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政道风流- 第5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于安新汽车厂,杨必忠也不是一点兴趣都没有,之所以一开始没有动,主要就是想在压压价。

浦和不过是在哪里虚张声势,贝莱汽车不过是想阻止安新汽车厂再次成为其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并不是真心实意,如果还有其他选择,市里肯定是不太愿意交给贝莱汽车,但他也没料到贝莱汽车到后面还真是想要把安新汽车给弄下来,而市里似乎也改变了态度。

这让他心里很是纳闷,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贝莱汽车傍上了所谓的“战略投资者”,来头极大,这才是导致市里态度转变的真正原因。

不过,这事很快又峰回路转,在市里不少人的反对下,贝莱汽车收购安新汽车厂的事情也变得渺茫起来。

机会重新又回来了,而且公司也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进行这么一场资本运做,而且企业也亟待转型,这是一个转型的良机。按理说,杨必忠没有任何反对的理由。

可这毕竟是在国内,任何经济行为的背后,都有可能牵涉到政治层面的较量。

贝莱汽车应该不会这么轻易的放弃这样的机会,而这个时候出手,显然会得罪贝莱汽车的身后人,这让杨必忠很是忌惮。

杨必忠内心非常厌恶那样的后台——在他发展的历史上,不少这样的家伙夺走了他看中的东西,虽然他现在在安新的地界上已经是有了一定的地位,但对于更高的上层,他什么都不是。

而且更让人棘手的是安新汽车让他依稀看到了市里的领导博弈的身影,在局势没明朗之前贸然淌进这趟浑水搞不好就得不偿失。

杨必忠了解的东西有限,所以也只能做出这样的判断,但是姜是老的辣,杨必忠决定看看局势的发展再说。

杨必忠想了一会才带着考究的口吻问道:

“思瑾,你说说,我们的企业要转型也好,要发展壮大也好,最重要的是什么?”

“要有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多数大企业风险控制能力还比较低,属于典型的速度经济型企业,特别是我们这样的私营企业更是如此,而核心竞争力不像劳动力、原材料可以买来,要找到核心技术,而且是不能模仿的。这最终决定了企业有没有长久的竞争力……”

杨思瑾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杨必忠笑了笑道:

“你说的没错,但仅仅是在商言商,不全面。一个企业首要考虑的是生存,生存不是企业生命的自然延续,生存是在历史淘汰过程中,靠不断的作为和进步,累积起来的。

有了生存,才谈得上发展,发展不是那种坐等潮流眷顾,而是用持续的奋斗和进取,与时代变化与社会发展共同进步,从而获得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一点尤为重要,就像动物一样,每一次地球气候的巨大变迁都会为生物的进化带来飞跃,不能进化的物种会灭绝,适应环境的物种将进入大规模繁衍的新生,谁能加快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与国家共同进步,谁就能迎来新机遇,而不能适应者将会被淘汰……”

杨必忠看着若有所思的女儿,继续说道:

“所以如何适应大环境的变化才是一个企业的根本,大到国际的变化,国内的变化,而落到我们家的企业,那就是安新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说到底都是由人决定的,而这些人就是党政干部。”

“权力这个东西,有时候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的,权力之争,利益之争是官场中永远的主题,在这个充斥着野心家和投机者的地方,是典型的弱肉强食之地,理想主义者在官场中注定会碰得头破血流,如果不进行改变,根本无法生存下去,这就是现实,不是哪个人或者哪些人能够改变的。

经济向来和政治息息相关,而经济是为政治服务的,特别是在处于变革时期的国内,不了解这个,那就是相当危险的一件事情,特别是我们这样的私人企业,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我们,夸张一点可以讲决定我们的命运。”

杨必忠很严肃的说着:

“正因为这样,我们这样的企业获得政府撑腰是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我们这样的人比普通企业家更容易遭到调查和逮捕,这个你肯定也是看到了很多,你知道爸爸这么些年来为什么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企业发展得很快,却在这方面无恙?”

