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红色攻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89红色攻略- 第4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三人又是如何一起经历一场凶险的战斗的呢?

    其实,和他们一起经历的,还有几个前苏联的直升机飞行员。

    事情要从头说起。

    泽登巴尔的血腥大清洗展开之后,外蒙可以说是陷入了一片白色的恐怖当中。两百多万人民,谁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在自家的床铺上安安稳稳地再躺一个晚上。

    那些带着红袖标的清查工作小组成员,几乎成为了食物链的顶层,手持密令,想抓谁就抓谁。甚至。他们随身携带了司法部们出具的空白逮捕令,需要用的时候直接填上名字……

    当然,对于广大普通民众来说,他们只是有些不解、迷茫、畏惧地看着这一切的发生,因为人家正在争夺的,就是对他们的控制权。

    泽登巴尔一边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政治大清洗,同时利用大清洗的时机,对第一步兵师进行整顿。清洗了大批军官,根据李路的指示,从巴托夫的集团军留守部队中挑选大量的前苏军军官充实进去,补充了大量人民革命党党员作为兵员。

    李路随后拨付了第一步兵师一大批国防军淘汰下来的武器装备,就这样,外蒙军队第一步兵师齐装满员了,并且还实现了机械化,奉泽登巴尔的命令开进唐努乌梁海地区,该部的后勤保障由维和部队后勤司令部负责。

    巴托夫的国际红色纵队已经宣布归顺外蒙,泽登巴尔以人民革命军最高统帅的名义颁布命令,把国际红色纵队命名为外蒙人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任命巴托夫为第18集团军司令员。

    就这样,巴托夫率领的那支本质上是前苏联驻外蒙的第39集团军的部队,又摇身一变,成了外蒙军队。距离上次他宣布脱离远东还不到一个月。

    随后,泽登巴尔宣布收回唐努乌梁海地区,同时宣布第18集团军的驻防地域为唐努乌梁海地区。

    巴托夫名正义顺地在唐努乌梁海地区待下去了,随即就和驻扎在那里的俄军发生了交火。

    唐努乌梁海地区的战火不值得一提,因为在大多数人的眼中,那是前苏联军队发生的内斗,巴托夫部只不过是披了一层外蒙皮罢了。而且,俄军当时部署在唐努乌梁海地区根本没几支能打仗的部队,即便之前能打仗,现在也****了。坦克坦克开不动,步枪步枪打不响,军心涣散。

    而巴托夫的部队有着李路暗中提供着的全面的后勤保障,经过远东战争,部队是产生了凝聚力了的,也是一定程度上和莫斯科分道扬镳为了自己的明天打拼的,说到底,有了一些信仰,即便这个信仰不是那么的高尚。

    所以,唐努乌梁海地区的战斗,根本就是巴托夫在赶鸭子。兵锋所到之处俄军无不闻风而逃。西伯利亚军区是干瞪眼没办法,想动员部队消灭叛军,没钱。莫斯科哪里还有心思管这边的事情。

    李路对唐努乌梁海这边的事情是比较放心的,毕竟什么都摆在明面上。只是,包括他在内,也想不到,有那么一股顽强的俄军会从阿尔泰地区那边潜进来,一口气打到了乌兰固木。

    这就是胡震天、裴小山、张龙他们三人共同遇到的一场遭遇战。

    前面说到,泽登巴尔的大清洗是分成几个庞大的工作组,以乌兰巴托为中心,把下面的城市分为几批,一批一批地进行。

    乌里雅苏台这个中部重要城市完成之后,调查部的工作组就乘坐着几十辆卡车开向西部城市乌兰固木。

    在此之前,裴小山小队自然是要先行开拔,担任先锋的同时也要在乌兰固木附近建立一个隐秘的通信联络据点。

    乌兰固木是外蒙西北省份乌布苏省的首府,城区就在著名的乌布苏湖边上。从地理位置上看,乌兰固木可谓是外蒙的西北门户,攻占了这里,部队可以通过两条国家主要道路向东、向东南机械化推进,一直推平整个外蒙。

    所以李路很看重这里,但是,受限于遥远的距离(乌兰固木距离乌兰巴托1300多公里),而最高统帅部又大幅削减了维和部队的实力,导致他原本计划向这里派驻一个步兵师,不得不调整为一个步兵团外加一个炮兵团。

    又因为别突然紧急召回帝都,耽误了几天。当他回来的时候,炮兵团,也就是张龙的那个数字化炮兵团已经按照原计划行进在前往乌兰固木的道路上,而调整计划后的步兵团依然还在乌兰巴托。

    李路不得不用701团看来替代那个步兵团,向乌兰固木远程机动。但是,701团已经远远地落后了张龙团一大截路。而且配属701团的第501特种直升机中队需要701团协助在沿途建立临时补给点,才能飞跃一千多公里的距离,到达乌兰固木。

