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悌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悌殇-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冕。还有一位编外人员此番亦参与其中,那就是督军郭敬。

与井源的忧心忡忡不同,郭敬倒是胸有成竹,他自以为凭借胯下的宝马明军必将大破来犯之敌。能在天子御驾亲临之前先立上这么一大功,到时皇上一高兴保准会给自己加官晋爵!

在郭敬迫不及待的催逼下,井源只得仓猝下令出击,明军兵将便不顾一切的策马朝前冲去。

恰逢昨夜一场滂沱大雨,城外土地被雨水浸泡了一整夜变得极为泥泞,马蹄一踏上去不禁飞溅起块块泥浆,搞得明军兵将皆灰头土脸狼狈不堪。

这时对面的瓦剌兵马见明军大队贸然出击而来,便瞬间分成几队策马飞奔穿插迂回于明军阵前,娴熟的将明军兵马分割包围。

双方立时短兵相接,只见得刀光剑影火花四溅,一时间喊杀声震彻天地。

无奈明军兵将多是守城步卒并不擅骑术,加之满地泥泞,胯下战马根本不听使唤。偏偏这些所谓良马又全是瓦剌军中淘汰下来的老弱病残,不多会儿便体力耗尽奔跑不动了。

瓦剌军人挥舞着弯刀于明军阵中纵情冲杀,无数明军兵将鲜血飞溅、身首分离,满地都是或残缺不全或被马蹄踏成肉泥的兵士尸体。明军兵士见战马不济,便纷纷弃马奔逃。然而两条细腿哪跑得过瓦剌人胯下的彪悍坐骑,溃逃兵士大都背后中刀,匍卧于血泊之中。血水掺着泥浆流淌成河,以至整个大地都被浸染成了一片片的血红泥沼!

混乱厮杀中明军副将宋瑛和朱冕先后力战阵亡,主将井源见之悲愤不已,他使尽全力浴血拼杀,最终却因寡不敌众而只身陷入敌军重围之中。

看着自己被四周麻密如蝗的敌军围了个水泄不通,井源绝望之下仰头高呼道:“皇上,臣为您尽忠啦~!”遂挥剑自刎而死!

这般血色刀光把跟在大部队后边的郭敬惊得魂飞魄散,眼见前方局势不妙,郭敬赶紧拨转马头一心想着要逃回城去。哪知胯下的马匹在如同沼泽般的烂泥路上奔驰了没几步便因精气衰竭而一头栽倒在地,连带着将郭敬也一起摔了个大马趴。

溅了一脸泥浆的郭敬爬起身狠狠地踹了一脚侧卧在地奄奄一息的战马,口中咒骂道:“这叫什么上等宝马,简直连毛驴都不如!”

就在郭敬骂骂咧咧之际,瓦剌兵马已然追击了上来,情急之下郭敬只得拔刀抵抗。虽说在战术指挥上是个彻彻底底的白痴,但作为杀人不眨眼的东厂魔头,他那一身武功却是货真价实的。

只见郭敬手持戒刀先是瞬间杀翻了十数个瓦剌步兵,而后他一个腾跃使出连环剪刀脚,将紧追在身后的几个瓦剌骑兵踢飞下马。郭敬随即翻身跨上一匹瓦剌人的战马,策马扬鞭朝大同方向奔逃而去。

惨烈的厮杀一直持续到傍晚才渐行渐息,只见大同城下尸横遍野、血泥满地,乌鸦啄食着兵士们的尸体,哀凄的鸦鸣回荡于一片残阳如血的天际之中,其景象万分悲凉!

此番大同战役,出城应战的明军全军覆没,井源、宋瑛、朱冕三员大将战死。只有督军郭敬一人侥幸逃脱,捡回一命。

第十一回完,请看下回:踏入苍凉大漠

十二、踏入苍凉大漠

 皇城深院坤宁宫中,皇后钱玉英正端坐于廊下默默的做着针线女红,而陪伴在钱皇后身边一起做针线活的是一位名叫周还香的宫女。

钱玉英边穿针引线边侧着脸抬头仰望天空若有所思,忽然间针尖走偏,扎破了肌肤。

手指间一阵钻心的剧痛让钱玉英猛然回过神,她低头看去,发现指尖处赫然渗出一滴殷红,并慢慢扩大直到积成一个滚圆的血珠。钱玉英连忙以绢帕擦拭伤处,只见帕面上顿时映出一滩红晕,宛如一朵鲜艳的梅花。

宫女还香见状急忙问道:“娘娘您没事儿吧?!”

钱玉英回道:“不打紧的,只是扎破了一点皮而已。”

还香又说道:“皇上离开京城已经十二天了,这些日来娘娘总是心神不宁度日如年,奴婢们可都看在眼里。皇上是多好的一个人呐,不仅对娘娘敬爱有加,就连对我们这些做奴才的也都是那么平易近人。想起以往皇上与娘娘恩恩爱爱的幸福日子,再看着近日娘娘您一个人独守深宫,奴婢不禁是心如刀绞!”说到后面还香竟抽泣着落下了眼泪。

钱玉英反而宽慰还香道:“莫哭莫哭,这段日子我能熬过去的。男人们保家卫国出征边关,咱们女人就要努力照看好家园,这也是我作为皇后所必须承担的。”

还香听罢抹了抹眼泪,而后站起身双手合十对天祷告道:“老天爷啊,您一定要保佑皇上早日平安归来呐!”

恰好此时**总管太监金英受孙太后之托前来坤宁宫看望皇后,钱玉英见金英到来,便赶忙问道:“金公公,您可知道一些皇上的近况消息么?”

