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骁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骁将-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义送陈兰离去,这边刘忠把糜氏兄弟从后间引了出来。糜竺一间内室,便开口问道:“元度,怎么就如此确定袁绍必败?官渡边上,他可足有六七十万大军啊!”
“虽说七十万只是虚张声势,可怎么说袁绍带的也有四五十万人马,且冀州乃是大汉富庶所在,产粮吉丰。袁绍盘踞八年之久,粮秣必然不缺。反观曹操,近年兖、豫二州兵祸不断,又连遭天灾,粮秣储蓄匮乏,且其连年征战,消耗也是不小,虽说吞并了徐州,可也不能全解钱粮之困窘。若有两三年的时间缓冲,曹军还可一战,可现在其实非袁绍之敌。”这番话是糜芳少有的长篇大论。但刘宪温温一笑,不以为意道:“若单一实力相较,我此刻还在小沛困守,怎的脱身至合肥?”
“我久在邺城,熟知袁绍其人,好谋而无断,色厉而胆薄,而麾下兵多而不整,将广则心异,且子嗣文武内斗难止,政令不一。比之曹操……可说相差甚远。”
“此次官渡大战,袁绍兵力远曹操,以绍为人,必然轻而无备。而曹操诡计多端,属下能人甚多,必能寻得袁绍军中软肋。以有心对无备,我以为,此战曹操胜算远袁绍。”轻轻的一笑,刘宪眉宇一挑,略带轻浮的说道:“我倒真是希望袁绍能胜,他可比曹操好对付多了!”
五十二章 拐卖黄忠
“刘表此时若真能引师北上,有主公在汝南相协,就算不进豫州也能夺回宛城门户。”刘宪口中啧啧作响,一脸调侃的说道:“可惜啊,刘景升空负八俊之名,而无俊才之实,性多疑忌,好于坐谈,立意自守,而无四方之志。实则一守家之犬。”
刘宪的调侃让糜氏兄弟相视无语,顿了顿糜芳开口相问:“此战刘磐大败,损兵折将万余,再用庐江相诱,刘荆州安能理会?”却是把之前的对话掀了过去,话题转移到了刘宪口中底线的一环——舒县。
“荆州、江东,血仇大恨,非人可以化解。刘表视孙策为头敌,还要胜过曹操。而孙策也是一心攻伐荆州,以报杀父之仇。去年秋冬,庐江刘勋、江夏黄祖都已被孙策击破,此时刘磐军又败,孙策跨据庐江,水师溯流而上已经可直面江夏。而黄祖去年沙羡一战大败而回,惊魂未定之人安能是孙策的敌手。若孙策今年再来,江夏何以保全?江夏不保,则荆州难安。就这等情形,只要还有一丝再次夺取庐江的可能,刘表他就不会放弃。”
“话是有理,刘表若能占据庐江,则可扼住长江咽喉,剑指江东,可大为消减江夏的压力。”听刘宪这么一说,糜竺、糜芳猛然觉舒县这个小县城,虽是一弹丸之地对刘表的吸引力却是相当大的。
刘宪记得很清楚,孙策死于建安五年,也就是今年,年仅26岁。所以,他能肯定,今年孙策是不会率军西征的,但是刘表不知道,眼前的糜氏二兄弟不知道,这样一来就像刘宪自己说的那样。舒县,这个弹丸小城,对刘表有着非凡的吸引力。
记得演义中,孙策的死是由许贡的三个门客用毒箭刺伤引起的。而在那之前,孙策曾向曹操求为大司马,位在操之上,曹操不许,是以孙策心中暗恨,常有袭许都之心。
在被刺杀之后,又的了张纮密报,言郭嘉之话——“曾对曹操言孙策不足惧也: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
接着袁绍遣使陈震,结江东为外应,共攻曹操。再往下,孙策才金疮迸裂而死。
袁绍结盟江东,是因为刘备在汝南有了根基不再听话。
这番从头到尾的一排列,刘宪感觉此刻的孙策应该已经被刺,正在养伤期间。因为刘备现在已经抵到了汝南,这消息传来传回也就一两个月,算上这个时间,他几乎可以肯定这几这个结论。只要自己这个小蝴蝶煽动的风波还没影响到江东,那孙策就是在劫难逃。
想到一个传奇人物就将逝去,刘宪心中却没有一丁点的遗憾,再多的“英雄情结”也比不过现实的残酷无情。孙策若是能逃过这一劫,那自己就要倒大霉了!蓦然间,他现,自己一战破掉了周瑜这一波攻势,合肥的局面似乎开朗了很多,江东的威胁在随后两三年内真的很小很小。
日后若能找个机会打掉李通,那就真的能在淮南之地站稳脚跟了。脸上露出一丝期颐!
这天刘宪是注定不得安宁的,送走了陈兰、糜氏兄弟后,刘磐、黄忠又赶了过来。
二人的态度在这两天内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性情刚直的俩人见到刘宪是都觉得有一份不好意思。双膝跪地,对着病榻之上的刘宪就行了一记大礼!口中更是连连称罪!
昨天晚上,二将就被糜芳告之了一切,晓得是自己钻了牛角尖,“错怪”了刘宪。而黄忠更是明白,事情起因多是缘由自己横插的那一杠子。
昨天没来打搅,今日二将也知道刘宪要见陈兰、糜氏兄弟,是以接到亲兵回报糜氏二兄弟离开,这才结伴来见刘宪。
爽朗一笑,刘宪怎会真的去怪这二人,连忙让一旁的刘忠、刘孝扶起二将,“二位将军,万不可如此,真是折杀宪也。”
黄忠脸色红涨,抱拳说道:“忠暗下非议,诋毁将军,将军不见怪罪,着实让忠羞惭!”
