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政道风流- 第1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陆政东点着头,和镇里在家的领导握手之后才上了二楼,等大家坐定以后,陆政东开门见山地道:“我早就想专门到罗山看看。我从罗山路过了不少次,不过由于县里有事,并没有至爱罗山停留过吗,我早就先专门抽时间到罗山看看。今天终于抽出了时间,所以没有事先通知你,两件事情,一是听取基层组织工作试点的汇报,二是听取成宜长路在罗山段的一些工作情况。”

对于试点工作,苏定忠讲得头头是道,对于邱智慧的提问同样是对答如流,但对于修路所涉及到的群众工作,苏定忠汇报地的时候就一脸苦相。

陆政东只是听着,很少插话,等到苏定忠汇报告一段落,他才道:“苏书记,宜长路不但是县里的重点工程,关系着宜蓝的发展,而且同样是罗山镇发展的要进一步发展的基本条件,既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也是罗山镇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苏定忠见陆政东神情严肃,话里有话,心里也有些吃不住,觉得背上的汗都出来了,道:“我们罗山镇党政也是高度重视宜长路建设,制定了详细措施,配齐了力量,只是镇里沿线都是传统聚居地,人多地少,对于占用土地,群众接受不了。”

陆政东看了一眼苏定忠道:

“县里修路的方案实际上基本就是沿原路,适当拓宽,这是县里最主要的一条干道,总不能修成机耕道那么窄,已经是占用土地最少的了,下面的村组干部和群众不了解,你们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应该是最为了解的。”

苏定忠点着头,确实是了解这些的,只是他曾经受惠于县里原来的林老副书记,而且和林俊峰交情也不错,林俊峰提出要他在修路的事情上拖一拖。

苏定忠深知林俊峰就是个又愣又横,翻脸比翻书都还快的杂皮,就是宜蓝说一不二的一混世魔王,看林俊峰那样子,若是他不搞点名堂,林俊峰指不定会怎么对付他。

当然他也更清楚陆政东是县里主持工作的副书记,他要是在修路的事情上没有作为,陆政东肯定也不会放过他,所以他就是一夹心饼干,必须要小心应对,不然他就会被夹成个人肉干……

陆政东站起身来,对苏定忠道:

“苏书记,希望镇里的工作抓紧,我还准备到其他镇看看,我先告辞了。”

苏定忠就怕陆政东逼着他表态,见陆政东要走,心里稍微松了一口气,口里却道:“陆书记,这都快到中午了,吃了中饭再走吧,你是第一次专程到罗山镇,镇里的同志们都希望……”

“下次吧,今天还有事情,邱部长不走,你们一起认真研究试点的事情。”

陆政东与苏定忠握了握手说道。

陆政东对罗山镇的工作是相当不满意,但是目前他在人事上基本上还是“无为而治”的策略,不想立足未稳就进行人事调整,所以再不满意也还是给了苏定忠机会的……

若是苏定忠还是依旧软磨暗顶,不拿他这个县委书记不当回事,那他更是会后悔一辈子的!

第18章摆平“潜规则”

陆政东在宜长路沿线跑了一趟,除了罗山镇,其他几个途径的乡镇对修路的工作都开展得不错。县里也是在全力推进此事。

“陆书记,我来汇报一下公路招投标的事情。”

闫玉明敲门走了进来,陆政东见闫玉明愁眉苦脸,便丢了一枝烟给闫玉明,问道:“马上就要进行招投标了,是不是压力很大?”

闫玉明点上烟,深深的吸了一口烟才道:

“这一段时间来找过的人实在太多,县里的市里的都有……”

按照计划,公路的招投标工作即将开始,陆政东的传呼几乎都成了热线,这里面也不乏市里的一些领导打招呼,而且有些公司也就是趁着今年经济发展提速刚刚搭起来的草台班子。

陆政东也是头大如斗,一方面,宜长路是他到宜蓝要办的第一件实事,他自然是希望把任何的风险都降到最低,但另一方,对于这些打招呼的领导,他也不得不重视。

其实在体制内行走,最需要的是人脉,但最害怕的是人情,能够在这种事情在他这里开口说情的,肯定都是平常和他关系还过得去的人,特别是一些领导开了口,这要拒绝了,有的领导就会认为他翅膀硬了就翻脸不认人,就会得罪人,难免在今后的工作中就不给他穿小鞋。陆政东虽然也不惧怕别人给他穿小鞋,但是能不那样自然是最好的。

两人正说着话,办公室的电话又响了起来,又是市里的一位局长,这位局长在电话里谈了一下工作上的事情,并没有提及修路要开标的事情,但是之前已经打了一次电话了,此时不说修路的事情却是无声胜有声,陆政东身在其中,自然明白这位局长的潜台词,一边的闫玉明也是多年负责工交,对这类打招呼的事情实在是太熟悉不过了,两人相视苦笑一下。

