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首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首富- 第1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汉人就是汉人,满人就是满人,这一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在胡楚元准备离京的时候,拖延到六月的会试终于结束,也不知道是光绪帝载滟自勺意思,还是恭亲王等人联合作弊的结果,胡品元居然考中了探花,连胡品元自己都觉得匪夷所思。
(希望有钱的朋友多订阅首张,还是想混一个封推的,老婆要生了,奶粉费很重要的)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品大员
OMYGAD?
这就是胡品元看到榜单后的第一反应,在波士顿生活的这些年,他根本就没有再摸过经史子集,一门心思都在学英语,准备经营生意。
这倒好,朝廷白送他一个探花。
更惊喜的还在后面昵。
何琮忽然又提出要把一个继女嫁给胡品元,大家一问出处,继续来一个“OMYGAD”,居然是醇亲王的小女儿,年仅十四岁的容惠格格。
满汉是不能联姻的,可在民间,这个规矩早已打破。
没有办法,很多落魄的满人是娶不起满族女人,只好仗着满人身份娶有点小钱的汉族女人。
在朝堂上,乾隆爷的时候就绕了一个弯路,将一个格格过继给汉人大臣,撤销满籍,以平民女子身份嫁给当时的状元。
也没有别的原因,乾隆一时高兴,喜欢。
这种事情后来就经常出现了,为了联姻上的需要,满汉大员之间经常这么做。
可为了联姻胡家,将皇帝的妹妹荣惠格格降为平民嫁给胡家二少爷,这个事情干的真有点离谱。
胡品元原先在杭州就定了亲,后来要去美国,女方家不是很同意,因为急着送弟弟出国,胡楚元就出钱解决这个事和对方退了亲。
到了美国不久,胡品元就和教自己英文的一个美国女人结婚了。
胡缄元说,对方发现胡品元非常有钱,主动勾引了胡品元,两个人婚后的感情一直不太稳定.88年初的时候,两个人就离婚了,女方从胡品元这里带走了价值数十万美金的珠宝首饰。
两个人育有一子一女,女方根本不要,都扔给了胡品元。
和醇亲王家联姻毕竟是一件大事,胡品元也很着急,很想做驸马,可他在美国结过一次婚,还有两个孩子的事情并不能暴露。
毕竟是皇帝的妹妹,给别人做续弦,这怎么可能?
反正醇亲王也没有过问,胡楚元又是一个喜欢做父亲的人,就同意将胡品元的两个孩子过继到自己的名下,在家谱上也不记载此事,就当是他的子女列入族谱。
1889年7月4日,返回上海赴任总理资政大臣一职的胡楚元,就顺道将两个孩子从京师接走,带回上海抚养。
这时候,伍淑珍早已带着家人返回上海在墉园里住着。
胡楚元荣升朝廷从一品的总理资政兼江南通商大臣,赐进士出身,领衔协办大学士,加封一等男兼一等云骑尉,夫人伍淑珍成了一品诰命夫人,比起寻常一品夫人更要尊贵。
胡家二儿子胡品元成了新科探花,还将成为隐形的驸马。
胡家之尊贵,在整个江浙已经无人可比了。
论声望,整个江南六省也就乘0下翁家、李家和渐趋落败的徽州菖家。
胡家和搬迁到杭州的何家是两门联姻,也是亲上加亲。
胡楚元一回到上海滩,各地的官员,各国的总领事们就纷纷前来贺喜,上海滩的商人们也纷至沓来,各地的巨商同样是挤破了门槛。
这些人中还有一个很特殊的来客一一康有为。
虽然不喜欢他,也耍了他一圈,胡楚元还是很客气让他进来了,且让他乖乖的预约,在上海等了三天才排进胡楚元的行程。
胡楚元是很会拿捏分寸的人,普通中的不同,这天一大早就就让康有为进来,还邀请康有为一起用早餐,吃得也是广东早点。
康有为喜出望外,被人带进西园的怡乐厅,见到胡楚元的家人都在,发现这是一场家宴,更加惊喜连连,颇觉得荣幸之至。
胡楚元正在看昨天刊发的英文周刊《亚洲周刊》,伍淑珍和潘丽美忙着让孩子们坐下来吃饭,虽然只有一个亲生的女儿,家里却有另外的两个继子和一名继女,四个孩子,长继子7岁,其余都不过三四岁,正是顽皮的时候呢,闹腾腾的。
胡楚元也不管着,就让两个妻子过问,他倒觉得,小孩子热闹一点也很正常,反正他已经在这种氛围里看报纸和刊物了。
看到康有为,胡楚元就让人将身边的椅子拉开来,请他坐下,随即就淡描轻写的说道:
“这些天事情又多,来来往往的都是各地的官员巨富,还有那些总领事们,谁都不能怠慢。
你来的又急,我这就只能安排在早餐时间,咱们有事就直说,等一会,新上任德国公使绅柯先生也要过来。”
“是是是!”
康有为连声称是,便又拱手笑道:“大人百忙之中还能抽空接待康某,康某真是受宠若惊啊。可惜,康某倒是令大人失望了,去年回广州参加乡试,不想因为一些小事惹怒了广州学政吴维藩吴大人,他便故意让我落地。”
“哦?居然还有这种事?”