金英答道:“回皇后娘娘的话,具体的情况老奴也不太清楚。只是听兵部右侍郎于谦和那帮留守大臣们所说,按照大军正常的行进速度,现在皇上他们差不多应该到大同了。”

正统十四年八月初一,大同郊外。

朱祁镇和他的五十万大军正浩浩荡荡的朝大同方向行进,当部队开到离城十里处时,映入眼帘的景象不禁让朱祁镇等人惊骇万分。只见泥泞不堪的大地上横七竖八躺满了死尸,密密麻麻的一眼都望不到尽头。

在雨后阳光的炽烤下,泡在烂泥里的尸体已开始腐败肿胀,刺鼻的尸臭扑面而来直冲入脑,令人翻肠倒肚。

此地显然是刚刚经历了一场惨烈的厮杀,战场还没来得及打扫。再仔细察看那些遗骸,只见死人与马尸夹杂堆叠,但其中十之八九都穿戴着明军的装备行头,此战的结果不言而喻:明军大败!

朱祁镇所看到的便是前日井源与瓦剌军交战的战场。

皇帝朱祁镇终于第一次见到了真正的战场,可以说他多年的一个夙愿就这样实现了。不过此时此刻他内心的感受绝不是兴奋,而是震惊!wωw奇Qìsuu書còm网

怎么会是这样?不应该是这样的!我心目中的沙场应该是万马奔腾、旌旗招展,嘹亮的军号下,将士们一往无前的冲锋杀敌,随之而来的将是胜利的喜悦与荣耀。至于战场上的伤亡,那只是无关痛痒的点缀而已。而我今日所见的战场却是满目疮痍、尸横遍野,空气中弥漫着死亡的气息,让人不寒而栗!

眼前的场景打破了朱祁镇对战争的一切幻想,使其无所适从。王振亦被这惨不忍睹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

兵部尚书邝埜立马判断出此役失败后大同城必定危在旦夕,于是他即刻禀奏朱祁镇,让大队人马火速前去驰援大同守军。

大同城下,瓦剌人望见大批明朝援军赶到便无奈的撤退了。城头上几个惊魂未定的兵士见支援部队到来,遂赶紧打了开城门。

于是大军便在大同城下就地扎营,而朱祁镇、王振与邝埜等一班文臣武将则一道进入大同城内去找督军郭敬问明情况。

郭敬见救星来临不禁是一阵感激涕零。但当被问及城下惨败之事时,郭敬竟辩称是因为井源好大喜功不顾当前形势而盲目出战所造成的,把所有的责任一股脑儿都推到了已战死的井源身上。

然而当王振和郭敬关起门来说话时,面对王振的追问郭敬不得不将事情真相和盘托出。王振闻之大怒,斥责郭敬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并声称待回京之后定要将此事彻查严办!

其实王振这也只是一时气话,他是不满郭敬竟然背着自己独自捞好处,但并未真的想治罪郭敬。然而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王振的这番话从此便在郭敬心中深深埋下了心结。

虽然大同城下一役明军丢盔弃甲输了个底掉,但瓦剌兵马却十分忌惮朱祁镇率领的这五十万大军。眼见攻城无望,也先便见好就收的撤军了。

既然敌人已撤出国境,那朱祁镇亲率大军北上逐寇的战略目标就已达到,于是邝埜便谏言皇帝只须留下精干将领镇守大同,御驾就此便可回京。

王振却对邝埜的主张很不以为然,他认为也先完全是惧怕大明天子亲率的这五十万雄师,以至望风而逃。既是如此,那大军就该乘胜追击!

就在邝埜与王振争持不下之际,朱祁镇终于发话道:“敌寇虽然退走,但却抢夺了我大明那么多钱物、杀害了我天朝那么多军民!看到大同城外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惨状,朕心至都今难以平复。朕若就此回京,则千万名战死将士的血仇何以得报?朕又该如何面对牺牲将士们的在天英灵?!”

王振听罢立刻连声附和道:“对!对!皇上说的极是,我堂堂天朝岂能如此便宜了也先,一定要将其彻底剿灭方可罢休,陛下英名!”

既然皇帝决定了要追击敌寇,邝埜等人便不好再有异议,于是大军休整一日后便即刻开拔准备追缴蛮敌。

然而大队人马刚刚启程,王振却又突发其想。他欲让圣驾转道家乡蔚州,自己则来个“衣锦还乡”,好以此炫耀一下自身今日的权势与地位。

若要转道蔚州,大军就得折返南行徒耗路程,军中将领与随军官员对此自然是一片反对之声。

王振自有妙招,遂去恳求朱祁镇。

王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对朱祁镇诉道:“奴才自入宫侍奉皇上以来已有二十余载,期间还从未回家乡探望过。而今得此机会,请皇上无论如何要成全奴才,赐奴才一解这二十余年的悠悠乡愁哇!”

看着王振这副可怜巴巴的模样朱祁镇实在于心不忍,只得勉强答应了王振的请求。于是大军刚出大同便转头朝东南蔚州方向行进而去。

由于除朱祁镇和王振之外只有邝埜等少数要员知道大军是要绕道蔚州而后仍将继续北上,而数十万基层官兵并不知晓王振的意图,只是被动接受高层的驱遣。

见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的朝东南方向开进,军中争相讹传,称天子这是要班师回朝。于是乎几十万将士紧绷着的战斗神经顿时松懈下来,斗志基本荡然无存,一派欢天喜地误以为马上就能荣归故里的亦是大有人在。

王振如愿以偿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