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暴君颜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暴君颜良- 第3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众人恍然大悟。
    吕蒙微微点头,却又狐疑道:“孙权麾下,最富智谋者,无非周瑜和鲁肃,眼下周瑜在吴中养病,鲁肃被钉在艾县,却不知是谁给孙权出了这条计策。”
    “难道是他……”
    颜良的脑海中,猛然间闪过一个人名。
    那个人,自然便是陆逊。
    曾经历史上的东吴四大都督,如今已悉数登场,唯有那个陆逊却还尚未露面。
    颜良根据所知的历史,粗粗一推算陆逊的年纪,此时也当二十出头,差不多已经开始代表江东陆家,为孙权出仕。
    原本的陆逊,虽在平定山越之叛中初露锋芒,但却是东吴灭关羽,取荆州时才脱颖而出,受到孙权的重用。
    不过此时历史进程已然大变,连吕蒙这样的东吴四大都督之一,都已经归顺了自己,那么年轻的陆逊提前展露才华,倒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过现在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沙摩柯和他的五溪蛮反了,如何平叛才是王道。
    “主公,武陵毗邻南郡,蛮子们的造反不可轻视,末将愿率一军前去讨平。”张辽义不容辞,当即站出来请战。
    颜良却没有答应。
    张辽固然是猛将不错,但其最擅长的还是统领骑兵作战,武陵一地多山,不利于骑兵展开,况且张辽对荆南的地形又不熟悉,以他前去平叛,反倒并非是最好的选择。
    只是,眼下最擅长作战的黄忠,正跟孙瑜交手,而同样擅长步兵作战的魏延,亦在艾县拖着鲁肃的大军。
    至于其余吕蒙、甘宁、凌统等水将,又要防范东吴的水上攻击,亦不能轻易的调动他们。
    算来算去,颜良身边还真没个合适的将领可以派出平叛。
    正当这时,一直沉默的贾诩,忽然开口说道:“五溪蛮敢公然反叛,无非是以为主公身在樊口,无暇顾及。老朽以为,唯有主公亲提之军,出其不意的前去平叛,这才能给叛军造成极大的震撼,如此,方能尽快的平定反叛。”
    颜良微微点头,对贾诩的进言深以为然。
    权衡片刻,颜良猛然起身,高声道:“文和言之有理,本将已决定亲率一军,急往武陵前去平叛,尔等谨守樊口,勿与吴人交锋,只待本将归来便是。”
    决意已下,颜良毫不迟疑,当天便率军由樊口出发,连夜赶往武陵。
    樊口水旱二营本有军三万,其中步军一万,水军两万,颜良此去只带走了一万步军,以及周仓、胡车儿等将,却留甘宁、吕蒙、贾诩等文武,率两万水军谨守大营,以防吴军趁势来攻。
    ……巴丘。
    樊口虽距武陵有数百里之遥,但因有水路之利,颜良的一万大军顺风而行,两天后的黄昏,便是抵达了这座荆南重镇。
    巴丘城位于洞庭湖东岸,南控湘水,北阻长江,乃是长江一线,仅次于夏口的军事重镇。
    颜良的大军若由巴丘而发,横穿洞庭湖入沅口,再沿沅水西进,不数日大军便可直抵武陵郡治临沅城下。
    而在临沅城中,廖立和他的两千郡兵,已被沙摩柯率领的两万蛮兵围困了多日。
    战舰徐徐的驶入巴丘水营,船未靠岸,颜良便见得马良率一众官吏,已是等候在了岸边。
    当初平定荆南之后,颜良将包括巴丘在内的长沙北部数县割出,新建了一个汉昌郡,原是以魏延为汉昌太守,在此镇守。
    如今魏延率军随征东吴,颜良便调了马良前来代任太守,以驻守此战略要郡。
    船行靠岸,颜良大步得下得船来,马良等上前恭身相见。
    颜良摆手示意他们免礼,步入营中而去,边走边问道:“临沅方面的形势如何了?”
