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红色攻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89红色攻略- 第1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路和莫大伟并肩坐在对面,其余干部或站或坐两边,盯着那几部仪器看。

    曾华拿起最小的那部仪器,说道,“根据你们反馈的意见,我们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现在已经通过了相关部门的验收,编号定为dd…1g型单兵电台。”

    他看了一眼方秋媛,说道,“我们所和红飞的无线电研究部门进行了合作,红飞提供了很多技术上的支持。”

    曾华不由有些惭愧,他们堂堂一个军工研究所却被一家民用飞机公司下面的一个研究分部给拉得远远的。

    方秋媛此时补充道,“通过特殊途径,我们获得了马可尼…塞莱尼公司单兵任务电台,随即展开了技术攻关。现在我们在技术上可以达到英军第一代单兵电台的水准,但是制造工艺上尚有欠缺。”

    她说完,微笑着示意曾华继续。

    “dd…1g型单兵电台采用了直接序列扩频技术,有防侦测防截收的特点。和基本型一样,工作在特高频频段。战术性能是这样的,在开阔地区最大通信距离达到了一千米,在城镇环境则缩短为五百米。实际上经过测试,在开阔地区超过八百米性能就不稳定了,城镇环境则一般在三百米范围内。”

    李路微微点头,单就现在的技术水平来说,这样的战术性能是相当出色的了,只要足够稳定。事实上直到二十一世纪国防军的第一代班长电台列装后,表现很差劲儿。干部骨干们在演练中甚至宁愿使用民用的对讲机来进行通信联系。问题就在于制造工艺上有差距。

    曾华拿起第二部稍大一些的样子差不多的电台,说道,“这是dd…1ba型班长电台,在dd…1g的基础上加入了接入更高级通信网络的功能,实现与营级网络链接的目标。”

    随即,他指着体积更大的、终端和电池组分离式的第三部电台说道,“dd…1yl型营连背负式电台,全重十二公斤,需要专门人员背负,是营级指挥通信的中枢设备。”

    他接着详细介绍了dd…1yl型营连背负式电台的战术性能。

    除了李路之外,701团的干部们都瞪大了眼睛。这些通信设备在他们眼里简直就是先进得无以复加。且看那小小的单兵电台,随便往口袋里一装就行了。这意味着,每个战士都装备了之后,步兵班可以拉开足够大的距离,使用这种小巧灵活的电台进行通信,作战更加的灵活,反应也更加的迅速。这样,无疑会大大提高了班组的战斗力。

    莫大伟若有所思地点着头说道:“原来信息化就是这么回事。”

    而在李路眼里,这些只不过是最原始的装备,距离真正数字化还差好几个阶梯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旦701完成了装备,必将是陆军第一支电台配发到班组的部队。要知道,现在的陆军部队,班组之间、连排之间的通信依然是基本靠吼。

    忽然的,莫大伟扭头看了看李路,然后问曾华,“那个单兵得多少钱?”

    不愧是后勤出身的,首先想到的是普及的问题。

    曾华苦笑了一下,“成本很高,要好几千。”

    “什么?!”莫大伟吓了一跳,“好几千!我的天!”

    曾华看了看方秋媛,“这还是红飞公司义务提供人力协助生产,否则成本会更高。”

    摇摇头,莫大伟说道,“这样的话别说配备到单兵,就是分到连排,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这的确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李路也不得不正视。他暂时没有过多地去想这个问题,而是拧着眉头问道,“曾总工,方女士,如果要实现数据传输,你们需要多长时间?”

    曾华和方秋媛对视一眼,颇感惊讶,尤其是方秋媛。两人心想,这个年轻的团长看来很懂这方面的东西,提出的问题很专业嘛。

    方秋媛说道:“事实上我这边已经在做这个工作,前期实现文字传输,远期的目标是实现信息共享。嗯……保守估计,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初步实现数据传输。”

    “一年……”李路沉吟着,他看着方秋媛说道,“信息共享很重要。唔……我不懂技术,不过我可以给你们一个大致的框架。”

    他摆开了架势,“就拿我们701团来说,需要一个平台,以此为中心直接和每一个单兵终端实现链接,任何终端都可以获取以及上传情报信息,而指挥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向每一级下达指令,只要需要,团长可以直接和手持单兵终端的列兵进行通信。大概这么个意思,嗯,就是形成一个散射状的通信系统的意思。往上可以接入更高级的指挥通信网络,往下可以拆分成若干小的指挥通信网络。”

    曾华和方秋媛都愣住了,他们俩都是无线电领域的专家,做了将近二十年的研究工作,还是头一回从一个非专业都算不上的军官嘴里听到这样的设想。实际上,这样的设想在理论上早就出现过,但是对技术的要求极其的高,说是理想也不为过。起码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前,他们是这样的看法。

    李路想了想,多说了几句,“方女士,据说红飞公司有专门研究计算机技术的团队,我建议你和他们展开合作。我刚才所描述的指挥通信系统其实也不算多么高端,只要和计算机技术加以结合,弄一个简陋点的出来还是没有问题的。”

    曾华不禁问道:“李团长,你之前学过这些?”