杨思瑾没说话,静静的等着父亲继续说着,她知道父亲是借着这个机会给她好好的上一课。

“我对这些人一向都是跟着国家的政策走,本着交好政府,而不是政府某一个领导,即便是要较好某一个领导,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的原则,当然尽最大的可能不去得罪那些当权者,所以才走到现在。

到了我们现在的规模,其实已经没有必要非要去巴结某一个人了,把我们的发展和他们的政绩挂钩,就是不用那些危险的手段也照样能够得到支持,只不过支持的力度小一些罢了,但是这样稳妥……

官场上的事情,说简单也简单,简单到谁实力最大,谁就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说复杂也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个中微妙之处,非局外人所能体会。但作为我们这样搞企业的,至少要做半个官场人,了解他们,和他们处好关系,这样企业也就消除了最大的麻烦了,懂得如何讨好当权者,这是企业另一项基本生存技能,权力资源,那可是绝对稀缺的资源,要学会如何为我所用……而现在市里是两大力量在斗法,我们这个时候去火中取栗,搞不好栗没取到,手反而被烧伤了,得不偿失啊……”

杨思瑾凝思着,这些事情她不是没想过,但从来没有想得这么深刻和具体,杨思瑾一边思考着,不明白的地方父女俩交流着,最后杨思瑾问道:“爸,你说市里这样的斗法,谁将最后胜出?”

杨必忠看了女儿一眼,心里颇有些欣慰,女儿的接受能力还真是够强,马上就想到了这一点,谁胜出就会决定未来一段时间安新的走向。

会是陆政东吗?

自从那次座谈会回来,杨必忠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那一次在座谈会上的陆政东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陆政东的整个讲话的条理层次实在是太清楚,逻辑上一点问题都没有,从经济发展到政治稳定,包含面很广,而且完全是脱稿谈话,肚子里没有货是绝对不会如此的。

而陆政东在安新这一年在经济上的表现那更是只能用精彩来形容,有一个会搞经济的市长当家,对于搞企业的人来讲是求之不得的,特别陆政东是支持大力发展私营经济,这对他们来说更是福音。

但能搞经济,并不意味着会搞政治,虽然目前陆政东在和詹继东的斗法中占据上风,但这样的事情却是要笑到最后才算真本事,暂时的胜利不足以说明什么……

第71章大局观

以陆政东的年纪来看,阅历方面应该远远不如自己,他哪来的这副举重若轻的安然?

陆政东在上层有足够的背景,可这不能完全成其为理由,那样的人他也见识过,可没有一人拥有他那种智慧。

那个座谈会从开始到他离场,始终以他谈论的话题为中心。不像从前那般,领导讲话后,就各顾各的。在市真正上得了台面的,形成一个圈,紧密围绕在领导的周围。

经济资本围绕权力资本,这是常态,当然实力达不到的,一般也都很有自知之明,不会往领导跟前去凑热闹,也就是在一边眼巴巴的看着,谈着些不咸不淡的东西。

而陆政东和其他领导不一样,那一天不管实力强弱,都照顾有加,实力强能够体会得到他的看重,实力弱的也能兼顾到,在他的带动下统统围绕在他的身旁,思维也跟着他的话语跳跃,一会儿政治,一会儿经济,一会儿宏观,一会儿又回到了市。仿佛一切都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好似紧紧掐住了众人的政治经济命运。那天,陆政东给他的感觉就是这样。

陆政东发出一种很强烈的信号,他的到来就意味着安新改变的开始,而从那天的座谈会开始,安新大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

这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而是之前一年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能够以而立之年成为一重要工业城市的市长,这仅仅是有后台是远远不够的,而其前程更是用远大来形容都显极为苍白。

只是陆政东这样年轻也是一个问题,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能力什么都够,但资历和经历还是不够,这是一大问题。

而且詹继东得到省委江书记的支持,自然也不是泛泛之辈,谁压过谁,其实还真是难讲。

杨必忠想了好一会才回答道:

“影响的因素太多,我也看不清,其实看不清这样的事情不要紧,就一个办法,从参与到这些手握重权的游戏当中去,却能够与各个圈子都有所交集,在复杂的环境中游刃有余,这其实就已经足够了……”

杨必忠指点着杨思瑾,做大做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一吹响,国内各地,特别是沿海那些嗅觉灵敏的资金充裕巨贾都纷纷有所动作起来。以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来看,这或许又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机遇。

安新看陆政东这样子,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支点,杨必忠在得到西部大开发之后就马上让手下做了一些规划,很快下面的人都拿出了好几份发展方案。

怪不得这些年国有企业在与私营企业的叫阵中,始终处于下风,两者工作效率,那输得是的确不冤。

但真正要做大做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某些国企还有某些民营企业家,运气好赶上了某个节点或者机会,企业赚了一大笔,于是就得意忘形叫嚷着我要如何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

杨必忠对于这样的人嗤之以鼻,做大做强容易,但是做到有质量的做大做强难。

特别是在国内,企业要做到有质量的做大做强,那是相当的困难,这绝对不是嘴巴里叫嚣两句就可以的,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运做过程。

这涉及到一个长远的规划,而非简单的弄点经营多样化,做企业需要有激情,需要有胆识,但是不能无知,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