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红色攻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89红色攻略- 第2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试行兵役改革。

    持反对意见的大佬认为,兵役改革是军国大事,涉及到国家国防政策的调整,一个小小的步兵团小小的团长,没有资格提出关于这方面的改革方案。也就是说,他们有可能是根本没看方案的内容,只看了方案最后的落款。

    支持派的大佬指出,701团本来就是陆军改革的试验田、探路先锋,任何方式的改变都可以进行,这也是当初成立701团,并且给该团特别拨款、特别权力的原因所在。

    李家老爷子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单独上门求见了副统帅方上将,寻求支持。方上将是欣赏李路的,当时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就关于海军的发展深谈了一次,非常的投机。再一个,说起来李路是帮助他完成了夙愿的。

    两次大动作,一个是大力促进购买f…14d舰载战斗机,另一个则是已经进入南海的运载着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船队。

    当时接到从乌克兰传回的消息说已经成功获得了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和瓦良格号后,方上将是激动得晚上破例喝了两杯。当今国防军中,没有人不知道,这位毕生为国防军装备体系建设费心心血、尤其是海军装备体系建设的身材高大的上将,最大的心愿是看到自己的航母。

    虽然不是自己建造的,但是在咱们的手里!

    方上将对李路这小子是佩服的,所以,他明确地对李家老爷子表示,他是支持在701团先行探索一下兵役改革的,这条路子是可行的。

    有了方上将的支持,再加上李家老爷子以及和老李家算是一派的老总,701团的兵役改革方案终于得到了批准。

    直到李家老爷子亲自给李路打电话,扔下一句“老三,这个事情你务必要好好地做好”,李路才意识到,他那个兵役改革方案得到批准一定经过了一场不小的博弈。

    就看李路如何借着组建装甲营之机,把这个关系重大的兵役改革好好地整一下了。

第318章 考核标准

    看最快更新

    这几天,兵们都嘀嘀咕咕的,训练间隙咬耳朵,吃完饭后也在营房里说悄悄话。话题都集中在团里刚刚开过的全团军人大会的内容——关于试行新兵役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新兵老兵都在议论着这个话题。

    这是和自身利益攸关的大事要事,甭管你有多么的不在乎这身军装,又或者说有多么的在乎这身军装,你都会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进去。

    对于兵们来说,最吸引人的有两点,第一,是留队的名额大大增加,第二,转改士官后,最低的下士月工资有九百多块,加上岗位补贴,破千元。

    90年代,选择当兵的绝大多数是为了谋个出路。在四处无望的时候,当兵只需要你有力气你有胆子你敢拿命去拼,就有机会出头,显然就成为了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进了部队,兵们自然想长期干下去,吃一辈子的皇粮,这是给个镇政府办事员也不换的。

    穿着军装回村里可比办事员威风多了。

    所以许多人到了部队都豁出去了干,狠狠地玩儿命,就是为了能够得到上级的赏识留在部队里。只是,制度的原因,以及非制度的原因,往往能够留下来的是极少的一部分,这里面又有一部分是靠关系靠使用了钱财留下的人。

    人才,都他妈的滚蛋了。

    90年代的国防军留不住人才,是因为穷,21世纪的国防军留不住人才,是因为富,以及部分大家都懂的原因。

    当年步枪的连队有五个转改士官名额,能打能干的戴上大红花滚回家去了,留下的是众人皆瞧不起的大赖子。

    有钱没钱都办不好的事儿,根源大多是在人的身上。

    这通知指示精神一学习完,频临退伍的老兵们都喜出望外了。在越来越接近年底的这段日子里,虽然大家都下意识地去避免谈论到留队这个问题,但是心里的那份烦恼和纠结是可以从脸上看出来的。

    就在前几天,二营的一个老兵在参加五公里越野的时候,一口气干了十五公里,差点把人给跑废了。这段时间老兵都抢着干活,新兵蛋子们是又惊又喜。班长班副们咋一下子变得这么可爱了呢,是不是有什么阴谋?渐渐的他们才琢磨过来,原来是为了争取表现的机会。

    这段时间的干群关系那是和谐得不得了,平时敢和干部顶两句的老兵,都变乖了,看干部的那眼神是要多暧昧有多暧昧。兵们可闹不清楚谁能决定他们的去留,但是他们知道任何一个干部都能让他们留队的愿望难以实现。

    肩膀上有星的就是首长。

    这些情况李路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什么很多平时表现出色的兵,末了还会担心自己留不成。归根结底,是人的原因。当花钱买名额成为一种风潮,部队的战斗力就必须得怀疑了。

    新政策下来,兵们首先是宽心了不少,毕竟名额增加了,留队的希望就多了几分。再一次就是憧憬,一个月小一千块钱,干上那么个一两年,是可以把老家的破茅屋推翻,建起结实的平顶水泥房的。再多干几年,攒点钱,届时退伍了,也该娶媳妇了。

    许多人理想中的生活就是如此。社会是现实的,在和平年代,你跟兵们谈各种大道理,远远没有增加几十块津贴加点工资来的效果好。怎么,老子们每天都在和死亡打交道,守护着偌大的国土,不该获得应有的物质上的回报?

