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明朝三百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正说明朝三百年-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政务,而是把国家一切政务交给内阁大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处理。英宗即位后,很自然地要重用自己喜爱的王振,让王振出任宦官中权力最大的司礼太监。

王振是明代宦官专权的始作俑者。与其他太监不同的是,王振在内书堂念过书,是个“文人型”宦官,这是他独具的优势,所以在专权过程中,在如何控制皇帝、如何解除太后对他的防范、如何超越内阁对他的钳制等方面,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手腕和伎俩。

太皇太后张氏贤明有德,她看到王振逐渐有抓权揽政的迹象,害怕前朝宦官专政的历史重演而断送大明江山,一再提醒英宗严防宦官专政,并差点杀了王振,只因英宗苦苦求情,才饶了王振性命。

正统五年(1440年),辅政阁臣杨荣病故。两年后,太皇太后也病故。阁臣杨士奇因儿子杨程杀人,心忧染病,不再上朝,硕果仅存的杨溥也因年事已高,不再过问政事。新选入阁的大臣马愉、陈循等人,因为资历轻浅,难以左右朝中局势。王振擅权的障碍都已不复存在。此时,16岁的英宗办事缺少主见,只有事事依从王振。

智化寺山门(寺内曾供奉王振塑像)一些官僚见到王振权势日重,纷纷前来巴结,以求高升。一次,工部郎中王佑到王振府中探望。王振看到王佑没有留当时非常流行的胡须,就问他:“你怎么没有胡须啊?”王佑不加思索地朗声回答:“老爷没有胡须,儿子我怎么敢留呢?”这一句话使王振哈哈大笑,爽快地答应收下这个干儿子,并立即提拔他为工部侍郎,此后,王佑官运亨通,平步青云。当然,也有刚正不阿的。巡抚山西、河南的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我带有两袖清风!”这就是“两袖清风”的来历。

王振此时几乎完全控制了英宗,肆无忌惮。宫门口那块高三尺,上面铸有“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所立,这一祖训一直被王振视为心头之患。太皇太后死后不久,王振便命人摘去铁牌,去掉了这把高悬于其头顶的利剑。

王振把持朝政,心狠手毒又诡计多端,擅权之后,大肆安插亲信,残害忠良,在朝内逐渐组成了一个以王振为核心的集团,其势力不断扩张。王振及其亲信大肆收受贿赂,购置良田美宅。而昏庸的英宗竟然更加重用王振,一时间,朝廷内外乌云密布,百官庶民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北方蒙古族瓦刺部进犯边境,好大喜功的王振极力怂恿英宗亲征。但王振不会打仗,屡战屡败,明朝大军在大同受阻,不得不紧急撤回。当大军逃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境内)时,与追上来的瓦刺军遭遇,一场激战,明朝50万军队差不多全部被歼,损失骡马20多万匹,从征的100多名文臣武将几乎全部战死沙场,英宗被俘。在混乱中,王振被英宗护卫将军樊忠一锤击毙。

土木堡之变是大明王朝从兴盛走向衰败的转折点。土木堡之变的消息传到北京,皇太后命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监国。都御使陈鉴等人历数王振之罪,请求诛杀王振家族及其死党,他们满怀悲愤地说:“王振罪不容诛,死有余辜。”王振的死党马顺、毛贵和王长被愤怒的群臣当场打死,其尸体被悬于东安门外示众,王振的另一爪牙王山也被凌迟处死。王振家族不分老少一律处斩,并籍没王振家产。在被没收的王振的财产中,有金银60余库,珊瑚六七尺者20余株。

“南宫复辟”的总策划曹吉祥

曹吉祥(?~1461年),滦州(今河北滦县)人。在英宗登基之前,即入宫为宦,已有家室,“净身”原因不详。曹吉祥入宫当宦官后一直在王振手下,依附于这个权倾当朝的大宦官。“土木堡之变”中王振被杀,之后,王振的同党马顺、毛贵和王长也被群臣除掉。由于曹吉祥奸滑、刁钻,蒙蔽了朝野上下,在清理王振及其余孽的运动中逃过一劫,并很快成为王振之后又一个横行一时的弄权宦官。

“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英宗之弟朱祁钰继位,是为景帝。当时,瓦刺首领也先挟持英宗作为攻城掠地的政治工具。兵部尚书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使也先的阴谋不能得逞。也先逼近京师,于谦率军民顽强抵抗,大败瓦剌军,击毙万余人,俘获瓦刺将领数十人,夺回了原先被劫掠的大批百姓和牲畜。

景泰元年(1450年)春夏,也先又对明朝发动进攻,于谦加强防务,严整军备,瓦刺军的数次攻伐均告失败。这时,瓦剌内部也不满也先的攻掠政策,主张与明议和。瓦刺看得不到多少实际利益,就同意议和,释放英宗。英宗被释返京,居皇城南宫,称太上皇。七年之后的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在宦官曹吉祥等人的帮助下,英宗乘景帝病重,重新登极,被称为“南宫复辟”。

“南宫复辟”的经过是这样的。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代宗病重。京师团指挥石亨、翰林侍讲徐有贞与宦官曹吉祥商议,要废掉代宗,重立英宗。于是决定利用曹吉祥出入宫中方便的条件,由他与英宗联系。正月十六日三更时,徐有贞提前进入朝房,石亨等率家兵1000多人潜入长安门,由曹吉祥作内应,直接进入南宫。英宗在曹吉祥、石亨等人的护卫下,乘上轿子便朝皇宫奔去。等到天亮时,曹吉祥敲响钟鼓,打开殿门。等待早朝的大臣们,没想到端坐于朝堂之上的竟是英宗,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只听见徐有贞说:“太上皇复位了,你们还不拜见?!”

