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纪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二战全景纪实-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维诺夫认识到自己推行的集体安全的外交政策已遭到失败,遂提出辞职。
5月3日,莫洛托夫接替李维诺夫担任苏联外交部长。
5月8日,英国政府正式答复苏联,拒绝了李维诺夫的建议。
这使得苏联更加怀疑英国的企图。
为了苏联自身的安全利益,斯大林遂决定同德国人拉关系。
5月17日,苏联驻德国代办阿斯塔霍夫根据外交部指示会见德国外交部官员施努尔,先是谈苏德贸易问题,尔后转到政治问题上来。
阿斯塔霍夫说:“苏联和德国在外交政策上并没有冲突,因此两国没有抱敌意的理由。
确实,在苏联有一种受德国威胁的感觉。
但是,毫无疑问,这种受威胁的感觉和在莫斯科的不信任心理是有可能消除的。”
5月20日,莫洛托夫在莫斯科接见德国驻苏大使舒伦堡。
在谈到恢复中断了两个半月的苏德贸易谈判问题时,莫洛托夫说:“如果能建立必要的政治基础的话,两国之间的贸易谈判是可以恢复的。”
舒伦堡说:“你所说的‘政治基础’是什么意思呢?”莫洛托夫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这是两国政府都应考虑的。”
莫洛托夫的话很快传到希特勒那里。
希特勒鉴于英、法在波兰问题上态度越来越强硬,因而想到应当同苏联“建立比较过得去的关系”以制衡英、法。
他指示里宾特洛甫对莫洛托夫做出答复。
5月25日,里宾特洛甫召集国务秘书威兹萨克和法律司司长高斯开会研究如何落实希特勒指示的问题。
他们起草了一个给舒伦堡的指示稿,交希特勒审阅。
“指示稿”说:“德国和苏联之间在外交事务方面并不存在实际的对立。
现在是考虑德苏关系正常化的时候了。
意德同盟并不是针对苏联的,它完全是针对英法同盟的。
“如果事与愿违,我们同波兰发生冲突的话,我们坚定地相信,那不会引起对苏联的利害冲突。
在解决德波问题时,不论用什么方式,我们都将尽量考虑苏联的利益。
“我们看不出有什么东西能真正诱使苏联积极参加英国的包围政策。
因为这意味着苏联单方面承担义务而得不到英国任何有价值的报酬。
英国将再次执行它的传统政策,让其他国家为它火中取栗。”
希特勒5月26日看过这份“指示稿”,认为它“说过了头”,因此指示暂时不发。
在希特勒犹豫不决的时候,张伯伦在四面八方暴风雨般的批评之下,于5月27日指示英国驻苏联大使向苏方表示,英国同意开始谈判互助条约、军事协定和对受纳粹德国威胁的国家做出担保。
但英国和法国没有及时派出高级谈判代表,只是让其驻苏使节与苏方进行一般性会谈。
5月31日,莫洛托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发表讲话,痛斥西方国家犹豫不前。
他说:“英国和法国要是认真想同苏联一道制止侵略的话,那就必须抛开枝节问题,在三个主要问题上达成协议:(一)缔结一项纯防御性质的三边互助条约;(二)对中欧和东欧国家,包括所有与苏联接壤的欧洲国家在内,做出担保;(三)缔结一项明确的协定,规定三国彼此间提供并且向受到侵略威胁的小国提供及时而有效的援助的形式和范围。”

