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十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十年- 第3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家公司去年一年就亏损达到了二十一亿美元,可以说是创下了最高亏损记录。这让李晨新十分好奇起来,一家这样的航空公司哪怕因为9。11带来的影响,再加上原油上涨,导致燃油费成本上升,可也没有道理一下子就亏损二十多亿美金啊。

从一大堆的资料中,李晨新终于找到了答案。1994年美联航进行重整转制,为了平抑经济危机带来的减薪,董事会做出了一个大胆举动:把55%的股权分给飞行员、机械师、其他地勤人员和经理层,交换条件是对工资和福利等作出让步。大多数联合航空公司的雇员购买了公司55%的股份,这使得联合航空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多数股份由雇员拥有的航空公司。改制后1995年是美联航历史上少有的黄金时期,公司市值一年中增加了近40亿美元,员工的满意度也大大上升。该公司还在美国西海岸开始了低成本的联合穿梭公司的运营。

不过虽然让美联航火了一阵子,但最后成也这百分之五十五的股份,败也这百分之五十五的股份。凭着员工持有多数股的股权分配,美联行等于把自己交给了所有的雇员,自然也希望雇员与公司同舟共济,不计较短期薪资上的得失,而是把命运与公司的长期发展联系在一起。但由于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工会组织,特别是飞行员工会很快发现通过对公司的控制权,他们给自己涨工资获得的收益将超过提升股票价值的所得。在董事会里,所有的工会步调一致,反对任何挑选出来的总经理,结果可想而知,新当选的CEO都成为了工会的附庸。

而就在前年,2000年春天,管理者与工会之间的矛盾加剧。在与飞行员的工资谈判中,CEO格德温提出希望并购美国航空公司获得廉价的劳动力。飞行员们得知后愤而罢工,迫使取消了很多航班。为赢得飞行员工会对收购的支持,格德温同意给飞行员加薪28%,比开始谈判时飞行员工会要求的还要多。该年因关闭航线美联航收入下降26%,但支出却减少了不到3%,上述飞行员合同就使它多支出了6。92亿美元。那时美联航的股票已经开始下跌。

李晨新笑了笑,怪不得这家公司经营不下去,一年就要多支出近七亿美元的工资。如此的高成本,在这样航空业不景气的时候,他不倒谁倒。这让李晨新想起了如今国内的很多国营企业,大都和这样的情况差不多。企业不是因为技术不行,而是因为各项成本太高,最后竞争力下降,进入恶性循环之中,直到倒下。

“9。11”事件中美联航损失了两架飞机,元气大伤,但工会并未因此而作出退步。去年年1月工会选择的新CEO格瑞顿以与工会有良好关系著称,他一上任就在与机械师的谈判中败阵,先给机械师增加了工资,却不能从他们那里得到福利的减免。去年一年美联航损失了21亿美元。

由此可见这家公司已经确实到了最后的了阶段了,这不禁让李晨新感到一阵好笑,那些员工做样的做法其实是目光最短浅的行为。原本他们都是公司的主人,公司赚钱了他们自然也就赚钱了。而如今他们直接反过来,直接开始吸食这家公司的老本,大家都已经开始将公司的利益放在了个人的利益之后,大家不是想着怎么让公司发展,而是想着怎么把公司先分光了。这样的员工,让李晨新感到一阵不屑。

李晨新一直以来都是坚持高工资,高福利的。但是做为一名企业管理者,他也十分的清楚,高工资、高福利就意味着高成本。如果一家公司最后取得的效益不好,那么过高的成本,就会成为最先勒死企业的绳索。

今年美联航又继续亏损,破产前其12年资历的飞行员的平均年薪有26。5万美元,而在有些航空公司,这个数字还不足10万美元。

看清楚了这些问题后,李晨新对于收购联合航空公司反而是十分有兴趣起来。他知道,联合航空之所以这些年来一直闹个不停,关健的原因就在于公司的员工手中持有百分之五十五的股份,这直接导致了员工对公司的操纵。

但是如果李晨新等人要想收购联合航空的话,其实事情反而简单了。只要他们将目前联合航空的情况通过媒体舆论炒作起来,那么这家公司的股票将会直线下跌。当股票跌破那些持有者心里价位后,他们就能过能二级市场收购联合航空的股票,然后再进一步对联合航空展开收购。

按现在李晨新所得到的情况来看,联合航空现在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他们申请破产保护,那么如此一来,虽然员工手中持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股票,但是法院一接手后,那么工会就等于是自动出局了。他们最大的武器,超过百分之五十的股份就将失去作用。破产保护状态意味着工会的自动出局,以往凭资本发言的方式将被联邦法官的判决取代。在破产保护下,管理层首要做的是与工人重签协议,如果工人的让步不令人满意,管理层可以把计划拿到破产法官那里接受判决。如果管理层没有魄力,根据债权人的建议,法官还可能强令裁员或减薪,直到公司重新盈利为止。破产保护状态对工会还有另一层含义,因为股票价格低廉,他们在董事会上的控制权有可能被收购者取代。

