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红色攻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89红色攻略- 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作者应该是我们的战友,和我住在同一个宿舍的李路李少校。”徐元勇盯着李路说,目光稍稍有点不确定。

    此言一出,在场的人都惊讶极了,纷纷把目光投向李路。而史永平则不相信地看着李路,努力地在脑海里寻找着所接触过的发表出来的与空军战略有关的文章。

    看到李路并没有出言否定,徐元勇当即百分百肯定,那一系列涉及到海空军战略和发展方向等等问题的文章,就是出自于这个年轻的少校之手。当时知道李路的名字之后,他的脑海里就浮现出那些文章的作者署名,但是他实在不敢把那么高水平的文章和眼前这个年轻的少校联系在一起。

    直到李路提出了以色列空军这个问题,徐元勇才开始相信,他极有可能是那些文章的作者,于是这才举手回答了李路的问题,验证自己的判断。

    章处长往前走了几步,对李路说道:“李路同志你让我很意外啊,没想到前段时间各大报纸连载的系列文章是出自你之手。坦白说,你提到的空军与海军的关系让我大开眼界。不过关于空军自身的理论,稍显少一些,你以后可以多多写点咱们空军的文章嘛。”

    李路连忙说道:“其实我也只是把别人的研究理论总结一下而已。”

    章处长摆摆手:“你就不用谦虚了,我看这样吧,今天趁着这个学前教育,你就现场就空军的发展谈谈自己的看法。还是那句话,今天就是一个临时性的非正式发言,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看这个情况,也不知道章处长是怀疑李路到底是不是作者呢,还是真的想让大家都听听他的看到。看样子,要是不拿出点干货来,今天恐怕是不好过了。

    想到这,李路就咳嗽了一下,说道:“那我就谈一谈个人的一些看法,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指教。”

    此时大家已经忘记了史永平的存在了,都把目光汇集在李路身上。当初李路发表的那些文章在军内外掀起的海权热现在依然是热度十足,而谈到海军就不得不谈到空军。李路本来就是很完整地把海空军拿出来作为对比来阐述他的观点和看法,自然而然就必定要涉及到空军的一些问题。所以空军中大肆讨论他的那些文章的是大有人在,这些立志于空军的学员们显然是不会不参与到其中去的。

    显然文章的作者就在眼前,大家当然是迫不及待地期待他亲口谈谈自己的观点了。

    环视了一圈,李路稍稍提高了音量,以保证所说的每一个字都能够清晰地传到距离最远的学员耳朵里面去,他说道:“我想围绕大空军这三个字来讲讲。首先说说我对这三个字的理解。大空军是一个什么样的评判标准呢?就好比徐元勇同志刚才谈到的以色列空军。大家都知道,以色列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国家,就领土来说,在咱们大华夏人眼中,那点地方根本不够看。咱们先抛开经济政治各个方面不谈,单讲军事。其实经济方面也不用多说,犹太人赚钱厉害是总所周知的。”

    “我要说的是,就以色列这样一个国家,那么小一个地方,区区两三百架战机的空军,能称为大空军吗?是不是大空军就一定要有上千架数千架战机才算得上大空军?”

    “都不是。所谓的大,不是体现在你有多少战机你有多少人,而且体现在你的战略战术和作战能力上。毫无疑问的一点是,以色列空军的飞行员的素质都是非常的高的。首先他们每一个人必须是大学本科毕业,而且因为地缘政治等等原因,几乎都有过战斗的经历。大家都可以想象,打过仗和没打过仗的兵的差距是多么的大。”

    “我重点要谈谈自己看法的是空军以后的路要怎么走,要按照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去建设?简单地说,一直以来咱们空军干的无非就是那么几件事。领空巡逻,截击敌机。咱们的训练是按照爆发大规模战事的标准来进行的,随时准备打上一场有上百架战机参与的大规模空战。”

    说到这,李路停了一下,目光炯炯地扫过每一个人的脸上,说道,“就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我可以做出这么一个大胆的推论。未来爆发类似于当年远东那种大规模战事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动辄上百几百架战机在空中混战,这种场面恐怕是再也看不到了。这里面有很多因素。比如,到底是什么样的两个国家对抗才能引发这么大规模的战事。能够在一次作战中出动数百架战机的国家无非就那么两三个……”

    “再一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战机的性能会去到一个现在我们无法想象的程度。当一架先进战机有能力把十几二十架普通战机击落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几百架战机混战的场面一去不复返了。除非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否则这种可能性几近于零。”

