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政道风流- 第7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于那些在下边工作的同志的利益,他们就更不会放在心上,只会考虑自己,不管下面的人的死活。看来,这个陆政东还不是这样的人,心里既有大局,也还能替下边的人着想……

由于刚刚周书记和他谈过话,马英华难免会比较一下两人,陆政东和周书明完全是另外一个风格,周书明是严肃而又严谨,主要就是讲原则上的东西。

虽然马英华也很清楚,在周书记和陆省长之间,他必须要非常注意,别一不小心犯了忌讳,不过从内心,他还是觉得陆政东这样务实、负责的作风更为亲近一些……

第48章重回安新

马英华从陆政东的办公室出来上了车,心情有些复杂,他无数次的想过会议什么方式来对安楠问题的解决贡献他的力量,但从他被从市长位置上撸下来之后,就不敢想会再次以安楠市主要领导的身份回到安楠,更不要说是以一把手的市委书记身份。

他很清楚,如果没有陆政东的力荐,或许他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他也特别的珍惜这样的机会,所以在短暂的亢奋之后,心里能感受到的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今后安楠是继续喝稀饭吹北风还是稳步迈向小康生活,是死气沉沉、百业凋零还是繁荣祥和、百业兴旺,很大程度上就要看他这个一把手能否带领市委市府一班人引领着安楠干部群众闯出一条路来……

马英华感到沉甸甸的,而陆政东也何尝不是如此?

对于陆政东来讲,安楠的事情其他不说,就是省政府财政资金支持这一块,他同样也是要费些心思,省里原来并没有这样的资金安排,而这样的资金不是一个小数目,等于是原本家里生活就够窘迫了,现在家里又突然多了一个吃饭的人,而且还是打算常住,不想办法是不行的,陆政东重回贝湖之后,一种没有回安新,现在是该去安新一趟了……

秋高气爽,黑色奥迪组成的车队在高公路上疾驰,贝湖省省长陆政东在副省长邱成山,省长助理杨永清,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何远东以及省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下,正在去安新视察的路上。

安新的快速发展,以及陆政东提出的大城市辐射周边城市,从而形成一个发展群的措施,不但使得安新和周边省里的地市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和相邻的邻省经济也越发的紧密,这对于两省都是双赢,贝湖方面尝到甜头之后,也很上心。

坐在奥迪里,陆政东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安新越来越近,陆政东心里微微有些激动,安新这片土地,实在留下了他太多回忆,如果他的从政生涯分为几个阶段,那么安新无疑在这之前是其最浓墨重彩的一章。

在西河的时候,在乡下、在长滩开发区、宜蓝县里虽然也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可是毕竟摊子太小,而在绵西他只是市长,并不是书记,这其中的分别很大,而在安新,这是一个大舞台,他是从市长干到书记,在这个大舞台上他挥洒自如,这无疑是他往上走的最坚实的一步……

坐在后排的何远东心里也是有些恍然,陆政东都当选为省长了,可是对于他这个省政府的管家却是依然没有打算调换的打算,不但如此,甚至还提了他副秘书长,在明知道他和周书明关系密切的情况下,陆政东这么做,让他真是感到有些纳闷。

如果说领导地专职秘书很大意义上起一个私人亲信地作用,办公厅主任则是为领导公事服务地大管家,在地市以及以下,办公室主任或者办公厅主任对领导而言重要性并不是太明显,而到了省以及以上,办公厅主任也好,秘书长也罢,对于领导而言,重要性就会打得多,这里面涉及到很多政治层面的东西,不可能绕过这一层。

当然,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办公厅主任或者秘书长就一定会是领导信任的人,领导也会用信任的副职来过渡,可是陆政东也并没有这么做。

而争取他后面的人支持,这似乎也难以成立,云家现在在京城地位稳固,陆政东在贝湖也已经初步站稳脚跟,在这样的情况下没这个必要,就算是要交好他身后的人,陆政东也完全可以采取礼送他出省政府,安排他所信任的人在这个位置上,陆政东在安新也是工作多年,肯定不缺这样的人,可陆政东依然没有这么做。

不但如此,陆政东一直都对安新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对待着,似乎一直在刻意的回避安新,这也让何远东有些好奇,陆政东这次回到安新会是一个什么样?