胡楚元显得很诧异,道:“不至于吧,你离去之后,我是特意让人知会吴学政,向他推荐你的学才啊?”
“这……这,康某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或许康某仗才狂妄,轻言怠慢了吴大人!”
康有为也很惊讶,本来就是随口编的一个谎话,遮掩自己落地的事实,更不敢和胡楚元较真的说下去。
他不说,那就不说。
他落地的事情本来就是胡楚元故意安排的,倒是梁启超被吴维藩给找到了,说是确实有奇才,虽然才16岁,但已经中了举人。
如今的梁启超被吴维藩推荐到江南国学院,师从俞樾和钮玉庚。
这两位,一位是真正的国学泰斗,学富五车,博览天下文章,另一位是学贯中西的大家,八年苦修,三度跟着胡楚元环游欧美,所学所见,都远非康有为这个半瓶子的人可以比的。
康有为匆忙转了个话题,道:“大人高升,康某家财简陋,只有书法还可以一用,就写了一幅对联聊表庆贺之情。”
说着这话,他就送上一幅装裱的非常精美的对联,字写得也很大气,有所突破。
经过这些年的磨练,胡楚元的字虽然还不能登大雅之堂,眼力却是非常厉害,一看就知道康有为的书法还是很有功底的。
他喜欢这些东西,也不因人而异,稍加点评和赞赏两句就收了下来。
得了他的赞赏,康有为是更加高兴,随即又送上一本自己撰写的《汉唐实务考》,基本是康有为自己引经据典,用汉唐两朝的旧事来证明实务派是治国正统之学,自古以来,圣贤明帝多以实务治国。
胡楚元将这本《汉唐实务学》拿过来翻了一下,感觉这本为实务派摇旗呐喊的书倒是有点新意。
他就将书搁下,和康有为道:“这本书不错,你等下将书拿到商务印书局,我会派人出钱刊印几千册。”
康有为微微有些失望,他这本书是为了讨好胡楚元,为了获得胡楚元这个一品大员的赏识,熬了一个月的通宵才抢在别人之前写出来的。
据他所知,最近想要写这种书的人特别多。
他原先指望,怎么也得拿到半官方的江南印书局刊印几万册,每个官员都发一份,也让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和才气。
见他神色尴尬,胡楚元问道:“怎么,不满意?”
“何敢,何敢?”
康有为匆忙否认,却又道:“大人,此乃扶正之事,宜当大办,若康某之才不堪大人人目,也可另请大学之士置办,必当速办,重办啊。自古之道,名不正则言不顺,若行大事,必当先正其名。”
胡楚元稍加思量,道:“你说的有道理,可这个事……其实,江南国学馆和京师国学馆都在操办这样的事,只是你也知道,俞樾这些人都是成名已久的经学大师,恭亲王和醇亲王也特别重视,潘军机领衔旨办,大家就格外慎重,生怕有一点半点的疏漏,办起来总是要慢一点。我从京师回来的时候,途中和李中堂也谈过了,书目成稿后,以江南印书局和总理衙门同文印书局的名义一起刊印。4说到这里,他便又和康有为抱歉道:“不管怎么说,俞先生是我两个弟弟的恩师,我堂兄家的几个孩子如今也挂名师从于他……这个面子,我总是要给的,希望康先生别介意。”
这根本就是无影的事,分明是康有为给了他一个新的启发,可他想要诓骗康有为,那还不是和忽悠孩子一样容易。
康有为也不疑有假,心里就是咯噔一声,落地之后,他就打算到胡楚元身边做个幕僚,暗中寻觅新的机会。绞尽脑汁才想这个事,想做为一个敲门砖让胡楚元真正意识到他的才干,名正言顺的邀请他人幕。
一时之间,康有为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胡楚元却道:“康先生,你不妨再去广州。皇上亲政,重设恩科,各地在今年还有一次乡试,据我所知,广东学政也会换一个人,你不妨再回广州应试。虽然还不知道学政是谁,但我会亲自给他写封信。”
康有为一时犹豫,想了想,还是决定去京师碰碰运气。
他便道:“此次啊,我想进京赶考,参加京师的顺天府乡试。”
胡楚元哦了一声,道:“那也可以,问题是京师那个地方鱼龙混杂,各种人物都有,势力纠葛,我就轻易不敢给你推荐。这样吧,你去京师国学馆找军机章京王懿荣王大人,就说我是请你去的,住在国学馆,日常也可和其他的士子官员们来往,到时候,我再让王懿荣替你引荐几个志同道合的人。”
康有为大喜过望,连忙称谢。
这时候,陈善元匆匆走进来,和胡楚元小声禀告道:“大人,山东有人来了?”
“谁?”
胡楚元问了一声。
陈善元道:“山东巡抚张之洞张大人,军机处下令让他理办青岛工界,他特意来上海租界观摩,顺道来拜访您,还带了一些青铜器做为贺礼,属下看了一眼,感觉还挺贵重的。”
“哦!”
胡楚元微微点头,道:“张大人还是挺正派的官员,收入微薄,有来有往,你让缪先生给他准备一份回礼,价位上略高他二三成即可。”
陈善元点着头称是。
胡楚元续问道:“德国公使绅柯先生来了吗?”
陈善元将行程纪事薄打开来,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