情上想和经济系的达成某种默契交易。

想到这里詹继东不由有些苦涩,看来陆政东是不想给他任何在贝湖翻身的机会,领导这么做很大程度上恐怕就是冲着他来的,因为出缺的副书记不管最后能不能落到经济系之人的头上,对于他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周书明肯定是会调动一切必要的资源来争夺这一位置,这就会进一步让他在打得体系中被边缘化,不会有大多的资源用来为他争取新的位置,何况周书明因为千亿工程的事情恐怕心里也是对他有些芥蒂,争取派系内的大力支持对于他而言现在已经是很不现实的事情,看来必须熬进一步想其他办法,早点从贝湖那个泥潭中脱身才是正道,而眼前这位能够和京城一些大人物说上话的罗志林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他也知道罗志林所需要的是什么,就是各项工程和赚大钱的机会,不过他也不能显得太过于急迫,于是风轻云淡的说道:“就让他们去争去斗吧,我呢,趁这样的机会好好的休息休息。”

詹继东到京城说是检查身体,实际上也就是来散心的。

罗志林一笑道:

“詹书记想要休息恐怕也还是不行的呀。有消息讲,总理下个月要到贝湖考察,听说安楠、两山三片的区域合作会是他考察的重点之一,你也清楚,总理在陆政东贝湖省里工作之前对于贝湖的发展也是极为不满意的,这次视察说不定是山雨欲来呀。”

“哦……”

詹继东点点头,明白罗志林话的意思是什么,颇有些感慨的说道:“这些年谁能想到他能搅出这么大的风浪?谁和他当一把手搭班子,谁就倒霉。”

在詹继东看来,周书明和陆政东之间的矛盾因为这次公开化了,周书明已经被逼到了墙角,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毕竟他是省委书记,是一把手。虽然党政分工是极其明确的,党委管党,政府管政,可实际上,一个地方政权日常工作机构是常委会,无论是党口还是政口,都要听常委会的。常委会组成人员中,党口至少占有七席,分别是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和秘书长,政府口却只有两个席位,就算加上唐中凯,也只有五六票铁票,周书明要是放手一搏,也不是没机会,当然这得看周书明怎么取舍了。

央林芝在京城也有一些其他关系倒还没有听说总理下个月会到贝湖来考察,暗道:周书明与陆政东明争暗斗这些年,也许下个月就会要出结论了。

其实在央林芝看来,詹继东这话非常的不客观,如果不是陆政东到贝湖来,贝湖不会有今天这样的良好的局面,不要说现在贝湖这段时间的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一大截,就是超越山秦省恐怕都还是遥遥无期。

何况总理下来视察,又是将区域经济展视为重点,周书明不在一定程度肯定陆政东的成绩以及在贝湖的地位,本身就是难以服众的,而周书明要是这时候还想将陆政东打压,无疑是愚蠢的,周书明肯定是不会那么干的。

央林芝虽然对高层的政治斗争所知有限,但这并不代表她在这方面就一点见识都没有,央林芝看来,詹继东想再进一步到正部级,这很正常,身在体制中人,想上进那是人之常情,就像她想在更大的舞台施展她的主持人才华一样,这是前进的动力,央林芝也能够理解詹继东的心思,因为詹继东是老资格的省委副书记,而陆政东和罗浮黎都比他资历浅很多。就算是论资排辈,詹继东也应该进步了,但官位的升迁又不像排队上车,不完全按先来后到,其程序极其神秘而且复杂。当然,说白了,官员升迁机制是一种伯乐制,谁升谁降,不在于你的能力以及政绩,而在于你背后的那个伯乐。每一个官员之所以能够成为官员,背后都有一个甚至几个伯乐,因此,哪个官员能够升迁,不看他本人的政绩如何,而要看他背后伯乐的能量有多大。

从这一点看,陆政东和罗浮黎不但能力成绩要比詹继东好强很多,伯乐显然是要大大强于陆政东。

虽然如此,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乱撞乱动。

就像她一直都是在物色能够帮助她实现这一愿望的人,选准了才会下注。

而反观詹继东,显然是有些急病乱投医,在央林芝看来,陆政东根本就没有把詹继东当成一回事,陆政东毕竟是省长,那是奔着省委书记去的,詹继东再参与进去,没意思。

现在继续和陆政东斗法,就算詹继东自己能赢,最终桃子大概也不属于詹继东自己。与其盲目进攻,不如静观其变。

但詹继东在罗志林撺掇之下乱动实际上是一大败招,就像这一次的千亿工程,不但让周书明很被动,詹继东自己也被逼入胡同里。

罗志林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牟利,是否能够帮助詹继东进步,实在是难说——因为总觉得谋求的是部级高官啊,这可不是一般的事情。

