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政道风流- 第8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他功曹、主簿、参军等,就是办公室主任、处长、科长之类中层干部,只要当地政府拥有产权的空置房屋,通常也能享受廉价入住的待遇。

在地方,凡州郡府县各级领导的官邸,按规定都是圈造在衙署即机关大院以内的,俗称“内衙”,并用屋宇式的宅门同以大堂为中心的办公区域划出界线,严禁另开后门或边门,以此对跟随入住官邸的亲属在起居活动上加以限制。此外各级衙署连同大墙内官邸吏舍的形制和基本结构,也有工部颁布的统一标准。

旧时官场上有“官不修衙”的传统,尤其忌讳修建官邸,所以多数官邸的住房条件都很差劲。

不过官邸再差劲,可既然是国家为官员在任期内提供的住房,故官员一旦解任或离职,马上得迁出来让给继任者。

北宋仁宗时的宰相杜衍,因一生“不殖私产”,退休后只好长期借居南京(今河南商丘)车院,即近似现在的驾校。

而且官员搬出官邸时不得带走任何公家用品,也是历代的规矩,即使贵为宰相亦不得违犯。《萍洲可谈》记载,北宋名相王安石退休,夫人吴氏把官邸里一张藤床带回了家。未几,江宁府署派人来讨回。

宰相住驾校,名相要换床,可以看出古代在官邸制方面已经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实践表明该项举措可有效制约住房腐败。当下国内官员住房体制固化,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探索实行官邸制,能避免资源浪费。

官邸制有助于规范领导干部住房问题。建立“官邸制”作为政府自身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有助于遏制领导干部住房腐败,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不管什么制度,关键还是得要落实在执行上,不然一切都是浮云,而对于眼下来讲,在贝湖就算是试行这项制度的时机也都还不成熟,搞不好又会被人扣上顶标新立异的帽子,陆政东想了想也就只有作罢了。

两个人坐着说着话,陆政东也难得的享受着这样惬意的时光,不过没过多久,就有人登门。

陆政东只好站起身来,在地方上不管是在四河还是在安新,以及现在的贝湖,陆政东通常是不会接待人在住处谈公事的,要谈事就在办公室谈,不过总有人是例外,比如罗浮黎。

虽然是“坏”了他的规矩,但是自己还是高兴的。

“请进请进?”

陆政东忙招呼罗浮黎赶紧进来。

“呵呵,省长,我可是专程来看弟妹的。”

罗浮黎朝里面看了一眼笑着说道。

对于如何称呼陆政东的爱人,罗浮黎在进门之前可是挠头了许久,叫名字吧,显得太过生硬,叫小薛吧,还是不对味,最后觉得还是称呼弟妹比较好,一来是他年纪比陆政东两口子大很多,这样叫不突兀,二来也显得亲切些。

当然,罗浮黎也曾打算带上爱人的,只是想想年纪差距太大,而且他那爱人又是一个老派人,不善交际,想想最后还是作罢了。

陆政东不由一笑,扭过头叫着雪玉。

雪玉淡妆素抹,很有点居家女人的味道,完全没有穿军装的那种飒爽。陆政东笑着道:“雪玉,还是你的面子大,要不是你,老大哥还不会登门。”

罗浮黎既然叫雪玉弟妹,陆政东自然也称之为老大哥。

三个人笑呵呵的寒暄一番,雪玉就知趣的到卧室去了,她知道陆政东一般不愿意在住处接待体制中人,但是罗浮黎显然不属于此列,罗浮黎上门肯定也不是为看她这个弟妹,而是有什么要紧事情要谈……

第60章风物长宜放眼量

罗浮黎确实是有事情要和陆政东深入的交流一下,甚至他此次前来也不是他一个人的意思,而是安新班子的想法。

之所以如此,还是和安新的发展有关,和省里的考核有关,时间眼看就已经进入第四季度,省里已经传出明年各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而安新依然是被要求超高的增长,眼下的贝湖被这样的高标准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而对于安新来讲,由于之前的起点低,底子薄,这样的超高增长还能保持,可是现在经过这样的迅猛发展,基数已经很大了,再要求安新保持这样的超高增长,安新的干部都感觉压力太大。

对于安新四大班子的主要领导来讲,属于中组部管理,省里的这些考核对他们有影响,不过影响不大,而对于省管干部来讲,这样的考核影响就很大,毕竟他们的评定、晋升都在省里,这样的考核让他们心里很是有些想法,觉得这非常的不公平。

所以他必须要来陆政东这里,一来是陆政东是一个什么打算,他必须要探个虚实,心里才有底。二来是反映一下市里干部的一些想法,希望得到陆政东的支持。

“安新的情况还行吧?我不是说那些数据,而是你们的一个判断。”