………………………………………
24。大战前夜(2)
………………………………………

莫洛托夫还宣布,同英、法的谈判并不意味着苏联将放弃同德国和意大利“从实际出发建立商务联系”。
为打破谈判僵局,莫洛托夫6月初建议英国派外交大臣到莫斯科来谈判。
哈利法克斯不愿意去。
前外交大臣艾登表示愿意代他前往,但张伯伦反对艾登去。
后来,哈利法克斯决定派职业外交官威廉·斯特兰去。
斯特兰曾在英国驻苏联大使馆任职,后调回外交部。
他精通俄语,但在国内外均不知名。
英国派这样一位低级外交官去领导代表团直接同莫洛托夫会谈,这表明英国对于与苏联建立同盟一事,并没有严肃认真的态度。
斯特兰于6月14日到达莫斯科。
随后他与法国代表同莫洛托夫进行了11次会谈,仍然毫无进展。
苏联方面感到很失望。
7月初,《真理报》发表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最高苏维埃外交委员主席日丹诺夫写的一篇文章,指出英、法不想在平等的基础上同苏联缔结条约。
日丹诺夫写道:“在我看来,英国和法国政府似乎并不想努力达成一项苏联能接受的真正的协议,而只是想谈论一项协议,以便好同侵略者缔结协定。”
英、法开始与苏联进行谈判,引起了希特勒的注意。
希特勒担心,苏联和英、法有可能达成协议。
因此,他不愿过早地与苏联接触,怕上苏联人的圈套。
但墨索里尼对与苏联改善关系感兴趣。
5月30日,他给希特勒发出一份备忘录,说:“轴心国家在反对富豪政治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斗争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同苏联的目标是一致的。
应当谨慎地向苏联放出一些触角,试探有无修好的希望。”
墨索里尼还说,轴心国家“同富豪统治的、自私自利的、保守主义的国家”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但“意大利需要有一个准备的时期,时间可能要延长到1942年底。
只有从1943年起,进行战争的努力才能有最大的成功希望”。
意大利“不希望仓促进行欧洲大战”。
希特勒在答复墨索里尼时表示,他决定“试一试能不能在克里姆林宫墙上撬开一条缝”。
随后,他指示让德国驻苏联使馆与苏联对外贸易部长米高扬进行签订新的贸易协定的预备性会谈。
苏联怀疑德国恢复同苏联的贸易谈判有可能是想破坏苏、英、法谈判,担心德国一旦达到目的,便会让贸易谈判不了了之。
因此,莫洛托夫于6月28日约见舒伦堡,说苏联认为“同德国关系的正常化是值得欢迎的,也是可能的”,透露了苏联愿与德国进行政治谈判的意思。
舒伦堡立即将莫洛托夫的谈话上报给德国外交部。
外交部请示希特勒。
希特勒指示,暂时中断同苏联的谈判,但不要正式通知苏联方面。
希特勒不肯与苏联进行政治谈判,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整个6月份他都在忙于监督制定进攻波兰的军事计划。
6月15日,勃劳希契上交了陆军进攻波兰的计划;6月22日,凯特尔上交了“白色方案初步时间表”。
希特勒均进行了仔细的审阅。
6月23日,戈林根据希特勒的指示,主持召开国防会议。
戈林在会上说:“希特勒计划打的是总体战,不仅要求军事动员,而且要求国家资源总动员。
希特勒决定征召大约700万人当兵。”
会议部署了进行战争动员的事宜。
与此同时,希特勒指示把武器偷偷运入但泽,并派德国军官去但泽训练当地警卫队使用这些武器。
希特勒在军事方面的安排有了着落之后,决定恢复同苏联的接触。
7月22日,德苏贸易谈判在柏林恢复。
同日,德国外交部向舒伦堡发出指示,让他把与苏方进行政治谈判的线再接起来。
7月26日,施努尔奉里宾特洛甫之命宴请苏联驻德国代办阿斯塔霍夫。
阿斯塔霍夫说,苏德政治修好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苏联人无法理解为什么德国这样敌视苏联。
施努尔见阿斯塔霍夫对政治话题十分感兴趣,便将经过里宾特洛甫批准的一番话和盘托出。
他说:“德国对东方的政策现已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针。
就我们方面来说,根本不存在威胁苏联的问题。
德国的政策是针对英国的。
我可以想像在适当考虑对苏联极为重要的问题的情况下,会对双方的利益做出意义深远的安排。
虽然如此,一旦苏联同英国结盟的话,这种可能性就不存在了。
现在是德国和苏联达成谅解的良好时机。
英国能给苏联什么呢?最好也无非是参加欧洲大战和同德国作对。
我们能给苏联什么呢?中立和使之置身于可能发生的欧洲冲突之外;而且,如果苏联愿意的话,还有德苏对两国共同利益的谅解。
在我看来,德苏之间不存在有争执的问题。
此外,德、意、苏尽管对生活的看法不同,但在意识形态方面有一点是共同的:都反对西方的资本主义政体。”

………………………………………
24。大战前夜(3)
………………………………………

7月29日,德国外交部给舒伦堡发出一封密函,询问苏方对施努尔26日对阿斯塔霍夫的谈话有什么反应;并称,“如果莫洛托夫放弃矜持态度的话,你可以再进一步表明:在波兰问题上,无论如何发展,我们将调整政策,以尊重苏联在波罗的海的重大利益”。
7月31日,德国外交部又发“急密”电报催促舒伦堡早日会见莫洛托夫。
德国外交部着急是有道理的。
因为它获悉,英、法已同意苏联的建议,立即进行军事参谋人员谈判,拟定一项具体规定三国如何对付纳粹德国的军事条约。
举行苏、英、法三国军事参谋人员谈判的建议,是苏联在6月2日提出的,直到7月23日英国才勉强表示同意。
英国指派的代表团团长是已列入退役名单的德拉克斯海军上将,团员有伯纳特空军中将和海伍德陆军少将。
他们同以杜芒将军为团长的法国代表团一起,不是乘飞机,而是坐一条既载客又装货的慢船于8月5日启程开赴列宁格勒,到8月11日才到莫斯科。
德拉克斯在与以苏联国防部长伏罗希洛夫为团长的苏联代表团举行第一次会谈时才想起来,他在离开伦敦时忘了带全权证书。
直到8月21日,全权证书才送到莫斯科。
德拉克斯虽然没有带全权证书,但带了书面的秘密指示,那就是“要使军事谈判进行得极慢”,“在政治条约签订之前,不能告诉苏联任何军事机密情报”。
在军事谈判开始之后,苏、英、法政治谈判中断了。
斯特兰离开莫斯科返回英国。
英国故意拖延集体安全谈判实在是失算了,希特勒抢在他们的前头,强烈表示愿与苏联进行政治谈判。
8月3日,里宾特洛甫给舒伦堡发了一份“机密—特急”电报,说:“我昨天曾同阿斯塔霍夫做了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