央林芝不禁是主持分也是新闻人,这就让她不禁想到一个徽省的一名王姓副省长因为想进步而被骗的事情。

骗子候某得知王某想进步当即就表示自己认识很多高干子弟和高层领导,可以找人帮忙为其办理提拔或调动工作。

侯即按最初的约定,找孙办理此事。孙又找到了刘。

刘的老婆是徽省人,刘因此听到过关于王腐败的一些风言风语。他告诉孙说:“王这人我知道,外号‘王坏种’,是个贪官,当副省长就是花四百万元人民币买来的,现在就有人住在友谊宾馆告他,已经找到中纪委了。”

这个情况很快反馈给了侯,接着就传到了王某那里。王即赶到京城与侯见面,请求侯帮忙办理三件事:从中纪委撤回举报信;将因腐败被捕的原徽省一市委书记肖作新从严判处;将王调离徽省。他答应每件事给予报酬一百万元。另外,王还付给侯十万元人民币、一万元美金及一张古画作“前期费用”。

候将“跑官”成功的希望,全部压在李身上。李谎称自己是中纪委某室副主任的表弟,可以办理王举报信一事。就这样,这四个人实际都是无业游民,但相互之间都在欺骗。他们虽然每个人都对对方的身份抱有怀疑,却都存有一线希望,幻想最终能“跑官”成功,赚取更多的钱。

这四个人都是无业游民,在常人看来作为副省长上这样的当实在是智商太低了,实际上这不是王的智商太低,而是完全被蒙住了眼睛。

接着,这件事又横生了一些波折,颇具戏剧性:王所给的古画是伪造的,侯所以当着别人的面训斥王为“政治流氓”,王为此亲自到北京向侯道歉;侯对王说,讲他找人办这件事都是有身份有影响的,这样的赝品会让别人怎么想?这让他脸往那里搁?

王于是越发的相信候是真有人脉,但事情却一直没进展也让王有点着急,被催得紧时,刘就自己伪造了一份有关王的举报信交给孙,称这就是他托人从中纪委拿回来的“举报信的整理材料”。因为对忠的腐败事实不够了解,这封信打印出来只有一页纸,简单得连孙都觉得“不像”,于是又用红笔在上面划了几道,算作领导批阅。

恰好在这时,原徽省的那位市市委书记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消息见诸报端,于是刘又把它说成是自己托人办成功的结果。当侯将伪造的“举报信的整理材料”和那位市委书记判刑的报道给王找的一位中间商人看时,对方并没有表示异议,并很快付了侯一百三十万元钱。

但最后这四个骗子因为其他事情翻船,本来没有进入中纪委视线的王某反而是因此而暴露……

罗志林也是官宦子弟,但这样的做派和那四个骗子在本质上没有太多的不同,总是提供一点看似有用的东西就要工程要项目要钱,这样下去,对詹继东而言实在不是一件好事,央林芝也曾婉转的提醒了两回,可詹继东显然是没听进去不说,反而还半开玩笑半当真的笑问她是不是吃醋了。

看詹继东这样子,央林芝觉得很是有一种不祥的感觉……

央林芝这样的感觉还真没错,罗志林本来想在罗致娴那里有重大收获,可是他布置人手对罗致娴监视了这么久依然是一无所获,虽然他还是不甘心没放弃,但心里也逐渐有些没底,何况现在他开销也大,于是也就暂时把重心完全放在了当掮客上。

罗志林现在是喜欢上干这一行了,觉得干这事远比他原来正儿八经做生意要舒服,完全是空手套白狼而又一本万利的生意。

詹继东的心里罗志林摸得实在是太透了,詹继东现在已经很清楚自己在贝湖是没有任何的机会了,现在是急迫的想要调出贝湖,而在罗志林的心里即便是詹继东想要平调出去,他也是会想办法阻止的,因为詹继东虽然不像陆政东、曾怀德那样管理的经济项目那么多,可也不算少,至少也算是一座中型金矿,罗志林的想法就是利用这样的机会尽可能的收获更多的利益,这样的利益不仅仅是直接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潜在的利益非常之大。

利用给詹继东办这件事之机,他也结交了更多的人,比如说他就搭上了总后的线,总后在军队系统来讲各方面的管理相对宽松,很轻松的就弄到了一军车牌照,挂了一虚职。

还配备了副团职司机,车里布置得也超有派,副驾驶拆了,供他坐后座时能舒服地搁脚,当然这位司机虽然也是正儿八经的现役军人,但也花费不菲而且工资奖金得由他来发。

干这一行,行头很重要,不然镇不住人,除此之外最为关键的是人脉,结交干部作朋友,让他觉得你可靠是第一要务。就官员而言,他生活在一个稳定、讲次序的提拔体系中,能有如今的位置,靠的就是上级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