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首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首富- 第3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通过国债抵押的方式,这些资产重新在亚欧同盟内进行第二轮的商业投资。
战争必然会让整个股市大面积的下跌,但是,资源类、重工类的股票必然又会逆势上扬,这是注定的结果,阜康财团依然有足够的可供投资和避险的渠道。
胡维宗花了整整半个小时才将阜康财团目前的大致情况和胡楚元简略的汇报一遍,胡楚元则一直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听着。
宣到胡维宗不再说话,静静的站在原地,胡楚元才轻轻的抬起手,道:“维宗啊,你坐下来吧!”
“谢谢大伯!”
胡维宗这才毕恭毕敬的坐下来,还不由得的松了口气。
现在不管是谁,在胡楚元面前都会承受着难以言表的巨大压力,即便是像胡维宗的这样家人亲戚也不例外。
胡楚元沉默的感叹一声,道:“维宗,你们这些年做的很不错,你爹早些年对你的调教确实是有效果。可惜你爹不再了,家里就剩下我和你三叔,我们也老了,帮不了你们什么忙。“胡维宗道:“大伯,您不用这么介怀,您现在也是儿孙满堂,为国家和咱们胡家操劳了这么些年,该是享清福的时候啦!”
“是啊!”
胡世源家的长子胡渭庆也这么感叹着,可他何尝不是一个儿孙满堂的老人,膝下有四个儿子,六个孙子和两个孙女,在庆余堂胡家这一脉中算是最有福气的人。
胡楚元颇多感叹的笑一声。
人生啊,该认老的时候是得认老,他早已是这样的一把年纪了,儿孙满堂,儿子们都是事业有成,他的亲长孙一一胡维庭的儿子都已经在震旦大学读大二了,他还想不服老吗?
他转而和胡维宗几个人道:“这一次让你们过来,一是要聚一聚,看一看你们这一代的晚辈们,另一个也是要交代一声,钱终究是赚不完的。眼前的这场战争已经是无法避免了,如果我们打败了,阜康财团要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你们心里要明白,所以啊……这个时候就不要管什么赚钱了,想办法再多筹集一些物资捐赠给国家吧。”
胡维宗道:“这些事,我前些日子刚和维中谈过,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们这一辈的兄弟们多出点力,至少捐赠十艘航母和六干辆坦克,我们还想单独成立一家慈善基金用于照顾战争伤残士兵,估计总额不会少于20亿中圆。”
“嗯!”
胡楚元挺满意的点着头,却又道:“这些都是小钱,如果只是为了这点事,我也犯不着将你们都喊过来一起商量!”
胡维宗悄然一凛,当即就道:“大伯,此事无需商量,但凡您觉得有必须要出款出力之处,让维棠告知我等,我等众侄照办就是了。”
胡楚元嗯了声,道:“你们要明白这个账,明白这里面的道理。我就说个陈年1日事给你们听听,当初法国人打越南,危及我国,那时候咱们家底不过六干余万两白银,我暗中给朝廷各路兵马垫付了三干多万两白银的军资。
如果没有当年那些事,何来今天的中国和如今的阜康公司。要我看啊,咱们就算是出资一千亿中圆也不为过,至少好过战败,等着英法美那些入照抄了咱们在德国和希腊诸国的投资。
万一德国打败了,别人一鼓作气的打到咱们本土,咱们的损失可就不止这些钱了!”
胡维宗不仅有些咂舌。
一千亿中圆啊。
按照目前中圆、黄金和白银三者之间兑价,一千亿中圆就等于是19。4万吨白银,或者是9700吨黄金。
这是多么庞大的一笔资产啊。
可是,胡维宗也不敢反对,只是感叹道:
“大伯,我看国内似乎也没有这么多的需要,按目前的国内经济情势来看,军费问题倒不是这么大!当然,既然大伯这么说了,我等也必定会照办的!”