陆政东不由想起曾经听到的一个笑话:一个人和他的美国女朋友在纽约街是闲逛,看到红灯就闯了过去,女朋友说,你连红灯都敢闯,什么违法的事情不敢干?就与他拜拜了。

他回到北京,和中国女友逛街,见了红灯就老老实实地等着,女友不高兴地说,连红灯都不敢闯,还能干什么事情。也与他拜拜了。

这个笑话或许一点也不好笑,但说明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社会对法律、规则的漠视根深蒂固。在国人眼里,善于规避规则是一种“能力”。超越规则的行为归纳为一种规则,叫做“潜规则”。

在某些人眼里,再好的规则都是人制定的,都需要人去执行,只要是人办的事情,那就会有漏子可钻。商人们是深喑此道,绞尽脑汁在这方面想办法。打招呼的领导就更不用说了。

人一旦上了一个台阶,权力越大,掌握的资源越多,相应就可以交上许多有分量的关系,但是在结交一些关系的同时。也必然要得罪一些朋友: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不管手里掌握多少资源,优质资源总是有限的、极度稀缺的,而希望在其中分一杯羹的又太多,在多的资源也难以满足所有的人的胃口,而且这些工程也还要考虑县里一些国营和集体的建筑公司,不然县里的其他人也会说三道四,就是把这六个标段再分一下也是不够的,所以并没有一口就答应下来,但是也没有拒绝,而是谈了谈他现在在宜蓝的处境困难,也谈了市里这回把宜长路作为招投标试点,他只能在原则之内尽力而为。

在这条路上行走,同光和尘还是有必要的,不然就会成为孤家寡人寸步难行,但他现在主政一方,若真要走得远走得长,必须得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否则就会在其中完全沉沦,迷失方向,这样肯定也难以成大器。

这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陆政东的内心交战良久,最后还是坚定了自己的做法: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陆政东自认自己不是君子,也没想过要当什么包青天,但必须还是要坚持自己的定下的底线。

只是陆政东也不由想到,这些打招呼的人虽然不少是领导,但都不算是非常重量级的人物,对于他的影响有限,若是像孙伟阳或者肖清扬这样重量级的人物打打招呼,他还能坚持得住吗?对此,陆政东心里也说不准,心里也不由揶揄了一句:官大一级未必压得死人,那仅仅是大一级的官分量不够而已……

陆政东看到闫玉明那样子,沉吟了好一会才说道:“闫县长,我知道在你那里打招呼的也不在少数,我和申县长这里也就不用说了,这些关系户要都照顾到,这根本都是不可能的事情,还是坚决按照议定的招投标执行,这样对上上下下也有个交代,不然更会一得罪就是一大片。

市里把我们县定位招投标试点县,我也认为,招投标制度在我县的建立和完善,是一套极好的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县里的建设,好的制度让坏人做好事,而坏的制度让好人办坏事,这实际上也是对广大干部的一个保护,让干部尽可能的少犯错误,市里又把反腐倡廉的试点也放在了我们县里,也是对县里抱有很大的期望……”

陆政东缓缓说道:

“我看这样吧,你安排个时间,把建设口的同志们召集在一起开个短会,强调一下这方面的问题,必须要严肃一件事情,统一一下思想,那就是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严格落实质量责任制,质量责任制必须要落实到人头,让广大干部自醒、自警、自励,奖惩要分明,有成绩的要旗帜鲜明的奖励,有问题的要严惩不贷,杜绝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生。”

陆政东下了决心,也就没有任何的犹豫,事实上他也没有时间和机会犹豫,但是他也一直在想办法让把这件事对他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陆政东在建设口的会上讲话之后,招投标就如期召开了,由于招投标是市里的试点单位,陆政东请到了市里的媒体,原来在开发区和省商报的记者虽然开始有些不对付,但是后来相处得挺愉快,特别是开发区引进数家大企业一飞冲天,省商报几乎是独家报道,加上招投标制度虽然在长滩已经搞了一段时间了,但之前也算是摸着石头过河,并没有过多的宣传,在全省也算是很有意义的新鲜事物。

因此陆政东在招投标会议上讲话之时,下面的闪光灯不断,这也正是陆政东苦思冥想想出来的不是办法的办法。

把宜长路弄成是招投标制度建设的第一步,估计全省都能看到这条新闻,这样也让那些打招呼的人知道他不能在这项工程上做手脚,只有按照规则来办事,这一招既能堵住那些打招呼的人的嘴,也不至于太得罪那些人。

第19章人事布局

招投标顺利完成,县里有三家企业中标,张林忠不出意外的中了一个标段,这在陆政东的意料之中,张林忠的企业实力在那摆着。

市里也有两家企业中标,都是老牌的道路交通建筑企业,县里中标三家都是国有或者集体建筑企业,这多少带有些地方保护色彩,不过,这样的结果让陆政东比较满意。

在长滩,高士图和高二楚父子俩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