“二位休得再言此事,揭过便是。快快请坐!”这两人一个身份特殊,一个是明星大腕,都是刘宪久欲结交之人,现在有了这因由,倒是方便了许多。
刘磐、黄忠坐定,三人说了几句闲话,刘宪便把话题扯到了舒县上,把所谓的“底线”一说,当即引得二将感激不已。
“庐江之败,磐实已无颜去见叔父。兵抵合肥,本欲相助将军抗周瑜,却又生出此间事端,幸得将军不怪,不然磐已羞见世人了。”刘磐满脸感激的看向刘宪,“将军施舒县,磐心感激涕冷,无以为报。某今日便去襄阳,但求精锐军士复来。”
刘宪所在的合肥需要刘表军作屏障抵挡江东军,这是明摆着的事情,他也是落落大方没有丝毫遮掩。无论是之前的让庐江还是现在的施舒县,都是“光明磊落”,纯粹的阳谋。
“如此,宪就坐等将军求的援兵,以复庐江。”
加上这个“未来”的舒县,刘宪对荆州是很够意思的了。接下去就该看刘表怎么回报自己了。
接下去心中毫无压力负担的刘宪,妙语频出同刘磐、黄忠二将是相谈甚欢。只是有一件事听让他郁闷的,刘宪几次想把话题引到黄忠子嗣上去,却都没成功。让他心里的小九九一直闷壶!
然而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临别之际,黄忠突然开口言道:“将军此番伤势甚重,不可大意,某举一人,医术精绝,可包治将军刀伤。”
“哦,此人是谁?”刘宪听得一愣,给自己瞧病的都是袁术的“御医”,水平还是很不错的。这一点来了半个多月的黄忠应该清楚。但听他口气……
“此人姓张,名机,字仲景,乃南阳人氏。医术群,享誉荆州。小儿黄叙自幼多病,对亏仲景下药调理,才得以残息。”
“张机,张仲景?六味地黄丸?”医圣的大名刘宪他怎会不知,但是——黄忠竟然认识他?
这一刻,刘宪原本满满的信心猛的降下了许多!
五十三章 华佗之名
刘宪当然知道黄忠的儿子黄叙体弱多病,不仅如此他还知道过不了几年这个黄叙就要一命呜呼,至少是在建安十三年(赤壁大战)之前。。
蜀汉五虎上将中,马、黄忠是没有后代的,区别是前者是被人杀光的,后者是病死的。
同黄忠拉近关系的最好最快的方法就是保住黄叙的一条小命,刘宪心里打的正是这个算盘。而信心来源也不是别人,而是素未蒙面的神医华佗。
对于这个名传千古神医刘宪还是很有信心的。虽然自己并没有见过华佗,但他知道活脱在那里,而且通过一定渠道,刘宪有十足的把握请华佗前来。
但现在又冒出了一个医圣来,这下他心里就没谱了,神医华佗pk医圣张仲景???
晕啊!!这下子搞大了!!
强强一笑,压下心中的千头乱绪,刘宪谢道:“劳黄将军费心,仲景医术宪是久有耳闻,只是某之刀伤并无大碍,城中聊聊大夫足可任用。”
不甘心啊,刘宪不甘心自己盘算了好久的小算盘就这么的散掉。
拼他一次看看,就算是得不到最好结果,也能进进人事。从心底而言,刘宪他并不想让黄忠绝后。
如此一雄浑之人,却老年丧子,孤苦伶仃实在让人心中难受。
“黄将军,贵公子……”华佗、张仲景两人医术谁高谁低,刘宪心中不知,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华佗是数次出场,无论是刀伤还是毒箭,皆是手到擒来。形象极为高妙。而张仲景则只有在张松口中现了一次——“仲景之术”,仅此而已。而且据刘宪所闻,华佗的名气也要比张仲景高上不少……
黄忠红润的面色登时有些泛白,一旁的刘磐也是无奈的微微摇头,“忠中年得子,本是一大喜事,可小儿命薄,自幼多病。若非得乡人仲景之药,怕早已经……唉……”
虽是半百之年,但黄忠在刘宪眼中却依旧是雄壮如虎,可在这一刻……
“黄将军,不知可听闻华佗之名否?”尽人事,听天命,就这么办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刘宪心中拉拢黄忠的小算盘慢慢的落在了救治黄叙之后。
“神医大名,忠自然晓得,早年也曾寻过,然华神医踪影飘无不定,数次皆不曾寻得。”黄忠回答的很老实,但那双黯然的眼睛里却多出了一丝希颐。
刘磐急冲问道:“将军识得华神医?”
看着双手微颤的黄忠,一脸急色的刘磐,刘宪没再买什么关子,言道:“我虽不曾面见华神医,却晓得他此刻在哪。”
“徐州陈登,二位可知其大名?登素来体弱多病,幸得华神医照料,这才活至今日。”(这一点不是我瞎编的,陈登早年有病,虽经神医华佗诊治,并未除根。后病重而“佗不在”(原文),无人可治,溘然长逝,时年仅三十九岁。而且三国演义中,孙策受刺之后,派人寻找华佗,却不在江东而去了中原。嘿嘿。根据这两点,也算是糊的上口子了。不认同的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