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首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首富- 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清朝廷相信这是一个极佳的机会,要求胡楚元尽力和法国人和谈,结束战争,胡楚元则通过肃亲王说服清朝廷继续拖延下去,因为法国人是拖不起的,拖的越久,谈判对中国就越有利。
国内的气势已经非常热涨,清朝廷观风而动,也决定让胡楚元继续拖一拖,同时对福建水师给予重奖,也封胡楚元三等男,赏黄马褂和一眼花翎,加资政大夫衔,律外加恩,准带一品红宝石顶戴。
清政府何尝不知道胡楚元就像是鸦片,明知道有害,可抽起来终究是很爽的,还不好戒掉,慈禧只能是尽量嘉奖,希望能把危害压一压,或许可以唤醒胡楚元的忠臣之心,别再继续做一个二臣。
不管怎么说,眼下只能是重用。
李鸿章的北洋水师花了银子无数,眼下还没有几艘能出去打仗的,倒是胡楚元手中的福建水师实力强悍,连法国人的舰队都能全歼。
不仅在海防要倚靠胡楚元,如今清政府在外交和谈判上,何尝也不得依靠胡楚元个人的影响力。
就在马尾海战获胜后不久,胡楚元迎来了双喜临门,妻子伍淑珍安然生娩,给他添了一个宝贝女儿。
胡楚元特别想回上海,可他现在也算是领军在外,根本不能擅离职守,和以前那个江南通商大臣的虚职是不一样的。
他只能坐在福建水师的大衙里牵挂着,也特别的开心,还请了叶富等人吃了一顿酒席。
在闽江口的罗星塔下,他也给蒋超英和其他阵亡的将士建了一尊纪念碑,刻上每个人的名字,又单独给蒋超英建了祠堂和一尊铜像。
马尾海战的获胜对于上海经济的刺激是极大了,人们几乎可以确信……只要福建水师还在,法国人就别想攻入上海,上海地产业迅速回温。
在金融领域,胡楚元也牵手汇丰、花旗两家银行,对上海经济打开了借贷之门,加大贷款发放,恢复上海在江南经济中的龙头作用。
时间过的很快,由于胡楚元明显缺乏举行和谈的诚意,法国新的鲍里恩内阁决定等到明年,在雨季结束之后,在陆军继续对华施压,逼迫胡楚元和谈。
同时,法国人将真正的海军主力地中海舰队的大部分抽调到了越南,总排水量高达12。7万吨,相当于法国海军总实力的14。
时间慢慢拖延到1884年的12月中旬,法军迫不及待的分兵两路,总计4。7万余人,主要针对梅启照督办的东线进行攻击,结果遭到王德榜、杨广镝、冯子材三路军马的伏击,损伤惨重,被迫撤回志灵。
法军西线约有1。4万人,、在家喻关遭受重创,刘永福这才率军出击,拿下宣光市和富寿市,截断了法军西线撤退的路线。
1885年2月11日,刘永福和岑毓英东西包抄,全歼法军西线残部一万余人,岑毓英将滇军防线推至宣光,并派主力配合刘永福南下,和王德榜的湘军合力拿下北宁,进而和杨广镝的赣军,冯子材的桂系团练三面合围法军在志灵的东线陆军。
1885年3月14日,王德榜和杨广镝炮击志灵的池内关,冯子材绕道攻入志灵,激战三日后占领志灵,击毙法军7千余人,俘虏法军1。2万人。
1885年4月,刘永福挥师南下,占领河内,一路打到府里,切断了法军退回越南南部的陆路。
在这一时期,法国政府的鲍里恩内阁也下台,临时内阁执政,派遣原法国驻华公使诺列担任外交部长,亲自赴福州和胡楚元谈判。
谈判的时间非常短,1885年4月27日,双方达成协议。
法国政府的底线是不能赔钱,其他一切都可以谈判,胡楚元同意了这个原则,在此基础上,法国人放弃原有在华特权,重新和清政府签订新的《中法贸易互惠条约》,并在条约有效期的十年中,每年提供约合六百万清圆的对华援助经费,用于资助华人在法国留学。
法国在华所有租界成为国际租界区,不再由法国人直接管理。
这些其实都是小事和小条款,真正的利害关系是在越南,双方最终的谈判结果几乎都按照胡楚元的设计来办,将越南分割成两个部分,荣市以南地区属于南越,归属越南王朝直辖,也归法国人保护。
荣市以北属于北越,越南王朝派遣摄政王管理,归清政府保护,双方约定,以荣市到顺化的顺荣走廊为缓冲区,双方都不得在这一区域驻兵一一当然,这就是胡楚元留的伏笔。
此外,越南和中国的国界划分以中方证据为主,包括老街、封土、谅山、下龙湾一带的土地直接归属清政府,不再是双方争议区域。
为此,中方同意将海防做为国际公租界,允许法国和其他外国商人在海防市投资购地。
对越南来说,这应该是一个近乎于耻辱的《福州条约》,可对胡楚元来说,这对他的意义是格外重要的。
清政府当然很满意这个条约,一、清政府保住了颜面,还扩大了疆域,也算是对得住列祖列宗,算得上是真正的光绪中兴;二、清政府收回了法国在华的特权。
除了越南王朝外,中法两国对《福州条约》都是非常庆幸和满意的,、甚至连法国人自己都说一一胡楚元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外交家,他给法国一份很体面的退路,也给清政府争取到了最大的权益,避免了双方继续交战的所有可能。
