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政道风流- 第6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安俊义也看了一下对面,虽然陆政东一直没提中央领导召见他为何事,但从新闻报道的时间上看,陆书记估计和那次学习有关。

没来的人这次肯定是要被狠批一顿的。

安俊义也在之前的通知中再三提醒参会人员,做好笔记,同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领悟出自己内心所想所虑,千万不要随便找些陈词滥调来敖衍,陆书记甚至其他市委领导肯定会利用这样的机会了解下面这些人的能力,会让人结合学习精神和自身工作实际谈一谈想法和观点,这也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活计,谈得好,没准儿就能在一把手心目中留下一个比较好得意印象,谈得不好,多来两次不满意,只怕你的印象就在一把手和其他领导眼里就两然失色了,而且距离全省区县主要干部调整的时间也不长了,后果会是什么自己应该清楚。

所以在安俊义看来,这样的学习对于不少人来说既是学习精神开拓视野的机会,同样也是一个过关的坎儿,但显然有一部分人还是重视不够,那也不能怪他没提醒了……

“我今天就谈一谈城市的发展问题,按照我们传统的城市划分,北上广算是没有争议的一线城市,我们安新也算是二线城市尾巴上的,但这种以行政区域和以GDP论英雄的单一指标分级事实上随着发展并不能体现一个城市真正的水平,一个城市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庞大的中产阶层人群如何,以及政治资源如何;有没有为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多个省份具有辐射能力,有没有有雄厚的教育资源、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便利的交通;有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便利的交通和独特的城市魅力等等作为标准。

而且要综合人均收入、教育资源、大公司和大品牌的选择等多项更具现代商业意义的指标来作为一种衡量标准,也许更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水平。

从现代的城市意义上讲,在这些方面占据优势的城市往往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商业活跃度相对较强,对大公司、大品牌和优秀人才有一定的吸引力,它们也正在或者即将成为未来几年大公司布局的重点。

大公司投资于某个城市,以及公司人选择把自己的未来投资到某个地方,都是建立在对未来的信心之上,我个人认为,这也是衡量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这种未来正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所在。

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可以看看全球五百强的企业数量我们有多少家,少得可怜吧。甚至还比不上一些不入流的城市。

如果跨国公司代表了一种外来的和相对前沿的视角,如果说吸引大企业入驻更多是依赖本地的人力、土地等资源以及区位优势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那么民营经济的繁荣和创业的活跃则更多地依赖于人才的聚集、投融资平台和信息交流平台的搭建,以及城市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优化。两相比较,前者更多属于城市硬件、先天优势,后者则更多地依赖于城市软环境的建设,而后者更有利于一座城市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以这些指标来衡量的话,安新同样是有极大的差距,那么民营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对于一个城市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则更具有切实意义,在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我们的差距有多大,我们到今年第一季度,民营经济的增加值也仅仅只占到全市gdp的不到十分之一,而排在我们前面的同等级城市有十一家之多,排在倒数几位。

而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原因带来的外商投资增速放缓,在未来几年,民营企业之于城市经济繁荣的重要性必将进一步提升。我们在这方面准备好了吗?

去年全年我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同类城市中同样处于很低的水平,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在全国中都排不上号。

而从软环境来讲,安新拥有的高等院校,每年可向人才市场提供的大学毕业生和专业技术工人,同样非常低。

流动人口也可以作为衡量一地经济的指标,但我们市的流动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超过还没到十分之一。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年轻人选择在哪些城市创业以及他们所选择的创业门类将会对这些城市未来的竞争力起到更具决定性的作用。

这就涉及到一些新兴行业和新的产业,在这一点上,乃武在互联网、中和在芯片、和山在光电产业等新兴产业领域已经先行一步,我们有什么?我们的新技术试验区才刚刚起步……”

“不管从传统的标准和新的标准,我们安新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的确我们安新经济增速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应该看到,我们的增速高,是我们基数太低,不管从经济总量还是其他我们都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所以我们不能坐井观天,只看到我们安新这一小块地方,而应该放眼全国,在全国的同类城市进行比较,何况我们安新也在发展在进步,但是别人也没有停步没有落伍,想要追上前面的,我们必须要加倍努力才行。”

陆政东环视了一下会场的众人,显然他这一番有着翔实的数据支撑的讲话,让有些沾沾自喜的干部冷却了下来。

“讲完市里整体的,我今天再谈谈区县的,不知道大家注意到发展情况没有?

