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政道风流- 第7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213章波澜(二)

陆政东也非常清楚随着他有希望调到地方工作这件事逐渐在一定范围内传开,争议也会接踵而至,对于这一点,陆政东倒是显得很平静,因为他这一路走来,年龄问题始终是争议最大的问题。

二十多岁的正儿八经的县委书记,二十多岁的正儿八经的地市级市长,三十来岁的副部级市长、市委书记,候补委员,随便哪一个拿出来都是惊世骇俗的,在内行人看来这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过从体制中人还是普通的老百姓,有种根深蒂固的观念,用一句俗话可以概括:走的路比过的桥多,吃的盐比饭多,总觉得年长者见多识广,阅历丰富,才能真正压得住阵脚,而对于领导干部这方面的要求和期望就更高。而在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政治精英群体中,年轻更会被视为还不成熟,特别是他的年纪,甚至在某些人眼里不是不成熟,而是稚嫩。

陆政东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自己虽然在年纪上和工作时间要短一些,但是他觉得自己在工作经历和履历上丝毫不亚于其他人,甚至还有过之,长时间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在省直机关以及两个国家部委工作的经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如此丰富的经历,而且他也觉得抛开在地方上工作期间的耀眼成绩,自己不管是在省直机关还是国家部委里边都应该是做出了一些拿的出手来的东西,而更重要的一点,他做过安新市委书记,这和其他很多人相比,更具有优势。?

作为副部级城市的一把手,显然比地市级一把手要考验人得多,特别是安新又是一个各种关系混杂的地方,能够在这样的地方把关系理顺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这需要极高的政治素养、综合能力。

至于在西部办,他的这些措施也是立足长远,这些都是能够让大家看得见的。

正因为如此,陆政东觉得自己就算没有云家这么一层关系,也完全有资格参与竞争,当然也就是参与竞争,能否成功,还要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政治局会议召开在即,陆政东知道这个会议就将决定自己是否能够名列那张令人瞩目的名单其中,恐怕他也是那个名单上争议最为大的一个。

在副部级和正部级干部人事任免的权力在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会,而不是书记处和中组部。中组部只有建议权。当然中组部也可以以部委委员会的名义划去建议名单上认为不合适的人选,但是如果是常委提出来,还是会讨论,当然不是提出来就要马上讨论,那属于临时动议干部了。但是只要提了出来,这个人选就会放在那里,等到有新的位置空出来,就会讨论。

按照党内惯例,中管干部中,副省级官员任免由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正部省级官员则常委会讨论后,由政治局会议通过。

一般情况下,政治局会议每月一次,常委会一周召开一次会议,与国务院常务会议频次相同。若遇到特殊情况,常委会议日期可变动。

副部级的干部提拔任用需要经过常委研究通过,而正部级的干部则是需要政治局讨论通过,这也是集体领导的一种具体体现。

刘振强是预料到陆政东的事情是会有争议的,但是刘振强也没想到引起的波澜会这么大。

在政治局讨论人事任命之前,事先的沟通肯定是必要的,通常情况下,这样的人事任命都会在会议之前达成一些初步的结果最后拿到会上。

只是陆政东的事情在征求意见的时候就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反对者也很旗帜鲜明,认为陆政东还是需要再锻炼锻炼,让其在政治上更加成熟起来。

这一点是很厉害的一招,政治成熟这一条对于一个高级干部来说是必须具备的条件,但是从陆政东的年龄来说,恐怕很难说服人。

好在关于陆政东的争论并非一边倒,有强烈反对的,自然也就有旗帜鲜明支持的,这一点上陆政东在安新就、和西部办的工作为他赢得了不少分,而其中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因素,那就是云家的影响,也使得陆政东颇多裨益,云家有决策层中的人物,谁也无法忽略这一点。

只是分歧是显而易见的,常委中除了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和纪委工作的领导态度较为明朗。

两位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还是很欣赏陆政东的,只是欣赏并不一定就完全支持这样的人事变动,所以在肯定陆政东的同时,也并没有完全明了的表明态度。

至于其他几位常委,态度就更是让他都难以捉摸透,除此之外,其他委员的想法也更难以肯定,这还不算,最让他头痛的是云家那位老人一直也不给出态度。

“刘部长,魏部长请你到他办公室去一趟。”

秘书走进来,注意到刘振强陷入一种深深的思考之中,迟疑了一下才低声说道。

“嗯。”

刘振强点点头,魏金来找他估计也是为了陆政东的事情。?