除了这条路外,那就只有破产一条路了,不过那条路是一条真正的不归路。一旦选择了这条路,那么才是真正的同归于尽了,那意味着那些员工手里的股票将成为一张废纸,李晨新不相信会有人选择这样的一条路。

表面上看起来他们已经无路可走,唯有申请破产保护。不过李晨新相信,如果他们这个时候愿意投入资金收购这家公司的话,那么还是大有可能的。

这家公司在目前资产总额为247亿美元,债务总额为295亿美元。而且李晨新通过资料还查到,联合公司有一笔8。75亿美元的债务即将到期,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偿还的话,那么他们就真的将处于破产边缘了。

这样的一家公司如今管理层和员工是陷入了烂泥塘,谁也不肯退让,但是如果这个时候李晨新等人杀入的话,那么他们就能以对公司绝对的控股权,来对公司实行裁员和减薪。只要能打破目前的怪圈,那么降低成本后的美联航,依然是美国第三大航空公司。

在和罗永薇、杨澜、梅格进行了数天的商讨后,李晨新终于决定,加入这次并购。其实如果只是考虑资金问题的话,新辰公司一家公司就能将这事情解决了。不过考虑到美国联合航空公司乃是美国第三大航空公司,估计如果他们单独展开收购的话,可能会面临着来自美国方面的一些其它方面的压力。最后李晨新觉得还是投资就算了,反正公司的核心业务现在还是互联网业,现在加入这个并购,也只是在如今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先行对一些其它的行业做一些试探性的发展。

对于李晨新的新辰公司肯加入这个计划,亨利也感到十分的高兴。相信有了李晨新的加入,这个计划也更有可能成功。这个收购方可以说的上是十分豪华,一共由八方代表组成。新辰公司,李晨新、高盛集团、花旗集团、摩根大通、比尔·盖茨,股神巴菲特,埃里森。

第381章 买私人飞机算什么,我直接买航空公司!

在酒店为李晨新准备的会议室内,李晨新和罗永薇、杨澜等人正出席一场视频会议。

美国那边的六方代表聚在一起,而中国这边的两方代表聚在一起,大家正式通过了之前亨利收购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计划,现在商议具体计划。

“亨利,这个计划是你提出来的,你说说我们要如何收购这家公司?”

亨利笑了笑,“其实我们目前需要做的很简单,先与美国联合航空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长蒂尔顿先生接触一下。他们如今正无头苍蝇一样的到处找银行融资。先让他们知道下我们的收购意图,接下来我们就可以什么都不用做了,大家只管等着看戏就是了。”

花旗银行的代表有些疑惑的道,“就这样等?如果他们申请破产保护了,那我们不是白白忙活半天?”

“放心吧,只要他们还有一点点办法,他们也不会去申请破产保护的。据我所知在年底的时候,美联合会有一笔8。75亿美元的债务到期,在这之前还有大半年的时间。现在的情况来看,美联合的管理层和工会之间肯定还会有数次争端,我们让他们先争去吧。他们争执的越厉害越好,我们只需要将这些情况透露给媒体知道就行了。”李晨新漫不经心的道。

巴菲特笑道,“你是打算让美联合的股票大跌吗?不过这确实是一个办法,如果到时他们的股票跌至谷底,对于我们收购也能减少不少阻碍。”

埃里森这次加入这个计划完全是看在李晨新的面子上才来的,所以对于这次收购他也并不是很热心。此时他歪着嘴道,“如今的美联合的股份已经跌到底了,再跌可就是破一美元了。一个资产两百多亿的公司,市值居然还不够买一架波音七四七,你们说这样的公司丢人不丢人。也不知道你们哪里觉得这家公司好了,居然高高兴兴的坐在这里算计着。有这功夫,还不如我们一起去找支股票赚点外块算了,那样还来的快一点。”

李晨新坐在那里笑了笑,没有出声,虽然美联合市值不过亿,那是因为如今所有人都看到了这家公司的困境,公司的大股东,也就是那些机师,机械师,空中小姐们,因为他们的短视,而在不断的让这家公司亏损着。所以才会没有人愿意投资这家公司,只是站在一旁围观,看着这家过去的庞然大物倒地。但是这样的一家拥有着五百多架客机的航空公司,资产达两百多亿美金的公司,其实价值还是不错的。

如果他们能解决目前美联合的问题,那么也就等于解决了美联合亏损的问题,那么这家公司就很有可能重新获得赢利。这家公司的价值也会马上升高,这玩意就和买股票一样,在股票跌至最低谷的时候,抄底买入,然后一直看着他上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