我看了看金威市的数据,也了解了今年有新举措新动作,并且我和市长在春节前后也都去过金威市,我和市长的看法是一致的,我感觉到金威市就是我们区县发展的一面镜子,怎么样在法展中寻找自身的不足而不是满足于眼前的所谓繁华美好,一个成功的合格的领导在这一点上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陆政东意气飞扬,声音也渐渐变得高起来。

“选准定位很重要,但是一旦选准就要不遗余力,这是关键。”

“我想大家或许都知道金威市前两年在大搞城市建设,甚至张忠平同志还被冠上了一个造城书记的绰号,这是带有贬义的,但同样,和金威一起造城的还有金湖区,现在的情况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拿什么还支撑造城,造城的目的是什么?没有支撑,拆东墙补西墙,其他要投入的地方势必受到严重影响,而这样盲目造出来的城,很有可能就是死城一座,而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和目标,没有一个系统的、长远的规划,造城那有注定不会有好结果的。

所以要造城,要基于一个最基本的规律,至少要做到以城养城,要做到造城是为了增加一地的供血功能,金威造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承接一些产业,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一些产业会逐步向内地转移,敏锐的把握到了这一点,结合自身的优势,加大力度招商引资,尤其是提出了全方位开放政策,据说对方要求很高,而金威方面则在这个基础之上自己给自己加了量,不但表示从选址到道路、用电、用工的承包打捆服务,以及后续的一一系列问题,总之,企业只管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其他需要政府解决的,政府去解决,这口气很大,说实话,当时我还是有些担心的,但是金威做到了。

而且金威还主动出击,据我所知在去年一年中,他们分管招商的副市长在金威的时间很少,基本上都在一些招商的洽谈会上,他们的招商局长据说一年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外地,诸位,我们的书记、县长、区长们?感觉怎么样?有没有触动?有没有压力?有没有如坐针毡的味道?

我很清楚,硬件设施对于一地的经济发展和对资金人才吸引力的重要性,而我认为服务意识同样重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硬件设施更为重要,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我在西河长滩开发区的时候,也就千把万的初期投入,就搞开发区,那硬件设施说起来估计你们都觉得寒酸得掉牙,但就是这一千把万,长滩硬是把开发区搞了起来,而且到现在都还不错,人家一地级市比我们高新区的经济总量也差不了多少。

那靠的是什么,开动脑筋想办法,靠的是服务,要转变这样的观点并不容易,因为在我们的习惯性思维中,政府就是管理者,却忽略了服务的职能,虽然市委市政府一再强调这一点,但我认为在这方面还是做得不够的。”

陆政东从自己担任市长以来已经多次进行转变工作作风上的整顿,但是依然有不少陈年陋习深入不少人的骨髓,在很多工作中自觉不自觉的暴露出来,尤其是在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很多人又忘乎所以,觉得老子天下第一,以主宰者和家长自居,不彻底消除这种观念,安新的经济就难以迎来更大的发展。

在座的其他区县领导一个个都有些不是滋味,在印象中金威虽然是撤县变市,虽然是市里县里的龙头老大,可这些年发展也并不顺利,始终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一直萎靡不振,从原本的全省的十强县经济滑落到了中游。

而之前担任金威的几任领导中也是平淡无奇,没有听说过有多少出奇之处,没想到张忠平不声不响的居然搞成了这么大的事情,在增速上超越了几个一向排名雷打不动的区。

“当然即便金威也还有很多努力的地方,根据我的了解,在这方面,现在金威还局限于引进企业,对本土企业还没完全做到这一点,我希望金威用一段时间能够做到本土外来企业一视同仁,那样金威的发展会真正上一个台阶……”

接下来陆政东又谈了发展质量的问题,发展要又好又快。

之后,对于其他区县,特别是工作做得不好的区县进行了分析,虽然没有点名,但是下面这些区长书记们很快的就发现了门道,坐在陆书记正对面的是工作不错的,而两边应该是最差的,优劣对比,却又要坐在一块儿,那份滋味无论是哪一位落后者都不太好受。

而陆政东接下来的来的话让他们更不好受:

“今天,我就讲到这里,主要讲的是找差距,全市和其他城市找差距,区县自己找差距,等拿得出手了再和其他地方找差距。今后这样的集体学习,我就少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