《福州条约》签订后不久,何璩有功,提至户部汉尚书兼英武殿大学士,梅启照平调回闽浙总督兼福州将军,台湾设省,守卫台湾有功的刘铭传出任第一任台湾巡抚,归闽浙总督辖管。
曾国荃调职回京,任礼部尚书,随即兼礼部尚书衔重任山西巡抚。
左宗棠回任两江总督,王德榜因功升广西巡抚,杨广镝积功升浙江提督,陆开华升福建提督,叶祖硅正式提任福建水师提督,福建水师允许分设罗源湾大营、宁波大营和基隆大营。
江苏巡抚谭钟麟调任陕甘宁总督,刘坤一南调,出任两广总督,张之洞出任山东巡抚兼提督,荣禄则沾了肃亲王积极抗法的光,做为嫡系满臣受到了重用,调任湖广,出任湖广总督。
胡楚元积功,升一等男兼一云骑尉,正二品世职,继续出任江南船政事务全权督办兼通商大臣,正二品衔,直管江南沿海各地船政事务,兼管沿海道台、福州船政和江南制造总局,协管福建水师。
这一次是明升暗降,又将福建水师的军权从胡楚元手中剥离,只保留协管之权。
明争暗斗之中,胡楚元则是勉强保住了叶伯整的水师陆营,继续归他直属管辖,身边也可以安置一个抚标营,三四千人的编制。
虽然最终的结果不能让胡楚元感到满意,可他并没有继续挟持满清必须答应他的所有要求,现在还没有到翻脸的时候,他不着急,机会终究多的是。
何况,福建水师的军权放在梅启照那里,本身也是满清朝廷最大的妥协了,这和放在他手里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因为那里永远都是他的地盘,梅启照根本不会过问和干预,只会纵容他暗中牢牢控制着福建水师。
1885年6月,胡楚元上奏,建议朝廷将福建水师改为东海水师,驻地大营改至罗源湾,分设福州、宁波、基隆三处大营,各设一水师总兵辖管。
北洋、南洋、东海三大水师为大清海防之重,每年备拨经费三百万清圆,余款不足之处,由闽浙总督、直隶总督、两广总督自行增补募集。
1885年7月,清政府经过三次朝议,最终同意该提奏。
自此,除长江水师仍然、有义务协防上海外,各省水师不再负责海防事务,也不得以海防名义增调军饷。
一时之间,梅启照成了大清王朝中最有实权的总督,不仅掌管着福建、浙江、台湾三个省,旗下有七个营的赣军,还有目前排名亚洲第一的东海水师。
当然,清朝廷对梅启照是非常放心的,否则也不会将东海舰队从胡楚元手里剥掉,转交给梅启照。
清朝廷也知道梅启照和胡楚元的关系是很不错的,也正因为这种关系的存在,梅启照才有可能拿到东海舰队的控制权,才能借着梅启照削弱胡楚元。
就在清朝廷内部不断调整人事安排,平衡国内湘、淮、阌、赣、滇、桂备系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时,在南洋婆罗洲却发生了另外一场战争,一场影响也非常深远的战争。
从1884年初开始,这场战争就已经开打,只因为中法战争的规模和影响更大,才没有被人们所注意。
这就是沙荷战争。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事业的根基
1884年3月,荷兰乘着中法战争的爆发,对兰芳公司进行了“最后”的一次威逼,想要完全将婆罗洲的东南部转变为荷兰王国的殖民地。
他们以为是最后一次,结果却捅了一个马蜂窝。
沙捞越自治邦和兰芳公司结盟,在荷兰出兵攻击兰芳公司不久,沙军也开始出兵,双方在山口洋、坤甸陆续爆发了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最终是荷兰人被迫退出婆罗洲为结果,使得沙捞越自治邦扩大为英属婆罗洲自治联邦。
当然,这件事对于整个世界的影响并不大,毕竟荷兰的衰落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中法战争的大胜,迫使法国取缔完全最惠国特权后,大清帝国的国际声望明显有了大幅的提升。
1885年7月底,胡楚元返回上海墉园,和美国公使达成协议,美国主动放弃完全最惠国待遇,双方互惠享有部分最惠国待遇。
1885年8月,胡楚元携妻子访问英国,虽然未能说服英国放弃最惠国特权,但就税务自主、中缅边境和中印边境等问题达成初步的协议,并和英美法三国达成协议,将上海、天津、海防租界转变为国际公租界,由中英美法四国各派一名公董委员,并从中外商人和本地代表中抽选三名公董委员,以七人制对国际公租界进行管理。
9月,胡楚元抵达莫斯科,就新疆伊犁问题举行最后的谈判,最终以象征性的支付六十万清圆为代价,正式收回伊犁。
10月,胡楚元抵达德国柏林,和俾斯麦宰相举行会谈,签订新的《中德互惠贸易协定》。
随后,胡楚元访问比利时、丹麦、荷兰、西班牙、奥匈帝国,陆续签订新的贸易协定,允许各国商人在国际公租界贸易,同时,中方商人也有权在各国拥有上岸贸易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