    改革开放之后,再想回到从前一套理论就能让部队战斗力无穷提升的情况,是越来越难以出现了的。

    接下来,李路一连给部队下发了几道命令,第一,营连没有推荐资格,第二,所有申请留队的士兵参加考核,由参谋处负责组织,政治处监督。

    改变在于取消了营连的推荐权,直接切断了基层干部以权谋私的可能。另外一个,则是考核的标准,说白了,就是达到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转改士官。

    李路是为这套标准头疼了许久,他拉着三大处的参谋干事,热烈地讨论,拟定了一套又推翻又拟定,几个团领导几乎天天碰头,就说这个考核标准的事。最后的分歧在李路支持的那一套标准被认为太苛刻,而苏夏支持的另外一套,则被李路斥为过于理想化。

    就又上常委会讨论了。

    苏夏的担心没有出现,李路没有利用自己完全掌控了常委会的优势,强行地通过他的那一套标准,而是摆出公平公正的架势,发动常委们各抒己见。

    李路的标准是有依据的,101大队作为特殊部队的存在,又是总部直属的秘密部队,组建之初就明确规定了兵员服役不用参照陆军现行的体制。当时李路的动作不敢太大,直接是照搬志愿兵的那一套,搞超期服役。不同的是,在他主政101大队的时候,制定了一套针对超期服役兵员的待遇福利。

    其实,李路在701团搞的这些兵役改革都是有101大队这个参照的。所以,他也把101大队转改士官考核的那套标准拿了过来,稍作修改,就成了他的方案。结果被认为太苛刻。

    苏夏的是比较温和一些,她主张不能以军事素质主导考核,更多的是要注重兵员的文化水平和理论知识。

    莫大伟是老派干部,按理说他应该是倾向于李路的方案的,但是,701团的各种新式装备让他大开眼界,那些高科技装备,没有一定文化水准的士兵是玩不转的。所以,就事论事,他认为苏夏的方案比较贴切。

    秦国华和鲁凡是没有发表意见的,但是从他们的表情来看,是拿不准主意大的。前者的想法跟莫大伟差不多,但是他又认为,701团既然是以美帝的第75骑兵团为蓝本,那么兵员的军事素质理应是放在第一位。于是就纠结了。

    单单从这一点看,其实李路是真的把民主进行到底了,连他的心腹干将秦国华都没有明确表示支持他的方案,由此可见是真的用自己的思维去考虑问题了。

    点了根烟抽起来,李路把后背往后靠了靠,沉思着。苏夏瞥了他一眼,一伸手就拿过他的中华烟,点了根,也抽起来。丝毫不理会其他人诧异的目光。会抽烟不算什么,敢在常委会上伸手去拿一把手的烟抽,就有点那什么了。

    李路仿佛没看到她的动作,几口抽掉半支烟后,他说道:“苏副团长,我明白你的意思。咱们以后会装备更多更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文化水平基础是必须的。”

    他话锋一转,“但是,我刚才已经讲过了。咱们701的实际情况是,能够达到你那套标准的人实际上更少。不知道你有没有查阅过士兵档案,有近一半的人只是初中文化水平,而且,这里面到底有几个是真的,我们还不知道。单单是你那一条理论考试占据总分的50%这一条,我敢跟你打赌,绝对会刷掉三分之二的人。”

    他扫视了一眼,“三分之二啊同志们,四百多人一下刷掉两百多人,剩下的还要接受军事科目的考核,到最后能剩下多少人?照这么说来,苛刻的不是我,而是你。”

    苏夏吐了一口烟,说道:“李团长你懂五门外语,还是六门?据我所知,你是没有上过外语学院的,仅有的院校学习记录是在空指院待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李团长你今年才21岁吧?”

    李路扫了她一眼,“夸我就不必了,你想说明什么?”

    苏夏微微笑了笑,“其实你自己就证明了,人的潜能是无限大的。按照我的考核标准,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平时增加一些文学课堂,我相信两个月后很多人都能够达到标准的。李团长,倒是你拿出的那套标准,咱们是步兵团,好,即便是美帝第75骑兵团那样的部队,那也跟101这样的部队没有可比性的。你原来是101的大队长,难道这其中的区别你还不清楚吗?”

    这会,秦国华说话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心里有了明确的想法。他调整了一下坐姿,说道:“苏副团长,其实我们的二营训练的那一套,跟10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