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首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首富- 第3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为提前将:巴斯夫化工等主要资产的总部和结算中心迁移到中立国瑞士,胡楚元个人在德资产才勉强逃过半截,巴斯夫化工、西门子、德国商业银行、奔驰汽车等公司的在世界各地的资产也避免了被其他各国政府没收抵债。
1914年1917年,英国对外贸易逆差总额达到了21。34亿英镑,不仅被迫出售了价值十亿英镑的政府资产,还拖欠中国4。2f乙英镑、美国5。5亿英镑的国际债务。
一向以高利贷国家著称的法国也不得不向中国借贷8。7亿英镑,并将摩洛哥的宗主国权利抵押给中国。
真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收获最丰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美国,第三家则是胡楚元非常不愿意见到的日本,利用英法资本在战争期间的脆弱,日本财团大量回收各国在日投资,逐步就要重新掌握住国家经济和金融主权。
现在,中信银行、富国银行、汇丰银行是日本的指定发钞行,阜康财团对富士财团也拥有很高的控股能力,能够对日本形成e一定程度的制约。
经过15年的缓缓龟爬,日本重新爬了起来,还清了对华的赔偿债务,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宝贵机会,三菱、住友、安田等财团也再次恢复了实力。
依靠英法俄等国在日本的军事和其他物资订单,日本工业在最近几年间有了很大的增长,依靠常年的国民教育的积累,国家内部市场的开拓和建设,特别是通过学习中国,抄袭联营制的特点,现在的日本也不能太轻视,当然,也没有必要重视,毕竟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了。
在世界范周内,拥有黄金储备总量最高的国家已经不再是英国,而是中国,持有10480吨黄金,紧随其次的国家是美国,持有5275吨黄金。
在1917年7月,白银对黄金的兑价达到了近十年来最高的10。4:1。
战争已经结束,世界经济却仍然处于剧烈的动荡和大萧条中,白银还是仅次于黄金的贵金属投资渠道,价格在短期内不会下跌。
做为一个优秀的投资客,在1917年之前,在白银兑价突破11:1时,胡楚元就逐步将国内持有的白银资产抛售,用于抄底欧洲经济。
中圆慢慢有了取代英镑的迹象,在亚洲地区,国际贸易结算基本是完全使用中圆……这是中英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也是新加坡自由金融区地位被香港取代的原因,更是英国愿意高价甩卖新加坡的原因。
同时,中美两国也从整体上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截至1917年7月,外国对华欠债总额已经达到23。7亿英镑,英法资本在华所占的比例大幅度削弱。
对于欧洲,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结劫,对中国而言,收获远大于损失,对美国而言,这是前所未有的收成,对日本来说,这更是一个天赐良机。
(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七章 中美海军争霸
第二次世界大战似乎还很遥远。
可是,胡楚元并不确定自己还能不能活到那一天,就算活到那个时候,他还能否掌控着中国的局势,或者说,他还有没有那样的精力和能力,这都是未知数。
所以,准备工作要从现在开始。
通过国家军事委员会和国防部军工技术局,胡楚元在国内正式的秘密设立了三个系统工程研究项目,代号为201、202和203。
201是航空母舰项目,202是导弹和火箭炮项目,203是新飞机计划。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比较早,海军的较量也并不是非常激烈,航空母舰并没有成为正式的武器服役,但是,英国、德国和美国都已经有了类似的计划。
相对来说,国内的航空母舰研制还是比较早的,从1914年就开始了,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胡楚元并不急着推出真正的航空母舰,202和203项目也有很多的预研基础,想要真正成型,并成为一种足以改变局势的战斗力,这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
国内的火箭炮武器本来已经服役,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优势非常明显,这些装备临时撤出正式编制,继续进行秘密的后续研究。
此外,国防部、工业科技部、国家科学研究院、国家工业研究院同时启动国家科工计划,专门设立科学工业技术委员会,简称科工委,负责投资、扶持和执行各种新技术的研究项目。
这些项目涵盖民用工业,也涵盖军用项,包括新型坦克(坦克是英国人的说法,为了区别重型主炮装甲车和常规装甲车在战术运用上的差别,国内重新选择坦克这个词)、新型步兵装甲车、新型战列舰、自动步枪、火箭筒、自动手枪、新金属材料、新航空引擎、新型汽轮机、大功率雷达、机载雷达、舰载雷达……等等项目都在进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勃朗宁手动步枪的历史使命也完威了。