曹吉祥因为策划参与“南宫复辟”有功,很快成了英宗眼中的红人,备受宠爱。英宗复辟成功,对拥立他的人论功行赏,曹吉祥被任命掌管司礼监,总督三大营,掌握了京城的军政大权。石亨进爵忠国公,徐有贞被封为武功伯。曹吉祥等三人一夜之间成了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曹吉祥左右着英宗,他们得势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镇压朝中正直大臣。他们首先把矛头指向了北京保卫战的直接指挥者兵部尚书于谦。于谦这位忠心报国的忠臣最后背着“莫须有”的罪名,饮冤被杀。

紫禁城东华门曹吉祥欺骗英宗,排挤忠良,甚至幻想有朝一日成为皇帝。曹吉祥掌管朝廷中枢机构司礼监,可以随意出入宫廷;其子侄都握有兵权,嗣子曹钦担任都督同知不久又进封昭武伯,侄子曹铉、曹铎当上了都督,从此,有明一代开了宦官子弟封爵位的先例。曹吉祥身边又有一批奸佞之徒趋炎附势,其嚣张气焰直逼“老前辈”王振。

曹家的一些事情英宗也有所耳闻,英宗开始留意曹吉祥一家。此时,被排挤出朝廷的李贤又被召回朝廷。李贤向英宗进言,说参与“南宫复辟”的这几个人都心怀鬼胎,要英宗严加提防。英宗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觉得自从这几个人得势以后,背着他干了不少坏事,便有所醒悟,开始疏远曹吉样。

天顺五年(1461年)七月,曹吉祥之嗣子曹钦动用私刑将人打死。英宗以此为突破口,令锦衣卫严查此事,并下诏谕告群臣,不准臣下自行其是干涉法典。曹钦心惊胆战,急忙找曹吉祥商量对策。曹吉祥也深知大祸将要临头,决定铤而走险,先下手为强。与曹钦商定,由曹钦领兵冲入皇宫,他在宫内领禁军接应,一举废了英宗。但风声走露。英宗急忙令人逮捕曹吉祥,并下令关闭皇宫四门和京城的九个大门。在与守门禁军进行了一番博杀之后,曹钦投井自杀,曹铎及其家人,不分老幼尽被屠杀。

曹吉祥一家发动的兵变,一夜之间即被镇压。三天之后,曹吉祥被处以分裂肢体的酷刑,其党羽汤序、冯益等都被诛。

特务头子汪直

汪直像汪直是瑶族人,先世居广西桂平西北的大藤峡。因先人反叛明廷被抄家。明宪宗时被掳入宫为宦官,在万贵妃宫中服侍。汪直为人狡诈,善于察颜观色,奉承讨好万贵妃。万贵妃于成化二年(1466年)正月,为刚刚登基的宪宗生了一个儿子,便在后宫飞扬跋扈,从此不把王皇后放在眼里,一心想当后宫的主宰。可是,她生的儿子没活上一年就死了。万贵妃非常害怕别的宫女或妃子生儿子,篡夺她的宠位,便让汪直在宫中细心侦察,发现哪个宫女、嫔妃怀孕,立即向她报告。从这时,汪直特务的生涯就开始了。许多怀孕的宫女、嫔妃被万贵妃逼迫堕胎。因此,汪直深得万贵妃的欢心,汪直凭借讨好万贵妃,进而获得了宪宗的宠爱,很快升任御马监掌印太监,御马监是明朝宦官十二监之一,掌管御马、兵符等事务,有一定的权力。成化十三年(1477年)至成化十七年(1481年)四年之中,汪直又掌管“西厂”,恃宠弄权,滥杀无辜,屡兴大狱,制造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冤案,朝野官民惨遭劫难,堪称有明一代臭名昭著的“特务头子”。

西厂是明代一个镇压官民的特种机构,是维护皇权、强化统治的特务组织。汪直本来是靠讨好万贵妃得以升官的奴才,当了西厂提督之后,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忠心,显示声威,他派出爪牙四出侦察、捕人审案。汪直诡计多端,颇具做特务的天分,经常带领一两名校尉化装成市井平民,四处打探,上至朝廷的大政方针,下至民间的繁杂琐事,他都细心搜集。尤其是官民们对朝廷和皇帝的议论都详细探听,然后直接向英宗奏明。汪直行动诡密,历时一年有余,竟未被人发觉。汪直控制下的西厂对官民言行的箝制,比先前的锦衣卫、东厂更是有过之而不及,官民因为西厂而生活在恐怖之中。汪直用一种叫“弹琵琶”的酷刑来陷害朝臣,排除异己,壮大自己的声威,这种酷刑就是用锋利的刀来剔活人的肋骨。

汪直提督西厂后,威风甚至超越皇帝。当朝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