    “我说了这么多,只是为了引出唯一的重点——未来的空军,不再是单纯的防空作战,说得学术一点,就是不再是仅仅争夺制空权就行了。”一句话勾起了所有人的求知欲,连章处长也不由沉思起来。

    让李路稍稍有一点时间缓冲,就继续说道:“一开始提到以色列空军,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徐元勇同志说的六日战争。在那场战争里,以色列空军击毁的敌机达到了451架,而这些战机大多数都是在跑道上被击毁的。”

    “由此,我们可以思考一下,然后分成大致把空军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被动防御型的,就是别人过来打你你再升空去迎战。另一种是主动防御型的,就是在你意识到对方要过来打你了,你在此之前、在他们升空之前把他们击毁在地面!我坚定地认为,只有主动防御才是最好的防御。套用一句名言:最好的防御是进攻。咱们的陆军是完全的领会到了这句话的精髓,陆军的整个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空军呢,单纯的国土防空已经不能适应即将到来的新时代对军队提出的要求了。未来的空军,要做到歼敌于千里之外。以色列空军其实也是被逼着走上这条路的,因为他根本就没有什么战略纵深可言,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他们就得必须想方设法在敌机起飞之前干掉他们!”

    “另外,不久之后咱们会发现,未来的作战样式不再是某一个军兵种的单打独斗,那将会是多兵种的协同式的联合作战。这样一来,当陆军需要来自天上的支援时,咱们空军却发现没有办法向地面上的敌军投掷炸弹,那将会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最后,我总结一下我的看法。未来的空军,必须得有侧重点的全方位发展,根据咱们的实际情况,把远程打击作为和争夺制空权一样重要的战略来建设。”

    “也许以后我们不会再有四五千架战机,有可能会是一千架甚至更少,但是那将会是一支真正的大空军。”

第132章 《论空军》

    看最快更新

    李路知道在国防大有着一个专司研究国防战略军队发展战略等等问题的机构,未来会出现很多类似的研究所,官方的民间的一大批。【看】【 書】【吧】但是他不知道,在1989年,空指院会有一个战略研究室。

    当学前教育结束之后,正式的课程展开之后,他再次受到院长范启发的召见,然后他进入了战略研究室,名头是实习研究员。于是,李路开始了解到,其实空指院的这个专司研究空军战略问题的研究室,尽管空指院是一所以战术教授为主的中级指挥院校。

    除了日常的课程之外,李路多了一件事,那就是时不时的要参加研究室的工作。开学一个月后,李路忽地找回了重生前被调离特种部队后的那段时光。那段时期,他作为后勤官几乎是终日与报纸相伴。每天上班就是喝茶看报看文件,荒渡生命。

    空指院的战略研究室就是这么一个专门收集需要坐冷板凳的人。

    这也不奇怪,在咱们这个国度,只要跟理论研究搭边的,一般都是冷板凳。于是李路就开始认真地思考,范启发之所以让他这么一个学员进入研究室参加研究工作,仅仅是因为他那天在博物馆的表现惊四座?

    李路以为是这样,但是现在他有点怀疑了。让他过去的时候,范启发说研究室正在进行一个重点研究课题。李路感觉自己可以参与重要研究课题是一件挺好的事情,就答应了下来。

    结果到了研究室,尼玛,什么狗屁重点研究课题,围着一堆公开的半公开的外军资料,或直接拿过来用,或根本就是随便截取一段,就是他娘的研究结论了。

    李路和他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在他的想象中,研究一国空军发展战略问题的,应该是一群经验丰富老研究员和一群年富力强充满活力的年轻研究员组成的团队,然后各种所需要的资料会堆满整整一间庞大的资料库,每天都是热火朝天的各种忙,讨论辩论分析各种会议一个接着一个……

    然而他看到的,却是几个半老头坐在办公室前悠闲地品着香茗看着报纸。李路不由想到:这是被人研究的架势呢吧?

    李路当时就后悔答应范启发了,这完全是丝毫没有保留地浪费宝贵生命的举动啊!

    就这样过了一个月后,李路渐渐感觉到不对劲儿了。范启发绝对不是故意把他弄到研究室去晾起来的,那他到底想要干什么呢?这么一想,答案很快就浮现在李路的脑海中了。

    面对战略研究室的这种状态,范启发显然是知道的,而把李路这样一个年轻有才华的人调过去客串,那必须是想整出点动静来的。

    明白了范启发的意思,李路就开始动起手来。之前写文章,他能依靠的是后世的知识和超前意识,对这个时代国防军的了解仅限于史料中。现在他进入了空指院的战略研究室,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接触到很多平常接触不到的空军的各种资料。

    于是徐元勇和全珍宝就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