陆政东吹着茶盏里水面上漂浮的茶叶,问道,他也知道罗浮黎是一个很有原则性的人,找这样一个理由跨进他的家门,目的也就是希望在某些事情上不受打扰的深谈。

“嗯,我们自己感觉还是不错的,当然行不行还得省里说了算、中央说了算。”

陆政东一听不由问道:

“听你这话,似乎有些情绪啊。”

罗浮黎也道:

“真人面前我不说假话,我是有一些想法,省里在下达指标的时候一直都是把我们安新搁在地市州一起,这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安新是副省级城市,基数远远高于他们,甚至是有的地市的数十倍,这样拉到一起考核那怎么行?我和中凯市长本来还是信心满怀的,可是现在也有些拿不准了,倒不是说我们就畏惧这样的指标,而是怕这样的考核指标让安新把路子走偏了,断送了安新大好的局面,那我们安新一班人就是历史的罪人了。”

陆政东当然知道罗浮黎带有些情绪的话指向是谁,这样的指标是周书明的观点,虽然省委里面也有不同意见,但基本都保持了沉默,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周书明的观点就代表省委的观点。

陆政东笑了笑道:

“我的老大哥啊,怎么没多久不见,就有些消沉了呢?”

陆政东不以为然的道:

“领导有领导看问题的角度,当然这不一定就完全科学准确,我们也不能因为这些原因就有情绪,发牢骚,尤其是作为重要的领导,更应该正确理性看待,要从积极主动的角度来看问题。”

罗浮黎老脸一热,陆政东很少用这样的语气和他说话,他也是的确有些不忿于周书明在一些问题上对安新含沙射影的敲打,特别是陆政东来之前,总是想按安新一头,但是安新的发展依然按照安新依然按照既定路线在前进,这也让罗浮黎颇感欣慰。

“政东,可有些人总喜欢带着有色眼镜看我们安新,我们安新的成绩他们看不见,可总是喜欢用其他城市的优势和强项来和我们安新相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不是带着公正公平的心态来看问题,很难让人心服口服。”

“我的老大哥,我知道你和中凯心里都有些不舒服,不过我觉得这反而是一件好事。”

陆政东悠然的喝了一口茶之后,才在罗浮黎有些诧异的神情中开了口:“能够让别人都下意识的觉得安新各项工作都应该拿第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荣耀和地位?以前只有省城有此殊荣,什么时候轮到过安新?现在省里领导一谈到某项工作,都会下意识的觉得安新是不是搞得最好,如果不是,就会反问为什么不是安新?这既是一种鞭策,同样也是一种变相的认可!”

听得陆政东这番话,罗浮黎也有一种说不出的骄傲,“省长,我们不敢说每项工作都能做到全省最好,但是我们可以说,重要的工作我们都能做得很好。”

“老大哥,周书记可能在一些问题上我们看法有些不同,这很正常,站在他的角度,处在他的位置,他就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就像安新的发展问题上,他希望安新的发展速度能够再快一些,就像前几年的发展速度一样又好又快,他认为你们可以做到,在我看来,我也基本同意这个看法,安新这样的高速增长虽然不可能持续太长时间,但是在未来几年之内,这个速度还是可以保持,而且必须要保持……”

陆政东仔细的组织着语言,他不赞同周书明这样强压的观点,甚至他也认为周书明内心深处还是对安新尤其是安新班子烙下了自己太深的印痕而有些成见,但是在罗浮黎面前他不能公开的挑明这个问题,哪怕罗浮黎内心能够猜测到一些东西,这是政治道德底线问题,相互拆台从来就不是一个值得提倡的做法,你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但是应当通过光明正大的方式来表现,私下拆台其实只能证明自身的无能。

当然,陆政东对贝湖目前的局面也是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整个贝湖在周书明的高压以及中部崛起的刺激下,都处于一种非常紧张和亢奋之中,各地市都雄心勃勃,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意图,制定出的规划来也是五花八门八门,包罗万千,追赶、超越这些词语常常充斥于各种文书和新闻之中,让陆政东也感慨不已,这本来不是坏事,但是超越了自身具体条件而一味贪大求全,那最后的结果也许是欲速则不达。

而对于这些地方、这些干部的积极性陆政东还得保护,但又不能不提醒他们要注意经济发展自然规律,不要人为的想要去违背经济规律,如果不尊重规律,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自食恶果。

所以他必须要扮演经济发展的推动者,这是作为省长的职责,同时有时候还得扮演踩刹车的角色,而且还得平衡各个城市之间的关系,陆政东斟酌了一下才继续说道:“安新现在只能讲比之前有起色,但欠账太多,在副省级城市中还是算不上老几,只有保持这样的增速,安新才能真正杀入副省级城市中的前列,实现从量变到质变,有了质变,安新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在副省级城市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城市,所以其他城市可以叫苦,但是安新不能叫苦,而是应该立足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