    马良紧随在颜良身边,答道:“五溪蛮人数虽众,但兵器却甚精良,连重型的攻城器械也造不出来,再加上廖公渊守城有方,临沅城到目前为止,还算是固若金汤。”
    武陵郡隔着洞庭湖与汉昌郡相邻,而临沅城位于沅水下游,距洞庭湖并不远,故是马良对临沅方面的战事也颇为清楚。
    马良所说的情况,跟他事先所推断的也大致相同。
    五溪的那班蛮人,常年蜗居于武陵的深山之中,不习汉人教化,平素与外界的交流甚少,基本还处于那种原始的部族体制。
    这些蛮夷因是与汉人的交流少,故而也很少学习到汉人的优秀文化和技术,似冲车、壕桥这种精良的攻城器械,他们自然是造不出来的。
    没有精良的攻城器械,山地野战还罢,想要攻破临沅这样的郡治坚城,却非是易事。
    颜良微微点头,面露满意之色,“廖公渊这个人,看来是用对了,走,咱们帐中说话。”
    廖立本就为武陵名士,其人在历史上曾为诸葛亮称为“旷世之才”,只因后来与诸葛亮政见相佐,再加上此人自恃才高,因是不被重用,便对朝廷多番批评,故而被诸葛亮贬职流放。
    身为穿越者的颜良,自然知晓廖立的名声,而当初平定荆南之后,颜良正要征辟一批在刘表时代不被重用的人才,廖立恰为武陵名士,颜良便征辟其为武陵太守。
    如今看来,廖立能够做到坚守临沅,并及时的派人求援,已算是尽到了职责。
    说话间,颜良已步入军帐,径直坐上了主位。
    马良等一众巴丘文武,尽皆入内,侍立于两旁。
    颜良刚刚询问了几句关于武陵的情况,帐帘掀起,一名十五六岁的年轻儒生步入了帐中。
    帐中官吏甚多,那年轻的儒生看起来也不太起眼,只是低调的移到马良身后,附耳低语了几句。
    马良便拱手道:“属下猜想主公必会发兵平叛,故已将部分原定运往樊口之粮,改运至了巴丘,足可抵万余兵马一月之用。”
    “你能提前做出布署,为本将节省了不少时间,做得很好。”
    颜良赞许了几句,目光却转向了马良身后那个年轻人,饶有兴趣的问道:“季常,不知你身后哪人是谁,怎的本将先前似乎没有见过。”
    “哦,他是属下的幼弟,此番调动粮草,属下就是吩咐他去办的。”
    马良说着,忙向身后的年轻人使了个眼色。
    那年轻人虽只十五六岁,但却一点都不紧张,从容的向着颜良一拱手道:“马谡见过主公。”
    马谡……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颜良不禁眼前一亮。
    熟知历史的他,当然知道马谡的才华有多出众,倘若历史上诸葛亮能善加培养使用,马谡足以成长为和法正相媲美的绝顶谋士。
    只可惜马谡善谋而不善战,街亭一役被诸葛亮错误使用,结果酿成了失街亭的悲剧,不但蜀汉第一次北伐失败,就连马谡也被诸葛亮所斩。
    而今见这马谡,年纪轻轻便气度从容,处事干练,倒确实有几分少年奇才的雏形。
    “年纪轻轻便有处事之才,看来马家果然是人才辈出啊。”颜良微笑着赞道。
    “主公过奖了,谡只是措筹了下粮草,略尽些绵薄之力,实在算不得什么。”马谡倒是表现的很谦虚。
    颜良微微点头,忽然心生一念,便问道:“马谡,本将此番亲征武陵,关于平叛之战,你可有什么看法?”
    颜良这是灵感突发,想要试一试这个年纪的马谡,是否已富有军谋。
    马谡似乎没想到,自家的主公会就这么重要之事,询问他这个毛头小子,一时显得颇为意外。
    不过他的心情很快就平静了下来,沉思半晌之后,拱手道:“回主公,谡窃以为,主公此番亲征五溪蛮,当以兵战为下,心战为上。”
    (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二章 同 流
    “兵战为下,心战为上,有点意思,说具体一些。”
    这短短八个字,让颜良对马谡这个年轻人更生浓厚的兴趣,尽管他已猜想到马谡接下来要说什么,但还是继续相问。
    马谡一点也不拘紧,遂是当着众多人的面,不紧不慢道:“五溪蛮夷地处武陵西南山区,自恃其地远山险,不服我汉人统治已久。而今主公亲率大军前来,以主公之神威,自然能破之,但主公今日平定,明日主公远征在外,这些蛮夷难免复叛。故谡窃以为,此战,主公当以威服蛮夷之心是为上策。”
    听罢马谡这一番话,帐中诸吏尽皆流露出奇色,纵然是他的兄长马良也颇为自家弟弟这番判断而称奇。
    颜良听罢,却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曾经的历史上,诸葛亮率军去平定南蛮猛获的反叛时,马谡也是向诸葛亮这般献计。
    而今,颜良要去平定沙摩柯的五溪蛮之叛,马谡同样是这番话,这历史竟是如此的巧合,岂能不让颜良大笑。
    不过,马谡的这番话,倒也确有其理。
    孟获地处南夷,沙摩柯地处武陵西南,此二地均乃地远山险之处,反叛者又皆不习王化的蛮夷,诸葛亮对付孟获的道理,的确也同样适用于颜良对付沙摩柯。
    笑声收敛,颜良将目光转向马谓,笑道:“好一个‘心占为上,兵战为下’,季常呀,你这个弟弟,可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颜良赞赏自家弟弟,马良心中自也高兴,却不敢太过显露。
    他便只淡淡笑道:“舍弟平素除经义之外,还喜欢研读兵书,若他这计策果能为主公分忧,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颜良又将目光转回往马谡,问道:“马谡,未知你现在官任何职。”
    “谡只是协助兄长处理些郡务,如今还是白身。”
    马谡虽有才华,但毕竟年纪尚轻,马良身为郡守,虽有足够的权力,为自己的弟弟谋得一官半职,但却没有利用职权,这一点当真是难能可贵。
    颜良便欣然道:“你也别给你兄长打杂了,本将现在就委任你为书佐,此次就跟随本将去平定五溪蛮之叛。”
    书佐差不多已是最低一级的文官,但对于未及弱冠,连表字都没有的马谡来说,以此年纪就能官任书佐,已经算是被破格提拔。
    在人才政策方面,颜良和曹操有着完全相似之处,同样是奉行“唯才是举”的方针,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