和其他国家不同,中国在新式装备的使用和替换上一直是很舍得花钱的。
经过改进的勃朗宁BM10B型半自动步枪全面取代传统步枪,成为国防军正式装备,国民警卫部队预计在1923年完成更换。
海军新装备的预备研究陆续都已经立项,按照胡楚元的规划,从1925年开始,国内海军将会进入新一轮的替换,海军、陆军开始设立航空兵部队。
在胡楚元的建议和控制下,空军成为重点建设单位,逐步向着三军的灵魂方向发展。
直升机研究开始启动。
新型战斗机的发动机功率被要求提高到550马力,远期目标要达到750马力。
中英美法四国的海军竞争还在继续,战争已经结束,美国却开始建造新的马里兰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3。2万吨,拥有8门16英寸口径主炮,而且预计会建造六艘,试图在英法陷入疲软期的时候通过加大海军建设,进一步确保美国在全球……特别是在南美洲的利益。
美国人有钱,这是真的,英法两国都感到无力。
中国也有钱。
所以,中美海军争霸开始了。
在加大力度研究新技术的同时,中国海军部同样制定了4艘3。5万吨级排水量,拥有9门38Omm口径主炮的豫州级战列舰。
除了主炮口径较小外,豫州级已经是中国海军现有技术的最强结合。
在整体设计上,中国战列舰一贯的特点是优先追求防御力、稳定性和实用性,其次才是速度和机动性能,以及火炮体系的稳定性和统一性,最后才是口径大小。
在主炮的选择上,16英寸看似比15英寸只大一点,实际则是两个概念,前者三联装的重量至少比后者增加500吨,整体可靠性也未必能够过关。
所以,豫州级战列舰选择现代重工KP50系列的50倍380mm口径主炮,属于中高速中型弹,主炮优势集中在中程,在1。2公里到2。2公里之间是最优射程,同时能够尽可能的保证近程射击的威力和远程射击的命中率。
豫州级的整体布局合理实用,装甲设计受益于德国体系,追求重点和区域防御,比英法更为坚固。打过更多大规模海战的中国,在细节设计上也更为稳妥,处处追求实用、稳定和可靠。
在舰船机动性和速度上,这一贯是中国海军工业的特长,英德都比不上,美国就更比不上,马里兰级战列舰的最高时速只是21节,豫州级则是24。5节。
凭借更为独特的多种保护焊接工艺,特型多种钢铁的配合使用,表层硬化技术,在同等钢甲厚度上,豫州级的防御效果其实也要比马里兰级强大。
在声纳探测领域,中国海军完全是一枝独秀,第一次大战期间,英法舰队几乎都是使用中国海军提供的声纳设备,才有效的控制住德国的潜艇部队。
不仅雷达技术在中国海军处于独家地步,豫州级在设计过程还充分考虑了反雷达的问题,雷达反射率仅和万吨级巡洋舰相当,很容易让对手误判。
在无线电通信领域和整体火力电控技术上,凭借领先的多控继电器技术的发展,这两个领域也是中国海军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虽然马里兰级战列舰的主炮口径明显比豫州级强大一个英寸,实际打起来,肯定会是两个概念。
在日德兰海战中,中国派遣的第四舰队第七战列舰分队在配合英国海军作战的过程中,和德国第三战列舰编队第七分队相遇,本来只承担辅助攻击的中国战列舰编队反而击沉了一艘更大吨位的凯撒级战列舰。
实际上,在胡楚元内心的规划中,豫州级很可能是中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列舰基础型号,基本不太可能出现更大吨位的战列舰。
4万吨级、5万吨级和3。5万吨级战列舰在造价上完全是两个概念,多出来的钱,他宁愿都用在航空母舰上。
即便再造更大吨位的战列舰,基本也就是起到一个迷惑对手的作用,总数量不会太多,庞大的豫州级战列舰群才是更适合的。
当然,该做的后续研究还是要继续加大投入,405mm口径的主炮也要研究,真要造更大吨位的战列舰,那也一定要造的非常漂亮,至少是5万吨级,狠狠的震慑住对手,逼迫对手在战列舰的道路上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考虑长远,豫州级在设计过程中还留下了较多的改进空间,为后期进一步的现代化改进做基础。
由于整体建造技术,特别是金属材料、冶金、焊接、防锈蚀等技术的提升,现在一艘战列舰只要保养好,服役三十年是不成问题。
这一点和过去完全是两个概念。
在非战争期,订单不是那么多的情况,造船厂也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加强生产工艺技术。
所以,豫州级战列舰及其改进型号的豫州Ⅱ、Ⅲ可能会比较多,国内的计划是平均每年建造一艘,不停的拖着英美法三国和中国竞争海军。
和豫州级战列舰相配套的英勇级战列舰、刚果级战列巡洋舰也随之一起建造。
英勇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吨位是2。2万吨级,刚果级战列巡洋舰是第一艘以海外省命名的巡洋舰,标准排水量吨位是1。85万吨级,两者均采用KP45系列的330mm口径主炮。
不过,刚果级战列巡洋舰的设计裕度非常大,保留了很大的现代化改造空间,为后期可能的安装火箭炮、大功率雷达、直升机……甚至是导弹都做了充足的准备。
实际上,刚果级战列巡洋舰就是更大吨位,以及防御力效果和火力更强的驱逐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