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的面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蚩尤的面具- 第1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叶天点点头:“没错,你帮了我义父一个大忙,我也要帮你。江湖人恩怨分明,我不想欠你人情。”

三先生端上茶来,热滚滚的开水蒸汽仿佛浓得化不开一样。煮茶的颜色要比沏茶深重很多,只有表面一层是深褐色,再往下,直接转变为焦黑色。

“兄弟们都已经潜入预定位置,敌人车队原地未动,也没有发觉我们的意图。”三先生冷漠地报告。他比大先生、二先生更瘦,但是行动敏捷,像一只好斗的铁爪螳螂。

蒋公子点头,挥手要他下去,亲手提起紫砂小壶,给叶天斟茶。

“青龙很怕死,巴格达破城前,他每次出门都带着至少十名以上武装保镖,提防刺客暗杀。我承认,五角大楼方面曾祭出‘斩首行动’之类的法宝,企图快速消灭敌人首脑,获得不战而胜的硕果。很可惜,青龙太谨慎,红龙的替身又多,此类行动毫不奏效。从各路线报中,我最终总结出,像他的哥哥一样,青龙也有替身。关键时刻,替身会跳出来挡子弹,迷惑进攻者的视线,给他提供金蝉脱壳的时间。”这些都曾是军方机密,叶天不该随意泄露,毕竟海豹突击队员都签过终生保守国家秘密的宣誓书。可是,为了对付青龙,他只能破例。

青龙是国际刑警组织通缉的头号要犯,在恐怖分子中的地位甚至超过本·拉登,所到之处,轻易就能掀起血雨腥风。叶天当然不希望青龙在大陆搞出事来,祸害地方,惊扰百姓。唯一的办法,就是借蒋公子的手,一举除掉他。

蒋公子立刻明白,低声回应:“那么花红乡一战,我的人就必须抱着‘宁可错杀三百、不能放过一个’的宗旨,对吗?”

叶天笑笑,轻轻摇头:“我不知道,别问我,那是竹联帮的事。”

蒋公子默默计算了一阵,啪地打了个响指:“敌人有四辆车同行,两辆别克商务车,每辆乘员九人,共十八人;两辆三菱越野车,每辆乘员五人,共十人。合起来,敌人有战斗人员和非战斗人员共二十八人。这一战,我方必须有二十八名俘虏,才能下令撤退。叶天,你提供的线索很有用,谢谢。”

叶天慢慢地喝下味道醇厚、回甘悠长的第一道茶,闭上眼,静静地品味着唇齿间的余香。蒋公子是“大太极”高手,太极讲究的是“柔能克刚、四两拨千斤”,当全身潜力由双臂发出时,能够推动几倍于自身的重量,犹如湍流拨弄巨石一般。此刻,青龙就是蒋公子要推动的巨石。做得好,蒋公子将成为国际江湖上的一杆大旗;做不好,竹联帮损兵折将不说,连他本人也有性命之虞。

“我知道,你要我说这些,不过是想与‘黑室’谍报网获得的情报相印证。其实,你也看得出,我是个局外人,只想知道父亲的真正死因、追杀真正的凶手。除此之外,没有更多企图,也不会阻碍任何人的大计划。喝完这壶茶,不如我们就各奔东西,只当从未相遇过,好不好?”叶天依旧闭着眼,只用心灵和双耳捕捉着蒋公子的动静。

蒋公子嗤地一笑:“何必过谦?”

叶天闭目摇头:“不是过谦,从海豹突击队离开时,我就告诉自己,永远不再卷入政治漩涡。”

蒋公子绕过沙发落座,“笃笃、笃笃”地敲打着茶几,声音压到最低,如同窃窃私语般说:“叶天,你从美国返回香港的第一个月,就跟‘长江矩阵’的外线人员接触过,不否认吧?要知道,‘黑室’在撤退至台岛后,并未彻底解散,而是被赋予了新的功能,情报搜集范围辐射至亚洲全境,北至俄罗斯,南至东南亚诸岛,东至太平洋,西至欧亚交界。你是海豹突击队中难得一见的精英,不知有多少隶属全球各国的谍报人员正二十四小时盯着你呢!”

叶天摇头否认:“那只不过是一次普通碰面,道不同不相为谋,见过就忘了。”

蒋公子呵呵一笑:“当然,如果‘黑室’有进一步证据表明你已经加入‘长江矩阵’的话,早就令你伏尸街头了。”

叶天脸上没有一丝异样的表情,仿佛那些陈年旧事已经彻底封存,提不起他的任何兴趣。

“叶天,还有一些与‘超级武器’有关的消息,要不要听听?”蒋公子问。

叶天没有回答,仿佛已经神游天外。

“二次海湾战争前,联合国核武专家数次进入伊拉克进行‘核查’,搜索传说中红龙拥有的‘大杀器、超级武器’,但每一次都无功而返。五角大楼的隐秘特遣队也乔装改扮,对伊拉克的全国十八个省反复进行刺探,重点圈定在安巴尔、穆萨纳、纳杰夫、巴士拉、济加尔、杜胡克、苏莱曼尼亚、塔米姆八个地区。结果,没有任何一项证据表明,红龙已经拥有了想象中的‘超级核武’。甚至在巴格达之战结束后,盟军与联合国派来的专家们都什么也找不到,只能宣布该乌龙事件的罪魁祸首是情报部门。实际上,所有人都被红龙的文字游戏愚弄了,他是‘即将拥有超级武器’,而非‘已经拥有超级武器’。对于一件还没有到手的东西加以吹嘘炫耀的荒唐行为,最终将他送上了绞刑架。当然,联合国小组等于是在伊拉克境内搜索一件并不存在的超级武器,即便是将沙漠翻过来,把沙子用细筛筛个遍,也不可能有所发现……”蒋公子自顾自说着,讲到此处,忍不住再次呵呵轻笑。