在安新,陆政东在安新市市委书记罗浮黎、市长唐中凯等干部陪同下视察了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畅通的交通,一切都昭示着这种城市充满着方兴未艾的朝气。

陆政东考察了安新高新技术产业区刚刚入驻的一家互联网国际巨头,以及高新区新一期规划引进的一些高科技项目等等等等。

最后陆政东来到了安新东郊的那片棚户区,昔日脏乱无比的棚户区完全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小区,小区内绿树掩映,花坛姹紫嫣红,环境极美。

陆政东兴致勃勃的敲开了一家人的房门,当开门的一小男孩见到外面又是摄像机又是闪光灯的阵仗,明显吓了一跳。

唐中凯市长忙着介绍,“这是陆省长,来看看咱们棚户区改造的情况。”

陆政东微笑道:“没打扰你吧?”

小男孩有些手足无措,愣了一下慌忙的回身叫着家里的大人,一个老者将门拉开,听得介绍,忙道:“快请进。”

陆政东和邱成山、罗浮黎、唐中凯以及何远东就进了房中。

房内的老者显然也没见过这般阵仗,特别是看到摄像机和相机,明显有些发晕,只是慌忙的找着东西,打算招待招待这批来头很大的不速之客。

陆政东打量着房间,房间并不大,大概五六十平方的面积,不过布局很好,有独立地卫生间和厨房,就算是一家三四口人,将就一点,也能住得下。

“你是陆书记?”

老者有些期期艾艾的问道,显然这个时候草看清进来的人的面貌。

一边的唐中凯笑着道:

“嗯,是我们以前的老书记,年轻的老书记,现在是我们省里的省长。”

老者一听不由有点激动:

“我就说很是面熟,我们还住在棚户区的时候,我就见过。”

陆政东也有些感慨,这估计是国内第一个改造的棚户区……

第49章重回安新(二)

陆政东打量着房间微微点头,又笑着问老人:“老大爷,你家几口人,这样住着不拥挤吧?”

老人直搓手:

“不拥挤,不拥挤,我家老伴加上儿子小两口,还有孙子,住得好好的。”

老人说着似乎很是有些感慨:

“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能住这么好的地方,就跟做梦一样。”

老人自从认出了陆政东,就像见到了老熟人一般,话也越说越顺溜,倒是挺健谈的。

陆政东当初对棚户区改造实行了“保底”安置,安置标准普遍达到了户均45平方米以上,保证了实施改造后群众居住水平都能明显提高。棚户区改造还要求加强改造建设和安置住房分配过程的公开透明,维护棚户区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确保分配结果群众满意,见到这样的措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他的心情也不错,也微笑着点点头:“你们家孩子呢,在工作吗?”

老人笑呵呵的点着头:

“在工作,都在工作,儿子在公司当保安,儿媳在超市上班,有了工作,这日子也比以前好多了。”

陆政东点点头:

“嗯,那就好,有工作就好,周围其他像您孩子一般的人找到工作的多不多?”

“多,基本上都找到了工作的,现在工作比以前好找多了。”

陆政东笑着点点头,从棚户改造区出来,陆政东笑着对罗浮黎和唐中凯道:“安新棚户区的改造其实也是在安新财力还不充裕的条件下进行的,迈出这一步并不容易,但是现在看来,这是值得的,改造棚户区,不能单一的就看成就是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这应该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实施棚户区改造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同时也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城市环境。

既能改善民生,又是扩大内需的一项重要举措。棚户区改造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不仅能够增加投资,而且能够带动消费,可以有效消化钢铁、建材、家电等上下游产能和产品,也能拉动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

当然,在现阶段,政府财力还不宽裕的情况下,依然还是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实施。政府除了鼓励地方实行财政补贴、税费减免、土地出让收益返还等优惠政策外,还允许在改造项目里,配套建设一定比例商业服务设施和商品住房,支持让渡部分政府收益,吸引开发企业参与棚户区改造,既使得原棚户区居民能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还可以缓解政府筹资压力,提高改造效率。

还有一点我要特别强调一下,对于这样的政府工程,公开透明的招投标制度之外,还必须要确保质量关,要全面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在保证质量基础上,努力加快改造进度,争取早日完成全市的棚户区改造。”

唐中凯笑道:

“省长的交代我们一刻也没敢忘,我们计划在五年内完全完成全市的棚户区改造。”

陆政东笑道:

“口气不小啊!实际上棚户区的改造,客观上讲,越是到后面难度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商业价值高、容易改造的已基本改造完毕,剩下的大多改造成本高的,既然你这样讲,那我拭目以待。”

罗浮黎也笑道:

“你这等于是立军令状了。”

听着陆政东和罗浮黎、唐中凯地对话,何远东也不禁感慨,早听说陆省长在安新的威信高,但也都是听说,没有直观的感受,看着这些在陆政东面前精神抖擞的安新干部,听着他们的对话,何远东有种很奇怪的感觉。

在晚上安新干部参加会议的酒宴上,参加酒宴的人数不少,不过菜品不多,基本上就是按照四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