胡楚元道:“你说的没有错,所以,这笔款子主要是考虑德国那边的问题。维宗,你抓紧时间去一趟德国,谈一笔战争捐款的同时,敲定一个德国国债的认购,数额大一点没有关系,当然,还是要有所回报的。至于其他的款子用途,你和维棠说谈一谈,我听说陆军那边要求更大吨位的运输机,技术上的问题已经不大,关键是造价高昂,如果能造一千架,成本或可降低一些,可惜,咱们军费终究也还是有点紧张的,一次购买几千架的可能性不大。”
胡楚元要说的这一款运输机在理论上可以算是战术运输机,采用了新型的涡桨发动机,具备20吨的运载能力,军用运输机的同型号是江南重工集团研制的新型民用运输七lIJN10,军用运输机的编号是A10。
在这款运输机的基础上还有新的预警机型号,编号分别为EA10。
陆军方面在综合考虑后决定购买六百多架,胡维棠实际分析则应该要装备3000架左右,不仅用于装备中国,也可以向亚欧同盟其他国家列装,特别是在南线集团军和太平洋战场上,A10的作用会是非常大的。
现在的主要限制确实是经费问题,特别是在海军大扩张的前提下,陆军和空军只好削减一部分需求,这个问题本来就是胡楚元引发的,他自然也得去解决。
国内在发动机领域的优势是明显的,不管是涡喷,还是涡桨发动机,嗣前在技术和生产上都已经成熟,在发动机不是障碍的情况下,A10做为运输机反而比划时代的喷气式战斗机更容易投产。
既然胡楚元做了这个决定,胡维宗等人也不便反对,只能按照他的要求尽快和军事委员会联系,愿意通过购买国债增加军费支出和直接捐赠的方式,让军队一次性列装1200架A10系列的运输机。
胡楚元这么做的目标也是很明显的,A10系列运输机一旦大规模服役,对整个战争期间的铁路运输压力是一个极大的补充。
1200架的数量甚至还不够。
胡楚元的建议就是尽力增加几个厂的产能,一起在国内联合生产,数量上没有优势,这种运输机的优势也就不足挂齿了。
对于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谁也不敢忽视,不敢犯下一个微小的错误。
从1933年开始,大西洋联盟就已经开始备战,亚欧同盟的情况是差不多,只是中国的备战期稍微要早十年,投入的程度也更坚决。
双方的军备竞赛是在海陆空三个领域同时展开的。
陆军方面,自动步枪已经成为主流的选择,英美法都有自己的自动步枪和半自动步枪,坦克则是两个阵营共同的焦点,英国目前已经服役的新坦克有7种,正在研制的还有多种,法国有4种,美国有6种,英法美俄四国还共同研制了两种。
海军方面的竞争集中在战列舰,以吨位和火炮决胜的思路依然是明确的,但是,航空母舰的竞争同样开始白热化,在巡洋舰、驱逐舰各个领域,两大阵营都在不断的较量着。
在海军的竞争中,中国确实是要强于任何一个国家,但如果是按照两大阵营来计算,德法的实力大致相当,中美的实力大致相当,大西洋阵营就比亚欧阵营凭空多出一个英国海军。
不管是波兰、希腊、南斯拉夫、奥斯曼、波斯……这些都是海军实力上的弱国,而在大西洋阵营中,美英法意俄西目前都可以算是世界海军中的相对强国。
李开邺不愿意在海军上投入太多资源的原因是很明显的,光靠中国是很难扭转亚欧同盟在海军实力上的劣势。
在空军自勺竞争中,中国依然是一家独大,美国紧随其后,德英在一个级别,法国则相对稍微弱一点,可意大利和俄国在空军上的实力也绝非波兰、希腊可以比的。
光看中国强大是不行的,国家军事委员会此时内部存在着一些纷争,这种纷争的主要问题就是盟国的实力还不足以挑战大西洋联盟。
这场战争目前的形势已经很明显,基本就是中德VS美英俄法,意大利、日本、西班牙……这些二流强国对抗更二流的波兰、南斯拉夫、奥斯曼、波斯等国。
除此之外的乌克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希腊这些国家虽然在亚欧同盟中,实际的主观上的战斗意愿是很低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开启的话,最终结局是什么样子,确实是胡楚元和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都无法预料的。
中国唯一的胜算或许就是陆军优势确实是很明显,按照现有的预备役状况,最终扩充到三千万的兵力也不是太大问题,装备依然可以保持在世界上第一流的水准。
从这个角度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整体情势上是完全不可比的,这是两个概念中的世界大战,规模截然不可同日而语。
比利时太关键了,大西洋联盟很快就拒绝了中国国家军事委员会提出的建议,以最严厉的最后通牒的方式要求德国必须在三天内撤离比利时。
德国给出的答案很简单,继续进攻。
由于英美法三国在比利时的驻军数量不足,加上比利时准备也不充分,在德军两个集团军的闪电攻势下,大西洋联军不得不全面的紧急撤回法国。
1939年7月14日,双方最终全面宣战。
李开邺并不是一个比胡楚元更年轻的老人,只是时代将他推到这个位置,如果战争再晚几年爆发,他就会按照最初和胡楚元商量的那样将总统的位置顺利转交给蔡锷,让蔡锷去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个平静的夜晚里,在下达了最后的总动员令和紧急战线调整任命后,李开邺沉默无声的坐在总统府的办公室里,他心里翻滚着的思绪实在是太多了。
他真希望自己能够年轻二十岁,如果是那样的话,他就可以亲自踏上战场。
为了应对这场战场,在此前的几个月里,中国的军事力量已经做了一次重大的全面调整,设立了北线、西线、西南线、远东线、南线、非洲和太平洋七大主战场。
毫无疑问,最重要的是北线和太平洋两大主战场,这里才是中国必须取胜的两个地方。
太平洋战区总指挥官由海军副总参谋长林乔椿担任,海军中将张哲培和陆军中将卫立煌担任战区副总指挥官,三人也紧急提升为上将。
中国海军重新组建成三大联合舰队,战术素养最高,号称“海军暂学家”的张哲培担任太平洋联合舰队的总司令,任务就是要和美日决战,前期要尽量阻止美日海军援助澳大利亚,利于太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