叶天熟知那段历史,美国向伊拉克开战的公开理由之一就是“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消除后患,只能“先发制人”。但是,布什政府指责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宣称红龙同“基地”恐怖组织来往密切的说法都查无实据。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后,二十万美军把伊拉克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伊拉克的“超级武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对伊战争的合法性遭到国际社会和本国民众越来越多的质疑。为了平息舆论压力,布什政府竟然把美国中情局局长唐纳德·亨利·拉姆斯菲尔德作为替罪羊拋出来,全部承担了对伊战争情报的失误。

拉姆斯菲尔德于1932年7月9日出生于美国芝加哥,一直被外界认为是小布什内阁中的鹰派代表,是当代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和军事战略家。出任国防部长后,拉姆斯菲尔德不遗余力地推动建立导弹防御系统,并且策划和指挥了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两场战争,被普遍认为是布什政府中的强硬派人物之一。对于“替罪羊”这一悲惨结局,一向桀骜不驯的拉氏显得有些无奈和黯然神伤,但在白宫的告别讲话还是不忘展现其幽默的一面。他引用邱吉尔的话说:“批评让我受益匪浅,但我也决不会因为没有批评而痛苦。”拉氏同时意有所指地表示:“它(伊拉克战争)不被了解,它太复杂了,人们难以明白。”

叶天亲历战争,但当时却是作为一枚矛头单兵,对五角大楼的政治策略无法有高屋建瓴的了解。战争的对错,只能由历史评说了。

“那么,‘黑室’情报的意思,是指‘超级武器’确有其事?”叶天睁开了眼睛。

蒋公子并不急于回答,而是耐心地审视着叶天的表情。

时间正在分分秒秒地过去,竹联帮既然选择了黎明之后开战,蒋公子应该带三竿竹立刻北上才是,绝对没必要无谓地在盐源县耽搁下去。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刚刚是将真话与假话混着说,更改了发动攻击的确切时间。

“真实情况是不是这样——红龙的嚣张激怒了盟军,战术打击提前开始,导致红龙一方兵败如山倒,来不及拿到‘超级武器’?又或者是,五角大楼早一步切断了伊拉克的海、陆、空交通线,就是为了将‘超级武器’挡在伊拉克国境之外,掐断了红龙依赖的后援?”叶天迅速做了两种推断,都是以“超级武器确实存在”为出发点。也就是说,红龙因“超级武器”而死,死得并不冤枉,这一事件,不过是中国俗谚“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又一次生动演绎。

蒋公子不答,却又反问:“叶天,你看过拉姆斯菲尔德在2003年2月28日五角大楼新闻发布会上的直播吗?”

叶天皱了皱眉,略一思索,随即点头:“看过。”

那个时间,正是二次海湾战争开始前的“谈判、核查”阶段,全球各国的电视台、纸媒都聚焦于美国与伊拉克两地,想不看都难。

“当时,拉氏在五角大楼新闻发布会上接受记者提问‘美国是否会发动伊拉克战争’时是怎么回答的?”蒋公子倒掉壶中残茶,重新倒水温壶、洗茶、温杯,那些昂贵到令人咋舌的名茶在他手上,如同街头小店里的廉价茶末。

叶天不愿复述媒体上的言论,但拉姆斯菲尔德的此次回答,却已经成了“经典”,译成各种语言版本,流传至全世界,那就是著名的、让世界头晕的“拉氏发生论”——“你们知道许多新闻,你们每天都被告知事实上没有发生的新闻,大家似乎也不觉得麻烦,把它们印刷成了报纸。于是,全世界便认为这些新闻真的发生了。其实,它们没有发生。每一个人都渴望获知这些新闻,在这些新闻还没有发生的时候。于是,全世界长期都在获知一些没有发生的新闻,其实,它们没有发生。我能告诉你们的是,它还没有发生,只是快发生了。”

这段冗长的、绕口令般的话,充满了美式政客的智慧,既模棱两可,又忌讳莫深,而且很自然地充当了迷惑红龙的超级烟幕弹。所以,不到一个月后,也就是在2003年3月20日,以美国和英国为主的联合部队正式宣布对伊拉克开战时,全球媒体一片哗然,对“拉氏发生论”一致竖起了中指。

当时,澳大利亚和波兰的军队也参与了行动,而军事行动是在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对红龙所发出的要求他和他的儿子们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的最后通牒到期后开始的。拉氏的圆滑与布什的强硬恰到好处地构成了一软一硬两道绞索,将红龙逼上了绝路。

至于对“伊拉克是否有超级武器”的定论,拉姆斯菲尔德也发表过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