刘振强猜得一点没错,刘振强为陆政东的事情头疼,部长魏金来同样对这个问题颇感棘手。

魏金来很清楚领导让他做出这样一个提议的意图是什么,这肯定是处于一种通盘考虑下的平衡结果。

只是连他也搞不清楚为什么领导会选择陆政东,不知道什么原因对陆政东的观感怎么会这么好,这让他很费解。毕竟就算是为了拉近云家,也不是没其他选择。

在他看来,这样做似乎显得有些操之过急了,作为领导所信任的人,他也委婉的提出了建议,只是领导似乎有其他考虑。

而至于领导是考虑到其他什么因素,他琢磨许久却是没有结果,领导的意图他无法揣摩透也必须得执行,那么去做好其他常委和委员的沟通协调工作,这本来也是他应该做的工作,应该是轻车熟路才对,只是这一次对于他来讲,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214章转机

年龄是个问题,那么想要说服其他党内同志,就得在陆政东的工作情况上琢磨了,关于陆政东的工作情况部里边早就进行过认真摸底调查,材料很翔实,也很立体,就这些材料,只要见过的人一下就能勾勒出陆政东的工作能力。

说实话,魏金来对于陆政东在经济工作上的能力也是蛮佩服的,凡是陆政东工作过的地方,经济都有极大起色,不管是从曾经工作过的乡里,还是县里,以及市里都是如此,并一直能够得到保持和发展。

一时的起色算不得什么,而一直得到保持和发展,这就难能可贵。

就凭这一点,陆政东也是足以让人侧目,只是这些都改变不了。

陆政东的事情最终还是要拿到政治局会议上来定案,这是魏金来最不希望看到的,能够在会前通过部里边的充分协商沟通,就人选达成基本一致的意见,这样才是最佳选择,但是现在看来这个意图要落空了。

但他也还是需要作最后的努力,争取一下,他找刘振强来也是商议此事的,他希望刘振强能够通过一些渠道做做常委中负责经济工作领导的工作,要是能有一个很鲜明的态度,两大巨头能够支持,那么陆政东的事情上会讨论效果也会好得多……

新年伊始,孙伟阳陪同总理在全省进行考察,这一次前来考察的阵容非常大,随同总理前来考察的有国家发改委主,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财政部部长,国土资源部部长,住建部部长,商务部长,国务院副秘书长、总理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兼国办秘书一局局长,国研室副主任。

阵容之所以如此强大,这是因为这不仅仅是新年之后总理首次到地方进行考察调研经济运行情况,也是两会之前一次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考察,是为即将召开的两会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的最重要的考察之一,到时候还将召开五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

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今年年底要召开三中全会,作为三中全会前的两会会有一些新理念新观点会在这其间提出,以便为三中全会推出的重大的理论和政策进行预热和吹风。

总理在考察完之后,对于省里的发展新规划纲要显得比较满意。

“伟阳,经过实地考察和听取你们的汇报,我也和国研室的几位同志聊了聊,在民生这一块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你们的规划寂个人感觉是可行的,关键在于落实,我看到了你们省委省政府的基础工作做得很扎实,现在就是该昂扬奋斗,振兴的时候了,希望你们能够借助这样的战略机遇期,乘着这股东风扶摇直上,我希望几年之后,你们省的发展能够在上一个台阶。”

“感谢总理的关杯,我们绝不辜负总理的期望,一定牢记您的嘱托,让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孙伟阳紧走一步跟着总理略快的步伐,说道。

和前任风格截然不同的是总理性格要柔和得多,对于民生的关注度也高得多。

“全省局面不错,不过,作为和安新、深川相比,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我看安新提出的又好又快的发展思路是很不错的,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以‘快’为主,‘快’在‘好’之前。依据‘又快又好发展’要求,经济从九零年至去年年平均增速高达九点五以上,经济总量从九零年的全球第十一位上升到去年的第六位,而且按照这样的发展态势,今年超越前面两位应该是不存在问题的,这样的经济发展速度确实值得自豪,但多年来的‘粗放型’快速增长方式我们也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能源的高消耗以及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

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好’字上做文章已成为当务之急。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资源消耗型发展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转变,技术引进型发展向技术创新型发展转变,外需拉动型发展向内需主导型发展转变,投资拉动型增长向居民消费拉动型增长转变,倾斜型发展战略向均衡型发展战略转变,效率优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