    这么一来,就造成了乌兰固木一段时间内是出于无防状态的,也造成了本来在后面的张龙炮兵团变成了先锋部队。

    所幸的是,外蒙境内没有什么敌人,一些小股的反动武装,张龙轻而易举就收拾了。

    本来外蒙的防务就是巴托夫管的,他一走,外蒙实际上就真空了。

    于是,张龙在开进的途中,就遇上了翡小山以及跟随裴小山小队行动的胡震天。胡震天带了一个特工小组,负责监督人民革命军清查工作组的工作,同时作为实际上的指挥组而存在。

    得益于李路把701团的先进指挥控制系统扩展到整个陆空战斗群,原陆空战斗群所属部队彼此之间的联系都是没有任何障碍的。

    胡震天对于张龙跑在701团前面也感到惊讶,不过一想到外蒙境内的情况,也不担心了。炮兵下了火炮就是步兵,别以为炮兵就不会干步兵的事情。而且,炮兵可是有一个炮兵侦察连的,论素质论战斗力,都不比步兵部队的侦察连弱。

    事实上,李路发现了张龙团的位置突出去之后,也想过下一道命令让张龙先停下来等等701团。但是又想到,外蒙境内哪里有能给近两千人的张龙团造成威胁的?

    又因为耽误了几天,李路担心乌兰固木发生什么变化,就命令张龙按照原计划开进,提高警惕之类的。

    一路无惊无险,张龙是连个手持棍棒的平民都没见过。现在又和翡小山小队会合上了,有一支编制十二人的特种小队在身边,心里更踏实了。

    他们就汇合在一起,一齐向乌兰固木开进,直到发现路上出现越来越多的拖家带口的平民,他们才意识到乌兰固木可能出事了。

    拦下几波平民询问,他们大吃一惊——俄军占领了乌兰固木!

第499章 哥萨克骑兵

    大约从1988年,也就是他在南疆战场上证明了自己,获得老爷子的重视之后,他就利用家族势力,有意识地向前苏联安排隐秘力量。{霸}{气}{ba}大体上是以情报部为主,辅以一些他自己独立控制的松散暗线。

    他自认为,经过这么多年的布置,又经过红色计划以及其子计划远东计划等等,前苏联加盟国家发生任何事情,都逃不过他的情报网络。

    然而事实无情地证明了一点,再完善的网络,也存在着漏洞,再敏锐的触角,也有触及不到的地方。

    眼前攻下了乌兰固木的这股俄军,就不在李路的眼线范围之内。

    这是一个哥萨克骑兵团,真正的骑兵团!

    叶夫秋欣,这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如果看过苏联一部叫做《夏伯阳》的小说,你一定会对这个叶夫秋欣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在那个时代,夏伯阳代表着哥萨克英雄形象,而这个叶夫秋欣,就是苏军中极富传奇色彩的哥萨克部队指挥官。

    哥萨克人以英勇善战著称,在俄罗斯的历史上,哥萨克人组成的骑兵,是沙俄的重要武力。更加形象地说,哥萨克骑兵在毛熊那边的历史地位,等同于蒙古骑兵在华夏历史上的地位。

    同样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两者交过手,蒙古骑兵完胜。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个群体历史以来几乎都是以当兵为职业,以至于提起他们的名字,自然而然的就想起战争。

    苏军中有着相当数量的哥萨克部队,苏联解体之后,这些部队大部分都归俄罗斯,乌克兰也有一些。但是在俄罗斯裁军的大环境下,哥萨克部队慢慢地消失在众人的视线里。直到普大帝上台,要重整俄罗斯帝国的雄风神马的,重新组建哥萨克部队,那已经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事情了。

    在整个九十年代,失去了帝国的哥萨克人自然就成了炙手可热的雇佣兵来源。这里面包括独联体国家的官方非官方组织,他们对哥萨克人的需求是强烈的。把英勇善战、绝对忠诚完美融合在一起的哥萨克人,是最理想的人形暴力机器。

    军迷印象最深刻的,无非就是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第76空降师第104近卫伞降团哥萨克第2营90名哥萨克伞兵与两千多名叛军激战三天,最后活下来的只有六个人。

    但是,他们消灭了七百多名叛军,成功完成了堵截任务,把战争进程牢牢地控制在俄军手中。

    也就是说,他们平均每个人都打死了超过十名敌人。

    他们都是哥萨克人,他们用钢铁般的身躯,为俄军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如果李路此时得知这股俄军指挥官的名字叫叶夫秋欣,一定会惊讶得瞪大了眼睛——他不就是后世在最后一刻喊出那句“列娃,永别了,向我开炮”的叶夫秋欣吗!

    此时此刻,谁也不知道这个叶夫秋欣为什么会在这里出现,并且率领了一支五百多人的骑兵团攻占了乌兰固木。

    他们真的有战马,真的是骑着马的骑兵!

    在只知道攻占乌兰固木的是一股人数五百多的俄军骑兵的情况下,负责战术指挥的裴小山不敢轻举妄动,他决定带一个侦察小组抵近侦察。胡震天第一时间把情况向李路作了汇报,同时张龙的炮兵团也进入隐蔽地带,建立了火炮阵地。

    接到报告之后,李路大吃一惊,连忙指示人民革命党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