    笑了笑,李路说道,“都是从外刊上看的,有空你们可以多看看外国的相关学术文章,蕴含的信息量不少。”

    方秋媛则很认真地说:“李团长,你提出的这个设想非常重要。我虽然没当过兵,但是我知道这样的通信系统一定是部队战斗力的倍增器。回去后我马上召集人手进行理论研究。”

    “呵呵。”李路说道,“这可是一个很大的商机,你们红飞要是走在了前头,日后的民用通信领域一定有你们的一席之地。”

    曾华却看着方秋媛说道:“小方,这一次无论如何我们所都要和你们合作搞。”

    方秋媛耸耸肩,“我做不了主,你找公司领导去吧。”

    李路站起来,挥了挥手带着干部们出去了,留下曾华在和方秋媛扯皮。

    莫大伟跟上李路,焦虑地说道,“你打算怎么配发?上面拨付的专款远远不够。”

    李路皱着眉头问,“每个班配一台,够吗?”

    莫大伟飞快地心算了一下,“应该还差点。”

    走下机关楼,李路站定脚步,看着远处训练场上吼叫着进行单兵战术训练的兵们,久久不语。

    沉思了一会儿,莫大伟沉声说,“实在不行压缩一下伙食标准,两三个月下来应该能凑齐。”

    李路没有丝毫犹豫地否决:“不行,伙食标准不能降低,战士的津贴也不能截留,这是原则。”

    莫大伟沉默了,将近一个月来,李路表现出了极强的领导能力,短短时间内就掀起了浓厚的训练氛围,兵们的素质也肉眼可见地提高着。他是看到了701的希望,现在是一心要协助李路好好地把701带出来。就刚才那些通信设备来说,能够首先装备的也就是701团,其他部队还没这个待遇。可以说,为了建设701这个数字化步兵团,军工那边是成立了很多研发项目来支撑的。

    现实却是,无线电研究所和红飞公司联手开发的单兵电台战术指标符合701团的要求,而上级拨付给701团的专款却甚至不够给每一个战斗班配发一台。

    所谓信息化,班组之间的通信联系乃是最为基础的东西,701现在连做到这一点都颇为困难。

    两位701团的主官就站在那沉思着,良久,李路开口了,“咱们在西溪县城是不是有块地?”

    莫大伟不知道他为什么突然问起这个,答道:“嗯,以前是656团卫生队的驻地,在县政府附近。656团的营区划给我们,那块地也跟着划了过来。”

    “卖了吧。”

    “……”

第204章 大戏开场

    看最快更新

    时间毫无悬念地走过了1990年,踏入了1991年。元旦一过,701团的训练就进入了高强度,老兵新兵乃至干部,在李大团长严苛的训练要求下开始变成除了训练就是睡觉的机器。

    而秦国华和曹阳刚这两个李路特意从101那边要过来的精英,很不客气地担任了教官,指导各营连开展训练。伤愈出院的方铃接手了四个女兵,拉开了女兵训练的序幕。

    若是101的人看见701团的训练科目,肯定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不就是李路当年在101大队“废物营”里的那一套吗?

    天知道李大团长是要把701打造成特种部队呢,还是打造成特种部队?也许了解美陆军第75骑兵团的军官会逐渐发现,701团正在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前进。彼时,他们便会想起李路来到701当天说过的一句话。

    “既可进行规模特种作战,也可以担负正面战场的任务。”

    然而在如此紧张的训练情况下,李路不得不暂时把团里的工作交给莫大伟,换了一身便装独自一人来到了大唐实业董事长办公室。而戚君庭也交代了秘书室,谢绝所有来客,陪着三哥进了里间的通信房。

    这一天,是1991年1月14日。

    房间里,靠墙壁的长桌上摆着数台海事卫星电话、传真机、打印机等等设备,三个年轻人戴着耳塞坐在前面,一边听取传递过来的信息,一边快速地记在纸上,时不时地交流几句。他们都是戚君庭从帝都弄过来的金融人才,负责接收从纽约那边传输过来的信息。

    随着李路的到来,这里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而随着房间门关上,这个面积不到二十平米的房间里顿时与外界隔绝了起来。墙壁上挂着的显示伦敦时间的钟表,这里,这是唯一的时间。此时,时针走到了10点整。

    戚君庭把目光从钟表上移到三哥脸色,说道:“还有两分钟伦敦开盘。”

    李路脸上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